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2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他给你的感觉是麻烦、讨厌、困扰,绝大多数是想获得注意力;如果是没面子、下不了台、或形象损伤等,也许是拒绝;再则若是伤心,难过、痛心等,经常是报复;最后若是觉得没有希望、没药救了、放弃了,好坏么一定是自暴自弃。所以观察自己的感受,多半可以掌握孩子行为的动机。
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目的呢
首先需要先分辨孩子出现的是哪一种行为目的,在尚未明白之前不要做任何反应。我常告诉一些父母亲,在做决定或爆发情绪之前,先完成以下几个步骤:一、停顿;二、深呼吸;三、检查自己的感受。
充分了解再采取行动
那么,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之后,如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呢
一、当孩子用不当或偏差的行为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力,我们提供的原则是——忽视他,不要给他注意力,孩子咬指甲,假装没看到;说脏话,假装没听到,避免继续强化他的不当的行为,而使他渐渐愿意放弃不当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吵架也是获得注意力的行为目的之一,父母亲经常被烦得半死,这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父母亲不要扮演法官或仲裁者的角色,最好保持沉默,静观其变,不可轻易介入战场,但有两种现象除外:一是其中一方拿重器或利器打击对方时,父母的态度要快速而镇静。二是吵闹太厉害,影响了邻居的安宁时,父母要果断地将孩子们分开,将他们的注意引向别处。孩子们的世界自有他们自己的天空,往往是父母不能理解的。
二、当孩子用不好的方式向父母亲争取权利时,很重要的原则是父母亲暂时退出冲突的战场。这可以分为在家与在外两个情形:
1在外——当孩子在街上的商店窗前吵着要买东西时,不要任意满足他的需要,可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爸爸觉得这个东西很贵。而且你也不需要太多玩具。”然后慢慢地继续向前走,任凭孩子如何哭闹也不许回头。
另外若是孩子在餐厅中吵闹,你可以冷静地告诉他们,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安静吃饭,一是立刻回家。若是孩子继续吵闹不休,你便立刻起身,付账带他们回去,几次之后,他们自然知道此法失效。
2在家里——若孩子在家中无理取闹,做父母亲的可以退到浴室或卧房去,把门锁起来,一二十分钟后,孩子自然安静,但此时很重要的是,父母离开房间后不许说任何话,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良好关系非一蹴而就
三、当孩子以报复手段对待父母时,父母不要太过分伤心难过,否则自己的思绪先已紊乱,更不易冷静地解决事情。
若孩子出现此种行为,表示两代之间的亲子关系已产生问题,亮起红灯,为人父母者需要重新评估彼此的相处,否则基础不稳固,谈再多的技巧和方法皆属枉然。
四、当孩子已经自暴自弃、堕落绝望时,父母亲需要以加倍的爱心、耐心、时间给孩子,还要再加上心理辅导及精神医学等帮助,甚至要花相当长时间的鼓励与治疗。
这些年我做了教育及青少年犯罪个案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间最重要的相处在于“沟通”。沟通良好与否,往往决定了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当我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例时,一般的父母最常出现两种反应:一是“我不知道啊他好久没回家了”,另一是“不可能我的孩子很乖的”。这都是沟通不良的结果。
很多父母不知道把握亲子相处的好时机,不是错过了,就是形成孩子过重的压力。我们举两个例子:
晚餐时,原应是一家人卸下一天疲备,其乐融融的时候,可是大多数的父母却常有三种反应:一是一面吃饭,一面看电视,完全失去和孩子沟通的机会;二是趁机作机会教育:“碗拿好”“椅子坐好”“今天考试怎么样”使孩子如坐针毡,如上拷问台;三是“小孩子子吃饭不要讲话”,可是大人却七嘴八舌在聊天。
另一个好的沟通时机是吃完饭后,可以轻松地看看书,陪孩子做功课。然而这段时间却是妈妈最忙的时段,要洗碗、洗衣、整理房子,徒然失去和孩子谈心、培养感情的好时机。
我们往往将次要之事视为必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吴嘉玲整理■
如何处理孩子的行为目的呢
首先需要先分辨孩子出现的是哪一种行为目的,在尚未明白之前不要做任何反应。我常告诉一些父母亲,在做决定或爆发情绪之前,先完成以下几个步骤:一、停顿;二、深呼吸;三、检查自己的感受。
充分了解再采取行动
那么,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之后,如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呢
一、当孩子用不当或偏差的行为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力,我们提供的原则是——忽视他,不要给他注意力,孩子咬指甲,假装没看到;说脏话,假装没听到,避免继续强化他的不当的行为,而使他渐渐愿意放弃不当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吵架也是获得注意力的行为目的之一,父母亲经常被烦得半死,这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父母亲不要扮演法官或仲裁者的角色,最好保持沉默,静观其变,不可轻易介入战场,但有两种现象除外:一是其中一方拿重器或利器打击对方时,父母的态度要快速而镇静。二是吵闹太厉害,影响了邻居的安宁时,父母要果断地将孩子们分开,将他们的注意引向别处。孩子们的世界自有他们自己的天空,往往是父母不能理解的。
二、当孩子用不好的方式向父母亲争取权利时,很重要的原则是父母亲暂时退出冲突的战场。这可以分为在家与在外两个情形:
1在外——当孩子在街上的商店窗前吵着要买东西时,不要任意满足他的需要,可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爸爸觉得这个东西很贵。而且你也不需要太多玩具。”然后慢慢地继续向前走,任凭孩子如何哭闹也不许回头。
另外若是孩子在餐厅中吵闹,你可以冷静地告诉他们,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安静吃饭,一是立刻回家。若是孩子继续吵闹不休,你便立刻起身,付账带他们回去,几次之后,他们自然知道此法失效。
2在家里——若孩子在家中无理取闹,做父母亲的可以退到浴室或卧房去,把门锁起来,一二十分钟后,孩子自然安静,但此时很重要的是,父母离开房间后不许说任何话,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良好关系非一蹴而就
三、当孩子以报复手段对待父母时,父母不要太过分伤心难过,否则自己的思绪先已紊乱,更不易冷静地解决事情。
若孩子出现此种行为,表示两代之间的亲子关系已产生问题,亮起红灯,为人父母者需要重新评估彼此的相处,否则基础不稳固,谈再多的技巧和方法皆属枉然。
四、当孩子已经自暴自弃、堕落绝望时,父母亲需要以加倍的爱心、耐心、时间给孩子,还要再加上心理辅导及精神医学等帮助,甚至要花相当长时间的鼓励与治疗。
这些年我做了教育及青少年犯罪个案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间最重要的相处在于“沟通”。沟通良好与否,往往决定了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当我处理青少年犯罪案例时,一般的父母最常出现两种反应:一是“我不知道啊他好久没回家了”,另一是“不可能我的孩子很乖的”。这都是沟通不良的结果。
很多父母不知道把握亲子相处的好时机,不是错过了,就是形成孩子过重的压力。我们举两个例子:
晚餐时,原应是一家人卸下一天疲备,其乐融融的时候,可是大多数的父母却常有三种反应:一是一面吃饭,一面看电视,完全失去和孩子沟通的机会;二是趁机作机会教育:“碗拿好”“椅子坐好”“今天考试怎么样”使孩子如坐针毡,如上拷问台;三是“小孩子子吃饭不要讲话”,可是大人却七嘴八舌在聊天。
另一个好的沟通时机是吃完饭后,可以轻松地看看书,陪孩子做功课。然而这段时间却是妈妈最忙的时段,要洗碗、洗衣、整理房子,徒然失去和孩子谈心、培养感情的好时机。
我们往往将次要之事视为必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吴嘉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