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意象分析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飄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文章,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
  B.“柳”又作“杨柳”,称名不同,其实所指相同,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寄寓了相同的感情。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已成为故乡的象征。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筛选信息,定位在第一自然段。选项表述出现的易错误点在于“最具代表性”和“最早出现于《诗经》”。对照文题,可以判断选项表述正确。
  B项,筛选信息,定位在第二自然段。选项表述出现的易错误点有两个:一是称名不同,所指是否相同;二是寄寓的感情是否相同。白居易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采用象征手法,用柳来暗喻自己曾喜欢的女子,表达两年未见,难以忘怀之情。“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写的是生活在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邃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因此“寄寓了相同的感情”错。这个选项考查的能力在题外,因此难度较高。
  C项,筛选信息,定位在第五、六自然段。选项表述出现的易错误点有一个,需要一一对应,查找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描摹春光,第六自然段写离情与抒乡思。可以判断为正确。
  D项,筛选信息,定位在第六自然段。选项表述出现的易错误点在因果关系。文中“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可以判断存在因果关系,此选项正确。
  【参考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涵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州”的诗句。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A项,通观全文,判断先论述的是否是“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再判断是否阐述“柳意象的含义”,可以判断为正确。
  B项,主要判断是否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否阐述“历史轨迹”。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存在“按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判断本选项不正确。
  C项,主要判断引用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文章引用古诗词的好处都有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但本文论述的是柳意象的涵义,因此写作目的在于增强文章说服力。可以判断本选项不正确。
  D项,主要判断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许浑的诗是傍晚登上咸阳城西楼远眺所见,并非“家中庭院植有柳树”,可以判断本选项不正确。
  【参考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写出了大量咏柳的诗篇,可见柳这一具有丰富情感意蕴的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柳因此在相思、乡愁等意蕴之外,总会成为隐者的象征,寄寓了隐逸之乐。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推理题,要立足文本进行逻辑分析。
  A项,需要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正确。根据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杨树和柳树同义,所以经常互换使用。而不是选项中的“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故选项表述不正确。
  B项,需要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正确。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选项认为此传说并无确切依据,所以不能作为证据,二者阐述原因不同,选项表述不正确。
  C项,需要分析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是否成立。咏柳诗篇存在,可以得出柳意象广泛存在。逻辑成立,可以判断本选项正确。
  D项,也是需要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本选项“总会成为”说法过于绝对。选项表述不正确。
  【参考答案】C
其他文献
【技法点拔】  材料丰富,是高考对各类文体的总要求,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资料比较充实有力,内容丰富翔实。对于议论文来说,衡量材料丰富的标准就是论据是否充实。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作者的经历与感受等;理论论据包括前人的经典名言、民间谚语、定理、定律等。写议论文,要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论据,为中心论点服务,进而达到丰富文章内容的目的。  
期刊
一名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一名女子因孩子对泡面过敏而要求该男子停止吃泡面。因为男子并未理会女子的要求,女子怒吼“整个高铁都知道不能吃泡面”,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对男子进行了辱骂。视频中,这名女乘客情绪激动,指责男乘客没有公德心,不时还有不文明的词语冒出来。事發后,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布了这个视频,并附上“请人肉这个沧州女人,乘高铁没素质,沧州老乡们有认识的吗……”该视频经网络传播后,引发网友热议。  (
期刊
【佳作二】  英雄是苍穹中的雄鹰,一声鸣叫吹响冲锋的号角,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我们应怀着赤子之心牢记我们的英雄。  和平时代也需要英雄情怀。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而这都是因为有无数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身边的警察为我们追捕犯罪分子,冒着生命危险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远在边疆的军人,抛却七情六欲、儿女情长,拿着枪,守护祖国的边疆。
期刊
【佳作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英雄是国家的灵魂。英雄撑起民族的脊梁,英雄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添一分壮丽。  何为英雄?“英”是指才能或智慧出众的人,“雄”是指有气魄的人,“英雄”就是那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古有三皇五帝、陈涉起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火海救人的王锋等为人民、国家付出的大写的人。著名文学家臧
期刊
聚焦热点  在国家帮扶下,贵州省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村民组因地制宜,发愤图强。如今,这里白云青山,树木葱茏,栈道整洁,迷人的“七彩部落”吸引了许多游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是幸福的农民。”   金花村村支书告诉记者,之前村里大部分家庭靠种田地及闲时外出务工维持基本生  青年视角  帮扶,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对贫困地区来说肯定是好事。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却遇
期刊
【聚焦热点】  2018年4月15日晚,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现场,有一个奖项特别引人瞩目,那就是“专业精神奖”,它的获奖者杨蓉莲,不是演员,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茶水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杨蓉莲的工作,就是给人准备茶水饮料。谁喜欢喝些什么吃些什么,温度、口感自不用说,何时要喝、能喝,也都被她一一看在眼里,不用招呼,她就会在最恰当的时机把你最需要的东西递过来。最初她只为剧组里的核心成员提供服务,
期刊
从出生到现在,我都没离开过这个院子。这是个老院子,坐落在一泓清泉旁,几栋低矮破旧的楼房,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檐牙高啄的解放阁。这样的院子现在已经很少了,我小的时候,满院的花草树木、小猫小鸟,踩两步青石板就能感到地下汩汩的清流。这个院子带给我的,是一种极大的自然感染力。  (一)  爷爷在楼后那块闲置的空地上种了些菜。爷爷收集来南瓜、绿豆种子,甚至还有枣树苗,把种子整整齐齐地丢到锄好的泥土里。城里买不
期刊
【妙文品评】  古代诗人如果被派往遥远偏僻之地做官,纵然可以欣赏当地的美景,但他们所赋诗词的字里行间总会透露出漂泊的孤寂。可是如今如有人远赴异国他乡,却称之为旅行游玩或出国镀金,心情是快乐明朗的。【以古今叙事性材料构成对比关系入题,扣合材料。】  同样是离家远行,为何人们的心境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道理其实很简单,心情好坏就看你的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追根溯源,由果溯因,指出产生漂泊之感的原因,
期刊
【编者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一期《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点评一:  文章扣合材料,并对作文材料作出自己的回答,论证清楚明白,整体结构井然有序。  点评二:  文章开篇以对比入题,结束以比喻出之,
期刊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时,为了保护鹿不被狼捕食,曾下令美国人民捕杀狼。这种行为破坏了生物圈原有的平衡,鹿由于缺失天敌,疯狂啃食植被,不仅使森林遭到破坏,而且鹿也不再灵动,变得十分愚笨。其实,不仅自然界需要保持平衡,人生、社会以及人类发展都需要保持平衡。  人的生命需要平衡。“居廟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找到为官与归隐的平衡。身处官场则心系人民,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走出仕途则关心朝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