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能力培养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份,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仅把目光盯在课内,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才能孕育诞生。对学生来说,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更自由、更轻松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去想象,去发挥,去表现。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一块肥沃的土壤。
  1、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之一就是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应适当地考虑实践课的时空安排。在时间的安排上,一是要给足时间,二是要注意长短课相结合,接受知识与应用知识相结合。在空间的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这样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2、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安排实践活动。叶老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凭借这个“例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中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以通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广阔“天地”努力锻炼。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虽然这个比例每个人不尽相同,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开展“相信科学,远离邪教”这个语文实践活动时,我先带学生参观李渡示范区展示的有关法轮功痴迷者可悲下场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记笔记,然后把这些内容在班队课上与同学交流,写下日记。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又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同时对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到“三心二意”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到以下“三心”:
  1、要给学生信心。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沿伸,甚至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或者知识还不够丰富,便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以弥补。但活动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选择角度过宽,让学生感觉在短时间内需要获取的知识太多,无从下手。我认为,活动的内容要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学生就敢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了,才能使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要让学生动心。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夸美丑斯在《大学教论》中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从现实中看,语文课本不论从收编文章的数量、题材、体裁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有些教师教法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语文实践活动则天宽地广,我们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多读书,以开拓学生视野,交流学习心得。可以把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参观访问、辦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演讲等兴趣小组;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材料、处理信息等。这些与课文课堂紧密相连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去创造,组织表演或学说,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3、要对学生放心。实践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主持,但这样会常常出现学生在台下准备充分,可一走到台前就不能挥洒自如,即便自认为很有组织天分的学生,有时也不能正常发挥的现象。有的教师便自己主持,这样就使学生丧失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放心,学生的前几次主持可能会不尽人意,顾此失彼,或者语言不够流畅,但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无穷潜力,只要给他们机会,人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师在活动伊始,可以
  “扶”着学生走,从语言表达到体态姿势,逐一给予指点,然后再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做。相信几次之后,学生的改变会让你惊讶不已。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勤换主持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锻炼的机会。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到以下“二意”:
  1、活动的内容要提前示意。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仅靠活动时的短短几十分钟来达到目的是十分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告诉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做准备。因为准备的阶段是学生吸收知识和解提高能力的过程,而活动的过程则是展示能力并获得再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活动前将活动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在一次百科知识竞赛中,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较差,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关于成语方面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识记成语,阅读成语故事,并办了一期以成语为专题的手抄报。在这一系列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已有显著提高,在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突出,活动的效果是非常好。
  2、教师扮演的角色要留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不是活动的主体,只能充当顾问的角色,即:在活动之前要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在活动出现问题时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解决问题,在活动结束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给予鼓励。教师的一切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过分重视自己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能力。要让实践活动真正的在学生中“活”起来。
  (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宋家庄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拓展知识面的考虑,在初中学生第二课堂中开展了二元二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专题讲座,系统讲授了因式分解的待定系数法、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双十字相乘法。对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尝试。  关键词:二元二次多项式 因式分解 数学 方法    原初中代数课本,对二元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没有明确的、系统的指出其分解方法,学生在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历年来,一些地区的中考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构成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分析
期刊
摘要:本节课的设计,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问题,分析、处理问题,主动构建起知识体系。本节课的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解决难点时,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物投影仪等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关
期刊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 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
期刊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战线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和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手段之一,在健全人格,陶冶感情,磨炼意志,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完整的
期刊
(一)背景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 场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大了,传统预设的东西少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生,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信心,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學习的主人。  (二)过程和分析  本片段是在复习了相似
期刊
摘要:算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方面,或工作学习方面,都能碰到遇到这样那样的有待我们去解决的事情。而解决这些事情的方法和步骤实际上就是算法。在计算机的编程过程中,算法如何去实现,这需要我们通过某些手段对其进行描述,然后转化成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实现程序的编写。在具体的描述过程中,先择什么样的方法很重要,每种描述方法具有其优缺点,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的实例来选择描述方法,
期刊
摘要: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关键词:思维能力 质疑 氛围    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有利于
期刊
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以其浑然一体的结构,简约而深刻的风格和多层的意蕴为人们所称道。他用“冰山原理”来概括自己的风格和技巧。他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正是这八分之七水面以下的部分,使海明威的作品的终极意义变得模糊。意蕴的多层次性也就突显了出来。而
期刊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具有多元性、方法具有多样性,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老师更多的是关注评价的形式,出现了鼓励和夸奖的滥用,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评价,最后将会导致评价是盲目的、无效的甚至是反面的。因此无论是表扬、批评这些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