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本阅读选考题考查趋向反思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1978_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倾向性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3年《高考说明》,对于文学类和实用类两种文本的要求对比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种类型的文本都具有语言优美、意蕴深厚独特的特点,而且都是考查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和F探究这三个能力层级。共性之外,存在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文学类文本侧重于阅读鉴赏,重在体验、感受、品味、领悟和理解、探究,强调对文本的审美性阅读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的理解探究。实用类文本则侧重于解读、筛选、整合、分析、评价和探究,强调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和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的探讨。对于审美认识能力尚在形成阶段中,感性思维相对较弱的考生而言,选择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更强的实用文本明显更具有得分的优势。况且在高考考场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下,心理紧张在所难免,使得侧重理性分析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更适宜在考场中得分,因而成为绝大多数考生的首选。
  2012年至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河北考区选做题分数对比表如下:
  从2012年和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河北考区选做题的数据统计表看,明显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据2012年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统计,2012年新课标河北考区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老舍的小说《马裤先生》节选,选做的试卷为21,724份,平均分为11.74;实用类文本阅读是《谢希德的诚与真》,选做的试卷为399,362份,平均分为19.41分,平均分更是相差7.67分。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河北考区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选做的试卷为10,742份,占总数的2.7%,平均得分为9.77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是《飞虎将军陈纳德》,选做的试卷为392,936份,占总数的97.3%,平均得分为17.8分,两者分数相差8.03分,分数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3年高考试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题是:“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影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内容,加之小说的艺术表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因此,这道题目存在明显的难度。相比而言,《飞虎将军陈纳德》的(2)题是: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筛选和整合的题目,相较于前者,题目难易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从2013年50份随机抽样的考生试卷来看,前者的通过率是6%,平均分为1.28分;后者的通过率是67%,平均分为3.67分。这种由难易区别造成的分数差距是造成大多数考生选择实用类文本的根本原因。
  二、考试导向性分析
  考生在面对“选做”题目时“一边倒”的倾向和由此带来的得分差距,形成了“选做”就是“不选”的尴尬局面。问题还不仅在此,在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默契,教师要求只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也只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在每次模拟考试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事实上成为了尴尬的“鸡肋”,鲜有学生问津。这个问题再次延伸就是,从高中生参加学业水平语文测试合格之后到高考之前,就基本上与文学类作品无缘。或者说高三一年中学生就基本上处在与文学作品隔离的“真空”状态。
  我们从《2012年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中看到,阅卷专家组明确指出“小说类文体明显练习不够”,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中的功利化倾向。担忧还不仅仅在此,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尝试之一就在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相结合,但是由于不同省市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和学生爱好的多样性问题,完全按照课标开齐各种选修课不太现实。那么对于采用全国新课标语文试卷二选一阅读题的省市(宁夏、海南、河北、山西等)而言,更加容易形成重视实用而轻视文学的不良倾向,而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这种命题形式在考查能力、测试材料、内容安排、形式设置等方面与前几年高考无异,那么这种换了形式的考查又如何能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或者说文学类作品被边缘化成为最大的隐忧,这种不良的考试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是毁灭性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借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文学类文本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主要载体,但当下这样明显呈现出的重实用文本、轻文学文本的考试倾向很容易造成文学教育的缺失。
  三、考试前瞻性分析
  “自主选答与限定作答”改变了高考语文试卷的传统结构,试卷结构的调整是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引导因素。其本质是对新课程改革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和学分制评价方式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由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选做形式构成的现代文大阅读会成为一段时间内命题的主要形式,但是,对于两种题目难度的把握值得命题者反思。就当前全国新课标试卷而言,文学类文本主要是小说,而实用类文本则主要是传记,由于文体形式不同,答题难度往往差别明显,前面的数据统计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们认为,如果想保持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那么就需要命题者能够调整好两种试题的难度,使两类文本的试题难度尽量趋近,真正体现“较高信度、效度,必要区分度和适当难度”。
其他文献
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我们都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但我们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课文和大量的练习上。长期处于这种让人矛盾又纠结的境况中,我们迫切需要一本书来给自己力量,让自己对语文教学充满希望。我想,《阅读的力量》这本书是最佳的选择。  翻开书页,序言《自由阅读有力量》让我读了茅塞顿开: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教学,辅导学生作业,却收效甚微?原来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功效,基本上在浪费时
书名:英美文学作品选  作者:张丽丽 张静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ISBN:9787564327293  定价:39元  阅读并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不仅是提高语言学习及应用水平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那些经典作品。于是,研读文学经典成为培养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由张丽丽、张静合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作
王益民兄赠予我他的新著《论语说文评教》,典雅的装帧与别致的书名—下子就吸引了我,细读则更是颇有感触。我觉得,化用鲁迅先生的诗句,敢遣“想法”上笔端,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对语文教学写作还比较迷茫的教师阅读的书,它会告诉你如何以自己的笔开启教学研究之路,告诉你语文教学写作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为何写。  一、写什么:教中思,做中得  《论语说文评教》分为八个部分,即说理念、说文本、说
古诗文注释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非常关注的地方。对于新编教材的老课文(以人教版为参照)而言,一个注释的改动,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疑惑:为什么改?为什么这样改?  事实上,新编教材时,编者会以权威版本对古诗文逐一核对校正,同时根据辞书和权威注本对原来的注释进行查证和修订。当然,如同古诗文有不同版本一样,注释也各有说法,各有所本。在不同辞书、不同注本出现抵牾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各
【教学缘起】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作文并不是一件乐事。究其原因,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生活范围狭窄,缺少写作素材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学生习作的素材要靠绞尽脑汁“挤”出来时,他们的作文还会有童真和灵气吗?  去年,班上举行了一次以“我和爸妈比童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中几位家长绘声绘色地讲述引起了学
书名: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案例  作者:余党绪 张广录  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48612049  定价:39.10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行为正逐渐变得碎片化和无规律化。互联网上海量的各类文本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再做到深度阅读,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仅停留在表层、游离和无序状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
一  思辨涉及分析、综合、演绎、归类、推理、想象、联想等多方面的思维活动。谢小庆先生使用的概念是“审辩式思维”。虽然名称不同,但两个概念的内涵还是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我们不妨拿来作借鉴。谢小庆先生认为审辩式思维“如果用最简单的表述来回答,是12个字”:“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他继而说:“更完整的回答是审辩式思维是最重要的国民素质,表现在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其突出特点表现为:1.合乎逻辑地论
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学教评一体化的研究一般基于安德森等在修订版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的学教评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本文拟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一课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的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一、教读课学什么?  教读课,学生应该学什么?或者说,教读课的学习目标应该如何确定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所写的一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要读懂这样的小说,关键是要抓住它的流派特点。  一  读者阅读的初感(直觉)的问题是:这样的作品能算小说吗?既没有连贯的情节,很难说有什么人物性格,更没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理错位或者矛盾。只是一个不知姓名,没有形貌,没有行动,停留在原地的女性,在随意地、即兴地、断断续续地内审,毫无头绪地联想、回忆。引起
编者按  自2017年秋季学期始,全国所有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从选文来看,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些新篇目,怎样教好这些新篇目成为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课“守正、务本、求活”,广受大家喜爱。我刊现特设专栏,请肖培东老师与大家分享他对统编本新课文的教学探索。  《植树的牧羊人》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3课的文章,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