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不一定“益善”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为了让孩子成才成人,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多数的父母有一种共识,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营养品等等,都要是最好的,还要多多益善。家庭教育有着许多的迷茫、焦躁与力不从心的时候。“多多”就一定“益善”吗?吃的不是,玩的也不是,学的也不是,家庭教育像一个迷魂阵般,让家长身陷“误区”却浑然不知。
  一、家中玩具多不等于孩子认知力强
  现在家庭都是一两个子女,这种家庭结构决定了一个家庭一切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一切需要都要满足。玩具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品,许多家长都有一种想法,贵的玩具肯定是好玩具,一定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投资越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越有帮助。去玩具店,只要遇到孩子喜欢的和最新款式的玩具,都会不假思索地买下,许多家长在这一方面都暗地较劲,谁也不愿意被别人说“抠门儿”或买不起。
  在现实生活中,刚给孩子买了个新玩具,换来的是孩子在成堆玩具中开心的笑声。可还没怎么玩就抛在脑后,或者手里拿着刚买的玩具,看到别的孩子手中有“稀罕物”,就马上上前强抢,而把自己的新玩具弃之一边。
  美国一项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会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太多,就会刺激得孩子不知所措,注意力常常被过多地分散,任何一个玩具都不能持久地玩耍,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玩一样、扔一样,结果什么也没玩成,什么也没玩好。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在今后学习方面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危害性不可小视。
  其实,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发育,它不在数量多少,而在于是否适宜。玩具没有生命和感情,无法替代父母对孩子的爱。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在进行相关研究后也指出,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会相对更多,所以他们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最好的玩具应是爸爸或妈妈,这个“玩具”是孩子最喜爱的。任何玩具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交流与玩耍,因为爸爸妈妈是充满感情的,是有创造性的,是变化无穷的。适当地购买玩具,重要的是多陪孩子一起玩,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
  二、拔高式学习不等于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对孩子的期望值特高,为此投入巨大的物质代价与精神代价。如今又加上要“赢在起跑线上”,超前教育成为不少家长的“救命稻草”,带着强烈的功利主义,家长用非理性的需求在不断地制造“教育恐慌”: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之间就能下笔如有神,一年就学完小学课程,十岁就上大学……
  但世界上的事都有个度,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对孩子进行“掠夺性”地开发,实则过犹不及,那只会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压力,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非常不利。再说“起跑线”应该是指孩子的品格、习惯等多方面,不能仅仅指智力开发。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他们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儿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教育,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后劲。人为地拔高或催化,或许可以给孩子一所看得见的名校,但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家长应适当地引导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充分体会亲情、友情,着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文明、诚实、团结、守纪、自律、尊老、勤奋、进取、自主、创新等,让孩子多学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需“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一项不能立竿见影的工程,要一字一句地熏陶,是慢的艺术。百年方能树人啊!我们忘了生命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时间表,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一朵花儿一样,什么时候长叶、开花、结果,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孩子的教育是终身的。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历经七八十年的长跑,千万别“赢在起跑线上”,而输在终点站。
  三、家长好表扬不等于激发孩子自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家长也都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生活中,父母曲解赏识教育的真谛,常被“赏识教育”蒙住了眼睛,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言过其实地表扬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随心所欲等性格缺陷。
  误解赏识教育意义的父母,经常不管什么事情都随口表扬,甚至煽情地说:“你真行”、“真伟大”……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看似孩子听了很高兴,其实他心里会有着莫名的感觉:自己怎么聪明了?如何优秀了?这些夸奖都太笼统了,不够具体。如果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事,父母都会表扬,那么会使儿童产生混乱的是非观念,养成只听好话、爱慕虚荣,受不了批评的性格。
  赏识教育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并不意味着赏识与批评只能是二选一。实施赏识教育要有个度,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失,恰当合理运用,才会让孩子从肯定中增强信心,从否定中学会反省,从而不断进取、发展。
  总之,家长不要被“爱心”蒙住了双眼,一定得有正确科学的育儿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信,然后放飞……
其他文献
幼儿收集是指幼儿有目的、感兴趣地将自己喜爱的物品聚集在一起,继而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发现,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据本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在3~6岁幼儿中94%都对某类物品表现出特殊爱好,即有收集欲,90%的幼儿对某类物品有收集行为。  但是,家长、老师并不理解孩子的收集,甚至干预,认为孩子只是玩玩而已,总捡回来一些破烂,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良好途径。  一、了解收集实质
期刊
结合“我是小小银幼娃”的主题背景,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班数学发展的要求: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通过匹配物品做一一对应,同时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数学活动,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引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实物配对的方法。  从活动实施的情况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
期刊
拜读了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地被他那种浓浓的爱心所打动。该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老师用最朴实的教育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小故事中的经典语录,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连续读了几遍,每次都心潮澎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中有几点我感悟很深:  一、反思让教育更精彩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期刊
随着午睡起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爬起床,忙着穿衣服。突然,原本宁静和谐的教室里传来了一声“哼!讨厌!”,那声音听起来又响亮又刺耳,难道有人吵架了?我赶紧循声走去,只见小雨用手指着婷婷,忿忿不平地说:“老师!她骂人!”婷婷的小眼睛眨巴着,双手不断拉着自己的衣角,一边躲一边说:“我没骂你!”“她说我是小呆子,我不喜欢她了!”小雨撅着嘴,不依不饶地说。为了平息纷争,我赶紧问清缘由:“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小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护航舰,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底线。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
期刊
首先,要找到幼儿不愿午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如果是环境因素,那么是否幼儿在家庭中没有午睡的习惯,或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午睡环境,还是幼儿生活没有规律导致?若是心理因素,那么是家长的关注、督促不够,还是幼儿存在着某些自身原因,如幼儿存在某些逆反心理等。  其次,教师在探究幼儿午睡的问题时,一定要与家长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午睡,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动态、表现、
期刊
集体教学活动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幼儿园早期集体阅读活动是目前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集体阅读相比,早期集体阅读活动突出强调发挥集体教学的价值,帮助几乎全部幼儿建立初步的“读写”自信心,习得初步的阅读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阅读中体验分享的乐趣,提高其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在集体阅读氛围中表达自我真实情感的情趣。但实践显示,当前幼儿园早期集体阅读活动有时候偏离了这一主旨。  一、活动方案
期刊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家中进入幼儿园,处于逐步从个体走向集体生活的转折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摩擦总是不断伴随着孩子每天的生活。每天总会有孩子跑过来告状:“老师,XX打我了,”“老师,XX抢我玩具了,”“老师,XX拉我衣服了。”每天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每当这时,我们都会及时制止并适时引导,当看到有小朋友没带玩具的时候,教师会询问哪个宝宝愿意拿出自己的玩具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立刻就会有
期刊
我们幼儿园来了一位男教师,孩子们开心极了,一会拉着他的手,一会抱着他的腿,与他玩乐、游戏,快乐无比。孩子们的快乐,不仅是因为性别,更多的是对男教师的亲切和活动方式的认同,因为他们可以滚爬跌打在一起,可以忘情地玩,可以和男教师踢球、跳高,没有拘束。通过男教师在班级和孩子们活动的点滴,我感到男教师特殊的身份带来许多优势,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现从几方面谈谈:  一、男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仪表风
期刊
作为不同的培养目标,艺术技能与审美教育之间的确存在着种种显著的区别,然而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培养体系中,这并不代表两者关系的全部。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否正确把握艺术技能培养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儿童艺术才能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全面阐释艺术技能与审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协调两者关系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正确的导向下健康发展。  一、对艺术技能培养和审美教育之间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