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差。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何跟上改革步伐,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常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硬是不想读书,教起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如此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风华正茂的学生,何以不想读书?何以不肯用功读书?经过多次与学生沟通和调查学生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作如下思考和探索。
  1学生对语文学习没兴趣的原因
  1.1学习目的的功利性
  学生在经过了“减负”之后,作业量减轻了,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压力却丝毫没有得到舒缓。学习带上了很浓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只是表现在对考试成绩追求上。
  1.2学习空间的封闭性
  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课文,学生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但是由于教师没能有效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善于挖掘教材中与孩子情感共鸣的因素,不善于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致全无。
  1.3学习方式的单一化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讲台上的讲,课堂成了“讲堂”,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由于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经验世界变得缺乏,使得所学“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十足的水平。
  1.4师生关系的专制化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然而,多年以来的教学习惯使教师游离于专制与民主之间,造成“虚假”的平等,师生关系恶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1.5教学评价的程式化
  程式化评价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追求标准答案为唯一目的的一种缺少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如:“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被扼杀了,学习兴趣也在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中淡化了。
  1.6受“打工热潮”的影响较深
  受当今社会中的“打工热潮”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萌生了放弃学习、打工赚钱的念头,致使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进取心不强。
  2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
  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了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和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生岂能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合格教师,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2.2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1欣赏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创设情感氛围,就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常听到教师充满热情的鼓励:“你真有想法”、“这个想法很有新意”、“没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以热情的鼓励与真诚的赞赏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是亲切的,和善的,学生是自由的,安全的。
  2.2.2激情朗读,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感情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鸡,语言枯燥乏味……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兴趣,哪里有激情!怎能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呢?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授课,不能创设一定情境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绝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人听了如醉春风;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听了得到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由此,利用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郭沫若的《雷电颂》,其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充满了战斗激情。为了更好地理解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之情,我运用富有气势、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由此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2.2.3巧设疑问,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它的可贵就在于这个疑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大脑的紧张思考、分析,不得解决而提出的,是智慧之火发出的一点火花,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教育家们认为孩子的智力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予适当的负担,不加以锻炼,就会萎缩,退化,因此,引疑问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作为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知识点都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只会让学习变得乏味而已。而应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去思考,去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中领略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积累知识,增强能力。   2.2.4精要点拨,见解独到,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目前,初中生学习的意识比较差,语文教学仍然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讲课”仍然是老师讲。
  我们不妨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我们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叫着“画龙”,把老师的精要点拨,深入发掘叫着“点睛”。“画龙”要做大量工作,龙身的绘制可以多姿多彩,万千变化,但是无睛,它是不是真龙,是不是活龙还很难说。所以离不开老师“点睛”之语。于漪说“‘睛’乃关键之笔,传神之笔,‘点’与不‘点’,迥然不同。点睛之龙,破壁而去,乘云上天;不点睛者仍留于壁,其中显然有真假之分,死活之别。这一‘点’,点出了要旨,赋予了生命,起了质的变化;这一‘点’,笔力千钧,工夫深厚。画龙须这关键的一笔,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既要善于‘画龙’,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学会‘点睛’,学会准确地掌握文章精要,言简意赅地开启学生思维门扉,以收豁然贯通、印象深刻之效。” 我对于漪的话深有感悟,在教学中,和学生一道在“画龙”上下工夫,在“点睛”上花大力气。
  2.2.5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兴趣
  (1)“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备个较精致的积词本,每天积累一句名言或警句。这样做,学生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语,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2)“一周一记”。让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周记,并在周记前拟上标题,围绕题目选材,由于学生观察细致,构思周密,感受真切,不少优秀作文就是从周记中加工、提炼、补充、修改而成的。
  (3)“一月一报”。每月按小组轮流办班级黑板报。为了办好此报,学生要阅读书籍报刊,观察生活,选定材料,设计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可以收到一箭数雕之效,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学会了办报技巧,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经验。
  (4)给语文学习增添一些娱乐性。改变传统满堂灌,把学语文作为苦差事的状况,如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赛诗,联句,文学欣赏等等,这些活动既能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又能寓教于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2.3重视课外阅读,从课外知识中培养学生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很多初中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剂,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课外阅读就很难发挥出书本应有的作用。
  2.3.1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以我任教的学校情况来看,我认为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时间太少。拿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来看,就会发现每天属于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就只是吃过晚饭后6点到7点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都忙于做当天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于部分学生连作业都完成不了。因此,课外阅读的时间基本没有。
  (2)阅读氛围不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有些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还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
  ②学科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理科教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家长、教师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也许能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为了中考,课外阅读就会被暂时搁下。
  (3)阅读内容匮乏。就我校而言,因为经费不宽裕,每年补充的新书很少,图书室存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
  2.3.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课外阅读的形式作了些新的尝试,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早自习时间读报。我每个星期安排一次早自习读报时间,让学生从报纸上了解时事,学得多方面知识,增长见识,把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2)办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校图书的不足,我发动学生把自己买来的图书存放在班里,派专人保管,学生课余时间随时借阅,非常方便。这样就提高了个人图书的利用率,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好品质。
  (3)举行手抄报比赛。这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延伸,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们,向教育捧出你的一颗赤诚的心,在教坛洒出你的一身汗水,向学生献出你的一腔热情,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优美融洽的学习环境,力尽所能地展示你的才情和技艺,学生就会围聚在你的周围,到那时,你还能说学生厌学,没有学习的兴趣吗? 参考文献
  [1]《论语注》第80页,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4年
  [2]章泽等编《名言1000句》第72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3]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23日第1版
  [4]于漪《“睛”探》,中师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111页,人民教育
其他文献
习惯是一种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一种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的很多的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无穷。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让好习惯陪伴孩子的一生呢?  1以良好的习惯感染学生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如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重视。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导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教材“动”起来;调动感官,让学生“动”起来;思维转变,让教师“动”起来。  【关键词】创造性;主体作用;“动”起来;艺术策略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重视。然而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这要求我们端正教育理念,认识到当前形势下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注重对中学生进行健康的道德观念的引导,使之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我针对当前德育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社
期刊
教育十一首洋溢着灵韵的诗,她在生活中应充满爱的音符。教育活动应像欣赏一首优美的音韵去启迪智慧,点亮未来。“教师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这一思考伴随着笔者走进山区从教多年,直到在一次次孜孜不倦的从名师课堂到自我教学活动实践中逐渐认识——爱才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则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对此而衍生出一种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那就是热爱学生。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有说过:“
期刊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思想、意识、情感、任知、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与常人不一般的缺陷或不足,而带来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困难或问题的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伴随着新的课程课改的来临,给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带来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困惑,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苦衷和麻恼。  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打有工作准备之战,本人就造成“问题学生”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探究,希望能找到一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我们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新教法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自主学习;情景教学;直观语言;兴趣;成就感 初中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后,向我们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该怎样去教学生。  1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
期刊
2013年12月5日的“今日说法《老人摔倒了你扶吗?》”让人触动颇深,老人摔倒了,小孩扶了老人,却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烦恼。当主持人元元再次问道:“老人摔倒了,应怎么办时?”我的孩子插嘴说:“谁敢扶?”  绿灯行,红灯停,熟悉的儿歌教给孩子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但现实的无奈,让孩子也傻眼了。如此的现状,不胜枚举……  那么老人摔倒了到底是扶还是不扶?  请看下面的辩论会:  正方:扶是应该的,是人的善良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美育教育在美基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实施途径。阐述了美育教育对人才创新素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立足社会的必要性。提出了基因工程专业人才的育教育目标及基因工程专业培养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美育教育;基因工程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美育教育是借助多种传授知识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感受和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教育
期刊
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本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版面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引用许多生活中的耳熟能详的人和事,其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如娓娓谈话,生动风趣,学生爱读。同时,教材不强求统一的观点,给学生和教师留下许多思维的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发表各自的认识和看法。答案也不求统一。还有许多简单的文字讲述着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根据各自生活经历去体验。教师需要想出自己的高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新理
期刊
【摘要】《新纲要》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注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正确想法和主观感受,引导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方法幼儿的个性特点是:好奇心强,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