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是简单地以“学生中心”,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设情境,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和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是全体学生活动的场所,因此,教师要确保全员参与,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尽可能地给每一名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展示活力的舞台,成为展示智慧的场所。如: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没有活动天地的训练内容,在这里我开展竞赛式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表现的机会。在竞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学生乐于展示,积极应对,个个争取最后的胜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迅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善于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往,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是以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其一,在课堂上,学生产生质疑争论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二,要营造氛围,要以情促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以情促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其三,模拟实践,知行结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即通过管束、怜惜和陶冶,使儿童逐步地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在实际之中做,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用学生亲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
三、运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不仅有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错误积累,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激励学生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合理评价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调解能力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在教学中,反馈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激励要适度、准确,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无论是对优点的赞扬还是对其前景的引向均要恰如其分,促使其不断向上攀登。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和持久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是全体学生活动的场所,因此,教师要确保全员参与,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尽可能地给每一名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展示活力的舞台,成为展示智慧的场所。如: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没有活动天地的训练内容,在这里我开展竞赛式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表现的机会。在竞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学生乐于展示,积极应对,个个争取最后的胜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迅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善于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往,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是以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其一,在课堂上,学生产生质疑争论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二,要营造氛围,要以情促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以情促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其三,模拟实践,知行结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即通过管束、怜惜和陶冶,使儿童逐步地从“无律”“他律”过渡到“自律”的道德水平。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在实际之中做,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用学生亲身的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
三、运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不仅有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错误积累,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激励学生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合理评价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调解能力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在教学中,反馈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激励要适度、准确,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无论是对优点的赞扬还是对其前景的引向均要恰如其分,促使其不断向上攀登。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和持久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