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探讨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模式 策略 效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应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實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获得丰富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式学习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活动下,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科研机构、大学的研究性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为“研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要求相对简单,但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流程。
首先,应从教学目标以及内容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进行分析,要确定是否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本课内容的重点是利用地图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进行归纳,因此在记忆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学生亲身体会知识产生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确定研究性学习目标,对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简单的知识点,如寒流和暖流的判断,一般可以从等温线图进行直接的判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师直接讲授即可,而对于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了解洋流的成因,总结洋流分布规律。所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分析洋流的成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应确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的流程,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分为四个基本环节:(1)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3)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4)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1.研究问题设置策略
(1)分类研究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设置一个大问题,也可以分类设置问题,而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课中,则适合分类设置问题,可以将研究性问题分为两部分,即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形成原因,这两部分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应采用不同方法,对于洋流分布规律适合采用归纳法,对于洋流形成原因则适合运用演绎法,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两组问题依次进行探讨,这样就使得问题探究更加有效,保证活动有序的进行。
(2)研究问题难度适中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应从学生兴趣爱好、探究能力等方面出发,保证研究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但是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感到非常的困难,否则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形成原因是本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初中地理课程没有涉及到这部分知识,学生缺乏相应基础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高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探究欲望较强,有关洋流的知识学生从其它渠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已经获得世界海陆分布以及气压带、风带有关知识,这样就为问题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
(3)研究问题方向要明确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较难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将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同时还应保证研究问题具有明确指向以及递进层次。在探究洋流分布规律时,可以针对太平洋海域,进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学生掌握太平洋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后,再对其他海域进行分析,进而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由此可见保证研究问题的指向性和层次性,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研究难度。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
(1)合作探究
新课程非常倡导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在研究洋流分布规律时,就适合采用合作探究模式,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分析以及讨论,通过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很容易获得结论。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研究性活动,但是对一些困难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还需要教师适当指导,进而有效的完成研究性活动。对洋流形成原因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洋流受盛行风吹拂的模拟实验,在此过程中,需要绘制洋流模式图以及简化分布图,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应适当的点拨学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活动。
2.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合理的运用在研究性活动中,可以使得研究性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本课的洋流分布规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美国宇航局的数字化洋流视频,使得有关洋流分布的知识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1)评价内容
在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果,应强调研究性活动过程。在评价知识目标时,应做到准确评价,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应及时的纠正,并补充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保证知识点的正确性。在评价学生研究氛围、学生学习态度以及语言表达等内容时,应采用感性评价方式,应多多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评价方式
以往课堂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够科学、合理。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在完成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研究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另外,在研究性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并给予一些指导和非正式评价,使得学生研究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要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探讨了有关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内容,以此保证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的有效性,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1]喻玲玲.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6,(29) :84.
[2]向黎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张蓓.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4]吕文静.高中地理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模式 策略 效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应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實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概述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获得丰富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式学习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活动下,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科研机构、大学的研究性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为“研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要求相对简单,但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流程。
首先,应从教学目标以及内容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进行分析,要确定是否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本课内容的重点是利用地图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进行归纳,因此在记忆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学生亲身体会知识产生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确定研究性学习目标,对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简单的知识点,如寒流和暖流的判断,一般可以从等温线图进行直接的判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师直接讲授即可,而对于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了解洋流的成因,总结洋流分布规律。所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分析洋流的成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应确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的流程,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分为四个基本环节:(1)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3)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4)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有效措施
1.研究问题设置策略
(1)分类研究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设置一个大问题,也可以分类设置问题,而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课中,则适合分类设置问题,可以将研究性问题分为两部分,即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形成原因,这两部分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应采用不同方法,对于洋流分布规律适合采用归纳法,对于洋流形成原因则适合运用演绎法,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两组问题依次进行探讨,这样就使得问题探究更加有效,保证活动有序的进行。
(2)研究问题难度适中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应从学生兴趣爱好、探究能力等方面出发,保证研究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但是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感到非常的困难,否则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形成原因是本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初中地理课程没有涉及到这部分知识,学生缺乏相应基础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高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探究欲望较强,有关洋流的知识学生从其它渠道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在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已经获得世界海陆分布以及气压带、风带有关知识,这样就为问题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
(3)研究问题方向要明确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较难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将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同时还应保证研究问题具有明确指向以及递进层次。在探究洋流分布规律时,可以针对太平洋海域,进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学生掌握太平洋海域的洋流分布规律后,再对其他海域进行分析,进而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由此可见保证研究问题的指向性和层次性,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研究难度。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
(1)合作探究
新课程非常倡导合作探究模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在研究洋流分布规律时,就适合采用合作探究模式,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分析以及讨论,通过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很容易获得结论。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研究性活动,但是对一些困难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还需要教师适当指导,进而有效的完成研究性活动。对洋流形成原因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洋流受盛行风吹拂的模拟实验,在此过程中,需要绘制洋流模式图以及简化分布图,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教师应适当的点拨学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活动。
2.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合理的运用在研究性活动中,可以使得研究性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本课的洋流分布规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美国宇航局的数字化洋流视频,使得有关洋流分布的知识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1)评价内容
在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果,应强调研究性活动过程。在评价知识目标时,应做到准确评价,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应及时的纠正,并补充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保证知识点的正确性。在评价学生研究氛围、学生学习态度以及语言表达等内容时,应采用感性评价方式,应多多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评价方式
以往课堂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够科学、合理。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在完成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研究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另外,在研究性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并给予一些指导和非正式评价,使得学生研究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四、总结
总之,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要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探讨了有关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内容,以此保证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的有效性,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喻玲玲.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6,(29) :84.
[2]向黎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张蓓.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4]吕文静.高中地理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