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集评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涛|著名画家、安徽省书画院原院长
  我与陈志精相识在20世纪70年代,从1972年开始,将近半个世纪了。志精是很内秀的一个人。从艺术上讲,他是个很好的版画家。他当年创作的很多版画,我认为在当时安徽的版画界是很优秀的作品,很突出。他又画了中国画,也洋洋大观。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很多的山水,包括秋浦河的山水。他的一张大画上,一条船的结构,他都研究得很深。我就感觉到,他做学问很精到。我看了以后,深受启发。我说我以后画船不能老用写意的办法,拖两笔就完了,要研究它那个结构,要画到那个纸上。徽州,我们有很多可以表现的东西,我们徽州到处都是诗嘛!志精表达的都是他的感受,表现他的家乡、他的生活所在地,而不是虚无缥缈地画一些跟我们没有关系的画。
  杨国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陈志精先生是个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兼能。在山水画家里,这样全能型的画家真的不多。志精先生的作品是非常耐看的。为什么耐看?他的作品是有烟火气的,有生活气息,不是一种概念化的模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他不同的感受。现在很多山水画存在概念化的倾向。像志精先生这样具有烟火气的、具有生命力的画很少。看完他的作品,我们都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他的风景里,牛啊,人物啊,尤其是人物,画得真是非常好。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对艺术有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一生的绘画实践过程中,他始终在把握着一种品格——一种绘画的美学品格。他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在关注山水画发展前沿的东西。因此,我觉得他的画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味道的,是独具个性的,都有他自己的一个符号。一看这山水,它姓陈,是陈志精的东西。这种独特的、内在的品格,即便是臨摹,你学他也是学不到的。他长期生活在山水田园里,有一种独特的感受。我觉得,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地方的画家,他能有如此高度,能对艺术保持这么一个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个岁数,还没有落入俗套,还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个性和品格,真的太难了,不容易。他的画里没有那种商品画的影子,我觉得真的要向他老兄学习。你看志精先生70多岁了,身板儿依然这样硬朗,精神依然这样矍铄,我觉得他的艺术还会有很大的潜力,还会不断地发展。
  陈祥明|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执行主任
  陈志精先生的国画山水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为山河立传。他把李可染先生讲的“为祖国山河立传”具体化了——为皖山徽水立传。我个人觉得在美术史上留得下来。第二个,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他都有。《凤鸣九华》《九华金地聚金沙》《秋江胜迹图》,这些基本上都是全景山水。他的全景山水让我们看到了宋代山水那个意味,那个大山大水的意味。虽然陈志精画得很满、很大,但是他的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轻重、缓急、节奏处理得都非常好。这就是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方式。他的山水给人的感觉,就像宋代山水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我把宋代山水拿来比附,就是说他的山水达到了很高的一个境界。第三点,他在笔墨语言上做了很多探索。这里只说线条。他的笔墨线条很坚挺,同时又刚柔相济。我想这可能与陈先生曾从事版画创作有极大的关系。他把版画线条的单纯感和中国画水墨线条色彩的丰富感,有机地融合起来。这种融合是不容易的,很困难的。比如赖少其先生、郑震先生,他们都把版画和中国画结合起来了。线条那么漂亮,那么坚挺,但笔墨又很灵动。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新徽派山水的一个重要特点。陈志精先生把这一块吃得很透。陈老师有一幅画《杨柳依依》,那个线条非常漂亮,整个造型又很单纯,在单纯中有丰富。我觉得这一点,要很好地去琢磨。第四点,雅俗共赏,为大众喜欢。陈志精先生画了很多民俗画,民间风俗题材。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画了以后,很容易画那种俗气或者过于通俗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陈志精先生又很雅。他的画有大量的题跋,字也写得非常漂亮。他的画与一般的民俗画有很大的差异,一般的画家画不出来,也讲不出来。陈先生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有书卷气息。这种雅俗共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生活,大家司空见惯;高于生活,他把它提高到一种艺术品位。在他的画中,透露着一种真实的情感。我们可以见到他的情感,见到一种爱——对家乡、对人民的一种爱。艺术,说到底,它的本体最终是在一定技巧支撑下的情感表达。这是非常可贵的东西,也是很难得的东西。“见心见性”,你感受到他的心——画家的心,更看到中国画表情达意的性质。我看到以后非常感动。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就是“真善则美”,真、善、美统一。你不真、不善,你达不到。笔墨是重要的,你仅仅玩笔墨,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你这个作品是不能感人的。我看了陈先生的作品,真善则美,真善美统一,我有这么一个感觉。
  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
  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陈志精先生一辈子在坚持画画,如版画、国画、瓷器画,还进行雕塑创作,做出多方面的探索。他有非常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有高超的技巧,使他在从事多种艺术形式探索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按照某种套路来画。他画的皖南古民居乃至皖南古村落,充满着他自己的探索。这个探索来源于生活。他从古民居的结构造型,到构图布局,到具体的画法,都自己摸索。他把对皖南山水的一种热爱,做到了艺术的呈现。这种呈现,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着充分的民间意味,又有高雅的艺术品位。
  牛育民|卓克艺术网总经理
  陈老师的艺术创作充分地吸收了我们徽派版画中的许多构成元素,完全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受时风的影响。作品中的景物,能够完完全全地让人感受到是画家真真切切地从生活中捕捉来的,的的确确就是我们的皖南山水,特别有本土气息。所以我是用一种特别欣赏的眼光来看他的画。大家讲到陈老师的画有民俗意味,中国宫廷画家创作的作品,和陈老师作品的形式一样,一模一样。你在网上搜索一下,中国宫廷画家画得非常棒,气息也非常精准,因为皇帝要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嘛。
  (依据讲话录音整理)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评论方式中,往往存在南北并论的阐述方式,通过对比或并置,寻求其中相同或相异之处。比如,在古代画论中,有谈“南北宗”、有论“南陈北崔”,近代美术史中,除了“南张北溥”的称谓,还有“南北二石”的存在。1958年,傅抱石出版画集,委托郭沫若题书名并作序。在序言中,郭沫若提出:“吾尝言:‘我国画界有南北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今北石已老,尚望南石经历风霜,更臻岿然。”  在老舍和胡絜青夫
期刊
关键词:叙述性绘画;阎立本;政治  一、叙述性绘画的形成与发展  “叙述性主题”绘画最早可追溯至文字出现前,在无法用文字来传达感情或记录生活时,图像的出现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壁画,不仅如此,在原始时期的岩画、战国时期的帛画、春秋战国时期的漆画等绘画中都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叙事”绘画活动,并将其运用
期刊
一、 前言  中国近代报刊大致有三个范式:第一个范式是国共两方面的党报,这里不必多说;第二个是以《申报》、《新闻报》为代表的商业报;第三种范式是以《大公报》为代表的专业报。《申报》、《新闻报》和《大公报》商业运作都相当成功,但《大公报》更受知识人尊敬。林语堂毒骂《申报》 “编得很滥”,《新闻报》则是“根本没有编”,却赞扬《大公报》是“最进步、编得最好的报纸”,“肯定是诉诸教育过高的民众”(《中国新
期刊
法国文学评论家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在她的著作《文字的世界共和国》(World Republic of Letters)里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国度,它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不依据寻常的行政规划进行国土划分,所推行的法律也和现实世界相去甚远。这个国度就是她所说的“世界文学空间”。不过,人们对这样一个世界并不陌生,歌德也曾对“世界文学”提出过构想。但与歌德的宽容相比,卡萨
期刊
宫兆冬,号朴鲁堂,1996年生,山东即墨人。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阜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陈涛教授。书法及绘画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及国家级展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幼承庭训,从家叔祖处摹习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凡七年。后随高岩师临习汉碑,兼及五体,于《张迁碑》《礼器碑》用功尤勤。乙未秋月,求学至圣人故里—曲阜,蒙曲阜师范大学诸师教诲,书法之外,旁及
期刊
很多年来,上音乐课时卡西一般都排在维尔吉·雷尼之前,偶尔也排在她后面。刚开始时,卡西学得很差,而维尔吉却学得很好。(但在其他方面,她们则恰恰相反!)可能正因为如此,艾克哈特小姐才有意将她们安排在一起。她们每周一、四放学后分别在三点半和四点去上课,演奏会前则安排在早上九点半和十点。艾克哈特小姐非常准时,要求严格。小女孩们一个接一个撩开珠帘进去,然后又离开,彼此俨然素不相识。只有维尔吉露出嘲笑的眼神。
期刊
关键词:波臣派;曾鲸;巴洛克;鲁本斯;线  在绘画创作中所呈现的线性轨迹,具有运动感,并形成一条变化的“线”。“运动”无疑具有“速度”和“方向”的特征,这些存在于绘制行为过程中的特征又很容易转换成对情绪和理念的表达,并或多或少地呈现在绘制行为的结果中,画面上所有的元素共同完成对作品“空间”①的营造并构成一件作品,进而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化表征的承载元素。事实上,创作中要表现对象结构在一个空间中
期刊
陈志精  陈志精,1949年8月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供职于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党员,政协池州市第一届、第二届委员。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池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池州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池州市美术
期刊
方琼,1987年生人,祖籍甘肃通渭。201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李可染青年画院青年画家。2016年作品《一相无相》入选“‘工’在当代——第十届全国工笔画展”;2017年作品《慈悲》获“梦的起点——全国首届学院派优秀毕业生作品展”潜力助学金奖;2020年作品《梦之翼》入选“品真格物——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展”(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资格),《小九》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获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代,是一个信念与信仰并行的时代,百废待兴,文艺家们自觉地投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旗帜”和“理想”的形象塑造中去。其中,画家们也纷纷以手中的画笔回顾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唱响了慷慨激昂的英雄颂歌。王盛烈1957年所作的中国画作品《八女投江》正是在此情境下诞生的美术经典之一。  王盛烈是20世纪东北地区中国画界的代表画家。他早年曾学习油画,并曾于19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