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然而历史又有太多的偶然性,最高统治者的一念之差往往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以致深刻地影响到当今的世界格局。
彼得大帝的非常之举 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及彼得大帝,就会津津乐道地谈到他的一个非常之举。1697年,25岁的彼得大帝亲自率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使团,考察学习西欧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方法。彼得大帝通过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经过文艺复兴洗礼、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欧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当时的俄国还是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俄国与西欧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想必使彼得大帝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回国后,彼得大帝毅然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大胆果断地对俄国政体实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康熙发布令人扼腕叹息的禁矿禁海政策 1704年是康熙大帝开始建造避暑山庄的第二年。这时的大清帝国对外抗击了沙俄的侵略,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并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对内已经先后撤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了台湾,平定了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所谓“康乾盛世”此时已初步形成。
大清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康熙大帝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就在这一年,志满意得的康熙大帝一边继续大兴土木建造避暑山庄,一边发布令人扼腕叹息的上谕,认定采矿业对地方管理没有益处,以后有请求开采者,都不准行。清朝从此长期推行禁矿政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进一步的扼杀。1717年,康熙大帝再度颁布“禁海令”,规定内地船只不许到“海贼之薮”的南洋进行贸易。当时南洋一带为西方殖民势力所控制,康熙大帝担心江南反清势力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禁海”政策,被其后历任皇帝所沿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严重阻隔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还将民众长期置于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愚昧状态,最终导致中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沙俄的扩张战略 此间,沙皇俄国一贯奉行的开放政策正不断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使其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展,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年轻的彼得大帝于1695和1696年两次率军队远征位于顿河下游的亚速,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700年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同意将亚速划归俄国。自此以后两个多世纪,俄土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战略要地,又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此后,历代沙皇为实现彼得大帝“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扩张战略,企图控制中亚,先于1804年起与伊朗进行了多年激战。
当年,彼得大帝一只眼紧盯着发达的西欧、中东,另一只眼却眺望着尚未开发的远东。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不断向远东地区派遣学者、探险家和军人,不久,这些遥远而荒无人烟的广袤土地都成了俄国的土地。沙俄1860年从中国夺取了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他们在这儿修建了强大的军事堡垒,使其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受到外国的攻击。沙俄还将附近的海湾命名为彼得大帝湾。
大清帝国夜郎自大 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和日益强大的北方近邻,大清帝国统治者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社会各界也长期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非常鄙视外国人,认为他们都是未开化之人。清朝国民也普遍鄙视洋人,称其为“红毛番”、“夷人”。
1793年,英国已经成为头号世界强国。为了和东方文明古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远涉重洋,经过九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中国。马戛尔尼后来在“访清日记”中写道:“事实上,在鞑靼征服150年以来,这个国家发生了惊人的大倒退……甚至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屡屡称大清帝国为鞑靼(女真)统治的“天朝帝国”,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块“活的化石”,是“僵死不动的东西”,不仅“几千年来都没有进步”,而且“习惯于靠无知来保证不受物的侵犯、世界的侵犯”。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称大清帝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其人民为“半野蛮人”。
沙俄成为世界列强,清王朝忙于割地赔款求和 沙皇俄国具体从何时超越了大清帝国,恐怕难以确定。然而到了19世纪初,两大帝国之间的此消彼长,已经昭然若揭。1812年,拿破仑认定沙俄已经威胁到他在欧洲的霸权,于是倾其全力,亲率50万大军入侵沙皇俄国,结果却遭到惨败。沙俄为什么能一举战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恐怕没有引起大清帝国的注意。28年后,英国仅仅以几艘军舰、几千水兵就迫使大清王朝屈服,一举打破了大清帝国的神话。自此以后,洋人进入大清如同进入自家后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势从清朝夺走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跃成为世界列强。沙俄并未因此感到满足,1897年,沙俄又借清朝在甲午海战失败之机,占据了旅顺、大连。接下来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激烈的战争。
到后来,清王朝面对强敌只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割地赔款求和。面对如此切肤之痛,清王朝直到1898年才不得不决定放下帝国的架子,开始学习西方实行全面的改革,这比彼得大帝整整晚了200年。然而,这场史称戊戌变法的改革,仅仅开始103天就夭折了。
仿佛是一种宿命,清王朝与沙俄这两大帝国均在20世纪初的两场“十月革命”后寿终正寝,看上去似乎是殊途同归。不同的是,清王朝留给后人的是破碎的山河和阿Q、祥林嫂那样愚昧的人民,而沙俄留给后人的是广袤的国土资源和丰厚的精神遗产。
摘自《领导文萃》
彼得大帝的非常之举 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及彼得大帝,就会津津乐道地谈到他的一个非常之举。1697年,25岁的彼得大帝亲自率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使团,考察学习西欧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方法。彼得大帝通过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经过文艺复兴洗礼、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欧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当时的俄国还是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俄国与西欧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想必使彼得大帝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回国后,彼得大帝毅然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大胆果断地对俄国政体实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康熙发布令人扼腕叹息的禁矿禁海政策 1704年是康熙大帝开始建造避暑山庄的第二年。这时的大清帝国对外抗击了沙俄的侵略,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并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对内已经先后撤除了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了台湾,平定了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所谓“康乾盛世”此时已初步形成。
大清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康熙大帝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就在这一年,志满意得的康熙大帝一边继续大兴土木建造避暑山庄,一边发布令人扼腕叹息的上谕,认定采矿业对地方管理没有益处,以后有请求开采者,都不准行。清朝从此长期推行禁矿政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遭到了进一步的扼杀。1717年,康熙大帝再度颁布“禁海令”,规定内地船只不许到“海贼之薮”的南洋进行贸易。当时南洋一带为西方殖民势力所控制,康熙大帝担心江南反清势力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禁海”政策,被其后历任皇帝所沿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严重阻隔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还将民众长期置于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愚昧状态,最终导致中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沙俄的扩张战略 此间,沙皇俄国一贯奉行的开放政策正不断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使其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展,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年轻的彼得大帝于1695和1696年两次率军队远征位于顿河下游的亚速,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700年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同意将亚速划归俄国。自此以后两个多世纪,俄土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战略要地,又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此后,历代沙皇为实现彼得大帝“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扩张战略,企图控制中亚,先于1804年起与伊朗进行了多年激战。
当年,彼得大帝一只眼紧盯着发达的西欧、中东,另一只眼却眺望着尚未开发的远东。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不断向远东地区派遣学者、探险家和军人,不久,这些遥远而荒无人烟的广袤土地都成了俄国的土地。沙俄1860年从中国夺取了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他们在这儿修建了强大的军事堡垒,使其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受到外国的攻击。沙俄还将附近的海湾命名为彼得大帝湾。
大清帝国夜郎自大 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和日益强大的北方近邻,大清帝国统治者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社会各界也长期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非常鄙视外国人,认为他们都是未开化之人。清朝国民也普遍鄙视洋人,称其为“红毛番”、“夷人”。
1793年,英国已经成为头号世界强国。为了和东方文明古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远涉重洋,经过九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中国。马戛尔尼后来在“访清日记”中写道:“事实上,在鞑靼征服150年以来,这个国家发生了惊人的大倒退……甚至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屡屡称大清帝国为鞑靼(女真)统治的“天朝帝国”,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块“活的化石”,是“僵死不动的东西”,不仅“几千年来都没有进步”,而且“习惯于靠无知来保证不受物的侵犯、世界的侵犯”。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称大清帝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其人民为“半野蛮人”。
沙俄成为世界列强,清王朝忙于割地赔款求和 沙皇俄国具体从何时超越了大清帝国,恐怕难以确定。然而到了19世纪初,两大帝国之间的此消彼长,已经昭然若揭。1812年,拿破仑认定沙俄已经威胁到他在欧洲的霸权,于是倾其全力,亲率50万大军入侵沙皇俄国,结果却遭到惨败。沙俄为什么能一举战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恐怕没有引起大清帝国的注意。28年后,英国仅仅以几艘军舰、几千水兵就迫使大清王朝屈服,一举打破了大清帝国的神话。自此以后,洋人进入大清如同进入自家后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势从清朝夺走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跃成为世界列强。沙俄并未因此感到满足,1897年,沙俄又借清朝在甲午海战失败之机,占据了旅顺、大连。接下来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激烈的战争。
到后来,清王朝面对强敌只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割地赔款求和。面对如此切肤之痛,清王朝直到1898年才不得不决定放下帝国的架子,开始学习西方实行全面的改革,这比彼得大帝整整晚了200年。然而,这场史称戊戌变法的改革,仅仅开始103天就夭折了。
仿佛是一种宿命,清王朝与沙俄这两大帝国均在20世纪初的两场“十月革命”后寿终正寝,看上去似乎是殊途同归。不同的是,清王朝留给后人的是破碎的山河和阿Q、祥林嫂那样愚昧的人民,而沙俄留给后人的是广袤的国土资源和丰厚的精神遗产。
摘自《领导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