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使学生的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这一根本落脚点,结合“STEAM”的教育理念,基于循环递进式探究教学策略,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和知识迁移等教学手段,以求在“传感器的使用”教学中全面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循环递进式 教学研究 传感器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定位于“了解”层面,是在上一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力、温度、光等传感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传感器特性的了解,拓展学生对传感器类型的认知,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力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达成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理念]
STEAM理念——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与运用: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2、科学思维与创新:分析力、温度和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科学探究与交流:探讨力、温度和光传感器的工作模式。
4、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传感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般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模式。
难点: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学习,已初步形成感观认识,知晓简易原理,感受到传感器在当今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由于初次接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受限于技术水平层次,缺乏与感观认识相对应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适当引导。
[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循环递进式探究教学法
[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类比归纳
[教学资源]
电子体重秤、额温枪、双金属片、电饭锅、电熨斗、日光灯启辉器、光敏电阻、烟雾报警器、PAD、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动画资源等
[教学内容]
回顾知识:传感器的概念
创设情境:传感器的应用
引导思考:传感器的原理
一、认识一般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演示,进行“一般模式”的建构,并思考:在典型实例中,传感器究竟是如何感受到被测信息,并进行转换处理的呢?
二、分析典型实例。
(一)力传感器——电子秤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学生阅读书本,观察思考。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学生对力敏元件的作用进行交流与讨论。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发生弯曲形变时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形变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教师结合思维线索,引导学生交流并科学表述。
问题5:力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学生尝试进行提炼与归纳。
(二)温度传感器
1、電熨斗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结构示意图,通过分析与欣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学生对热敏元件的作用进行交流与讨论。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热时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膨胀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教师结合思维线索,引导学生交流并科学表述。
问题5:温度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学生尝试进行提炼与归纳。
2、电饭锅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热时磁性有何特点?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问题5:温度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三)光传感器——火灾报警器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光照时有何特点?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问题5:光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巩固总结]
传感应用模式简,一感二传三呈现;
敏感元件有特性,转换输入方可行;
放大传输需电路,保障信号能送出;
非电输入电输出,传感技术发展促。
[教学评价]
本节课秉承“STEAM”理念,采用“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充分考虑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将了解基础知识内容到提升核心素养能力的秩序逐步进行展开,并且通过引导学生递进式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形成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同时,反思过往的教学中,师生都偏重于“知识文化”教育,轻视了“技术文化”教育;偏重于“理论化”知识,轻视了“实践性”操作,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理实一体”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3-2教师教学用书
党越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讨 物理之友 2018年6月34卷第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循环递进式 教学研究 传感器的使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定位于“了解”层面,是在上一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力、温度、光等传感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传感器特性的了解,拓展学生对传感器类型的认知,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力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达成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理念]
STEAM理念——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与运用: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2、科学思维与创新:分析力、温度和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科学探究与交流:探讨力、温度和光传感器的工作模式。
4、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传感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般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模式。
难点: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学习,已初步形成感观认识,知晓简易原理,感受到传感器在当今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由于初次接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受限于技术水平层次,缺乏与感观认识相对应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适当引导。
[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循环递进式探究教学法
[学法指导]
任务驱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类比归纳
[教学资源]
电子体重秤、额温枪、双金属片、电饭锅、电熨斗、日光灯启辉器、光敏电阻、烟雾报警器、PAD、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动画资源等
[教学内容]
回顾知识:传感器的概念
创设情境:传感器的应用
引导思考:传感器的原理
一、认识一般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演示,进行“一般模式”的建构,并思考:在典型实例中,传感器究竟是如何感受到被测信息,并进行转换处理的呢?
二、分析典型实例。
(一)力传感器——电子秤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学生阅读书本,观察思考。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学生对力敏元件的作用进行交流与讨论。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发生弯曲形变时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形变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教师结合思维线索,引导学生交流并科学表述。
问题5:力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学生尝试进行提炼与归纳。
(二)温度传感器
1、電熨斗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结构示意图,通过分析与欣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学生对热敏元件的作用进行交流与讨论。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热时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膨胀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教师结合思维线索,引导学生交流并科学表述。
问题5:温度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学生尝试进行提炼与归纳。
2、电饭锅
教师结合实物展示和功能介绍,引导学生按照递进式顺序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热时磁性有何特点?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问题5:温度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三)光传感器——火灾报警器
问题1:该传感器的组成有哪些主要部分?
问题2:该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什么?
问题3:该敏感元件受光照时有何特点?
问题4:该传感器的转化机理是怎样的?
问题5:光传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什么信号转换为什么信号?
[巩固总结]
传感应用模式简,一感二传三呈现;
敏感元件有特性,转换输入方可行;
放大传输需电路,保障信号能送出;
非电输入电输出,传感技术发展促。
[教学评价]
本节课秉承“STEAM”理念,采用“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充分考虑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将了解基础知识内容到提升核心素养能力的秩序逐步进行展开,并且通过引导学生递进式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形成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同时,反思过往的教学中,师生都偏重于“知识文化”教育,轻视了“技术文化”教育;偏重于“理论化”知识,轻视了“实践性”操作,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理实一体”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3-2教师教学用书
党越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讨 物理之友 2018年6月3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