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理念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叶圣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质疑习惯、说话习惯和选择阅读习惯的具体措施,明确语文教学的实质。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思想 中学教学 实践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粗浅的方面说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教语文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可见要达到“不需要教”这样一种境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回顾以前的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有很多人为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工作。例如教师为应对各种考试,更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出成绩,出于功利性的考虑,自行扩大或缩小教学目标,将本应由学生理解探究的知识全变成机械记忆的内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存储器;教师为达到自行制定的所谓"教学目标",经常忽略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将灌输式的教育手段当成是应付考试的法宝……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逐渐认可教师这种忽略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方式。
  叶老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简而言之,语文教学就是要“要教给他们(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品味叶老的教学理论,我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按学生能力发展层级,将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质疑习惯、说话习惯和选择阅读习惯三种。
   1.质疑,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开始
   孔子在《述而》一文中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认为自己的学问是通过钻研古人的不足之处,才能使自己获得进步。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就要让其养成质疑的习惯。学生心中存有疑问才会钻研解决的方法,才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古文教学为例,在研读课文的阶段,多问些为什么,质疑作者的行文目的,质疑文中人物出现的目的,质疑人物行為的目的等。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板书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去除脱离文本的“伪问题”,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在拓展阶段,质疑拓展问题与文本相关性,明确拓展练习的意义。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怕学生质疑名家,切忌为了探究而谈究,为了批判而批判。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叶圣陶在1962年“语文学习讲座”中曾说语文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学生要学会使用语言,就要培养说话的习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看起来似乎是说了很多话,但他的思想信马由缰,说的话也是“随随便便说”。叶老认为我们不应让学生鼓弄唇舌,而应让学生所说的实质渐进完善深美,不说无聊之语。教师要让这种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使之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针对“词不达意”的学生,要求他们从生活中、学习中积累语料,丰富自己的语言。可通过背诵名言警句,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每周一次的演讲,围绕生活中出现的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口头作文等形式运用语言。语言能力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才能得以提升。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现在的学生在“无厘头”搞笑剧和“娱乐至上”风潮影响下,审美情趣也变得“不同凡响”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学会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书籍去读,如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通过诵读高质量作品提升鉴赏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写书评的方式,小组交流、讨论同一题材不同作家作品的优缺点等手段,学会鉴别作品的优劣。
   2.教师才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 叶老认为“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就具体教学过程来说,就是“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他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不需要教”。
  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杜草甬编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第1 版 
  [2] 《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 版 9页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 小学美术 信心激趣 爱心鼓励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
期刊
【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中长期困扰师生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從教学实际出发,总结了上好作文课的一些方法:一是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要走进生活,积累素材;三是对学生要 鼓励,善于表扬。   【关键词】 作文 兴趣 生活 表扬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中最令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一部分内容。许多学生一上作
期刊
【摘要】 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另外,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努力,共同来提高学生對美术的兴趣,这是搞好中学美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中学生 美术 兴趣培养        学生对某门课有.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他的学习,如果他对某门课毫无兴趣,而强迫其学习的话,最后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会使学生更加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难,教师忽视阅读对写作所产生的指导作用这一现实,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的观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几点做法,以期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阅读写作 有机结合 注重积累 模仿范例 巧改课题 形式多样 强化意识      俗话说:“作文作文,憋死小人。”提起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
期刊
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于是,我深入探讨并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了大胆地尝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 1.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 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
期刊
1.说教材   地位、作用和特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中等職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入门课;《铁碳合金相图》是本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它起着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这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那么学生对前面所讲的知识只会一知半解,而后部分钢的热处理和常用金属材料的知识也会没办法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名词多,没有具体的实验和教具可以演示,比较抽象。  重点:理解和
期刊
美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它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将美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来,即我们所说的语文美育。  美育是一种结合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教育。语文美育就是结合本学科人文性特点运用美学原理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具有美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并以此唤起学生的学
期刊
数学美源于数学,是数学的学的本质属性.数学的美育价值也愈来愈被教育界所注目.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也是数学审美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而审美主体(学生)从审美对象(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就是数学教师.所以,在数学审美教育中充分认识和肯定数学教师的作用和明确对数学教师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 1.数学审美教育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 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既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 1.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 学生的学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   【关键词】 体育教 德育 教学渗透 健康成长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