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刺激着学生的感觉器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赋予化学实验更多的内涵和教学功能,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落实实验教学的教学和育人功能。加强化学实验改革是促进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用化学实验之美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
  化学美在于化学现象之美。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氨气的喷泉实验,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细铁丝放在空气中的灼烧时只是红热,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美丽景象总是激起学生的惊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物质的外在形式美,体验自然的变化之美,從而开启创新之门,形成最佳的自由创造心境。
  化学史上许多发现都起源于对实验现象的探索。溴的发现就是一例。1826年法国青年波拉德想从海藻中提取碘,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提取,再往里通氯气,得到紫黑色的固体——晶体碘。奇怪的是,在提取后母液的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有刺鼻气味的液体,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他才发现这就是溴单质。这正是现象之美所达到的良好效果。
  二、改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激活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的演示实验,学生并不能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若改为学生实验,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原电池》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我采用边演示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先拿Zn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从Zn片上逸出,再拿Cu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发现Cu片上无气泡逸出,最后将Zn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这时会发现Cu片上有气泡逸出,而Zn片上无气泡逸出。至此,再在Zn片和Cu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计,又会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此时学生兴趣高涨,总想探个究竟,我又及时指导学生组装铁、铜等原电池装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即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导线、电解质溶液。结合实验现象搞清楚了原电池的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如此安排,不但学生兴趣浓厚,知识理解透彻,而且激发了创新情趣。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发展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如《苯》一节中苯分子结构的确定,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做苯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并思考:它的组成与前边学过的哪类烃相似?回答肯定是炔烃,故苯的最简式应与乙炔相同,在给出苯的分子式后,由学生猜测它的结构,更多的人想到的是链状不饱和烃,再问如何证明不饱和键的存在?学生自然想到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娓娓动听地讲述凯库勒梦蛇的故事,阐述苯分子的结构,再简明扼要地说明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因。此时学生悬着的心放下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得到了突破。其间,学生不仅认识了新知识,而且掌握了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因而能够激发积极、主动性,有效培养创造力。
  四、重视学生分组协作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
  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并共同学习的活动。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到目的明确、任务清楚,既讲分工,又讲协作,开展组内分工协作、组间竞争交流,改变以往你做我看,照方抓药的弊端。这种做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实验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插上求知、创新的翅膀
  多媒体教学以鲜艳生动的图形,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画面,形式变化多样化等直接手段,可以将课本上一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其放大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如: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借助嗅觉区别酯的水解程度,不具有说服力,且不能使全班同学都获得明显的体验。为此我取三份等体积的样品,向其中分别滴加少量苯,然后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第二份溶液中加少量蒸馏水,第三份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放于投影仪下采用水浴加热,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通过现象深刻理解酯水解的实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新颖设计或是探索性实验,对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创造的种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必将是未来具有开拓精神的建设者。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被提出,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推广。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高效课堂的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在21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说到底还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大量创造型人才。随着物理新
摘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概念型、规律型、探索型递进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概念型递进问题 规律型递进问题 探索型递进问题  一、构建概念型递进问题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灵活运用。构建概念型递进问题能诱使学生在问题意识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索趋
摘要: 倡导自主学习正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成为物理探究教学的主体。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优化提问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优化思维过程,培養学生学会思考;优化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动手。  关键词: 物理探究教学 学会提问 学会思维 学会动手  物理新课程将“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倡导自主学习正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自主
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
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于物理的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物理于数学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重视。数学脱离了物理的原理及模型,它真的就和现在大部分學生眼里的数学是一样的了,仅是一堆枯燥的计算。特别是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且还能够表现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反馈。本文通过物理中函数应用的例题来加以说明。  一、一次函数的应用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一直采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进行消化吸收。新课标的出现,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然而,信息技术这一新生事物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恰好是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力和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
摘要: 物理课在中职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有别于普通高中的物理课,这门课不参加高考,所以在很多学生和教师心目中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但是中职物理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专业课服务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德育教育。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 教学理念 专业学习 德育教育  中职物理在中职学校属于基础课程,目前很多学校在时间上限制课时,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物理知识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物理学习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兴趣浓厚,但到了高中,兴趣就骤然下降,有的甚至放弃了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究其原因,抛却了高中物理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师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科教学的严谨性,缺乏兴趣元素的植入,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丧失兴趣是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育界人士一直以来探讨和研究的话题。通过多年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紧密结合学生心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
《燃烧和灭火》是教育部审定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本文主要谈谈课堂上怎样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化学实验的改进教学,板书设计怎样让学生永记不忘,以及实践后的反思。  一、燃烧条件实验探究与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产生浓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