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對问题学生,当我们与他们说得口干舌燥时,到底有没有用?没有用,因为我们看不到孩子的另一面。本文以叙事心理治疗“问题不等于人、重视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等积极理念为依据,结合师生个别谈话实践中的一些案例,着重探讨了“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策略的具体运用,旨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从而帮助我们走出德育困境。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初中生;德育实效性
在德育中,面对问题学生,教师往往说得口干舌燥,要求他们改变行为,或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总是事与愿违,有时还适得其反。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师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德育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提出的叙事心理治理理论指出:人的问题故事里隐藏着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遗漏片断——他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对于班级不同问题类型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学生一般性的适应问题,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协助个案摆脱问题的困扰,重写新的生活故事而达到对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身心自主、健康地发展,并提升教师自身的成长。
一、叙事心理治疗的内涵、理念及其主要方法
1.内涵
叙事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求助者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求助者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它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
2.理念
①重视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②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③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④问题不等于人;⑤助人自助。
3.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1)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2)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3)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
二、叙事心理治疗在德育中的实践
我们看一个“问题学生”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他的外显部分,他的问题故事——单薄的、消极的主流故事,而他的内隐部分,积极的资源常常被忽略。因此,就会认为他有“问题”,进而对他进行教育,苦心地教育他,这是单一的思考方法,有时效果会适得其反。
1.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在德育中,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以一种新的视角,透过对学生主流故事的重述,使得那些本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学生所强烈地意识到,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从而为他们带来希望。
身为教师,我们时常会面对一些犯错误的孩子。面对他们,我们采取的往往是批评。但是屡次的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如果我们坚信主宰人的消极主流故事背后存在着替代故事——那些不曾为人觉察到的资源,那我们就可以通过重述故事,帮助他找到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2.问题外化
在德育中,教师应相信问题是存在于学生之外,学生不等于问题,把问题拟人化、物化,并设想出未来的美景(如考取大学等)感化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摆脱问题的控制,做一个自由的人,从而为学生与问题之间开启新的空间,让学生从受害者的位置跳出来,以新的角色、新的眼光去看问题,进而产生力量与问题对抗。
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人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一旦人从问题中解脱出来,就变得有创造力,自己去开发隐藏的资源,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外化,为人与问题之间开启新的空间,让人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帮助困惑者找出自己全新的自我认同,进而生活得更好。
3.由薄到厚
学生积极的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到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单薄的故事,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深层,使人觉得无力。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层与下层之分,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一个学生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相反,一个学生如果消极的自我认同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失去支撑其向上的力量,使他沉沦下去。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使单薄故事变厚、变丰富。人的生命就像一个行李箱,里面还有很多宝贝,还没被打开、发现的。从薄到厚,像打开一个行李箱,把里面的东西,一一的翻出来。
三、启示:获得生命意义更重要
1.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叙事心理治疗是带着自己的灵魂,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只有生命能进入生命,只有灵魂才能与灵魂交流。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亮点,单薄的故事背后常常隐藏着许多令人心动的内容。
2.带着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果想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要讲太多道理,而是应该要用讲故事的方式,透过主流故事,看到学生的另一面,用爱心去倾听他们来自内心深处的美丽故事。
3.放下权威,位置平等,让德育更有效
教师应该将权威的位置降下来,我们不能傲慢自居,认为自己是个有智慧的人,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4.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的心理捕手
人是会变、会成长的,但是你应该先期待自己成长。面对多变的人生,注重沟通及叙述故事,让心中隐藏的话显现出来。每次我们都带着新的眼光去看暗处,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很多。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可以过得不同,我们就是在找那个不同之处。不同制造不同,小小的不同制造大大的不同。我们要给自己打气、鼓励,因为唯有有能力为自己鼓掌的人,才会有能力为他人鼓掌。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是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出口。学生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德育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学生稚嫩的心灵,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促进他们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如悦.《沟通与叙事理论之比较分析》.
[2]廖世德译.《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心灵工坊(台),2001年3月版.
[3]沈之菲.《叙事心理治疗——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法》,2007.10.16.
[4]周志建.《故事会说话——谈叙事治疗》.实践大学讲师,2004.10.4.
作者简介:
陆普军(1975—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中学一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初中生;德育实效性
在德育中,面对问题学生,教师往往说得口干舌燥,要求他们改变行为,或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总是事与愿违,有时还适得其反。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师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德育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提出的叙事心理治理理论指出:人的问题故事里隐藏着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遗漏片断——他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对于班级不同问题类型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学生一般性的适应问题,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协助个案摆脱问题的困扰,重写新的生活故事而达到对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身心自主、健康地发展,并提升教师自身的成长。
一、叙事心理治疗的内涵、理念及其主要方法
1.内涵
叙事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求助者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求助者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它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问题的治疗观念。
2.理念
①重视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②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③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④问题不等于人;⑤助人自助。
3.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1)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2)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3)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
二、叙事心理治疗在德育中的实践
我们看一个“问题学生”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他的外显部分,他的问题故事——单薄的、消极的主流故事,而他的内隐部分,积极的资源常常被忽略。因此,就会认为他有“问题”,进而对他进行教育,苦心地教育他,这是单一的思考方法,有时效果会适得其反。
1.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在德育中,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以一种新的视角,透过对学生主流故事的重述,使得那些本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学生所强烈地意识到,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从而为他们带来希望。
身为教师,我们时常会面对一些犯错误的孩子。面对他们,我们采取的往往是批评。但是屡次的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如果我们坚信主宰人的消极主流故事背后存在着替代故事——那些不曾为人觉察到的资源,那我们就可以通过重述故事,帮助他找到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2.问题外化
在德育中,教师应相信问题是存在于学生之外,学生不等于问题,把问题拟人化、物化,并设想出未来的美景(如考取大学等)感化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摆脱问题的控制,做一个自由的人,从而为学生与问题之间开启新的空间,让学生从受害者的位置跳出来,以新的角色、新的眼光去看问题,进而产生力量与问题对抗。
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人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一旦人从问题中解脱出来,就变得有创造力,自己去开发隐藏的资源,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外化,为人与问题之间开启新的空间,让人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帮助困惑者找出自己全新的自我认同,进而生活得更好。
3.由薄到厚
学生积极的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到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单薄的故事,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深层,使人觉得无力。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层与下层之分,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一个学生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相反,一个学生如果消极的自我认同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失去支撑其向上的力量,使他沉沦下去。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使单薄故事变厚、变丰富。人的生命就像一个行李箱,里面还有很多宝贝,还没被打开、发现的。从薄到厚,像打开一个行李箱,把里面的东西,一一的翻出来。
三、启示:获得生命意义更重要
1.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叙事心理治疗是带着自己的灵魂,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只有生命能进入生命,只有灵魂才能与灵魂交流。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亮点,单薄的故事背后常常隐藏着许多令人心动的内容。
2.带着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果想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要讲太多道理,而是应该要用讲故事的方式,透过主流故事,看到学生的另一面,用爱心去倾听他们来自内心深处的美丽故事。
3.放下权威,位置平等,让德育更有效
教师应该将权威的位置降下来,我们不能傲慢自居,认为自己是个有智慧的人,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4.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的心理捕手
人是会变、会成长的,但是你应该先期待自己成长。面对多变的人生,注重沟通及叙述故事,让心中隐藏的话显现出来。每次我们都带着新的眼光去看暗处,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很多。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可以过得不同,我们就是在找那个不同之处。不同制造不同,小小的不同制造大大的不同。我们要给自己打气、鼓励,因为唯有有能力为自己鼓掌的人,才会有能力为他人鼓掌。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是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出口。学生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德育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学生稚嫩的心灵,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促进他们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如悦.《沟通与叙事理论之比较分析》.
[2]廖世德译.《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心灵工坊(台),2001年3月版.
[3]沈之菲.《叙事心理治疗——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法》,2007.10.16.
[4]周志建.《故事会说话——谈叙事治疗》.实践大学讲师,2004.10.4.
作者简介:
陆普军(1975—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中学一级,农村初中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