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音乐已逐渐成为每个音乐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和学习当代音乐有助于我们认识未来音乐的发展方向。《明信片》便是当代音乐作品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之一,它是由美国当代音乐作曲家玛丽莲斯露德教授创作完成的,这部作品也是专为萨克斯管和钢琴谱写的,整部作品采用无调性手法同时运用当代音乐的写作技巧。笔者通过对当代音乐的认识,以及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从另一种角度去认识和欣赏当代音乐。
关键词:玛丽莲丝露德;《明信片》;当代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55-01
一、关于《明信片》及其作曲者的说明
(一)《明信片》及其作曲者的简介
《明信片》这首套曲是由美国作曲家玛丽莲斯露德教授创作完成的,玛丽莲斯露德(Maliyn Shrude)女士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拥有阿尔弗诺学院和西北大学的双学位,曾师从于作曲家阿兰斯托特和M.威廉姆卡林斯,玛丽莲斯露德(Maliyn Shrude)女士是一位优秀勤奋的当代音乐作曲家,她的作品先后被捷克电台、鲍林格林、芝加哥公民、科尔蒂斯音乐学院以及韩国大邱乐团所演奏,也曾在肯尼迪中心、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匈牙利布拉格的斯美塔那厅、卡内基演奏厅以及世界各地萨克斯管大会上有过精彩的演出。自1977年以来,玛丽莲斯露德(Marilyn Shrude)就一直任教于世界名校——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同时她还是音乐学、作曲、音乐理论的主任,并多次参加世界各地的新音乐艺术节,也是美国各所大学和世界各个音乐节的客座教授。
这位才华横溢勇于创新的作曲家紧跟当代音乐的脚步,不断创新开拓,紧紧把握当代音乐的走向和脉络,始终站在音乐思想的最前沿。她所创作的一系列当代音乐作品已经被逐渐搬上世界音乐的舞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明信片》这首套曲就是她专门为萨克斯管与钢琴所创作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首作品的曲名之所以取为明信片,恰是因为作曲者在写曲的过程中,特意将乐曲直接写在明信片上,而当一封明信片无法容纳整首乐曲时,便将每首乐曲分为段落依次写在几张明信片上。因此,每首乐曲创作完成后往往要用到三到四张甚至五六张明信片。并且,每首乐曲的创作时间都不尽相同,有的乐曲之间时间上甚至相差六七年,而每首乐曲也都会注明是为谁创作的。
(二)对《明信片》中《KANTADA》的分析
《KANTADA》创作于2004年,它本身是特指希腊民歌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希腊人在特定场合的一种庆祝方式,在更多时候是为了表达本族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爱。同时,这首乐曲还引用了Perdika(the partridge)中的旋律,Perdika(the partridge)是希腊科孚岛上最流行的民歌,它通常是为了赞扬这座岛屿的美丽迷人,而正是在这座小岛上,玛丽莲斯露德与她的丈夫——美国著名的萨克斯管演奏家约翰山鹏将此曲进行了首演。这首乐曲也是玛丽莲斯露德教授祝贺她的希腊籍好友多瑞塔(Doretta)和伊安尼斯(Yiannis)结为连理而创作的。
乐曲开始的第一小节由钢琴缓慢而极弱地奏出六个和弦音,这是整首乐曲的引子部分,每个和弦音以自由延长为基调,缓慢沉静的音响效果似乎将听众带入一种无限的沉思,这也为整首乐曲奠定了感情基调。因此,笔者认为,钢琴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应尽量做到轻柔舒缓,整个音响效果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在每弹奏一个和弦音后,等待这个和弦音慢慢消失再弹奏下一个和弦音。与此同时,萨克斯管在这样一种安静的情绪下静静等待,并逐渐融入到这一沉思的氛围中。这时,到第二小节萨克斯管休止一拍后在悠长的钢琴伴奏下缓缓将主题奏出,同时将之前的沉思延续。
由于第二小节的旋律是乐曲的主题部分,因此乐器要特别注意力度的控制与氛围上的延续,在演奏四连音与五连音时应做到平滑舒缓,对每一个音(特别是起音)尽量保持它的时值,而结尾音也要保持自由延长的效果并逐渐消失。到了第三小节,这一小节的第一拍运用了当代音乐的处理方法,谱子上有特别说明,即节奏从八分音符逐渐达到十六分音符,旋律感与速度也由此增快,因此,笔者认为这一小节应被看做是一种情绪上的过渡,同时,演奏中运指的动作应尽量轻巧自然,使这一小段音乐更加连贯清晰。
而第四小节、第五小节以及第七小节,要特别注意对装饰音的处理,每一个装饰音尽量将其时值保持,不要将其演奏得过快,使人感到急促和慌忙。而第四小节、第七小节,由于钢琴与萨克斯管演奏的是同一旋律,因此在配合与力度上要做到一致。第六小节至七小节从mp到pp间的力度变化要特别小心,而从第八小节开始直至最后一小节之前,整个沉思的情绪不断扩展,旋律与节奏开始复杂多变,力度范围也由此扩大。
特别是第十小节到十二小节,附点八分音符与附点十六分音符依次进行,增加了整个旋律的跳跃感与律动,力度也随之增强,从而让沉思的氛围达到高潮。此段要注意节奏的控制与力度的提升,同时十二小节萨克斯管与钢琴相同旋律的配合也要做到一致。而到第十三小节,这一小节的旋律直接引用了希腊民歌的旋律特点,此段旋律优美舒展,因此在声音的控制上要相当细致,第一个音在做自由延长时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应太长,而最后一拍两个八分音符应尽量保持时值,不要过于短促。因此,这一段旋律不管在声音的要求还是力度的控制上都应与之前的旋律有所区别。到了十四、十五小节,十四小节延续之前十三小节的旋律感,几个八分音符的时值要尽量保持够,十五小节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要特别注意运指的准确,力度逐渐减弱的同时速度也由此放慢。这两小节也表明了整首乐曲逐渐开始走向结束。第十六、十七、十八小节是整首乐曲的结束段,沉思的氛围在自由延长的音响效果中缓缓结束,结束段在整首乐曲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长音的力度处理上应慢慢减弱,在收音的过程中应给人一种由近至远的感觉。
《KANTADA》这首乐曲整体节奏舒缓,在和声的运用上采取了以钢琴上下黑白键两个声部为对比的块状和弦,旋律线条及其织体配置都以无调性为主,而全曲结构单一,基本为一个乐段的机构,主要以乐曲开始处的引子部分为动机,并自由地进行延伸发展。整首乐曲给人一种沉静思考的感觉,因此不管是钢琴还是萨克斯管在对声音的处理以及力度的控制上都要尽量细致讲究,做到精益求精。
我们可以看到,《明信片》中的《KANTADA》这首乐曲的基本结构即:以一个乐段为机构,并以乐曲开始的地方为主导动机,不断延伸和发展。在调性上,旋律线条以及织体配置都以无调性为主,其中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织体以上下黑白键交替进行,形成两个声部之间对比的块状和弦。
结论
本文通过对美国作曲家玛丽莲丝露德这位当代音乐创作者的介绍与认识,以及通过对她的《明信片》这首当代音乐作品的分析,使人们对当代音乐能够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从理性的角度去欣赏它。
参考文献:
[1]杨通八《论和声的广义功能》 原载《音乐研究》1985年第二期.
[2]英厄姆:《萨克斯管/剑桥音乐丛书》,任达敏译,袁蓓校订,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陈晨 女 重庆,1982年12月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单位邮编:610500,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作曲。
关键词:玛丽莲丝露德;《明信片》;当代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55-01
一、关于《明信片》及其作曲者的说明
(一)《明信片》及其作曲者的简介
《明信片》这首套曲是由美国作曲家玛丽莲斯露德教授创作完成的,玛丽莲斯露德(Maliyn Shrude)女士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拥有阿尔弗诺学院和西北大学的双学位,曾师从于作曲家阿兰斯托特和M.威廉姆卡林斯,玛丽莲斯露德(Maliyn Shrude)女士是一位优秀勤奋的当代音乐作曲家,她的作品先后被捷克电台、鲍林格林、芝加哥公民、科尔蒂斯音乐学院以及韩国大邱乐团所演奏,也曾在肯尼迪中心、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匈牙利布拉格的斯美塔那厅、卡内基演奏厅以及世界各地萨克斯管大会上有过精彩的演出。自1977年以来,玛丽莲斯露德(Marilyn Shrude)就一直任教于世界名校——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同时她还是音乐学、作曲、音乐理论的主任,并多次参加世界各地的新音乐艺术节,也是美国各所大学和世界各个音乐节的客座教授。
这位才华横溢勇于创新的作曲家紧跟当代音乐的脚步,不断创新开拓,紧紧把握当代音乐的走向和脉络,始终站在音乐思想的最前沿。她所创作的一系列当代音乐作品已经被逐渐搬上世界音乐的舞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明信片》这首套曲就是她专门为萨克斯管与钢琴所创作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首作品的曲名之所以取为明信片,恰是因为作曲者在写曲的过程中,特意将乐曲直接写在明信片上,而当一封明信片无法容纳整首乐曲时,便将每首乐曲分为段落依次写在几张明信片上。因此,每首乐曲创作完成后往往要用到三到四张甚至五六张明信片。并且,每首乐曲的创作时间都不尽相同,有的乐曲之间时间上甚至相差六七年,而每首乐曲也都会注明是为谁创作的。
(二)对《明信片》中《KANTADA》的分析
《KANTADA》创作于2004年,它本身是特指希腊民歌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希腊人在特定场合的一种庆祝方式,在更多时候是为了表达本族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爱。同时,这首乐曲还引用了Perdika(the partridge)中的旋律,Perdika(the partridge)是希腊科孚岛上最流行的民歌,它通常是为了赞扬这座岛屿的美丽迷人,而正是在这座小岛上,玛丽莲斯露德与她的丈夫——美国著名的萨克斯管演奏家约翰山鹏将此曲进行了首演。这首乐曲也是玛丽莲斯露德教授祝贺她的希腊籍好友多瑞塔(Doretta)和伊安尼斯(Yiannis)结为连理而创作的。
乐曲开始的第一小节由钢琴缓慢而极弱地奏出六个和弦音,这是整首乐曲的引子部分,每个和弦音以自由延长为基调,缓慢沉静的音响效果似乎将听众带入一种无限的沉思,这也为整首乐曲奠定了感情基调。因此,笔者认为,钢琴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应尽量做到轻柔舒缓,整个音响效果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在每弹奏一个和弦音后,等待这个和弦音慢慢消失再弹奏下一个和弦音。与此同时,萨克斯管在这样一种安静的情绪下静静等待,并逐渐融入到这一沉思的氛围中。这时,到第二小节萨克斯管休止一拍后在悠长的钢琴伴奏下缓缓将主题奏出,同时将之前的沉思延续。
由于第二小节的旋律是乐曲的主题部分,因此乐器要特别注意力度的控制与氛围上的延续,在演奏四连音与五连音时应做到平滑舒缓,对每一个音(特别是起音)尽量保持它的时值,而结尾音也要保持自由延长的效果并逐渐消失。到了第三小节,这一小节的第一拍运用了当代音乐的处理方法,谱子上有特别说明,即节奏从八分音符逐渐达到十六分音符,旋律感与速度也由此增快,因此,笔者认为这一小节应被看做是一种情绪上的过渡,同时,演奏中运指的动作应尽量轻巧自然,使这一小段音乐更加连贯清晰。
而第四小节、第五小节以及第七小节,要特别注意对装饰音的处理,每一个装饰音尽量将其时值保持,不要将其演奏得过快,使人感到急促和慌忙。而第四小节、第七小节,由于钢琴与萨克斯管演奏的是同一旋律,因此在配合与力度上要做到一致。第六小节至七小节从mp到pp间的力度变化要特别小心,而从第八小节开始直至最后一小节之前,整个沉思的情绪不断扩展,旋律与节奏开始复杂多变,力度范围也由此扩大。
特别是第十小节到十二小节,附点八分音符与附点十六分音符依次进行,增加了整个旋律的跳跃感与律动,力度也随之增强,从而让沉思的氛围达到高潮。此段要注意节奏的控制与力度的提升,同时十二小节萨克斯管与钢琴相同旋律的配合也要做到一致。而到第十三小节,这一小节的旋律直接引用了希腊民歌的旋律特点,此段旋律优美舒展,因此在声音的控制上要相当细致,第一个音在做自由延长时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应太长,而最后一拍两个八分音符应尽量保持时值,不要过于短促。因此,这一段旋律不管在声音的要求还是力度的控制上都应与之前的旋律有所区别。到了十四、十五小节,十四小节延续之前十三小节的旋律感,几个八分音符的时值要尽量保持够,十五小节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要特别注意运指的准确,力度逐渐减弱的同时速度也由此放慢。这两小节也表明了整首乐曲逐渐开始走向结束。第十六、十七、十八小节是整首乐曲的结束段,沉思的氛围在自由延长的音响效果中缓缓结束,结束段在整首乐曲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长音的力度处理上应慢慢减弱,在收音的过程中应给人一种由近至远的感觉。
《KANTADA》这首乐曲整体节奏舒缓,在和声的运用上采取了以钢琴上下黑白键两个声部为对比的块状和弦,旋律线条及其织体配置都以无调性为主,而全曲结构单一,基本为一个乐段的机构,主要以乐曲开始处的引子部分为动机,并自由地进行延伸发展。整首乐曲给人一种沉静思考的感觉,因此不管是钢琴还是萨克斯管在对声音的处理以及力度的控制上都要尽量细致讲究,做到精益求精。
我们可以看到,《明信片》中的《KANTADA》这首乐曲的基本结构即:以一个乐段为机构,并以乐曲开始的地方为主导动机,不断延伸和发展。在调性上,旋律线条以及织体配置都以无调性为主,其中钢琴伴奏部分的和声织体以上下黑白键交替进行,形成两个声部之间对比的块状和弦。
结论
本文通过对美国作曲家玛丽莲丝露德这位当代音乐创作者的介绍与认识,以及通过对她的《明信片》这首当代音乐作品的分析,使人们对当代音乐能够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从理性的角度去欣赏它。
参考文献:
[1]杨通八《论和声的广义功能》 原载《音乐研究》1985年第二期.
[2]英厄姆:《萨克斯管/剑桥音乐丛书》,任达敏译,袁蓓校订,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陈晨 女 重庆,1982年12月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单位邮编:610500,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