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课程特点。它和学科课程是新课程有机体中的两翼。如何使两翼达到完美的和谐,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小学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努力去探求有效促进两者整合的操作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挖掘學科教材内容,对教材重组和延伸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提出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实际上学科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 “问题库”,在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自然、社会、生活有关,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找到课程生长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研究课题和理论依据。如,有关春天的内容在许多学科中都会涉及到,但分科教学多是进行各自的教学,知识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很难对春天有一个综合的、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实施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个主题活动可以整合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品德等学科。例如,四年级开展的《快乐的春天》这个主题中,学生提出的问题:①春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②在春天包括哪些节气,各个节气有什么特点?③春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④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⑤春天人们喜欢去哪些地方活动?⑥春天服装有哪些特点?⑦春天人们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⑧比较适合春天吃的水果、蔬菜有哪些?……老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春天的天气”、“春天的生物”、“春天穿着”、“春季保健”四个课题。围绕着课题开展活动(寻春:小眼睛找春天;颂春:小诗人颂春天;吟春:小百灵唱春天;绘春:小彩笔画春天;护春:争做绿色小卫士;戏春:我是快乐的小能手(春游,做风筝、风车等);留春:编写手抄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种一种、做一做、写一写”等多种手段寻找并发现春天,让学生在体验春天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绘画创作能力。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恰如其分地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激活学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数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学科中的间接经验。而综合实践活动却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知识界限,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吸取新知。因此,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各学科教学注入活水,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开放性作业整合,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探究能力也会延伸到学科学习中,主动地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我教学《太阳》一课后,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学生有的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每秒钟能发出多少能量?”还有的问:“太阳是怎样运动呢?”……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得以越烧越旺呢?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接受的过程,那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情景,使他们对太阳的研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外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学生通过广泛搜集有关太阳的文章,自己阅读并探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思考中,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都得到了发展,远远超越传统的语文教学。又如,科学学科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叶子,搜集各种叶子的图片,叶子制成的各种工艺品,有关叶子的诗文故事,从叶子中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等。学生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搜索、统计等方法去掌握,并进一步探究,把相同知识点进行归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增强了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了爱科学的精神。
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将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可能情况下,将综合性实践活动和各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整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教师指导等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
一、挖掘學科教材内容,对教材重组和延伸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提出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实际上学科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 “问题库”,在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自然、社会、生活有关,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找到课程生长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研究课题和理论依据。如,有关春天的内容在许多学科中都会涉及到,但分科教学多是进行各自的教学,知识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很难对春天有一个综合的、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实施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个主题活动可以整合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品德等学科。例如,四年级开展的《快乐的春天》这个主题中,学生提出的问题:①春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②在春天包括哪些节气,各个节气有什么特点?③春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④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⑤春天人们喜欢去哪些地方活动?⑥春天服装有哪些特点?⑦春天人们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⑧比较适合春天吃的水果、蔬菜有哪些?……老师帮助学生运用合并、归纳、筛选等方法提炼为“春天的天气”、“春天的生物”、“春天穿着”、“春季保健”四个课题。围绕着课题开展活动(寻春:小眼睛找春天;颂春:小诗人颂春天;吟春:小百灵唱春天;绘春:小彩笔画春天;护春:争做绿色小卫士;戏春:我是快乐的小能手(春游,做风筝、风车等);留春:编写手抄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种一种、做一做、写一写”等多种手段寻找并发现春天,让学生在体验春天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绘画创作能力。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恰如其分地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激活学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数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学科中的间接经验。而综合实践活动却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知识界限,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吸取新知。因此,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各学科教学注入活水,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开放性作业整合,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探究能力也会延伸到学科学习中,主动地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我教学《太阳》一课后,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学生有的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每秒钟能发出多少能量?”还有的问:“太阳是怎样运动呢?”……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得以越烧越旺呢?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接受的过程,那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情景,使他们对太阳的研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外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学生通过广泛搜集有关太阳的文章,自己阅读并探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思考中,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都得到了发展,远远超越传统的语文教学。又如,科学学科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叶子,搜集各种叶子的图片,叶子制成的各种工艺品,有关叶子的诗文故事,从叶子中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等。学生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搜索、统计等方法去掌握,并进一步探究,把相同知识点进行归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增强了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了爱科学的精神。
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将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可能情况下,将综合性实践活动和各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整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教师指导等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