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态化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鉴于此,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和生活来一次亲密接触,无疑会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一、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多姿多彩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安排读写听说综合活动,并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让学生在综合的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藉此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新体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社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学生了解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语文是与社会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笔者在语文课上开设了课前五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和交流所见、所闻的社会生活事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既感受了生活的多彩,又积累了写作的素材。每周一次的时事评点课,学生们畅所欲言,广泛探讨,有时甚至激烈辩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受了社会的千姿百态,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
  二、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从感性经验开始,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归纳出事物的性状,并以一定的词语进行命名和定义,形成“概念”。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熟悉和巩固这些“概念”,并运用于相似的情境。有人认为学生这样掌握的"概念"就是理性知识。事实上,这些“概念”所反映的只是数量有限的同类事物的外部形状,并未揭示出不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这只是一种知性认识,不能用于对普遍事物的解释,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传统的语文教学误以为知性的认识就是理性认识,导致教学上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和形式主义倾向。
  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令我茅塞顿开,重新认识和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组织专题活动《漫步花的世界》,以读花,赏花为出发点,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生物、化学、医学等学科,延伸到养生、美食等领域,延伸到环保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用不同的形式尝试着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整合,并综合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品质。
  三、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文化内涵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很多方面,学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在活动中大多数学生自愿参加,自己组织,独立完成。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
  四、在生活中学会语文的自我发展
  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发挥语文的整体功能。语文活动课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重要是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充分的感受到:教师是“导”,学生是“演”,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因此我开展《我们爱自然,我们爱科学》专题活动就是結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开展综合活动《文字诊所》,以学生活动为主,融视、听、说于一体,学生兴趣浓,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或演讲,或表演,轻松活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得到了发展。这一阶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活动课《走近苏轼》以《记承天寺夜游》为基点,发散开去,追问苏轼,追问我国古代文化生活,追问人生。这样的实践活动课的模式好像是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广阔的空间。
  在我尝试着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也永远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惟有把语文放在社会这个大的舞台和广阔的背景之下,和生活亲密接触,才能真正的学好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这一种移动学习资源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微课也受到了众多师生的欢迎。很多教师也在微课的制作上潜心学习,希望能够找到快速高效的制作微课方法,帮助自己的教育教学。本文将从录制微课的多种方法出发,介绍在各种微课使用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关键词:微课 方法 教师  无论是林地公园的伯尔曼和萨姆斯两位化学教师为了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还是可汗录制授课视频给表妹补课,他们的微
期刊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育目标 物理实验 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角色变换  内容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具有不可获缺的地位,而在这一重要领地中,物理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地位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处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
期刊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情况  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调动、激发,除了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为素质教育觀念,实行教学民主等因素外,还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激趣法、直观激趣法、运用知识激趣法、竞赛活动激趣法等四大具体的激趣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科学运用四大策略激发学生的
期刊
由于物理在中学教学中,地位非常突出,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能够找到教学问题。因此,通过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将所有教师的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研组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基地,也是中学科研的基础。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优化教学质量。教师通过物理教学研究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渗透德语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思想都完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字:德育 主导 主体 创新 创造 思维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学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接受教育不再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中心,要让学生“学会生存,
期刊
现代工作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让许许多多的父母把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认为是爱的补偿,嘴里却直感叹甚至抱怨“没有时间管孩子的作业”。我们的学校地处城郊,虽是城区几里之外,但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上是小学,初中毕业。家长们的工作大多是工厂里打工的,或是在家里做点小生意的。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重视亲子关系的是少之又少。其实,我们的孩子,一边享受着高度现代的物质文明,一边被孤单、无助所困惑
期刊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有必要认真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中“人人数学观”全新数学教学理念的提出, 分层教学法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 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大的情况,使每个学生不掉队,增强信心;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  针对教学过程需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