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一轮人工智能革命,5G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E-learning教学以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平台,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指导下,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可视化E-learning的教学实践可以运用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网络与数字化互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既能实现量化管理,又能实现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目的统一。E-learning可视化、差别化的教学试验探索传统文化课改革之路,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信息记忆的困难,减少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处理复杂认知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E-learning;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01-04
Abstract: With the new 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and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form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re and more abundant. E-learning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emerging media such as the Internet, mobile APP applications, and digital televi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ideas, teachers can use the context-based teaching and inquiry-bas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lassics.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digital interaction, to achieve differentiated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Borrowing the E-learning teaching platform, through visualization, not only can it achiev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but also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E-learning's visual and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experiment explores the path of reform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cours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overcome various information memory difficulties, reduce cognitive load, enhanc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handle complex cogniti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Keyword: E-learning; context-based teaching; inquiry-based teaching
引言
在新的一輪人工智能革命,5G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E-learning教学以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师生通过网络与数字化互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既能实现量化管理,又能实现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目的统一。E-learning可视化、差别化的教学试验探索传统文化课改革之路,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信息记忆的困难,减少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处理复杂认知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1]在知识可视化领域,通过绘制的草图、知识图标、视觉隐喻等方式表征知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它传输个人的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以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常见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工具Mind manager和概念图工具Inspiration等[2]。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E-learning教学实践的可视化应更多地符合人文学科的学习及教育特点。
正如图1所示,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将知识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传递。此时,教师和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且能够更方便地相互促进和交流。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对中西方文化经典学科知识进行可视化研究,把传统的人文知识通过最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传授给学生。
一、E-learning的教学实践与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前教育界的主要思想理论,也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而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当今的社会环境已经与几十年前完全不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建构主义理论适应了这一系列变化,所以在今天受到人们的接受与应用。它是一种解释新时代学习的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指导下,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可视化E-learning的教学实践可以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情境化的教学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以及情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E-learning可视化可以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荷马史诗》《诗经》是中西方文化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作品。情境式教学需要设置有关古希腊、罗马、中国西周时期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物种族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这样的学习情景设置可以通过E-learning可视化的形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在E-learning可视化平台上介绍雕塑大师贝尼尼的作品《阿波罗和达芙妮》《普鲁东抢劫泊尔塞福涅》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熟悉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众神,进而理解荷马史诗中众神所干涉的、支持的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可以通过图片影像作品对中国西周时期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物种族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最后,将教学内容引申到理解《荷马史诗》战争中双方主角所做的关于“终极关怀”的各种选择,《诗经》民生疾苦和地方风俗的认知,引发学生对中西文化经典在艺术创作风格、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的区别的思考。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inquiry learning)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3]。西方文化经典《工作与时日》《神谱》及中国文化经典《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E-learning可视化平台展示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及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来引导学生对《工作与时日》《神谱》《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进行阅读。《朱庇特与忒提斯》是法国画家安格尔1811年绘制的油画,油画中的朱庇特就是宙斯。在油画中,古代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忒提斯以半跪的姿势依附于宙斯的身边,充分地显示出宙斯的神性与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权威性在《工作与时日》、《神谱》这些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当中是否能够得到印证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带着这样的问题来阅读《工作与时日》、《神谱》,找出其中关于宙斯的文字描述与选段。在稍后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研究发现,指出《工作与时日》开篇就提及父神宙斯,宙斯的神性与绝对的权威在《工作与时日》、《神谱》西方文化文学原著中得以印证。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里有关神话传说、想象神兽的图片,从图像展示出发,以问题作为导向,立足于现有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作品原著,通过学生自行的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E-learning可视化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E-learning教学实践的学习者
中西方文化经典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实践应该适应学习者的特点。当前的信息时代不仅带来了知识的变化,也使得学习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习者难以呈现刻苦专注的状态,对老师也不够尊敬。这实际上正是由于时代的变化而带来的学习者特征的改变,是时代变化所带来的代际差别。但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差异像现在这么大,伴随着电脑、互联网长大的孩子,他们似乎有着老一代人无法理解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特征。
(一)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更丰富
网络的出现、各种新媒体终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洪水般涌来,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进入学校的课堂之前,他们就已经通过电影、电视、网络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前老师在讲美国文化课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美国国家地理的特点,现在学生会说“我看过一部介绍美国生活的片子”,甚至会说“我爸妈带我去美国旅游过,我去过美国大峡谷。”这些先前经验有的是有助于学习新知识的,有的则是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与误解。网络的阅读有时候是片面的,有的知识缺乏系统甚至是偏差的、错误的。学生在网络上看了大量的用网络语言所写的文章,接触了一些错别字与错误的信息,在论文写作时还是使用这种文字表达方式或者错误信息,就会出现问题。
“替代理论”,认为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在一件事情上花费时间,获得了知识和经验,那么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就会失去原应具有的知识和经验。[4]在认识到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量增加,而是先前经验的内容组成也在发生变化。
(二)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的个体差异增大
个体先前知识经验的差异来源于个体以往的经历。在网络出现之前,学习者主要从周围的环境和书本中获取信息,自己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因此处在同一环境的个体,其知識经验的差别较小。然而网络时代的出现带来了信息的洪流,让每个学习者都身处在信息的海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对网上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处理,将其变为自身的知识体系。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其所主动获取的知识经验也有很大的区别[4]。
在这个强调个性的年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都试图在某一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大量的专题论坛、网站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例如,有的学生对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电脑游戏十分感兴趣,他可能会加入某个有关游戏的志愿者翻译小组,承担字幕翻译工作;另一个学生喜欢看系列英语电视剧,对波吉亚家族的角色人物十分熟悉。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考虑他们的知识背景时,个体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如此之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如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是在信息时代,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增加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并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下载各种软件和资料。由于E-learning的开放、超链接、双向性、自由等特点,学生的E-learning大多数是可以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就是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交流手段,与他人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在中世纪西方文化经典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可视化教学设计并通过E-learning平台呈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播、教学、分享、谈论与反馈。“一般而言,中世纪文学(Medieval Literature)指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欧洲文学。历史地看,中世纪的前几个世纪确实是黑暗沉闷的时代,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建树,但到了12世纪,新的艺术趣味已蔚然成风。”[5]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抽取出来的关键词是中世纪的文学形式主要有“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城市故事、民间传奇等类型”,那么在进行可视化的过程中就应该涉及到这几个类型的视觉素材。从视觉素材的表现内容看,我们可以从“纹章服饰”、“优雅精致的奢侈趣味”这些描述中去寻找相应的素材。哥特式建筑也应该是可视化素材的选取对象。围绕这些关键的视觉素材来对中世纪文学进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之上,设置讨论的热点与议题,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相关的问题、知识进行分享与讨论。 E-learning自主学习的增加使得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由于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学生完全能够自己从网络上找到这些资源。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将从“教会知识”逐步转移到“教会学习”。
三、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
在E-learning可视化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文化传递的执行者,但更多地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具体来说,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设计者
教师是E-learning教学实践的设计者,要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就是向导角色,确定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定如何检验E-learning可视化教学效果的方法。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E-learning可视化教学,教师在课前都应该按这三个方面设计学习活动。不过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更多地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学习内容上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E-learning可视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应保持互动(如合作学习等)。最后教师还要设计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检测方法,检查学习效果。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教学检测不仅指各种考试,还可以通过完成作品的方式检验,例如报告、论文、视觉作品等。
(二)信息源
E-learning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信息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方案向学生提供信息,例如教师通过E-learning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可视化,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展示传授给学生;另一种是学生在探讨具体学习任务的问题时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前一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要信息传递途径,教师采用这种途径时有更大的主动权,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小;后一种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权更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量,也要有引导学生的技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是教师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身份没有变。除了保证自己在教学领域内做到专而精,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中西方文化的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就可以吸纳电影学、艺术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学科、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共享与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信息源的丰富性,在不同领域之间分享专而精的教师资源。
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在E-learning平台上查询信息、开发可视化教学资源的方法,能够帮助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完成意义的建构。
(三)指导者和促进者
以前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除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通过E-learning教学平台,把教学的中心从讲授知识转移到育人和促进学习上,改变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
(四)组织者和管理者
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需维持E-learning教学的纪律,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学生参加E-learning教学平台的考试等。教师通过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管理活动对学生情感、人格、学习动机、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通过引导团体的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
(五)学习同伴
在使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作为学习同伴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系统的控制下,教师应该通过E-learning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以及学习过程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来替代。例如,在征得學生的同意后(这是涉及个人肖像权的问题,在处理的时候,教师需要特别小心),让学生在特定的软件及应用程序的帮助下,将自己的照片设置为中西方文化作品当中的人物角色形象,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另一方面,在中西方文化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系统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不过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地位,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主要起着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作用。
(六)研究者
在中西方文化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可视化情境中的问题,他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学术分析与研究。针对课堂出现的意外事件和社会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达到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再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可视化E-learning的教学实践可以减少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在处理复杂认知问题所需要的记忆能力。E-learning教学以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师生通过网络与数字化互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在讲授课程,软件教学与操作课程,测验与考试课程等课程类型中,引入E-learning教学平台,既能实现量化管理,又能实现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关宏.探析建构主义教学观视阈下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55-57.
[4]牟书,宋灵青.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5]涂险峰,张箭飞.外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E-learning;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01-04
Abstract: With the new 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and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form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re and more abundant. E-learning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emerging media such as the Internet, mobile APP applications, and digital televi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ideas, teachers can use the context-based teaching and inquiry-bas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lassics.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digital interaction, to achieve differentiated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Borrowing the E-learning teaching platform, through visualization, not only can it achiev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but also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E-learning's visual and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experiment explores the path of reform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cours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overcome various information memory difficulties, reduce cognitive load, enhanc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handle complex cogniti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Keyword: E-learning; context-based teaching; inquiry-based teaching
引言
在新的一輪人工智能革命,5G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E-learning教学以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师生通过网络与数字化互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既能实现量化管理,又能实现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目的统一。E-learning可视化、差别化的教学试验探索传统文化课改革之路,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信息记忆的困难,减少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处理复杂认知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1]在知识可视化领域,通过绘制的草图、知识图标、视觉隐喻等方式表征知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它传输个人的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以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常见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工具Mind manager和概念图工具Inspiration等[2]。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E-learning教学实践的可视化应更多地符合人文学科的学习及教育特点。
正如图1所示,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将知识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传递。此时,教师和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且能够更方便地相互促进和交流。借用E-learning教学平台,对中西方文化经典学科知识进行可视化研究,把传统的人文知识通过最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传授给学生。
一、E-learning的教学实践与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前教育界的主要思想理论,也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而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当今的社会环境已经与几十年前完全不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建构主义理论适应了这一系列变化,所以在今天受到人们的接受与应用。它是一种解释新时代学习的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指导下,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可视化E-learning的教学实践可以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情境化的教学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以及情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E-learning可视化可以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荷马史诗》《诗经》是中西方文化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作品。情境式教学需要设置有关古希腊、罗马、中国西周时期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物种族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这样的学习情景设置可以通过E-learning可视化的形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在E-learning可视化平台上介绍雕塑大师贝尼尼的作品《阿波罗和达芙妮》《普鲁东抢劫泊尔塞福涅》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熟悉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众神,进而理解荷马史诗中众神所干涉的、支持的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可以通过图片影像作品对中国西周时期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物种族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最后,将教学内容引申到理解《荷马史诗》战争中双方主角所做的关于“终极关怀”的各种选择,《诗经》民生疾苦和地方风俗的认知,引发学生对中西文化经典在艺术创作风格、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的区别的思考。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inquiry learning)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3]。西方文化经典《工作与时日》《神谱》及中国文化经典《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E-learning可视化平台展示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及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来引导学生对《工作与时日》《神谱》《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进行阅读。《朱庇特与忒提斯》是法国画家安格尔1811年绘制的油画,油画中的朱庇特就是宙斯。在油画中,古代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忒提斯以半跪的姿势依附于宙斯的身边,充分地显示出宙斯的神性与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权威性在《工作与时日》、《神谱》这些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当中是否能够得到印证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带着这样的问题来阅读《工作与时日》、《神谱》,找出其中关于宙斯的文字描述与选段。在稍后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研究发现,指出《工作与时日》开篇就提及父神宙斯,宙斯的神性与绝对的权威在《工作与时日》、《神谱》西方文化文学原著中得以印证。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庄子·逍遥游》《道德经·道篇》里有关神话传说、想象神兽的图片,从图像展示出发,以问题作为导向,立足于现有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作品原著,通过学生自行的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E-learning可视化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E-learning教学实践的学习者
中西方文化经典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实践应该适应学习者的特点。当前的信息时代不仅带来了知识的变化,也使得学习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习者难以呈现刻苦专注的状态,对老师也不够尊敬。这实际上正是由于时代的变化而带来的学习者特征的改变,是时代变化所带来的代际差别。但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差异像现在这么大,伴随着电脑、互联网长大的孩子,他们似乎有着老一代人无法理解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特征。
(一)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更丰富
网络的出现、各种新媒体终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洪水般涌来,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进入学校的课堂之前,他们就已经通过电影、电视、网络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前老师在讲美国文化课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美国国家地理的特点,现在学生会说“我看过一部介绍美国生活的片子”,甚至会说“我爸妈带我去美国旅游过,我去过美国大峡谷。”这些先前经验有的是有助于学习新知识的,有的则是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与误解。网络的阅读有时候是片面的,有的知识缺乏系统甚至是偏差的、错误的。学生在网络上看了大量的用网络语言所写的文章,接触了一些错别字与错误的信息,在论文写作时还是使用这种文字表达方式或者错误信息,就会出现问题。
“替代理论”,认为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在一件事情上花费时间,获得了知识和经验,那么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就会失去原应具有的知识和经验。[4]在认识到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量增加,而是先前经验的内容组成也在发生变化。
(二)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的个体差异增大
个体先前知识经验的差异来源于个体以往的经历。在网络出现之前,学习者主要从周围的环境和书本中获取信息,自己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因此处在同一环境的个体,其知識经验的差别较小。然而网络时代的出现带来了信息的洪流,让每个学习者都身处在信息的海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对网上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处理,将其变为自身的知识体系。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其所主动获取的知识经验也有很大的区别[4]。
在这个强调个性的年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都试图在某一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大量的专题论坛、网站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例如,有的学生对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电脑游戏十分感兴趣,他可能会加入某个有关游戏的志愿者翻译小组,承担字幕翻译工作;另一个学生喜欢看系列英语电视剧,对波吉亚家族的角色人物十分熟悉。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考虑他们的知识背景时,个体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如此之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如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是在信息时代,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增加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并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下载各种软件和资料。由于E-learning的开放、超链接、双向性、自由等特点,学生的E-learning大多数是可以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就是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交流手段,与他人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在中世纪西方文化经典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可视化教学设计并通过E-learning平台呈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播、教学、分享、谈论与反馈。“一般而言,中世纪文学(Medieval Literature)指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欧洲文学。历史地看,中世纪的前几个世纪确实是黑暗沉闷的时代,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建树,但到了12世纪,新的艺术趣味已蔚然成风。”[5]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抽取出来的关键词是中世纪的文学形式主要有“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城市故事、民间传奇等类型”,那么在进行可视化的过程中就应该涉及到这几个类型的视觉素材。从视觉素材的表现内容看,我们可以从“纹章服饰”、“优雅精致的奢侈趣味”这些描述中去寻找相应的素材。哥特式建筑也应该是可视化素材的选取对象。围绕这些关键的视觉素材来对中世纪文学进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之上,设置讨论的热点与议题,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相关的问题、知识进行分享与讨论。 E-learning自主学习的增加使得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由于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学生完全能够自己从网络上找到这些资源。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将从“教会知识”逐步转移到“教会学习”。
三、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
在E-learning可视化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文化传递的执行者,但更多地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具体来说,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设计者
教师是E-learning教学实践的设计者,要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就是向导角色,确定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定如何检验E-learning可视化教学效果的方法。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E-learning可视化教学,教师在课前都应该按这三个方面设计学习活动。不过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更多地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学习内容上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E-learning可视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应保持互动(如合作学习等)。最后教师还要设计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检测方法,检查学习效果。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教学检测不仅指各种考试,还可以通过完成作品的方式检验,例如报告、论文、视觉作品等。
(二)信息源
E-learning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信息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方案向学生提供信息,例如教师通过E-learning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可视化,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展示传授给学生;另一种是学生在探讨具体学习任务的问题时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前一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要信息传递途径,教师采用这种途径时有更大的主动权,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小;后一种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权更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量,也要有引导学生的技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是教师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身份没有变。除了保证自己在教学领域内做到专而精,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中西方文化的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就可以吸纳电影学、艺术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学科、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共享与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信息源的丰富性,在不同领域之间分享专而精的教师资源。
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在E-learning平台上查询信息、开发可视化教学资源的方法,能够帮助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完成意义的建构。
(三)指导者和促进者
以前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除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通过E-learning教学平台,把教学的中心从讲授知识转移到育人和促进学习上,改变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
(四)组织者和管理者
E-learning教学实践的教师需维持E-learning教学的纪律,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学生参加E-learning教学平台的考试等。教师通过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管理活动对学生情感、人格、学习动机、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通过引导团体的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
(五)学习同伴
在使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作为学习同伴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系统的控制下,教师应该通过E-learning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在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以及学习过程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来替代。例如,在征得學生的同意后(这是涉及个人肖像权的问题,在处理的时候,教师需要特别小心),让学生在特定的软件及应用程序的帮助下,将自己的照片设置为中西方文化作品当中的人物角色形象,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另一方面,在中西方文化E-learning可视化教学系统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不过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地位,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主要起着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作用。
(六)研究者
在中西方文化E-learning可视化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可视化情境中的问题,他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学术分析与研究。针对课堂出现的意外事件和社会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达到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再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中西文化经典跨文化交际可视化E-learning的教学实践可以减少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在处理复杂认知问题所需要的记忆能力。E-learning教学以互联网、手机APP应用、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师生通过网络与数字化互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在讲授课程,软件教学与操作课程,测验与考试课程等课程类型中,引入E-learning教学平台,既能实现量化管理,又能实现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关宏.探析建构主义教学观视阈下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55-57.
[4]牟书,宋灵青.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5]涂险峰,张箭飞.外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