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及发展方向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当今的牙买加体系。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显现无疑。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进程,新的货币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通过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指出了当前体系的不足,同时总结了各学者对未来货币体系的预期,并从东亚各国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构建亚元的可行性。
  一、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各国的经济往来与国际结算,它的形成主要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在各个阶段的货币体系均有其利弊。在当今货币体系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像美元这种信用货币的发行遭到了各国的质疑,美国依靠美元的贬值将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的行为引起了各国的不满,在2012年的12月,美联储又利用美元的核心储备货币地位推出了第四轮的量化宽松,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开始讨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一)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形成,可以说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际货币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所以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加之19世纪至20世纪英国伦敦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各国与英国的资本和贸易往来都要经过英国,这大大降低了其交易成本。而黄金作为贵金属和储备货币,各国纷纷持有黄金,将本国的货币与黄金自由兑换,更多的国家进入金本位制。
  20世纪初,英国凭借其优势仍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财政开支大增,使得黄金的兑换相当困难,大量的黄金外流。为了防止黄金的外流,预防因黄金储备不足而引起的世界经济紧缩,各国在1922年国际金融会议上决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然而,好景不长,1929-1933年由美国大萧条引起的经济危机又一次对金汇兑本位制提出了质疑,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停止黄金的兑换,使得黄金短缺。于是在20世纪中期各国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走向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黄金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它的存量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一些资本强国如英国、美国等向弱势国家掠夺,将黄金储备集中在自己国家,弱势国家缺乏黄金,从而破坏了黄金的自由流通,动摇了其金本位制的基础;第二,当战争来临时,黄金兑换变得困难,大量黄金外流,从而破坏了黄金与货币的自由兑换。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在一战中储备了大量的黄金,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继英国之后最大的债权国。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也被提出,于是在1944年,44国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建立。这次体系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采取"双挂钩"策略,即美元与黄金看齐,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看齐,这使得美元成为当时的世界货币,成为世界各国消费的供给者。
  美元虽然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但是这种“双挂钩”策略却引发了“特里芬悖论”,即一方面美元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它各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来源, 若美国要维持收支平衡, 势必会减少其它国家的流动性储备;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对美元储备必然增加,必然要求美国继续增加美元供应,扩大自身的收支不平衡,长此以往,又会使其它国家对美元信心下降,因而会争相以本国储备的美元去兑换美国政府持有的黄金,最终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就将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这一悖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即特别提款权,但是它只分配给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成员国,截至1997年9月,仍有超过1/5的成员国未分配到,因此它缺乏普遍性,也没能彻底解决“特里芬悖论”。
  60年代中期,美国发起了越南战争,财政开支增加,引起国内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剧,由此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受到威胁。同时,国际上其他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得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为了防止黄金的大量外流,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15日,将美国黄金窗口关闭。这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大多数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加之1973年的石油危机,更多的国家融入浮动汇率制的行列,由此以美元与黄金“双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了。
  (三)牙买加体系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从1970年代初开始,各种区域性货币如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等的不断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对新的国际货币制度进行协定,于是在1976年,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即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货币的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提出了黄金非货币化,同时建议以SDR作为储备资产,将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虽然这次体系的建立使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美元仍然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的地位虽然随着欧元、日元、英镑的提升而逐渐下降,但是它仍然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许多国家的货币仍然盯着美元的变动。例如在对外贸易交易中,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是用美元而不是自己国家货币来计价的,因此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货币计价比例依然很高,将近全球贸易的一半。因此,在遇到危机时,美国大量发行信用货币即美元将自己的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最典型的就是此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四轮量化宽松,美元泛滥,大量流入其他国家,造成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以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造成这种局面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中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仍不成熟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依然不成熟,欧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元,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刚发生的欧债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的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通过多次份额的改革,尤其是在2010年11月的改革考虑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但是美国仍然享有16.74%的投票权和17.09%的份额,“一股独大”,拥有实际的否决权。这些表现都反应出了现有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不足,因此适当推出一种新的货币体系有待考察和验证。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预期
  鉴于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开始质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周小川呼吁建立超主权国家货币,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SDR的作用,充分挖掘其作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潜力,同时要发挥 IMF作为SDR发行控制者的作用。吴敬琏在2009年3月30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中也表明须对美元发行机制“上套”,他认为不管如何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最低要求是对美元的发行用一种国际机制加以控制。斯特劳斯·卡恩在2009年3月27日的《国际金融报》中表示“世界货币”的提议是合理的,认为可以创造一种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但是也并不认为美元已经丧失主导地位。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2009年3月26日凤凰卫视中提出美元仍然是全球储备货币,而且这种情况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各方学者根据当前局势都给出了各自的观点,通过对他们认识的解读我认为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期来预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一)短期内,美元的主导地位依然持续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中,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比重约为65%,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各国之间在对外贸易和商品计价中仍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出于交易的惯性,短期内各国依然会盯着美元的变动,因此美元的主导地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危机的发生,美元泛滥、贬值,处于信用货币的美元在中期甚至长期会使各国对它失去信心。
  (二)中期内,人民币将成为硬通货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升,2011年我国GDP总量为7.298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约为10.48%,GDP排名第二。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应该将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成为硬通货,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我国也积极做出响应,已经在东部沿海的5个城市开设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此将来推广到更多的城市。同时,我国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可以进一步扩大制造业,走美国、德国的道路,通过制造业形成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以推广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使其同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一起成为硬通货。
  (三)长期中,形成美元、欧元、亚元共同发展局势
  美元、欧元的建立使当地经济高速发展,丰富了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在长期中,东亚各国可以通过建立一种相同的货币即亚元,降低汇兑成本,同时也预防美元贬值所带来的金融危机,从而促进东亚各国贸易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从贸易角度来看,东亚各国的经济利益是相同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亚各国由于产业梯度差的存在,建立了“雁行模式”,发展各国比较优势产业,形成东亚三级贸易体系。由日本从国外拿回订单,四小龙对订单进行设计,最后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最终出口到国外。虽然发展到现在,“雁行模式”有了新的定义,但是东亚这种贸易往来却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从1980到2004 年, 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其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13.4% 上升到27.6% ;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从13.2% 上升到22.5% 。这种国际生产体系促进了东亚各国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使东亚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且东亚各国的分工也使各国和各地区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基于这种国际贸易生产体系的背景,如果可以在东亚各国内实行一种统一的货币——亚元,就可以降低汇兑风险,使各国贸易更加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可以减少东亚各国对美元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造成了冲击,美元信用货币的发行,往往容易引发国际危机,亚元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东亚各国陷入经济危机。建立亚元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东亚各国在政治、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上仍然存在着差异,因此亚元的建立任重而道远,仍需要东亚各国的努力共同建设。
  如果亚元在将来成功建立,那将呈现出美元、欧元、亚元三大主要储备货币共同发展的局面。各区域货币的存在减少了对某种货币的依赖,因此更具有包容性,同时,货币储备不在依赖信用发行,也更具有稳定性,相比之下,这种“三元鼎力”的局面更加符合国际货币发展的主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的传统定义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
期刊
摘 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走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需要有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本文通过对滨湖区新兴产业发展形状及趋势的分析,初步提出了符合滨湖区发展特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滨湖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趋势 机制  “十二五”时期,是无锡市滨湖区经济社会从“初步转型”向脱胎换骨式“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把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次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内蒙古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正逐步探索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使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对促进
期刊
一、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数达到963446户,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户,外资企业户数达到1794户。与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789户,同比增长11.56%。  (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0644.48亿
期刊
2007年以来,蒙东地区抓住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新十年深入实施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对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蒙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蒙
期刊
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成熟,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支生力军在社会各个阶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信贷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扶植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深化也必将给整个社会反馈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金融应如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深刻内涵和优势 
期刊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十年间,内蒙古的蒙东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蒙东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认真总结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贯彻实施国务院全国老工业基
期刊
摘 要:在众多影响低碳生活的因素中,收入是颇具争议的一个因素。本文以部分广州市城镇居民为样本,对居民收入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关系通过要素禀赋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收入阶层内,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将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低碳生活 高碳生活 时间 收入  一、引言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争论表明,气候变化已经超出一般的环境或气候领域,是涉及到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经济发
期刊
摘 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立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以武陵山区为分析重点,系统探究其演变、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而为解决类似地区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集中连片 农村产业 转型升级 武陵山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与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期刊
摘 要: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阶段性、中国特色等特征。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北京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优势资源,但对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在总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的差距,同时对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