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在则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趋势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创新管理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顾及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加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良好的教学秩序,不仅在于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也在于学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想要取得他们的配合需要班主任花费更多的心思。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班主任简单的“压制”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故态复萌,这种情况很难说班级管理是有效的。只有让学生本身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具备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才能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理解,让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关注学生状态,让管理更加精细化
学生在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差异,其在班级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然要涉及到班级纪律的制定、执行等,过程中必须把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考虑进去,让管理更加精细化。因此,班主任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顺畅的交流沟通。鉴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弱,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多次交流,不要显得咄咄逼人,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
比如,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突然非常调皮,经常破坏课堂纪律。班主任当然要进行批评,但也要询问学生这么做的原因,如是不是觉得受到了冷落,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样才能真正扭转他的行为。又如,某个学生性格内向自卑,一举一动谨小慎微,生怕被老师批评。班主任应该告诉他,班级纪律需要遵守,但是纪律本身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有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大胆的提出来,老师会认真地考虑,帮助他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这样才是兼顾所有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重視班级干部,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班级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具备自主管理意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班干部的作用。与班主任相比,班干部本身就是其他同学的同龄人,身处班集体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更了解其他同学的状态或表现。班主任应该赋予班干部适当的权力,让他们能够随时对班级出现的事情做出反应;也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避免他们因为心智上的不成熟而造成工作失误,影响班级团结。同时,在选择班干部时要采取选举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这样才有利于班干部工作的开展。
比如,劳动委员在班级大扫除中发现有的同学偷懒,可以提出批评,要求改正,不改正的进行记录,在班会上提出批评。在劳动委员的工作全程中,只要其表现有理有利有节,班主任不应做过多的干涉,要主动配合,让被批评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如果劳动委员存在态度粗暴等现象,也要提出批评,让全体同学能够共同提高,但不要轻易撤换,否则会让学生觉得班干部选举途具形式。长此以往,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班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管理工作中纠正他人的行为,也会自然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三、行事公平公正,增进学生的认同感
小学生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对于这些行为会产生自己的认识,思维比较单纯。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公平公正,不要受到个人情绪或好恶的影响,否则就算班主任有自己的理由,也无法让学生心服口服,难以获得学生的理解。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会受此影响,班级中的不良风气也会因此而生。换句话说,班主任只有公平公正,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纪律委员发现班中某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违反纪律,提出了批评,但是该名同学不服,觉得班主任更喜欢自己,有“靠山”。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支持纪律委员的工作,按照班级纪律进行处理,不能只因为该名同学学习成绩好就“法外施恩”。同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有了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的给予应有的表扬或奖励。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产生认同感,道德情操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班级管理工作效果自然会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提升,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默契配合。既不能班主任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对班级管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何把握合理的“度量”,是值得所有小学班主任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找到更好的管理方式,让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也让学生能在其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常华.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168.
[2]肖爱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2-17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良好的教学秩序,不仅在于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也在于学生的全力配合。但是,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想要取得他们的配合需要班主任花费更多的心思。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班主任简单的“压制”往往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故态复萌,这种情况很难说班级管理是有效的。只有让学生本身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具备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才能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理解,让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关注学生状态,让管理更加精细化
学生在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差异,其在班级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然要涉及到班级纪律的制定、执行等,过程中必须把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考虑进去,让管理更加精细化。因此,班主任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顺畅的交流沟通。鉴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弱,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多次交流,不要显得咄咄逼人,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
比如,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突然非常调皮,经常破坏课堂纪律。班主任当然要进行批评,但也要询问学生这么做的原因,如是不是觉得受到了冷落,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样才能真正扭转他的行为。又如,某个学生性格内向自卑,一举一动谨小慎微,生怕被老师批评。班主任应该告诉他,班级纪律需要遵守,但是纪律本身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有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大胆的提出来,老师会认真地考虑,帮助他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这样才是兼顾所有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重視班级干部,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班级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具备自主管理意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班干部的作用。与班主任相比,班干部本身就是其他同学的同龄人,身处班集体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更了解其他同学的状态或表现。班主任应该赋予班干部适当的权力,让他们能够随时对班级出现的事情做出反应;也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避免他们因为心智上的不成熟而造成工作失误,影响班级团结。同时,在选择班干部时要采取选举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这样才有利于班干部工作的开展。
比如,劳动委员在班级大扫除中发现有的同学偷懒,可以提出批评,要求改正,不改正的进行记录,在班会上提出批评。在劳动委员的工作全程中,只要其表现有理有利有节,班主任不应做过多的干涉,要主动配合,让被批评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如果劳动委员存在态度粗暴等现象,也要提出批评,让全体同学能够共同提高,但不要轻易撤换,否则会让学生觉得班干部选举途具形式。长此以往,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班干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管理工作中纠正他人的行为,也会自然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三、行事公平公正,增进学生的认同感
小学生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对于这些行为会产生自己的认识,思维比较单纯。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公平公正,不要受到个人情绪或好恶的影响,否则就算班主任有自己的理由,也无法让学生心服口服,难以获得学生的理解。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会受此影响,班级中的不良风气也会因此而生。换句话说,班主任只有公平公正,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纪律委员发现班中某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违反纪律,提出了批评,但是该名同学不服,觉得班主任更喜欢自己,有“靠山”。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必须支持纪律委员的工作,按照班级纪律进行处理,不能只因为该名同学学习成绩好就“法外施恩”。同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有了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的给予应有的表扬或奖励。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产生认同感,道德情操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班级管理工作效果自然会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提升,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默契配合。既不能班主任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对班级管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何把握合理的“度量”,是值得所有小学班主任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找到更好的管理方式,让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也让学生能在其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常华.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168.
[2]肖爱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