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民族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全面推广。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农户的抽样调查,总结归纳出新农保推广的困境,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85-02
  引言
  早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显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约1.19亿,占到总人口的8.87%,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务院于2009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的目标。湘西到2010年增加新农保试点县4个,分别为龙山县、吉首市、永顺县、保靖县,覆盖面积达50%,农村覆盖达58%,到2012年整个湘西提前实现了全覆盖。
  自指导意见下发后,国家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认为该政策好的,也有认为政策不好的,该政策面对的群体是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农民在文化程度、思想观念、收入水平等很多方面有一定局限,所以在新农保深入农村地区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湘西自治州农民的参保状况
  1.调查研究说明。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湖南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龙山县、花垣县、吉首市等县市几个乡村的农民进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收集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保的数据与意见,通过SPSS18.0软件的统计分析,从中得出了样本的整体参保情况,由此总结出新农保在湘西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2份,回收问卷221份,回收率95.3%,经过筛选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达94.6%,调查对象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所有符合参保要求的农民群體,调查男性127人(60.8%),女性82人,其中21人曾经是村里的干部,占样本的10%,平均年龄49.58岁,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2岁。
  2.整体参保情况。自实施新农保试点以来,目前湘西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各个县市的农村地区,截至2011年底,湘西全州常住人口约255万中128万农民参加了新农保,符合条件的32.2万老人享受到了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在我们调查的209人中有171人参加了新农保,38人未参加,参保率达81.8%,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带有一些强制性因素,在目前参保的171人中有62人表示不愿参加,缴费档位也为最低标准100元。我们统计参保与未参保原因时发现调查农民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子女不参保,老人就享受不到基础养老金;第二,老年生活有保障且减轻子女负担;第三,收入低,没有能力缴纳;第四,物价上涨收益少,不划算;第五,对其不了解且还年轻,以后参加也不迟等等。
  二、基于农民角度推广新农保的困境
  1.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不深。在湘西农村地区,人们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新农保的出台对于他们来说觉得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对新农保的认识很少。在调查统计中仅8.6%的农民对新农保非常了解,其中大部分曾经或现在是村里的干部,57.9%的只是一般了解,33.5%的甚至是不了解的。在对其调查中发现有两个因素造成这种现象,一是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调查的农民中87.1%处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达大专以上的占4.3%,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导致不能很好地解读清楚,造成对政策的不了解;另一是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宣传方式调查中,村干部的宣传占主要方式,占77.5%,村干部在各乡镇进行宣传也只是简单地传播,讲解一下关键要义,更多的条例还是需要农民们自己去了解,电视广播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也造成没有深入地了解新农保政策。
  2.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期望不高。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新农保出台后并没有受到农民们的高度重视,期望的程度不是特别高。我们调查统计得出的数据:农民选择农村社会保障最多的三个是医疗保险、灾害救助、养老保险,选择养老方式最多的三个是子女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这个调查结果与预测的一致,正是农村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刚刚才实施三年的新农保,大多数农民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参保,并没有期待有什么回报,经过农民们的大致估算,有56%的人认为依靠新农保不能解决老年生活经济的问题。
  3.农民的缴费承受能力差。湘西地处湖南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属山脉丘陵型,处处都是凹凸不平,地理条件较差,农民耕种时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家庭人口规模较大,在调查中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为5.28人,人口达到5人的占到74.6%,达到8人的占7.7%,主要集中在5~6人,家庭有一个儿子的占54.1%,有老人的占到60.3%,老人的平均抚养系数为0.3033;由收入来源方面的调查得知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为农业收入,即等到收割后卖出部分粮食,换取一些家里日常生活的费用;其次一部分身强力壮的农民在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来挣得一部分收入,解决子女的教育费用以及留一小部分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少部分有生意头脑的做一些买卖以及政府给予的补贴等其他收入渠道,每年的收入略大于支出。
  4.农民对新农保的反面担心严重。自湘西新农保实施以来,政府大力推进政策深入农村地区,可是在落后的农村,广大百姓对新农保还是存在一些担忧。首先是对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不满,国家规定的是根据自身条件自愿参加新农保,可是到实施的时候就增加了一些硬性的规定,即所谓的“捆绑模式”,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其的信任,剥夺了农民自愿选择的权利;其次是十分担心达到60岁后拿不到养老金,这一点担心是因为对政府的信誉度受到了动摇;第三是担心政策的稳定度,即会不会发生变化;第四是物价飞涨导致养老金收益少,不能满足老年生活消费的需要。   三、对策性建议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快速、有效地推广新农保、取得农民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解决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然而其中却面临着一些困难,基于这些存在的困境难题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1.普及知识,增效宣传。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农村农民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相关政策条例的理解能力差,以及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率低下且效果差,造成大面积地区农民对新农保不了解不认可的现象。一方面要普及知识,包括不仅仅普及新农保政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普及建设新型化农村的知识,这样农民可以更有效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全面建设新型农村和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具体情况开展高效且丰富的宣传活动,让百姓们主动地融入活动之中,亲身经历和学习优秀试点的事例,透彻地了解实施新农保的意义与重大作用。建议的措施有:(1)建立村集体图书馆或流动图书馆,专业人士传授知识;(2)成立县级政策义务宣培小组,进行上山下乡宣讲及培训;(3)加大权威媒体报道的力度,解说政策并同时反馈基层意见等。
  2.增强意识,自行选档。农民受传统思想观念信仰的影响,对新农保的整体期望不高,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方式节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形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由此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要清晰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变化,家庭结构规模的小型化,老人与子女的分居使得老人们失去了保障,所以农民们要慢慢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对自己老年养老的意识,不能一味地倾向“养儿防老”的思想,接受社会赠与的福利—新农保,并根据自己与家庭的综合能力自主选择满足老年生活消费的缴费档位,未雨绸缪。建议的措施有:(1)农民自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障思想;(2)大力鼓励农民进行个人储蓄养老与社会保险养老方式等。
  3.技术支持,增倍收入。在农民的收入来源上主要依靠兢兢业业的农业生产换取经济价值,农民大多是文盲,耕种田地时基本靠上一辈人遗留下来的套路去执行,对农业的增产增收没有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农业技术的了解。因此国家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支持,如果农民掌握了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成倍的提高,同样的努力能得到增倍的收获,粮食增产,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有了购买保障自己未来生活的政策服务的能力,农民望而喜之。建议的措施有:(1)定期开展村集体农业知识宣讲会;(2)成立县级农业技术培训队,义务进行流动调研指导等。
  4.丰富政策,公正执行。新农保政策在实施的三年间,取得了一部分人对它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人对它产生许多质疑,不管是政策的本身还是政策的执行都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以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提高政府的信任度,确保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完善政策的各项条例,规范政策的实施流程,公平公正地按照相关文件贯彻执行,这对新农保大力推广农村地区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建议的措施有:(1)政府塑造权威形象,政策制定者完善相关条例;(2)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管,禁止强制执行等。
  参考文献:
  [1] 胡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
  [2] 李逸波,彭建強,赵邦宏.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区域经济,2011,(9).
  [3] 赵秀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前言,2012,(1).
  [4] 谢冰,张旭.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0,(6).
  [5] 吕昊婧.关于山西省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经济师,2011,(1).
  [6] 李连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与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4,(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林木生物质能源因其原料广泛、高度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的特点备受各界广泛关注。在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实地调研,对农村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阐述当地农村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木生物质能源;
期刊
摘 要:“一票否决”制,是科层制下的一种指标评价机制。在基层,由于治理体制的压力型特征,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角色界定不明、责权分布不对等,以及政府组织本身具有的自利性特点等原因,“一票否决”制一度被广为采用,但其效能最终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成为现阶段基层治理困境的一个集中表现和缩影。仅仅依靠这个制度,或者简单地将它废除,均无益于基层治理现状的改善。  关键词:“一票否决”制;基层治理;科层制;压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错误和偏差,指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对待自然和生态环境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和不公,要转变到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存发展道路上来。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应对日益恶化全球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谐相处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21-02  2
期刊
摘 要: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现事业发展的漏洞和盲区,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术和体制的相对不足,有力地保障了事业的科学发展。从我院不同阶段的事业发展特点来分析管理制度的变迁,探求“十二五”时期我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  关键词:事业发展;管理制度;主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45-02  管理制度是以服务于内部管
期刊
摘 要:通过智猪博弈公理化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最后得出能激励大小图书馆进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配资源,有效地激励主动共享资源的图书馆,对激励的额度进行量化处理,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智猪博弈;公理化;知识共享;激励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51-03  引言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不可能脱
期刊
摘 要:当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指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新型农民培养对于加快南疆三地州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的领域来谈新型农民培养,通过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农民接受现代文化观念,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为新型农民培养营造重要的产业平台。  关键词:新型农民;传统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促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股强劲动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采取一些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河南省民权县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38-02  近几年,以前在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经商的中西部劳动力陆续大批返乡创业,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的
期刊
摘 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其结果体现了经济效应。利用河南省1995—2010年农业机械化与农林牧渔产量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等方法来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机械化的长期动态关系。结论表明,河南农业机械的总量增长与农业总产值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业生产值的增长。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加大对农机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调整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基于中国国情,只有有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均衡;发展;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13-02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及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和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公室打破“污染土地一赔了之”的传统模式,立足实际、扎根基层,结合油田精细化管理经验和科研机构先进技术,形成一套极富特色的油田污染土地复垦退耕工作模式。  关键词:油田;土地復垦;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34-02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区块地处黄河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