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村“目刮”声声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乐大村在我的初次印象里,是一个优美、独特、古老的村子。在一张照片里,云雾缭绕的村落,漆着红色石灰的原木垛起的木楞房,层层叠叠地覆盖了整个山坡。粉红的桃花、粉白的梨花,穿插在古老房屋的间隙。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晒台,挂着金色的玉米,或者是五颜六色的衣服,还有人在劳作着,仿佛一个桃花源里人家。
  同乐是一个傈僳族的村子,这个民族在经过波澜壮阔的迁徙史后,散落在“三江并流”的群山峡谷之间。一个崇拜山的民族,高山为他们提供了生息的空间。同乐就隐藏在白茫雪山深处海拔2200米的一个山坳里,村里人经过无数次迁徙以后,直到100多年前,才来到这里定居。为什么要叫同乐大村呢?“同乐”我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大村”就好解释一些,傈僳族的人家一般分布得很散,像同乐这样上百户聚居的很少,所以当地人都称这里是大村。
  我们离开叶枝镇,从澜沧江边一路向上攀登,经过2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这个久闻大名的村子。远远就看见对面山上密密匝匝的木楞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核桃树林中。没有雾,也没有花,但依旧是动人心魄,在云南这样原生态的村庄已经很少了。看过太多的贴着瓷砖的水泥房,乍见到同乐这种保存如此完好的古老村庄,任何人都会心动的。


  小余是同乐村最后一个会傈僳族音节文字的人,不过他说有10多年没有用了,许多都忘记了,他还珍藏着一本哇忍波亲笔写的书。他听说我们是要采访“阿尺目刮”,就去请来了村里年纪最大的老艺人包手,老人今年80岁了,身体很好。据老人讲,“目刮”的意思就是调子、歌曲,有傈僳族的时候,就有了“目刮”。在劳动、打猎、节日,不同的活动就要唱不同的“目刮”,比如阔时节,就唱“阔时目刮”,还有“乌撒古目刮”——祭天古歌、“倮当目刮”——踏歌起舞、“念咱目刮、怒密目刮”——青年男女对唱的情歌等等。至于“阿尺目刮”,“阿尺”是山羊,“阿尺目刮”就是山羊调,傈僳族的祖先住在深山里,不与外界来往,所以对各种鸟兽的声音有极强的模仿力,特别是对自己饲养的山羊情有独钟,常被山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模样所吸引。于是人们就模仿它们的声音与动作,形成了“阿尺目刮”这种民歌。
  傈僳族能歌善舞,在他们强悍的身躯中充满着柔情,信手拈来一片树叶,就能抒发他们的情感;听见调子就能起舞,所以“目刮”就演变成了歌舞。跳“阿尺目刮”不需要组织,拉起手就能跳,也不用人教,从小跟着唱、跟着跳就会了。一般白天是年轻人在场子上跳,老人们是晚上围着火塘唱,坐唱时内容更丰富、广泛。可以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说着说着,老人就开始唱起来,开头的一声,声音颤抖,悠悠长鸣,音调曲折多变,含蕴着丰富的感情。用小余的话来说,是用羊的语言来跟自己心爱的动物——山羊,在进行亲切的交谈。在歌声中仿佛置身于高山草场,眼前是巍巍雪山;放声高歌,而听众只有羊群,只有“阿尺目刮”才能被这些特殊的听众所接受。在老人的歌声中,在小余的介绍下,从远古洪荒一直唱到儿女情长,一部傈僳族的百科全书娓娓传来。
  转眼之间,屋里已经站满了人,屋外也传来了应和的歌声,最后就是全村都在唱,年轻人可能不会古老的“目刮”,唱起了“流行目刮”。唱着唱着,就集中到了村里唯一平整的篮球场上,没有伴奏,他们自己大声唱着。一会儿拉成大圆圈,一会儿又跳成直纵队,或者半圆弧。每个人的动作都是奔放有力,羊低头、羊抬头、对脚板、对脚跟、碰肩、碰臀,舞步飞旋,激情飞扬,越跳兴致越高。热了,脱下外衣接着跳;渴了,喝上几口自家酿制的泡酒,那神态真可谓豪放忘我。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村子为什么要叫同乐,至少是从汉语的字面意思上。同乐就是大家一起来快乐,不论是在村里和乡邻们一起快乐,还是在山上,也要和自己心爱的山羊,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分享生活的快乐。一个懂得和谐的民族,他们是快乐的。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7日,由香港蓝盟国际教育集团着力筹划的“汇善谷·2014云商领袖财智峰会暨《品客》杂志创刊盛典”在昆明世博园中国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传媒界等各路精英约7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本新型高端文化艺术生活类杂志的诞生。自此,以“一个阶层的休闲与修养”为基调与定位的《品客》杂志,终于拉开了“中国高尚生活方式第一刊”的序幕。  据了解,《品客》杂志是一本专注于精英
期刊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去年12月份,我的4000多独龙族同胞聚居的独龙江河谷,翻开了历史崭新一页。独龙江公路改建关键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已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在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的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作出的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之中,独龙族山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大跨度的历史进程
期刊
在思绪中,故土——独龙江是个郁郁葱葱、非常幽静、非常美丽的地方。提起独龙江,对好多人来说,可能还十分陌生,甚至觉得很“神秘”。但对本人而言,犹如在动脉里流动的鲜血,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常常给我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无限的希望。独龙江源自我国西藏察隅县东部的伯舒拉岭山脉的东南,顺南流入云南境内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犹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奔腾而下,江水在高耸的峡谷间流淌,激流撞击江岸巨石,激起
期刊
一群人为什么要攀越重重险恶,深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生活?——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独龙族因此成为中国56个民族中最独特的一个民族。  很古的时候,天上最大的神灵格蒙来到木肯木当——这是独龙峡谷里的一个地方。因为格蒙寂寞难当,就在一块大石板上用泥土造了人,世间从此便有了生命。独龙族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很少有明显的关于民族大迁徙的故事——而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传说中,迁徙故事比比皆是。独龙族所有的故事与
期刊
普卡旺村距离独龙江乡乡政府所在地孔当只有几公里的距离,是离乡政府最近也是独龙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  进入独龙江,就如进入了一个仙境。这是一个还未被现代文明过多地染指的世外桃源,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在挡住了寒风侵袭的同时,也挡住了山外的文明。  驱车前往普卡旺,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沿路欣赏着最原始的绿,一扫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忧郁。同所有独龙族村寨一样,普卡旺依山傍水而建,静谧的独龙江水从村前而
期刊
听阿普萨萨唱歌,即使未曾到访过独龙江大峡谷,也依然能感受到江水的汹涌澎湃,风俗的野性神秘。  听阿普萨萨的传奇,即使未曾到访过独龙江,也会对那里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一个遗世独立的仙境,一座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一位山谷中走出的纯真汉子,故事多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光是“阿普萨萨”这个名字就十分有趣,“阿普”在傈僳语中意为“老大”,“萨萨”是独龙族话“最棒”的意思。父亲为傈僳族,母亲是独龙族的阿
期刊
解放以前,居住在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女性沿袭着一个奇特的习俗,女子“绣面”,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纹面,直到现在,仍有46位“纹面女”生活在独龙江流域,为究其纹面的由来,我前往独龙江,去追寻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是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一个特少民族,人口仅有五千余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十分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其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父母逼迫、也有人认为
期刊
一座大山阻止了一个民族进步的步伐,也保留了一个民族的古老的习俗。这是我第一次到独龙江时的感想。的确,对于深居在大山深处的独龙族来说,祖祖辈辈与大山打交道,他们吃的靠山,用的靠山,穿的靠山,在大山深处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唯一的节日卡雀哇节(即过年)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就带有传奇的神秘色彩。  卡雀哇节的神秘,在于它是在大雪封山的日子举办,要想过上一次,需要在独龙江峡谷中寂寞地呆上半年。  1月1
期刊
9月26日,万众瞩目的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盛大开业,作为万达集团继长白山度假区、武汉中央文化区之后推出的第三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将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而促进云南旅游转型升级。  总投资160亿元、占地5.3平方公里的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包含主题乐园、傣秀剧场、酒吧街、万达广场、六星级酒店群、国际学校、三甲医院等七大业态,是万达推出的
期刊
“三江并流”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实在这三江边上还有另一条更为神秘的“第四江”——独龙江。由于地处偏远路途艰险,一直以来,独龙江地区的物资供应都靠着马帮驮运,长此以往便形成著名的“最后的马帮”。如今独龙江地区早已通了公路,而人马驿道也早已废弃,成为户外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徒步探险线路。  最初的兴奋  1999年以来,仅有96公里的独龙江公路便是独龙江乡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却也是中国最艰险的公路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