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反映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允性。目前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衡量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等领域,而对盈余管理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研究较少。结合产业组織理论和盈余管理理论,采用2010—2011年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横截面数据,从产品市场势力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势力强的上市公司趋向于选择低程度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产品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58-05
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基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动机进行盈余管理(Healy and Wahlen,1999),同时,过去二十年,盈余管理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Bergstresser and Phlippon,2006)。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者某些私人利益,所以它与现代财务报告核心思想之一的中立性原则相违,另外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更是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决策的依据,权益所有者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甄别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判断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例如,Dalia and Jung(2009)以美国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充满竞争性的行业里上市公司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程度更低。BalaKrishnan and Daniel(2011)采用美国市场数据发现,就平均而言市场竞争水平越高对管理者误报会计信息具有约束作用,Datta and Sharma(2011)认为企业在产品市场的定价能力和行业集中程度是分析师对企业盈余管理预测考虑时的决定性因素,并且预测拥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企业相对容易。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不多,陈俊和徐玉德(2011)以中国沪深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指出产品市场竞争迫使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在行业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公司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但是这些文献均是从整体行业市场竞争的视角去研究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即整个行业竞争程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并无研究单个企业具有的市场竞争力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关系的文献。因此可以从产品市场竞争这一领域中的产品市场势力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原因是基于产品市场势力可以度量单个上市公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它赋予上市公司定价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化为定价策略以帮助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目标。如果是这样,上市公司会减少其盈余管理行为吗?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与其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即将分析这些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首先区别于以往研究整个行业中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本文研究单个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与其进行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其次,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评价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上市公司因各种动机采用不同手段改造所公布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普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行为也需要承担风险和成本。过度的盈余管理迫使上市公司必须出具更加严格标准的财务报告,这使得它们将承担更加严格的审查和诉讼风险,从而进行会计手段选择的空间有限。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在面临较小的监管和审计压力并拥有其他途径对盈利的增减进行控制时,它们或许将减少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具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正面临这样的境遇,一方面它们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主要是基于在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通常享受到超额回报,它们可能需要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以此阻止市场新进入者或者避免政府干涉。另一方面具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在对盈利进行增加或减少进行控制时具有其他选择,即使具有通过降低盈余以阻止新进入者进入市场或者避免政府的干涉的需要,它们也可以不必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定价能力为它们提供了更加合法安全的方式去完成它们的盈余需求,而减少对盈余管理的依赖。相比国外,中国上市公司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监管和审计环境,因此研究产品市场势力对它们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理论依据来源于Peress(2010)的研究结果,Peress构建的理论模型指出上市公司同时处在完全竞争的股票市场和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之中,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对自身产品定价的能力,并证明该定价能力能帮助上市公司完成目标盈利,显然这种能力恰可用产品市场势力进行衡量。另外,上市公司具有的产品市场势力越强,它就越具备通过采取价格调整将市场对产品冲击的风险传递给客户的能力(Kale and Loon,2011)。例如,当面临消极的市场对产品冲击时,一家具有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增加销售额。在这个框架下,本文设想具有较强产品市场势力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对产品进行定价的策略来完成目标盈利,那么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压力将越弱,因为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价格来完成预期盈利目标,而非冒着面临更多的审查和起诉的风险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
基于以上分析,假设H:其他条件不变,拥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二、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指标(EM)。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本文通过Jones模型估计出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与应计利润TA的比值,该比值的绝对值度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EM,下文将详细介绍模型的估计过程。
2.解释变量——产品市场势力(MKT)。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采用勒纳指数(Lener index,又称Price-Cost Margins,PCM)来度量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MKT)计算方法如下: L= (1)
该指标实际反映上市公司在既定市场上的定价能力。由于实际计算勒纳指数时边际陈本和产品的平均价格很难获得,因此参照张益明在《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研究,price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cost margin用主营业务成本代替,同时为了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Peress(2010)和Gaspar and Massa(2006)的做法,用单个上市公司的勒纳指数值减去同行业各上市公司勒纳指数值的平均值,因此得到该公司的市场势力指标。公式如下:
MKTi,j,t=Li,j,t-Lj,t (2)
其中,MKTi,j,t表示j行业中的i公司t期的产品市场势力,Li,j,t表示j行业中的i公司t期的勒纳指数,Lj,t 表示j行业t期的勒纳指数的平均水平。
3.其他变量及控制变量。表1列出了本研究用到的其他变量及控制变量符号、名称及计算方法。
(二)研究模型介绍
1.EM估计模型。本文选择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对主观应计利润进行计量,主要思路分两步。第一步,用估计样本数据估计回归方程参数,回归方程如下:
=C+α
+β1
+β2
+εi,t (3)
其中,TAi,t为i公司在t期的应计总利润,Ai,t-1为i公司t期的期初资产总额,C为常数项,ΔREV i,t 为i公司t期与第t-1年的年收入之差,ΔREC i,t为i公司t期与t-1期的应收账款之差,PPEi,t为i公司t期的固定资产原值,εi,t为随机扰动项α,β1,β2为相关回归系数。第二步,利用第一步的回归结果估计测试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如(4)式和(5)式所示:
=
+1
+2
(4)
DAi,t=TAi,t-NDAi,t (5)
其中,NDAi,t为i公司在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DAi,t为i公司在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DA与A比值的绝对值为EM,它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强度。
2.EM与MKT回归模型。根据模型1计量估计出的盈余管理程度(EM)和计算所得的上述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评价指标(MKT),以及其他相关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EMi,t=C+ɑ×MKTi,t+β1×Sizei,t+β2×DebtRi,t+β3×ROAi,t+β4×GrowthRi,t+β5×YearOldi,t+β6×InventoryRi,t+εi,t (6)
其中,C为常数项,ɑ,β1,β2,β3,β4,β5,β6为相关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数据主要来自CCE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0—2011年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其中排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和当年亏损、扭亏以及微利(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1%之间)的上市公司;排除销售收入或营业利润增幅超过一倍或降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排除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包括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以及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最后剔除暂停上市和已退市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一共得到1731家样本公司数据,其中2010年19个行业690家,2011年19个行业1 041家。
三、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从第五列开始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可以初步判定产品市场势力MKT值越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EM值越小。
(二)盈余管理程度与产品市场势力
表3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产品市场势力及其他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控制变量中的上市公司年龄和存货周转率回归结果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回归系数均通过1%和5%的檢验,另外R-squared为71.6%,Adjusted R-squared为71.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非常好,同时对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进行F检验,即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存在线性关系。F-statistic值为621.2857,对应P值为0.000,在α=0.0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见:
1.中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即随着上市公司市场势力的增强,上市公司趋向于选择更低程度的盈余管理活动。该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甚至能够获取超额回报时,它们对盈余管理的需求较小,因为它们在产品市场上具有价格制定优势,可以通过对价格的调整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这种方式风险和成本更低。该结果与Peress(2010)设立的理论模型证实了同时处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拥有对产品的定价能力以实现目标盈利研究一致。结果充分支持了假设H。
2.中国上市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表明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治理结构特点决定了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的绝对控制,以及拥有面对外部监督和审计独有的优势,使它们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和风险更低,从这一点来说便不难理解。
3.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即说明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背负较高债务压力使得管理层为了证明公司的还款能力而进行盈余管理活动。
4.中国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即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越高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上市公司为了证明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有通过盈余管理的途径进行利润平滑的需求。 5.中国上市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和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与盈余管理程度并无显著关系。
6.中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随着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将降低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作利润。鉴于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一些监管政策容易诱发那些因为业绩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如果上市公司营业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那么管理层将减少盈余管理活动。
(三)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检测方法众多,本文采用了另一种估计盈余管理的实证方法现金流收益模型(CFO-E)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指标EM进行重新回归计算,再用本文的模型进行检验。并且分别使用市场份额、杠杆率、净资产收益率替代市场势力、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除个别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和系数大小变化较大外主要结论一致。就整体而言,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原结论基本一致。
结论
将市场势力确定为识别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程度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2010年和2011年两年之间A股市场上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势力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拥有越强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市场势力决定产品定价权,使得上市公司减小对应计利润的操纵。这是本文研究结果最具重要性的发现,同样本文也是国内首次研究了单个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的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文章。即获得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盈余管理程度小财务报告质量更加可靠,监管机构和审计者据此可以制定更加完善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最后,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众多,加上估计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造成本文的研究局限,即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和衡量指标都不可能完全反映中国上市公司的全部盈余管理活动。如何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特点选择更加优良的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和选择更加合适衡量产品市场势力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Bergstresser D,T Philippon.CEO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0):511-529.
[2] Francis J,Krishnan J.Account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 [J].Contemporary Account Research,1999,16 (1):135.
[3] Schipper 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 1989,3(4):91-102.
[4] Jones J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 (2):193-228.
[5] Healy P,J 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 Horizons,
1999(13):365-383.
[6] Kale J R,Y C Loon.Product Market Power and Stock Market Liquid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11(14):376-410.
[7] Peress J.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Insider Trading and Stock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Finance,2010,65 (1):1-43.
[8] Lerner A P.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4 (3):
157-175.
[9] Datta S,M Iskandar-Datta,V Sharma.Product Market Pricing Power,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1,35(6):1352-1366.
[10] Dalia Marciukaityte,Jung Chul Park.Market Comptiton and Earnings Mangement 2009 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
1361905.
[11] K Balakrishnan,D Cohen.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Misreporting[J].Working paper,2011.
[12] 陳雨军,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运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11):45-55. [13] 张益明.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J].南方经济,2011,(12):26-40.
[14]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15] 杨晓玲.垄断势力、市场势力与当代产业组织关系[J].南开经济研究,2005,(4):41-46.
[16] 陈俊,徐玉德.产品市场竞争、竞争态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财政研究,2011,(4):58-61.
[17] 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8] 王新汉.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外部审计的实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arket Power and Earnings Manage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
PAN Y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Research,which reflects the fairnes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Lots of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the earnings management metric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but there are less Literature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In view of this,we use the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 data from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between 2010 and 2011,studying the issu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 market power.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listed companies with a strong market power tend to trade-off a low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market power;empirical analysis
[責任编辑 陈凤雪]
关键词:盈余管理;产品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58-05
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基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动机进行盈余管理(Healy and Wahlen,1999),同时,过去二十年,盈余管理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Bergstresser and Phlippon,2006)。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者某些私人利益,所以它与现代财务报告核心思想之一的中立性原则相违,另外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更是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决策的依据,权益所有者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甄别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判断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例如,Dalia and Jung(2009)以美国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充满竞争性的行业里上市公司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程度更低。BalaKrishnan and Daniel(2011)采用美国市场数据发现,就平均而言市场竞争水平越高对管理者误报会计信息具有约束作用,Datta and Sharma(2011)认为企业在产品市场的定价能力和行业集中程度是分析师对企业盈余管理预测考虑时的决定性因素,并且预测拥有产品竞争优势的企业相对容易。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不多,陈俊和徐玉德(2011)以中国沪深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指出产品市场竞争迫使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在行业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公司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但是这些文献均是从整体行业市场竞争的视角去研究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即整个行业竞争程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并无研究单个企业具有的市场竞争力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关系的文献。因此可以从产品市场竞争这一领域中的产品市场势力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原因是基于产品市场势力可以度量单个上市公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它赋予上市公司定价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化为定价策略以帮助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目标。如果是这样,上市公司会减少其盈余管理行为吗?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与其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即将分析这些问题。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首先区别于以往研究整个行业中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本文研究单个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与其进行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其次,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评价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上市公司因各种动机采用不同手段改造所公布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普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行为也需要承担风险和成本。过度的盈余管理迫使上市公司必须出具更加严格标准的财务报告,这使得它们将承担更加严格的审查和诉讼风险,从而进行会计手段选择的空间有限。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在面临较小的监管和审计压力并拥有其他途径对盈利的增减进行控制时,它们或许将减少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具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正面临这样的境遇,一方面它们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主要是基于在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通常享受到超额回报,它们可能需要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以此阻止市场新进入者或者避免政府干涉。另一方面具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在对盈利进行增加或减少进行控制时具有其他选择,即使具有通过降低盈余以阻止新进入者进入市场或者避免政府的干涉的需要,它们也可以不必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定价能力为它们提供了更加合法安全的方式去完成它们的盈余需求,而减少对盈余管理的依赖。相比国外,中国上市公司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监管和审计环境,因此研究产品市场势力对它们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理论依据来源于Peress(2010)的研究结果,Peress构建的理论模型指出上市公司同时处在完全竞争的股票市场和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之中,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对自身产品定价的能力,并证明该定价能力能帮助上市公司完成目标盈利,显然这种能力恰可用产品市场势力进行衡量。另外,上市公司具有的产品市场势力越强,它就越具备通过采取价格调整将市场对产品冲击的风险传递给客户的能力(Kale and Loon,2011)。例如,当面临消极的市场对产品冲击时,一家具有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增加销售额。在这个框架下,本文设想具有较强产品市场势力的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对产品进行定价的策略来完成目标盈利,那么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压力将越弱,因为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价格来完成预期盈利目标,而非冒着面临更多的审查和起诉的风险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
基于以上分析,假设H:其他条件不变,拥有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二、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指标(EM)。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本文通过Jones模型估计出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与应计利润TA的比值,该比值的绝对值度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EM,下文将详细介绍模型的估计过程。
2.解释变量——产品市场势力(MKT)。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采用勒纳指数(Lener index,又称Price-Cost Margins,PCM)来度量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MKT)计算方法如下: L= (1)
该指标实际反映上市公司在既定市场上的定价能力。由于实际计算勒纳指数时边际陈本和产品的平均价格很难获得,因此参照张益明在《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研究,price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cost margin用主营业务成本代替,同时为了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进一步采用Peress(2010)和Gaspar and Massa(2006)的做法,用单个上市公司的勒纳指数值减去同行业各上市公司勒纳指数值的平均值,因此得到该公司的市场势力指标。公式如下:
MKTi,j,t=Li,j,t-Lj,t (2)
其中,MKTi,j,t表示j行业中的i公司t期的产品市场势力,Li,j,t表示j行业中的i公司t期的勒纳指数,Lj,t 表示j行业t期的勒纳指数的平均水平。
3.其他变量及控制变量。表1列出了本研究用到的其他变量及控制变量符号、名称及计算方法。
(二)研究模型介绍
1.EM估计模型。本文选择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对主观应计利润进行计量,主要思路分两步。第一步,用估计样本数据估计回归方程参数,回归方程如下:
=C+α
+β1
+β2
+εi,t (3)
其中,TAi,t为i公司在t期的应计总利润,Ai,t-1为i公司t期的期初资产总额,C为常数项,ΔREV i,t 为i公司t期与第t-1年的年收入之差,ΔREC i,t为i公司t期与t-1期的应收账款之差,PPEi,t为i公司t期的固定资产原值,εi,t为随机扰动项α,β1,β2为相关回归系数。第二步,利用第一步的回归结果估计测试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如(4)式和(5)式所示:
=
+1
+2
(4)
DAi,t=TAi,t-NDAi,t (5)
其中,NDAi,t为i公司在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DAi,t为i公司在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DA与A比值的绝对值为EM,它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强度。
2.EM与MKT回归模型。根据模型1计量估计出的盈余管理程度(EM)和计算所得的上述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评价指标(MKT),以及其他相关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EMi,t=C+ɑ×MKTi,t+β1×Sizei,t+β2×DebtRi,t+β3×ROAi,t+β4×GrowthRi,t+β5×YearOldi,t+β6×InventoryRi,t+εi,t (6)
其中,C为常数项,ɑ,β1,β2,β3,β4,β5,β6为相关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数据主要来自CCE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0—2011年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其中排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和当年亏损、扭亏以及微利(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1%之间)的上市公司;排除销售收入或营业利润增幅超过一倍或降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排除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包括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以及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最后剔除暂停上市和已退市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一共得到1731家样本公司数据,其中2010年19个行业690家,2011年19个行业1 041家。
三、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从第五列开始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可以初步判定产品市场势力MKT值越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EM值越小。
(二)盈余管理程度与产品市场势力
表3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产品市场势力及其他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控制变量中的上市公司年龄和存货周转率回归结果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回归系数均通过1%和5%的檢验,另外R-squared为71.6%,Adjusted R-squared为71.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非常好,同时对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进行F检验,即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存在线性关系。F-statistic值为621.2857,对应P值为0.000,在α=0.0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见:
1.中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即随着上市公司市场势力的增强,上市公司趋向于选择更低程度的盈余管理活动。该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甚至能够获取超额回报时,它们对盈余管理的需求较小,因为它们在产品市场上具有价格制定优势,可以通过对价格的调整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这种方式风险和成本更低。该结果与Peress(2010)设立的理论模型证实了同时处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拥有对产品的定价能力以实现目标盈利研究一致。结果充分支持了假设H。
2.中国上市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表明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治理结构特点决定了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的绝对控制,以及拥有面对外部监督和审计独有的优势,使它们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和风险更低,从这一点来说便不难理解。
3.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即说明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背负较高债务压力使得管理层为了证明公司的还款能力而进行盈余管理活动。
4.中国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即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越高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上市公司为了证明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有通过盈余管理的途径进行利润平滑的需求。 5.中国上市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和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与盈余管理程度并无显著关系。
6.中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说明随着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将降低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作利润。鉴于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一些监管政策容易诱发那些因为业绩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如果上市公司营业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那么管理层将减少盈余管理活动。
(三)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检测方法众多,本文采用了另一种估计盈余管理的实证方法现金流收益模型(CFO-E)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指标EM进行重新回归计算,再用本文的模型进行检验。并且分别使用市场份额、杠杆率、净资产收益率替代市场势力、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除个别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和系数大小变化较大外主要结论一致。就整体而言,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原结论基本一致。
结论
将市场势力确定为识别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程度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2010年和2011年两年之间A股市场上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势力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拥有越强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市场势力决定产品定价权,使得上市公司减小对应计利润的操纵。这是本文研究结果最具重要性的发现,同样本文也是国内首次研究了单个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势力的强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文章。即获得产品市场势力优势的上市盈余管理程度小财务报告质量更加可靠,监管机构和审计者据此可以制定更加完善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最后,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众多,加上估计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造成本文的研究局限,即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和衡量指标都不可能完全反映中国上市公司的全部盈余管理活动。如何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特点选择更加优良的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和选择更加合适衡量产品市场势力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Bergstresser D,T Philippon.CEO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0):511-529.
[2] Francis J,Krishnan J.Account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 [J].Contemporary Account Research,1999,16 (1):135.
[3] Schipper 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 1989,3(4):91-102.
[4] Jones J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 (2):193-228.
[5] Healy P,J 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 Horizons,
1999(13):365-383.
[6] Kale J R,Y C Loon.Product Market Power and Stock Market Liquid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2011(14):376-410.
[7] Peress J.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Insider Trading and Stock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Finance,2010,65 (1):1-43.
[8] Lerner A P.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4 (3):
157-175.
[9] Datta S,M Iskandar-Datta,V Sharma.Product Market Pricing Power,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1,35(6):1352-1366.
[10] Dalia Marciukaityte,Jung Chul Park.Market Comptiton and Earnings Mangement 2009 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
1361905.
[11] K Balakrishnan,D Cohen.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Misreporting[J].Working paper,2011.
[12] 陳雨军,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运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11):45-55. [13] 张益明.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J].南方经济,2011,(12):26-40.
[14]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15] 杨晓玲.垄断势力、市场势力与当代产业组织关系[J].南开经济研究,2005,(4):41-46.
[16] 陈俊,徐玉德.产品市场竞争、竞争态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财政研究,2011,(4):58-61.
[17] 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8] 王新汉.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外部审计的实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arket Power and Earnings Manage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
PAN Y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Research,which reflects the fairnes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Lots of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the earnings management metric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but there are less Literature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In view of this,we use the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 data from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between 2010 and 2011,studying the issu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 market power.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listed companies with a strong market power tend to trade-off a low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market power;empirical analysis
[責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