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五大亮点例说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与2006年的高考题相比,试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共有五大亮点:
  
  一、取材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尤其关注奥运,关注文化现象
  
  语言运用题的最大特点是生活化,而今年尤为突出,今年的试题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材料涉及的内容包括文教、体育、经济等多个领域,更加关注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尤其关注2008年的奥运会,今年有4份试题(下面的例1—例4)直接取材于奥运会,另外,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旅游、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艺术节的节徽和动画产业等也出现在试题中。所有这些,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例1 (广东卷第22题)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例2 (全国Ⅱ第20题)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6分)
  
  简析:上述两道试题取材非常新颖,例1选取了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这些标识图形学生平时并不陌生,例2选取了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让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描写。两题从考点来看,主要考查考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参考答案:
  例1(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
  (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之箭冲出了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例2略。
  例3(江苏卷第20题)补全“学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甲 2008,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
  乙 2008,我们将迎来五洲的宾朋。
  合 我们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甲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甲 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追寻。
  甲 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安宁,
  乙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让我们的世界更完美,
  乙让我们梦想成真。
  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例4 (湖北第22题)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4分)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
  心连着心,手拉着手,
  朋友走到一起来,
  共着一个梦想,
  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这两道试题都是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考查方式都非常新颖,并且选材都别具一格,例3选用学校都可能举行的迎奥运主题活动的开场白片断,例4选用迎奥运写歌词的形式。参考答案:
  例3示例:1.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2.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3.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4.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5.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例4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
  山连着山,水连着水,
  大家走到一起来。
  同在一个地球,
  文明的种子撒遍五洲四海。
  例5 (山东卷第17题)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如果你是该校的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请针对以下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1)对同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年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该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得体地语言运用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对象说不同的话。选取的材料也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校开展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并且与去年开始倡导的文明旅游相吻合,考生在写作的同时也会受到教育。参考答案略。
  例6(安徽卷第18题)“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简析: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理解词语含义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较为简单,但选用的材料很新颖,利用近年来产生的新词“雪藏”一词,这将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生活中出现的词语,并能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1)搁置不用(2)有意隐藏(3)隐没无闻
  例7 (湖北卷第20题)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对仗手法、拟写对联的能力,选取的材料既与文化现象相关,又不失地方特色。
  答案示例:
  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
  编钟声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二、加大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力度
  
  综观今年的高考试题,共有8份试题直接考查了口语交际能力或涉及到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这大大多于往年。加大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力度,这是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这是高考语用考查的一个方向。
  例8 (北京卷第24题)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话,向观光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5分)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③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通顺、得体的能力。答题时,一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得体,二要注意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三更要注意必须符合口头表达的要求。参考答案略。
  例9(江西卷第20题)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4分)
  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看似简单,只运用提供的词语组合句子而已,但直接考查了口语表达中的表达重心问题,考查考生能否结合语境突出语句的表达重心。
  参考答案:
  (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
  (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例10 (浙江卷第22题)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4分)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从考点看主要考查句式的运用,实际也是考查口语交际中的辩论。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例11 (四川卷第19题)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6分)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简析:本题从考点看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的情景下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实际也是属于口语交际的考查范围,因为题目要求写一段对话,这就要求所写内容要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口语化、多用短句等。参考答案:
  树叶: 示例① 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示例② 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示例① 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示例② 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例12 (四川卷第20题)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
  (l)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拄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简明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略。
  
  三、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一)凸现了对考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
  综观今年的语用题,共有9道试题直接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试题中对考查的手法大都作了具体的要求,这些手法主要是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常用的手法,上文中的例1、例2、例7、例10和例11都渗透了对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再如:
  例13(海南卷第22题)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例14 (福建卷第16题)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字以内)(3分)
  示例:
  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5 (全国卷Ⅰ第20题)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6分)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简析:上述例13、例14和例15主要考查考生仿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在仿写中运用所要求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
  例13、例14略。
  例15答案:
  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例16 (江西卷第21题)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以“走进考场”为开头扩展语句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在扩写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参考答案略。
  例17 (江苏卷第19题)一位学者指出,O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义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题意
   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
  简析:本题直接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的能力。参考答案:
  (1)不要让“O”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O”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二)对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的高考题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是放在一卷客观题中以判断使用正误或选择的方式来进行的,天津卷放在二卷中直接考查考生的使用,与单纯的识记判断题相比,更能考查出考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这与高中新课标的精神是一致的,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有利于引导平时的语法教学。
  例18 (天津卷第22题)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答案依次写在文后的横线上)。(2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①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②③爱因斯坦文集④第一卷⑤第395页⑥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了直接引用、句外括号和书名号的使用。答案:
  ① :“ 。”(《
  (三)修改能力的考查
  重视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新课标的一个要求,今年的修改题明显多于去年。如:
  例19 (福建卷第15题)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们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词和虚词的错误使用的修改能力。
  答案:
  
  例20 (全国卷Ⅱ第19题)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例21 (陕西卷第18题)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简析:上述例20和例21题都是对语言运用得体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对不得体词语的判断和修改的能力。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20:
  (1)“家父”改成“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改成“儿子”;(3)“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4)“有幸”改成“应邀”。
  示例21: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造访”改为“探望”;③将“阁下”改为“您老”;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四)考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语用文的表达
  例22 (浙江卷第23题)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80字)(6分)
  
  简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虚拟的稿件处理单写终审意见,此题应该是今年语用题的一个创新题,对一份虚拟稿件的处理,折射出社会现象与社会风气,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学生的写作处理,可以看出学生对当今社会“炒作”这种风气的态度,试题考查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示例: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的声誉。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
  (五)加强了与应用文写作相关方面的考查
  今年的语用题明显增加了应用文的考查力度,上文提到的例20的便条修改,以及下面天津卷的写短讯,安徽卷的与采访相关的主持人的提问语,都属于生活中极为常用的应用文写作的内容。
  例23(天津卷第24题)根据下表写一则短讯,报道本市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情况。(6分)
  
  简析:短讯写作1987年全国卷考过一次,此后再从未考过,本题是用短讯写作的形式来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是一创新题型。
  参考答案:本市今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96.8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20.23%;接待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分别是101.86万人次和194.94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7.01%和9.10%。
  例24(安徽卷第19题)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4分)
  主持人: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文写作中的采访用语,涉及了采访中的提问语的设置,从考点来看,考查了压缩语句的能力,这是语句压缩的新题型。
  参考答案:怎样制止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或为什么要制订反垄断法?)
  
  四、对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查
  
  例25(湖北卷第21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4分)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简析:本题在考查考生运用句式(单句)概括表达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平时的文学积累。
  参考答案:①林冲是一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形象。②杜十娘是一位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形象。
  
  五、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26(山东第18题)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由此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中的第二问,“针对结论提出建议”就属于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生可以就少儿节目的丰富性和国产动漫画的发展问题加以探究,提出自己的建议。答案略。
  [作者通联:山东青岛城阳三中]
其他文献
《约客》是南宋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1170—1219)的传世名作,谢枋得《千家诗》题为《有约》,《宋诗纪事》称作《绝句》,素以写景清新明了,体物精细,抒情含蓄而余味深长著称。  通过仔细阅读本诗,我们可以发现,在短短28字的描绘中,《约客》实际上包含了三个世界:室外、室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诗中,这三个世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我们在这里把它们分开来讲,考虑的主要是分析的方便明了,而绝不是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
《我与地坛》(节选一)中有三处景物描写,准确理解这三处景物描写是读懂本章节的关键,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依次做一扼要分析。  第一处。原文如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西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分析:这是作者关于地坛景象的描述,他究竟突出了地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只要抓
古诗词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且富有韵律美的文学体裁,诗人往往用简单的语言反映生活或者思想情感,将复杂的情感、思想以及经历投射在具体的事物上,从而创作出具有表现美、情志美以及意境美的诗词作品。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必须要了解古诗词的美学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的鉴赏古诗词,并领略其中独特的美感。而鉴赏古诗词最绕不开的就是“意象”,“意”即作者融于诗词当中的情感、思想,“象”是
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纵观市面上流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如统编版、苏教版、沪教版等,均将说明文阅读作为八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这其中,统编版与苏教版均选编叶圣陶的名篇《苏州园林》作为精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两本教材有一些差异,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十分有必
一、诗人自白:照见作者主体意志   自我评价是古诗作者主体意志的再现,是了解作者其人的第一手资料。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这两句是作者人生志向的真实流露。李商隐和唐代的其他诗人一样,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渴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而不安于平凡消极的生活状态。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所录入的李商隐诗歌多数是他的《无题》一类,这就导致学生在刻板印象中认为李商
2017年无锡市开始采用了统编版教材。名著导读,课外诗词诵读,自读课本,拓展延伸的篇目,则共同组成了初中统编版教材课外阅读的内容。教材要求初中学生三年共要阅读12部名著和24部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这么大的阅读体量对于初中生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很多一线老师可能都没有读过几部完整的名著,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高效有序地指导学生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是诗词鉴赏的关键。意境似乎抽象、空灵、难把握,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由把握意象进入意境。意象是具有一定情感指向或意义指向的景物,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所以抓住诗中的意象去理解感受“此景”中“此人”的“此情”,也就可以体味出诗的意境了。下面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进行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小说阅读教学应摆脱陈旧的范式,开辟出新的教学天地。笔者认为,深入小说作品核心,抓住每篇小说独具特色之处,基于学生阅读的初始体验,设计一整套主次有序,环环相扣的问题牵引,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小说的意蕴才是小说教学应寻求的新天地。笔者就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一文展开探讨。   人们常说,看完欧·亨利的小说,读者通常会有三种表情:先是瞪大眼睛,充满
古典诗歌语言一方面作为一种语言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存在,这种双重特性实现了诗歌语言维度的最大化,具有虚实相生、时空合一、视角通透等特点,给人无尽的遐想。而“烟”字更是演绎出了诗歌语言的曼妙多姿。  《说文解字》上讲:“烟,火气也。”《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烟,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有未完全燃烧的微小颗粒的气体。”古今两个很具代表性的工具书,对“烟”做出了相同的解释,即指物质燃烧时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