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评价,让课堂更具生命的色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勇于挑战,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抗挫折能力更强。那么如何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两者之间产生的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这也是生命课堂所一直倡导并严格执行的。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最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评价,善用赞美,让师生的距离更近!

【例】部编版《青蛙写诗》教学案例


  片段一:教师情境式评价,发展孩子的语言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顶呱呱。(打一动物)大家猜猜这“绿衣小英雄”是谁呢?
  生:青蛙。
  师: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粉粉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很多黑黑的小蝌蚪。
  生:我看到了大大的池塘,池塘里有蝌蚪,有荷花,还有小水珠和小鱼。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抓住了事物的細节,都知道说完整的话了,真棒!青蛙听见了你们诗一般的语言,可高兴啦!看,它手舞足蹈的,也想写诗了。
  师:(课件出示下雨图)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青蛙写了首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课文情境图,加上教师情境式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这样的课堂不仅展现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片段二:教师想象式评价,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师:(出示课件)快听,滴答,滴答……什么声音?
  生:下雨的声音。
  师:(课件出示: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听得真准确,接下来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老师读句子)
  生:我感受到雨点很小。
  生:我感受到雨点落下来很轻很轻。
  师:想象一下,这小小的雨点儿轻轻地落下来,它们会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雨点儿落到草地上,小草湿湿的。
  生:雨点儿落到小花上,小花的花瓣上有一个一个小小的水珠。
  生:雨点儿落到池塘里,小鱼很高兴。
  生: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生:雨点儿落到小蝌蚪身上,小蝌蚪觉得痒痒的。
  …………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你们说的句子像诗一样美!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青蛙,小小的雨点儿轻轻落到你们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又想说些什么呢?
  生:如果我是小青蛙,雨点落到我身上,我会觉得凉凉的。
  生:我会觉得痒痒的。
  生:我觉得真好玩。
  生:我会很高兴,会跳来跳去。
  …………
  利用课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加之以想象式的评价,把孩子们带入情境之中,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从而增添了课堂的活力与朝气!
  片段三:教师角色式评价,引发孩子的表现欲
  师:青蛙要写诗了,看,哪些朋友来帮忙了?
  生: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教师贴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图片)
  师:它们都帮了什么忙呢?
  生:小蝌蚪当逗号。(师贴“逗号”图片)
  生:水泡泡当句号。(师贴“句号”图片)
  生:一串水珠当省略号。(师贴“省略号”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生:因为小蝌蚪的样子和逗号很像。
  生:因为句号是个小圆圈,水泡泡也是圆圆的。
  生:一串水珠和省略号很像。
  师: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很热心,都要帮助青蛙。想一想,它们会怎么对青蛙说?青蛙又会说什么?把自己当作小蝌蚪、水泡泡或者一串水珠,走到青蛙面前去说一说吧!
  师拿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和青蛙的头饰,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角色式的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表演欲,而且有序地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针对孩子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或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回答,有技巧地表扬孩子,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哪个方面做得好。空泛的表扬,会让孩子迷失自我,以致今后难以接受批评和自己的失败。不去表扬天分或才智,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表扬,他们的努力与策略,他们的专注、坚持与进步。对过程的表扬,可以激发孩子的韧劲,形成日后承受挫折和重新振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教育中,教师应该端正观念,多多传递给孩子们正能量,善用赞美(评价),相信我们的课堂到处会充满生命的色彩,我们的学生也能更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只要教师经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就会影响到孩子也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那么孩子就容易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这样其实就是在悄悄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有时候是为了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有时候则表现出社会性,希望通过写作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获得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哪种,文学创作者始终都会将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这一职责贯穿始终,在他们的文章中不乏通过真实体会而结晶成人生经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得到精神的启发和心灵的洗涤,从而提升学生的内生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向内生力提升的生涯发展辅导,引导学生确立
期刊
神话的典型特点就是充满奇幻的想象,其依托的是人类演化,目的就是更充分地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畅想。下面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和神话类课文教学相关的一些思考。一、在阅读中感知神话故事的框架  1.在阅读中提炼神话故事情节。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紧扣文本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层面的梳理,并从中成功提炼出文本脉络,能够对神话故事形成整体感知。  在引导学生初
期刊
余映潮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余映潮的朗读教学一方面主要通过示范指导品味诗歌节奏、语调等;另一方面通过点评指导完成诗歌朗读教学,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分别作出点评,进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完成朗读的有效教学。一、朗讀教学分析  余映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朗读。在他“重文本,重朗读”教学理念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中主要采取朗读的方式完成教学。课堂有44分钟,其中大约有25分钟都在让学生读。
期刊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古诗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精湛,还有巧妙的意境,千百年来,古诗让无数人得到了滋养。古诗词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语言,也是充满智慧的语言。古诗词鉴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目的是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保证学生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个人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词,
期刊
作文,选材是关键。初中生随着课程的增多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适合的题材。农村初中学生,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知识的广度与城市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写作素材更显贫乏。很多同学生编乱造,写出来的语言枯涩乏味。如何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让学生爱写作、善写作呢?  金秋稻黄,土地的清香在收获的季节更显浓郁丰沛。在农村,这个季节的田野处处是宝藏,也正是引导
期刊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积极创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实施阅读教学,从而既优化阅读课堂,又实现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一、改变阅读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以培养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为主要目的,提高阅读能力是宗旨。阅读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但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多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记叙文训练中,发现学生常常没有合适的素材,或者极其低幼化,不能准确、形象、深刻地表达,写作往往陷入无话可说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积累记叙文素材,从而能够在写作中大处入手,小处着眼,在关键处点睛。一、国事、家事、身边事,事事关心,有丰富的感知能力  关注自然、时代社会、历史文化,关注自我与他人以及内在的各种精神品质,能够很好地充实记叙文写作素材
期刊
笔者每天早晨怀揣着新的希望踏进校园,却被教室里稀稀拉拉的读书声当头棒喝,上课齐读时孩子们明明张着嘴,可就是听不到深情的朗读,出现的是涣散的眼神、机械的嘴巴。这样的校园是没有活力的。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以南通市一所普通小学的三年级的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普查和抽查的方式,结合笔者的思考,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归纳。一、现象及原因  (一)家长认知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速
期刊
目前小学校园中,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出现偏差。他们认为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就是美,流行的音乐就是美,很多孩子缺乏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的表现及创造力,成了审美的“低能儿”。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明晰的目标”。通过创新的方式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最初起源于语言学研究。具身认知认为,人类的认知不仅仅受制于人类的大脑,人类的身体同样参与了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身体不仅是传统所认为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还是中枢加工器,并且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中。这里所指的情境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不仅仅是文化的情境,还应包括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等,由此形成了个体认知的整体情境,影响着人类认知的过程与认知的结果。因此,从具身认知的观点而言,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