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的喝茶轶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羡林先生不是专业作家,却写作了近八十年的散文,而又这样地长寿,我想。这是否与他喝茶有关呢?
  季先生对茶有着精辟的认识,他说:“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两千年。而且茶文化传遍了世界,在日本独为繁荣,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欧洲,最著名的饮茶国家。喝的是红茶,在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也喜欢饮茶,喝的是龙井,是绿茶。根据最近的世界饮料新动向,茶叶大有取代咖啡和可可之势,行将见中国的茶文化传遍世界,为人类造福。为中华添彩。发扬光大之日,就在眼前了。”
  季先生是个茶人。在他生病住院前的那些年,生活中遇到的不快,就用茶来开脱。有一段时间他说: “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片虚名。套在了我的头上,成了一圈光环,给我招惹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这个会长,那个主编。这个顾问,那个理事,纷至沓来,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纸冠。我自己实在无法弄清,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我成了采访的对象,这个电台,那个电视台,这家报纸。那家杂志,又是采访录相,又是电话采访。一遇到什么庆典或什么纪念,我就成了药方中的甘草,万不能缺。还有无穷无尽的会议,个个都自称意义重大,非参加不行。每天下午,我就成了专家门诊的专家,客厅里招待一拨客人,另外一拨或多拨候诊者只好在别的屋里等候。采访者照相成了应有之义。做道具照相,我已习惯:但是,照相者几乎每次必高呼: ‘笑一笑!’试问我一肚乱絮般的思绪,我能笑得起来吗?即使勉强一笑,脸上成什么模样,我自己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校系两级领导,关心我的健康,在我门上贴上了谢绝会客的通知。然而知书识字的来访者却熟视无睹,依然想方设法闯进门来。”可不。连演电影的林青霞都跑到北京来,也要拜见季先生,说是“讨文气”。一位博学睿智的大学问家,“真正通晓东西方古典底蕴的学者”。胸中的烦恼溢于言表,可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时也从象牙之塔里出来。走向十字街头”。
  吉人自有天相。“我是有福的”季先生说:“我现在希望得到的是一片人间净土,一个世外桃源。万没想到,我又于无意中得到了净土和桃源……”“我每次从燕园驱车往大觉寺来,胸中的烦躁都与车行的距离适成反比,距离愈拉长,我的烦躁愈减少,等到一进大觉寺的山门。我的烦躁情绪一扫而光,四大皆空了。”明慧茶院是北京难得为大众所知的露天品茶地,从此季先生就常在这儿喝茶。寺中饮茶不同于茶馆中饮茶,再加之大觉寺远可望山,近有高僧迦陵和尚所植年逾三百的玉兰古树。呷一口茶,茶香直抵丹田,领会空旷与禅意。正是一种精神的神游。
  在季先生学术著名之外,“谈到饮茶”时,他说,“必须有两个绝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是茶,一个是水。北方不产茶,至少是北京不能产茶,这是天意,谁也无力回天。至于水,北京是有的。但是山中有水,在北方实如凤毛麟角。有水斯有寺,有寺斯有名,这是北京独特规律。山泉与普通河水迥乎不同,它来自高山深处,毫无污染,而且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入口甘甜,如饮醒醐。再加上名茶一泡,天造地设,相得益彰。大觉寺就以泉水著称,一千余年前的辽代之所以在这里建寺,主要就是这里有甘泉。不管天多么早,泉水总是从寺后最高处潺潺流出,永不衰竭,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条件。甘泉再佐以佳茗,则二美具矣。”
  长年穿旧中山装、布鞋,手里提的是个圆筒形上端缀两条带的旧书包,是茶人装束?不,他是名教授。北大副校长,是系主任,是研究所所长。《月旦集》里说,季先生一身具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与茶的精神似乎不谋而合吧。
其他文献
在中国,茶的名称类别恐在数百种以上,大多都很人文,可以望名生意,引出很多美好的感觉来。可是,我第一次听到“铁观音”时,老实说我很难把它和茶联想在一起,我还以为是一件瓷器品。后来知道了这与它的形状似观音,色泽如铁有关。然而,我还是觉得作为一种饮品,应该赋予它更诗意的名字。  福鼎的大白茶中最好的上品茶,叫“绿雪芽”。茶乃万木之心,茶这种生于青山、长于幽谷、承受了雾霭清露、沐浴了山灵水秀的植物,才应该
期刊
那一年,我住在望京。小区旁边新开了一家茶馆,门脸很古旧,在旁边饭店的大红招牌掩映下显得有点冷清。我和先生每晚去散步的时候,偶尔在那茶馆里站一站,看到几案上沉寂的兰花,就觉得这地方很好。然而,地方好是好,若要在里面寻个位子是要付出代价的——30块钱1杯的茉莉,50块钱1杯的滇红,对于在喝茶上不甚了了的我们来说,这价格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印象中这茶馆的生意一直和它的门脸一样冷清。再后来,才知道茶馆里
期刊
茶席,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有的时候,茶席所表现的主题,不仅是作品最后的效果呈现,更是作者一次放松心境的体验,从创意入手,茶品、器皿、饰物、场地等等的选择与搭配,都将是一次美妙的试验。    然而从一款茶席之中,我们不仅能够品出设计者的用心,还能看出设计者来自何方  不同地域、国度的茶友所设计的茶席,都带着其鲜明的
期刊
开栏的话  我很信一个“缘”字  10年前为报纸开设过谈茶文化的专栏《功夫茶话》,后来结集出版了《功夫茶话》(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年),到了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又为我出了一本茶书《闲闲堂茶话》,这两本书都加印了不止一次——作为一个中文系出身、新闻专业的从业者与学者,却和茶有不解之缘,本来是业余爱好,竟俨然成为副业,这是我的福分与运气  《闲闲堂茶话》出版社有意再出增补本,新版内容有所增
期刊
一位来自福建茶界的大户邀约相聚,大聊他做普洱茶的风光,从事茶业生意几十年,不如这5年买卖普洱老茶所赚的钱,并说普洱老茶的药效如何如何等,让我很讶异!此人过去以从事铁观音茶起家;目前,却以卖普洱老茶为主,颇令人不可思议,人世间的事物真是瞬息万变。  喝茶原本讲究要新鲜。俗话说“酒要陈,茶要新”。自古以来,新茶饷客是非常尊贵的礼节,每年的春茶一向是人们最欢迎的珍品,价格也最高。新茶如果没有喝完,等到来
期刊
近年来台湾的茶叶艺术已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层面,除了茶叶品种品质的突出外,在茶器、茶盘及泡茶手法上也都相当讲究。茶师在现场表演泡茶技巧,冲制极品香茶供观众品尝,并有专人以中英语解说茶道及茶种。观众在品茗时配以特别的茶点,同时还可以欣赏国乐演奏家演奏古筝、二胡、笛和琵琶以及诗词吟诵及花道展示。  台湾的“忘乐小集”艺术团就是以这样丰富的茶艺展示,让品茗者于观赏茶器、闻茶香、品茶味、听茶声中进入茶艺世界。
期刊
黄正雄先生拥有台湾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原副秘书长等等一串炫目的头衔。不过他津津乐道的却是台湾紫砂收藏界的“北王度,南正雄”,后者赞美的“正雄”就是他——黄正雄在台湾的紫砂收藏知名度了。  近年来,他每年都来祖国大陆两三次。但一概低调来去,坦称每每行走的目的有四:一是寄情山水,二乃品尝佳肴,三为探望台商,四则寻访紫砂,实乃性情中人也。这次他破例在厦门高调亮相,于“两岸紫砂文化高峰论坛”侃侃而
期刊
悦来是一个茶馆的名字。  对于热闹繁华的春熙路,每次总是匆匆而过——我似乎害怕沾染到难以洗净的胭脂之气——我喜欢溜进闹市背后的华兴正街,坐在古雅幽静的悦来茶馆,直到气定神闲,直到思绪万千琐忆百年。  1918年,成都。傍晚的华兴正街车水马龙,八抬大轿和黄包车络绎不绝,街道两旁的特色小吃摊热气腾腾,清脆的吆喝和飘香的小吃吸引着前来看戏的茶客。茶馆前的水牌上写着:“今晚上演剧目:《红袍记》;主演:康芷
期刊
前几天与一位老师聊天,他说不仅他爱茶,家里五六岁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茶,家里一来了客人就很热情地泡茶给人家喝,像模像样的……我于是感叹:这么乖啊,那客人走了,您一定拿糖果给他吃,好好夸奖他喽?老师说,不是。客人走了以后,我去忙自己的事情,小孩会去把茶台打扫干净,把客人没有喝掉的残茶喝完。听了他的话。心中真是又惊又愧,号称学了几年茶,竟然还不如一个五六岁的小孩。  所以说,以后不要用耳朵去听,如果有人说
期刊
最近和茶友们喝茶,常常听见他们讨论“蜜茶”,特别是不少女性茶友,说到它一脸的兴奋。看到我一脸的困惑,大家不禁都笑我失职,说是改天带我尝尝鲜。哪里等得及改日,拉着茶友就要试茶。  透明的罐子里一团乌褐的铁观音陈茶裹着蜂蜜的结晶粒,团在一起。说实话,卖相倒还真是不起眼。老陈笑笑把茶罐打开,浓郁的蜂蜜香气包裹着陈茶的炭香味叫人对它多了些期待。烧水时间,不爱说话的老陈倒是把蜜茶介绍了八九分:  蜜茶算是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