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专业师范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教师难以完成素质教育提出来的目标,尤其是在师范教育中该问题更为严重。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历史师范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开展分析,目的是强化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提高未来历史教师综合性教学能力。
  关键词:历史师范生 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身心素质,激发人的内在潜质,促使人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如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历史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
  素质教育是推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如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学艺术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劳动技术素质教育。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就是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實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观念,将提升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要转移到学生上来,要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并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并将他们看成是独立的个体,在师生之间构建起和谐平等的关系。此外,教师要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成绩评价学生的考核方式,确立德智体美综合的考核模式。最后,素质教育下,还要加强对历史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学科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历史师范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历史师范生素质教育的知识内涵
  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有政治领域内容、经济领域内容、文化领域内容以及科技领域内容等。历史学科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更为专业的业务能力和更为宽阔的知识面。
  首先,从历史学科的知识获取途径上分析,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就是彻底改变以往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单纯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固化思维,改变以往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理念,使历史师范生对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全新的认识。还要让历史师范生认识到单纯依靠老师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知识是不能提高能力和技能的,而是需要具备主动探索的意识,在积极思考中获取新知识。
  再者,从历史知识内容上分析,素质教育同样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此外,素质教育要求历史师范生具备主动的学习意识,要主动接受新知识。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历史学科的专业性知识,也包括对历史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最后,从历史知识结构上分析,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显著不同,广、博、专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具体是指历史师范生在专业知识上要足够扎实,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这就是所谓的“专”。“广”是要求历史师范生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在精通历史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博”就是素质教育下的历史师范生要确立多层次的格局,成为博学多才的人,要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历史师范生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还需要从思想道德层面上分析。历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师范生具备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历史师范生养成高尚的品德修养。
  具体是指,作为一名历史师范生需要具备共产主义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党提出的方针政策要积极落实,热衷于教育事业,并积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光和热。
  3.历史师范生素质教育的能力内涵
  素质教育下提升历史师范生的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历史师范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还包括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历史知识向其他学科的迁移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对师范生的能力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引导历史师范生精读史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汉语能力和较高的文学造诣,甚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
  二是引导历史师范生掌握中外历史纪年的相关内容,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划分历史。如西历纪年、干支纪年、公元前、公元后、世纪、年代等的纪年方法。
  三是培养历史师范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历史师范生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将其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某个历史人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四是历史师范生还要具备辨伪的能力、考证史料的能力、运用历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对历史师范生的素质教育,需要秉持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历史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娜《基于实践教学构建历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初探》,《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期。
  [2] 黄凌志《让美育渗透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年第8期。
  [3] 何瑛、邓晓《历史师范生学科视野及其与历史教学的关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11期。
  [4] 曹琳《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历史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主要目标。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出来,使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难以充分发挥。所以,有必要渗透“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学习空间,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本文针对“少教多学”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少教多学”理念 中学语文 运用策略  现阶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退出历史舞台,淮安市初中语文教材全部使用人教社部编教材。部编教材的特点与创新之处在于: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多层次地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教材的这些特点将在今后的淮安中考试题上得到体现。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一直使用部编教材,本文以这两大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
摘 要:写作一直都是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难题,尤其是当下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作文逻辑不通,东拼西凑,主题不明。写作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加强练习和模仿就可以的,更要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找到合适的写作教学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写作思维  進行写作教学时,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深入,在教学过程中,相比于教学内容,我们更注重教学的方法和可行性,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文字训练。教师采用可行的方法训练学生,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从小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里,我们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文字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字训练 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数
摘 要:在学生刚步入小学学习的时候,会接触三门主要的学科,那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主要是靠积累,数学学科则是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思考和研究。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基础技能,小学语文的主要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基础的汉字和一些笔画顺序,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所铺垫和支持。朗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文章去反复记忆重点语句,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够提高中學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情况。本文针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趣味读书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中国人的语
摘 要:在这个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的年代,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直接组织者和重要的“第三人”。并且,我们还需要知道一点,班主任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帮助社会培养“现代化小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因此,在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需要将管理变得“艺术化”,守住我们的教育初心,帮助学生成长为一朵朵艳丽绽放的理想之花。本文以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为切入点,
摘 要:阅读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仅依赖课堂学习、教材文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进行有效、广泛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部也针对初中生实际认知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书目。但是在阅读指导中,由于缺少专门的课程,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成效不佳。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等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科学阅读、有效阅读。针对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确保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可以找准时机借助,教材内容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如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语文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主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