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怎样的音乐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教学近况,甚是欣慰。因为我的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上音乐课了,并且他们的自制力、听讲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随之提升,这使我信心倍增。这些都缘于我刚开学时,对各班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分析是密切相关的,从中我悟出一个道理,作为教师,在学生身上就该下功夫,用心研究方法,因材施教,常言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
  记得新的一学期刚开始,做了多年的专职音乐教师,不知是自己的能力差了,还是学生的要求高了,总感觉现在越来越难驾驭中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了。无论你讲什么、唱什么、听什么,或者再怎么变花样,就是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己在办公室也为上课发愁,怎样上?上什么?教师怎样讲学生会有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一节音乐课就是七年级三班了,怎么上呢?
  “叮……”铃声响起了,我快步走进了七年级三班教室,因为刚开学,一切还很乱,包括纪律。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写作业、还有的在乱串,一点都没有要上课的样子,似乎没看见我来一样。我上课的心情更加低落了。学生到底想不想上音乐课,他们想上什么样的音乐课呢?想到这,我脑子一转,这节课何不让他们自己来写写他们心中的课堂呢?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清了清嗓子笑着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先给各位同学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心想事成。”有几个调皮的同学还鼓起掌叫好。接着我又说:“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们也来点新招。”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就在下面议论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在猜测我的用意。我示意让大家静下来,“上学期大家对音乐课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怎样上好音乐课,你们心中的音乐课、音乐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对音乐老师提点优点,也指指缺点,请你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说完,有同学拿出笔和纸开始写了,还有的托着脑袋在思考,教室里一片安静。此刻我的心也跟着平定下来,真是从未有过的欣慰。
  下课后,我拿着同学们写好的字条,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有同学写道:“音乐给人快乐,音乐可以带走我们的烦恼,我心中的音乐课需要一个活泼的音乐老师和一群活泼的学生,这样才会有音乐的气氛,现在想来,当时这样做对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学生,也会被这样的气氛感染的,当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的时候,个别调皮的学生似乎也不好意思大声讲话。”还有同学说:“我们中学生的音乐书太枯燥无味了,如果可以换成一些流行歌曲,那就太好了,那些幼稚的歌曲会让人厌倦,有一种催眠的感觉。”还有同学写道:“音乐老师的表情很严肃,您也是一位时尚人士,何不拓展一个‘秀自己’的舞台呢?每节课拿五分钟来让一位同学秀一下他呢?”还有的学生写道:“在每次个别检查歌曲演唱时,有的同学不敢大声的演唱,有水平不敢发挥,憋的嗓子直痒痒……老师可以跟他一起接唱,这样的合作也能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能增进师生情,提高演唱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同学们写的这些建议,我心里感触很深,对于上课调皮捣蛋的同学我都是狠很批评,每次的音乐课总是急于把内容上完,很少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课本上的内容,歌曲都过于陈旧,现在学生接触的流行的元素太多了,他们对于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的,问起现在流行谁的歌,他们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看了他们这些建议,我知道,其实大家都是十分喜爱音乐的,但是现在的课堂步骤太过老套、呆板,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了。这时我也想起了新课改里面对小学音乐课的要求:新课程强烈呼唤的是“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发烧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通过音乐学习,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心里也知道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我想一节好的音乐课不仅仅在于老师的教唱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想到这,我不禁对未来的音乐课充满了信心,我仿佛看到在音乐课堂上,我的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演唱着歌曲,他们在讲台前争着表演,展示着他们的才华……
  我一一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我的音乐课堂变的格外活跃有氛围,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在完成本教程的基础上,还余出一段时间我们自由利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在每节课最后十分钟的才艺表演中,展示他们的才华。每节课结束时,看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我的心中甚感欣慰!我心中有了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孩子们需要美,那么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教育教学上我除了挖掘教材和身边的教育资源外,更多的是学生们童真的观点和情感,使我在教学上乐教、乐思,是他们让我的课堂更有特色,是他们让我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幸福和快乐,我爱我的学生,学生们更爱我这个不太博学却肯努力学习的朋友、老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有机生命体——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及精髓应该重“言”轻“文”,重思想价值与吸取。  【关键词】 文言教学 本质属性  近几年,对语文教材要不要选文言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不主张学,认为文言文没有什么用。如果从狭义“实用”的角度讲,现代人不用文言文写作,也没有“现代文言文"需要解读,学了等于浪费。但任何事情以“实用”为取舍原则,那么国家民族的文化根基就会越来
期刊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  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能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其教学的成败。但对于大多数的乡村小学生来说,他们能阅读到的书籍太少了,除了语文、数学书之外,其他的书籍对他们来说都可能只是奢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仅能抓住那仅有的资源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 英语朗读对英语教学有着促进作用。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真谛,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有助于培养语感 ;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 朗读 语言学习 英语教学  在中国古代,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学法。语言学习是识字、读书、写文章的过程,识字是朗读的基础,而朗读又是进一步完善语言学习必要条件,有益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
期刊
【摘 要】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关键词】 优化 和谐 创新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的运作是动态的和有序的,基础是化学信息。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信息源,教师是化学信息的传输个体,学生是接收,转化和使用的主体。要实现化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保证化学信息传输通
期刊
【摘 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在逐步推广甚至已被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呈现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能使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英语教学 交际环境  如今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期刊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品德课堂,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构建方法。  1 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前提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因此,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尤其是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启动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新课程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上小学音乐课,许多音乐教师面对新课标,认为他们自己的素质太低,没有准备好一桶水让学生取用,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创新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
期刊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与情操,帮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标准,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中思想上的疑点、难点和热点的教学活动,这就必然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解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活动课还是一种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模式,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学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  1 学校的德育作用是重要的  人类教育活动的发展,从早期的教育形态,到制度化的形态,到今天开放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