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石头的不解情缘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童年是在美丽的金沙江边度过的,那里有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有层层的梯田和一丛丛的野花,还有密密的竹海和橘林。水位低的时候,金沙江边就会裸露出大片的沙石滩。小男孩喜欢在硕大的石头上攀爬跳跃,或者挽着裤腿到江边的浅滩处翻开石头找小螃蟹。而我更喜欢在沙石间“淘宝”,五彩斑斓的“花石头”以玻璃质地和玛瑙质地的居多,玻璃质地的一般色彩艳丽、莹润通透,玛瑙质地的有漂亮的花纹(缠丝),它们通常颗粒较小,适合置于盛了清水的玻璃瓶里,阳光下,在孩子的眼里那就是奇珍异宝。另一种“花石头”,块头就比较大了,而那个时候的我是没有更多的知识和力气去欣赏和搬运它们的,现在藏石界把它叫做“长江图纹石”。据说现在还因此建起了奇石城,经常举办奇石展会,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经济。
  追溯与石头的渊源,应该还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在我家阳台上曾经有一个假山盆景,我至今都不会忘记它的样子。那郁郁葱葱的文竹在假山上长得遮天蔽日,荫凉处还有些苔藓点缀其上,更添生趣。拾阶而上,亭台楼阁一步一景。最绝妙的是因为假山被水环绕,山上文竹苍翠,山下有一处山洞,按比例缩小,应该是可以乘船驶入的。几尾小鱼常常在山洞里游进游出,怡然自得。后来听姐姐说那盆景是父亲的心血,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就连那椭圆形的水磨石盆子都是父亲亲手做的。尽管它也随我们举家迁移,却最终被废弃在阳台的角落里,因为这里没有干净湿润的环境,在漫天的风沙里曾经的“那山那水”复制失败,最终成了我童年难忘的记忆。
  石头在我生活里曾一度消失,没有了消息。再次邂逅是在女儿的语文课本里:“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叛逆期的女儿就像是一枚顽石。我也曾像很多家长一样用太多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方法去牵绊和影响她,希望把她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样做孩子不会更出色,并且不快乐。她们应该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应该有属于她们的喜好和梦想,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些梦想高不可攀,或者遥不可及,甚至很荒谬,但是我依然坚信:有梦想的孩子是幸福;追求梦想的孩子是勇敢的;梦想成真的孩子是了不起的,无论这个梦想是大是小,而我们只需要“且歌且舞”就好了。
  “石不能言最可人。”它们就像是历经过沧桑,聆听过风雨,感知过世间繁华与冷暖的智者,虽不言不语、不怒不喜,但却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时光的力量!如今,我依然会对石头着迷,是它让我在这世俗喧哗中找到了一所静处,回忆过往,心怀感激;期待未来,奋发图强。
其他文献
人人都认识石头,但石头是怎样形成的,石头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可能鲜为知之。  一、石头的由来:  石头在150亿年前,由宇宙所存的物质和能量聚集到了一起,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后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一个大千世界。  佛说:“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一个小千世界的一粒尘埃,而这粒尘埃就是由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物质
期刊
2016年6月22日, 巴彦淖尔市市委宣传部、巴彥淖尔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等单位主办,内蒙古阳光文化城有限公司承办。第六届巴彦淖尔市全国观赏石博览会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阳光文化城广场(原新月广场)隆重开幕。  巴彦淖尔因玛瑙湖出名,奇石资源丰富。玛瑙、碧玉、风砺石等,沙漠漆尤其多。作为资源产地,在资源匮乏的时代,依旧具有优势。参展的大多数还是戈壁石,戈壁石珠串也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在白宝玉私人藏馆看到
期刊
小倩:我们这次征集了五十多个与赏石有关的问题,你一个也没回答。  平川:这次不聊石头,扯回淡吧!石頭有什么好聊的呢,《道德经》那么博大精深也不过五千言;石头有什么好聊的呢,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台湾李敖在回忆录里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因为在一个小岛上与之俱小,你们征集过来的问题也让我有与之俱小之叹,没有回答的价值没有回答的欲望,面对你们的问题如入无物之阵。  小倩:可是我们征集到第三回的时候,你说有
期刊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晚年号“八大山人”。其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双鹰图》、《松石图》等。奇石作为一种天然石质艺术品,其画面构图毕竟不像人间画师那样“规整”,线条、色块、着墨及其摆布也不是特别“有序”。因此,审视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和笔墨技法,对于我们鉴赏花鸟鱼虫画面石,尚有不少借鉴之处。  以形写
期刊
在本专栏的第三期和第四期中,我们讨论了赏石艺术的两种范畴,分别是赏石的样式和赏石的表征,在之后的读者反馈中,不少读者反映對此话题极有兴趣,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篇章中继续这个话题。这一期我们就尝试着把这个话题继续推进下去。  问题的缘起  凌云、起云此类话题,属于赏石艺术的样式。“瘦、皱、漏、透”这些概念,则属于赏石艺术的表征。此前我们提到,在赏石界,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对话的迷思,那就是,古人评鉴赏石
期刊
“旧时王谢堂前‘石’,飞入寻常百姓家”。古代的赏石大多为文人雅士的爱好。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百姓家中收藏奇石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如今有一句流行语“主要看气质”。如果去一个有奇石的家庭,见到奇石的美学品味不同凡响,那么不仅奇石有“气质”,奇石背后的主人也一定有相当的“气质”。 一看就不是“俗人家”。这与土豪炫富,完全是两个层次。这是“精神的奢华”。  尽管藏石的逐渐增加了,但社区家居
期刊
昨天,一位在外地多年的姐妹回来拜访我,对我的“福禄寿”赞不绝口:这枚石头不错,居然有一只很动感的小鹿,太可爱了。这勾起了我和福禄寿一见钟情的往事!  记得那天约了几位石友去陈老哥家看石头,正好赶上陈老哥捡石头回来,一编织袋的石头摊在床板上任我们挑选。突然,眼前一亮,一枚黄色的石头映入我的眼帘,与此同时另一位石友也正好拿起这枚石头看来看去,上面有一只小鹿,非常动感,中间还有一棵松树,也算是一枚水冲度
期刊
2000年初,23岁的柳州人小黄,带着简单行李,一门做座子的手艺和一颗雄心,从柳州来到了宜昌发展,却没想到,一住就是十几年。  1993年的宜昌,早已举办过全国性的石展,打出了不小的名头。石头很多,座子却很少,做座子的人就更少了,这可愁坏了当地的石友,而当时的柳州,是不折不扣的全国石都,无论赏玩与配座,都遥遥领先。通过石友之间相互介绍,宜昌石友范大哥最终找到了小黄,问他愿不愿意到宜昌发展。面对一片
期刊
这个题目真够拗口和无聊,如果不是套用自雷蒙德·卡佛,你一定觉得做作得毫無道理。可是有了名家名作的背景撑腰,我立马觉得我的题目连同我的思考都深沉有理了。  “我们在谈论爱情时,说起来就像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样”——雷蒙德·卡佛是这样自嘲的。是的,我想说的就是,玩画面石要借鉴绘画,这样一个真理一样的命题,我们真的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  几年前我主持一个石展研讨会,主办方请来某画面石名家主讲绘画与画面石
期刊
农历七月,正午的湛卢山,烈日在古道上留下的斑驳,正如一卷复古的风云走廊,讓黄白黑一扫困顿,乘兴上山。至剑峰岭下的虬龙谷,突然狂风大作,天色骤暗,剑峰响起犀利的呼啸。黄白黑在雨水倾盆浇身前的一瞬,逃进了欧冶祠。  观荒长老正起身关好几扇小小的洞窗。他说,今天有道白毫银针,你喝了一定会在索然中打翻五味之瓶。这正好合适给你讲一个人。  五代之末,十国相继消亡。南唐刚刚在吴越的隔壁作古,大宋的兵马,就等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