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邮路师徒情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师姓沈,父亲是下中农成分。1964年,他初中毕业后就当上乡邮员。同龄人都羡慕他捧上铁饭碗,是共和国的幸运儿。
  他每天背着沉甸甸的大邮包,往返步行在家乡60多公里崎岖邮路上,服务14个自然村落、14个中小学教学点和128个投递点。日复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雨兼程,为万家千户带去希望,传递着党和政府的音讯。这是他当乡邮员的工作写照。
  遇见恩师的第一天是在南莫乡水荡子码头。在那个“特殊年代”,我作为城里的一个“可教育子女”被安排到“路难找,地难摸”的陌生的南莫乡邮所接受锻炼。
  走出小船舱,抬头看到站立在小码头上的一位头戴大檐帽,身穿绿制服的黑脸汉子,从那伫立张望的模样似乎是在等我的样子。
  “嗯,你是小严吧?我来接你。”
  我连忙应答:“谢谢您!”
  “我姓沈,百家姓中的蒋沈严华的沈,沈姓排在严姓前头。你就叫我师傅吧!”
  我被他的坦荡性格所感染,连忙称呼:“沈师傅好!谢谢沈师傅!”
  此时,望着高高矮矮的民房,弯弯曲曲的乡路,潺潺流淌的碧水,第一次背井离乡的我顿感成了孤独的笼中小鸟,想念我在“学习棚”里的父亲,体弱的母亲,上学的弟妹,心情格外沉重,一下子眼泪汪汪,师傅从口袋中拿出手帕让我抹泪。
  来到乡邮所的小宿舍,里面放着两张上下床,空着的一个是我的。
  沈老师忙着帮我打开行李,整理日用品,铺床,然后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我的心里也跟着热乎乎的。
  乡邮工作操作简单,分报,分信,拆报,送信,送包裹,排好路段,参投结报单据,检对数据,然后就可以出班了。
  第一次跟班,足足步行两个小时,随着师傅来到第一个投递点——砖瓦窑厂。厂长见到师傅,高兴地说:“你今天带徒弟了。”“嗯,以后请您多关照。”说完,师傅送出了报刊、信件、包裹。
  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来到了一个村子。师傅轻轻地告诉我:“学校里有三个知青在当老师。每月要替他们代寄给城里老人的生活费。”
  “这是学校旁的退休阿姨,时常要帮她带代报医药费。”
  “这是村干部家。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没带雨具,就向他求助。”……
  一路走来,师傅一五一十地跟我介绍“邮路邮情”,在偏僻的村拐角墙上用粉笔做上记号,怕我迷失方向,送邮件多跑冤枉路。
  连续行走4个多小时,身上的邮包已是空荡荡的。
  回程路上,师傅讲起他刚当乡邮员,一个人摸索跋涉的种种“往事”。
  他是我的师傅,又是一家之长。我喜欢听他的故事,看他的表情,跟着他默默无闻地跋涉在乡邮路上。
  后来,他的工作不断变动,做过片邮局负责人,负责过邮局的总务、邮政工程维修,奉献了一辈子,直到退休。
  他一生荣耀,培育了一大批邮局管理人才。作为他的开门徒弟,我是其中一个。传承他的“爱心邮路绿衣使者”精神,我也是其中一个。
  同事病倒了,我毫不犹豫地代班工作,忙忙碌碌地到深夜,轻声问候,留下关怀目光。员工和家里人闹矛盾时,我常常出现在第一现场,促膝谈心,排忧解难,留下真情的关怀。
  师傅在邮路上“爱心帮扶”的一个孤单老人,继续成为我接续“扶助”的关爱老人,留下一串串甜葡萄似的爱心故事。
  那个抗洪抗险的一天傍晚,镇上让我急送一份电报和一些物品到最偏远的抗洪点。
  晚上行走乡路,这是我碰上的“头一遭”。记得那时我很害怕。尽管带了手电壮胆,可还是胆战心惊。天越来越黑,路越走越窄,我也真不知道该怎样走过这一段让人心惊胆战的路程。只觉得两腿不听使唤,脑子里嗡嗡直响,心已经提到喉咙口。由于心慌,滑到了小路边烂泥田里。
  顾不上擦去泥巴,我爬起来夹紧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邮包继续往前跑,直到抗洪排险点才收住脚步。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交上邮件,看到自己浑身上下全是泥巴,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湿透了。
  负责人夸奖我是“抗洪抗险通讯员”,递给我“回信”让我赶回去上报。我只好打起精神,拧亮手电,强装坚强,勉强哼着歌曲,加快返回的脚步。说来也怪,听到领导表扬,哼着壮胆的歌曲,似乎增添了胆量,顺利地赶回乡邮所交差。
  回到宿舍,我缓过劲来,想想后怕,也不知道我哪来的那份勇气,不过明白了胆子一定是环境逼出来的道理。
  这以后,我的工作也频繁变动,骑过自行车送邮包,开过邮车调度邮件,直到开着轿车调到邻县邮局当负责人。我总时时拿师傅做榜样,公正公平处事,勤奋敬业工作,淡泊名利生活,把师傅的“爱心邮路”延伸到周边县市。
  40多年的风雨邮路师徒情,犹如滔滔江水,难以忘怀的恩师情谊时常涌上心头。
  虽然师傅退休20年了,但每逢春节、中秋、重阳节,我总会驱车赶到他家,与他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古人說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爱心邮路,爱在流淌,一段忘不了的邮路师徒情还将绵绵延长……
  严德进(口述) 严晓峰(整理)
其他文献
媒体积极参与慈善公益项目,体现着一种全新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价值观具体到个人,是每个人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提升;具体到媒体,则意味着“慈善公益”不仅仅只是一种媒体精神,而是越来越内化为一种媒体责任。  多年来,天津电台新闻广播将传播公益精神视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公益的道路上,不局限于新闻报道,还策划发起很多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公益活动。“有爱不再孤单——关注城市散居孤儿”慈善助孤活
冬天来了,外面一阵阵寒风刮过,使我感到阵阵寒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迎着冬风,我思考着。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山区的小朋友。他们的春天又在哪里呢?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们是否有一件能够保暖的衣服呢?  终于,机会来了。10月27日下午,校长在崇德广场举行了“废旧衣物一张纸·勤俭节约献爱心”的活动。这是倡导全校师生向山区小朋友捐书、捐衣、捐物的通知,它让我们班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我也暗
延安市慈善协会坚持把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宣传创新力度,着力打造多平台、多层次、全方位的慈善宣传新格局,传播延安慈善好声音,讲好延安慈善故事,浓墨重彩地展示全面建成“慈善大爱之城”的延安慈善辉煌,谱写出延安慈善宣传新篇章。2016年至2018年,协会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慈善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一、以宣传《慈善法》为先导,凝聚全社会向善的力量。  慈善宣传是慈善事业的先导
一位爱心军人的名字,在辽南城乡广为传颂;一段新的鱼水深情佳话,在古城复州大地不停地上演;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在瓦房店不断地做大;一树流光溢彩的累累硕果,在慈善人的培育下日益成熟。  瓦房店,中国著名的轴承之都和苹果之乡。她有着46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有着富饶的物产、迷人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不过,特殊的气候与水土,也不断地滋生着蚀骨细菌,造成数以千计的骨病患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州皮影戏
毋容置疑,无论是慈与善都源于爱。因爱而慈,因慈而善。爱有大小之分,就像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别一样。小爱是自爱利己,大爱是兼爱利他。能否认识清和处理好大爱与小爱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慈善的认知与评价。  我们以往对慈善的认知大多是认为“扶助弱小,济困救危”,笔者认为,尽管这是属于“大爱”的范畴,但也是对慈善狭义的认识。因为,只有既爱自己也爱他人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因此,对慈善的广义认识应该是“己
侯宝林1974年被毛主席钦点为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从河南淮阳五七干校回到北京。他自己解放了,被补发了工资,但他知道有的人还未落实政策,生活困难,便将补发的工资拿出一部分接济刘文亭等人,但他最惦记的还是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天津的杨少奎,一个是沈阳的白万铭。他们是在侯宝林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侯宝林无论如何也要寻找这两个人。可是这二位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怎么找呢?  他先将我师哥刘文亭喊到北京
转瞬12月,又快到年终了。你一定会在周末跟随父母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饭局吧?可是大人们在喝酒之前为什么都喜欢先碰一下杯呢?碰杯的礼仪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人在喝酒时,很多器官都可以分享到喝酒的乐趣:鼻子可以闻到酒的香气,眼睛可以看到洒的颜色,舌头可以辨别酒的味道,唯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聪明的希腊人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
关纯厚,字思九,医号古今人,正红旗人,他于1918年7月毕业于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博物专修科。高师毕业后,于1920年应老同学阎宝航、张璞山之邀,担任奉天贫儿学校义务校长,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一生的“志愿者”生涯(为志愿者打上引号,是因为关纯厚生活的那个年代,在中国可能还没有这个称号)。  义务校长,一干就是11年  我们从义务校长的“义务”二字中,就不难知道,关纯厚当年的这个校长是纯粹义务而不收取薪
十九大精神是鲜艳红旗,  辉煌成就全融进报告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始新长征创造新业绩;  十九大赋予慈善新理念,  慈善春天飘洒温馨细雨,  播种慈善掀起春耕热潮,  中华慈善任务全面布置;  慈善情暖万家惠千万户,  人人慈善倾情表达善意,  脱贫攻坚予鱼不如予渔,  民生大事慈善始终牢记,  慈善方向明确目标精准,  快马扬鞭慈善须自奋蹄;  迎新春慈善济困送温暖,  口碑相传慈
2012年年初,我有幸以一名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入职四川省慈善总会办公室做慈善宣传干事。做慈善宣传工作期间,我每天都被善良的捐款群众感动着,我也以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一干就是3年时间。期间,我从不谙新闻写作的文学爱好者蜕变成全国慈善宣传系统优秀工作者,采写的100余件慈善通讯、纪实报道先后在《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