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唐两代典型乐舞风格之比较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发展史上,汉唐两个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大繁荣大发展的鼎盛时代,这两个时期的舞蹈最负盛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千年遗存下来的古文化,需要很好地继承与发展。两个不同时期,产生的各自乐舞文化也不尽相同,相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奠基了共同乐舞文化的艺术特色,相异的发展思想也使得舞蹈在共同中又创造着各自舞蹈的迥异,展现了各自时代舞蹈的独特芬芳。本文主要是对汉唐两朝典型乐舞的风格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研究,来明确两个时期乐舞发展的共同性及差异性,希望本文粗浅的探讨为该学科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观点,使汉唐舞蹈在现今的继承与传承上朝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汉唐两代;典型舞蹈;比较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两个标志性时代的汉代和唐代的发展空前发达,被世人所熟知,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物质基础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人民就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乐舞成为娱乐大众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自舞成风,致使乐舞文化相互交流的文化全面展开。种种迹象,都无不体现这种舞蹈艺术形成着蓬勃向上的气象。追求乐舞文化是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汉唐两代积极的条件是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是影响着乐舞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强盛繁荣的汉,唐朝,两个时期的乐舞,朝代的不同,统治时间的不同,虽然有前后差异,但两代乐舞“去粗取精”的先进思想,分别在乐舞发展自身上得以体现。
  对于汉代舞蹈,首先继承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舞蹈讲究的轻盈之美。战国时代旋娟和提嫫的《尘》、《集羽》、《旋怀》,体轻与尘相乱,舞姿如随风飞扬的羽毛,其轻盈体态可以旋绕于怀。到汉代,以赵飞燕最為著名,轻盈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舞赋》中有明确的描述。在春秋战国以后,汉代发展安定繁荣,在此,汉代将七国多姿多彩的乐舞文化及其它表演艺术,汇集整理在一起,构建了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并被是汉代人民作为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广泛地流传在宫廷、贵族、平民等各个阶层。
  汉代舞蹈传承了“楚舞”的风格。早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楚国好细腰,好长袖,所以“楚舞”就以折腰、舞袖为特征,以轻盈,柔曼为基调的楚地民间舞。而汉代的“巾袖舞”却是对它的沿袭和继承,成为汉代舞蹈的特征之一。
  汉代舞蹈不仅纵向继承有进行横向的充实。大量的吸收其他姊妹艺术和异域舞蹈。“四夷乐舞”中的《巴渝舞》最具代表。
  同样在唐代,也继承了先前时代的舞蹈,产生了具有戏剧因素的歌舞戏。代表作品:《踏谣娘》、《钵头》、《苏中》。这些作品歌舞戏发展的虽不十分成熟,但较汉代“百戏”中的类似的同样节目,样式变得多样、内容充分、更加的戏剧化,展现了戏剧的因素,为后世戏曲艺术开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众所周知,唐代在封建社会时期是开放大国,对外开放的开明政策,使得文化大交流,吸收了兄弟民族、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更好的发展了魏晋南北朝中外乐舞的文汇。沿用隋朝的《七部伎》、《九部伎》,在此基础上,唐代创立《十部伎》,并已形成自己的舞蹈分类法。或按舞蹈风格、或按舞蹈形式、或按舞蹈功效等,以唐的舞蹈分类的状况和舞蹈名称的拟定中可见,这一时期舞蹈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表演性的舞蹈无论从内容上、从形式上、从动作技巧上还是表演水平等方面,都已发展得十分完备。
  再次,对乐舞的编排整理方面。唐代舞蹈是对前代乐舞进一步的创造,去提高去发展,没有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前代乐舞的原基础上,而是吸收继承,并编创出了许多乐舞,如《庆善乐》、《龙池乐》、《鸟哥万岁乐》等诸多舞蹈,使舞蹈艺术走向成熟。
  正因为共同的“去粗取精”发展思想,两代的乐舞才成为了古代乐舞发展的两次高峰,两代的各自舞蹈风格的不同,也呈现着独具各时代的特殊魅力。
  到了汉代,乐舞已颠覆了传统的文化现象,乐舞那种宫廷式的雅乐形态和功能都已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这一时代,统治者更加欣赏自由感性的民间乐舞,民间乐舞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俗乐舞“百戏”成为上流社会的重要娱乐内容。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层人民也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状态和自身情感,民间的乐舞更是出现多姿多彩的景象,为中央俗乐舞的收集提供了大量资源,上下贯通,俗乐舞得到普遍发展,汉代就开始了以“俗”为美的新时代。汉代舞蹈体现现实生活,展示了通俗、朴实、自然,醇厚,本土的乐舞文化,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农业劳动舞蹈《灵星舞》,纯舞性质的“翘首折腰”等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现实情感。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舞蹈,散发和渗透着清新,苍劲,淳厚,壮美的艺术气息,焕发着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汉代舞蹈以俗为趣,以俗为雅,以俗为美,俗而不流,俗而有味,俗中出巧,俗中出新。
  与汉代乐舞“俗”的格调相反,唐朝乐舞格调则突显高雅气质、雍容华贵,辉煌大气,活泼灵动,富有浪漫情调。唐帝国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为宫廷大型歌舞和民间歌舞等娱乐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唐代盛世,实行开放的政策,在舞蹈艺术上采取广采博收,使舞蹈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灵动多变,风格各不相同。唐代可以说是乐舞的大集成时代,不仅有中原独到特色的雅乐、燕乐、情乐,还吸引了很多外来舞蹈艺术的西域乐舞,为我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活泼、刚劲、豪爽、热烈的多民族气韵和色彩,并吸收兼容了外来文化长处和精彩地方。也为盛唐舞蹈“雍容大度,华贵”的格调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舞蹈还打破了宫廷舞蹈严谨、呆板的程式化,体现出唐朝蓬勃朝气的精神,充满斗志、大胆丰富的想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剑器舞》、《霓裳羽衣舞》都是浪漫色彩的典型代表。唐舞从舞蹈本身看,大多舞蹈动作上精致大气、洒脱豪放,衣着上华丽鲜亮、争奇斗艳,情调上,丰富多变、深邃感人,整体富有浓重浪漫色彩,贵族气质,非凡风度。唐舞整体气氛给人优美高雅、健康明朗、瑰丽的色彩。唐代乐舞文化艺术大放光彩,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宝贵的遗产。   汉代俗乐舞具有舞蹈艺术娱乐与教化的双重功能。舞蹈的功能由前代“制礼作乐”“礼乐教化”的治国工具,教育工具转变成为以审美,娱乐为目的的表演艺术。傅毅在对于舞蹈的娱乐作用持肯定的观点,在舞赋中这样写到“娱密坐,接欢欣”,表达了舞蹈艺术功能的娱乐性,并与正统礼乐观念相抗衡。汉代舞蹈所具有的寓教于乐功能,得到更好地传播,舞蹈更加贴近生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手段,
  唐代舞蹈除了具备汉代舞蹈娱乐和教化的功能,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注重抒情。受外来舞蹈文化的影响,摆脱政治功能的束缚,突破了古代仪式舞的艺术形式,重视人内在的心理活动,着重强调舞蹈内容的表达。值得一提的当属《胡腾舞》,整个舞蹈亲切富有人情味,中心内容表现了“胡腾儿”因国家土地沦丧,有家也难归的伤感情怀,舞蹈基调动容悲情,使得观众深受感染,舞蹈的情感突出了舞蹈的艺术性和形式美,发挥了舞蹈的积极作用。
  汉代舞蹈在审美方面讲求轻盈曼妙、美丑相兼之美,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好细腰,统治者个人的喜好,深深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许多舞者为了得到宠爱,为了得到所要的细腰之美,甚至会因为要杨柳细腰而被饿死.所以就流传了一句“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由于受到前代楚国风尚影响,以当时的审美情趣来看,舞人以腰细为美。致使汉代也已这样的舞蹈特点为美,“清瘦之美”成为推崇的时尚,“翘首折腰”成为舞蹈的标志动作,汉宫赵飞燕就以体轻如燕而盛名,人们把赵飞燕身材瘦弱能做“掌上舞”,看做是最美的。所以飞燕一直长时期受到汉成帝的宠爱。美丑相兼也是汉代舞蹈审美的又一特点,亦美亦丑,风格的多元化呈现,使汉时期舞蹈进入到了更高的审美层次。从今天出土的汉画上,有着大量美和丑相互兼溶的舞人画面和舞蹈形象,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美角以女伎为主舞,主角美的舞蹈形象和动作给人优雅、端庄的形象,伴舞者的丑的形象与舞蹈动作使人感觉滑稽而风趣,从形象到动作色调,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乐舞审美如此受到推崇,因为乐舞本身娱乐性,为人们生活更加增添了乐趣。
  到了唐代,唐人对舞蹈在审美方面看法,则注重圆曲性之美,舞蹈豁达开放。唐人改变了以往传统上对人体美的观念,一反汉代赵飞燕式的“清瘦之美”,而崇尚杨贵妃式的“以肥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为唐代美的标志,唐代这一审美观的变化,影响着舞蹈艺术成果的转变。舞者们也不再要求身材纤瘦,并利用肥美的特点创造独具一格的舞蹈。这样的审美是古代审美观的一次重大改变。在国家社会统治非常安定祥和的唐代,物质基础相当的富足,女子瘦弱的体质会被予以疾病、贫困、穷苦的代码,而把杨贵妃、武则天的圆润丰满的体型身材当做美丽健康的象征,同时展示了人民生活的富有。女子们穿着大胆开放,大有西方“性感” 的倾向。舞者穿着也十分暴露,更加展現圆润体态,风韵多姿,显得华丽大方,使得舞蹈气场强大,富贵大气。
  在今天长安(西安)一些地下墓中那些壁画上的妇女造型,仍然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上的那些伎乐舞人的形体,无一不是福态象。充分反映着唐代对肥这一审美特点的喜爱。
  两代舞蹈都反应了的当时的社会意识,不同时代,不同舞蹈风格的发展都为后世奠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今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究,在保留原时代舞蹈风格基础上,把汉唐舞蹈风格发展光大,与历史上的辉煌一起,延续着绵绵不断的青春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克芬.中华舞蹈图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张文超.浅析汉代舞蹈形式与特征.青年文学家[J].2012
  [7]梁宇.从《舞赋》看汉代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2007
  [8]杨凤琴.对唐代乐舞和唐代舞蹈兴盛的初探.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J].2006
  作者简介:闫盈盈(1987.6)女,河南焦作,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助教,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书法与古代书法存在一定区别,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涵养以及文化品格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书法存在一定的时代性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艺术书法及文化书法的分析,其次,通过对当代书法的时代性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并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艺术书法;文化书法;时代特点;价值取向  书法就层次上讲,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为实用书法;其二为艺术书法;其三为文化书法。就目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河北唐山皮影的发展现状和AR技术在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应用现状开始,到探究利用AR技术对其施数字化保护的方法,提出皮影艺术若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坚持数字化创新,及其数字化过程面临挑战,从而证明数字技术参与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艺术是一个实用且具有创新性的方法。  【关键词】AR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唐山皮影  随着信息化、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
期刊
【摘要】近年以来,“慢综艺”以较舒缓的节奏、更注重内在的特点开始占领市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类综艺和观察类综艺。笔者以生活观察类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从“慢综艺”的范畴分析它的制作理念,包括节目调性、节目模式、市场分析和营销手段等方面:以做饭待客为模式,讲述生活哲学和人文意蕴,以城市中的工作人群为受众,结合新媒体营销和多屏互动。这类综艺的成功,也为以后的综艺节目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借助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是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的延伸与扩展。视觉传达设计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载体的发展必将引导设计风格的转变。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个阶段,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的载体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在互联网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让学生接触的事物比以往多的多,如果不懂得分辨对错,学生将被这些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互联网+”的概念、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互联网+”时代加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些相关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心理;德育育人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在“互联网+”
期刊
【摘要】在温克尔曼眼中,艺术是一定时代总体发展的产物,它的兴衰离不开那个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希腊艺术的发展既有其内在规律,其繁荣与衰落又是与希腊民主政治的兴衰相关联的。  【关键词】希腊艺术;温克尔曼;艺术史  温克尔曼,18世纪启蒙时期德国的美学家。1764年温克尔曼出版了《古代艺术史》,这部书是最早在文化背景下研究艺术风格演变的著作,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史,对当时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的美学和
期刊
【摘要】小说《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而在我看来,塑造最成功的是田小娥。田小娥是传统女性与新型女性之间的过渡女性。然而,在当时混乱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她依旧是时代的牺牲品。本文阐释了田小娥在压抑中的一系列反抗以及造成她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白鹿原》; 田小娥;牺牲品  《白鹿原》是当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史诗巨作,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三类女性。一是以白吴氏仙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她做
期刊
【摘要】乡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与城市学校存在一定差距。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机会,对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就乡村中小学学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乡村学校美术少年宫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学校;美术;少年宫  根据调查发现,广大乡村美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乡村学校把美术、音乐、体育等当做“副科”,经常出现教师们忙于语、数、英
期刊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認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找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旋律以及建立相关团队和辅导点是莱西文化馆近几年都在坚持做的事情。文化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加强了深入基层社区,发展新的团队和辅导点,以适应
期刊
【摘要】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学机构遍地开花,由于教师水平的差异和少儿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校外少儿美术机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不论是为了培养少儿的美术水平还是培养兴趣爱好,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影响着少儿的发展。  【关键词】校外;少儿美术;教学  1、少儿美术的概念及校外少儿美术教学现状  1.1少儿美术的概念  在美术领域中,按照常规认定,可以将年龄为6-12岁的孩子设定为少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