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语文课堂气氛技巧初探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语文不积极、不主动,上课时,老师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却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整体施加影响,唤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入审美的佳境。
  
  一、巧饰“凤头”,引导学生尽快“入境”
  语文课的导入好比“凤头”,它是课堂的起始,是教师讲课前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简捷的课堂开场白。魏书生先生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火石光,能启迪学生、催人奋进。”所以,设计精彩的导语,让学生尽快“入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运用以下导语技法:开门见山、故事启发、问题引路、情感渲染、名人名言激励、诗文引入、情境导入等。我们可以依据个人擅长的形式和课堂内容巧饰“凤头”,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普遍喜好新奇,对感性的、形象化的知识要比理性的、抽象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的兴趣处于最佳状态,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达到求知目的。如讲《核舟记》,学生对文中描述的苏、鲁、佛三人位置、姿势把握困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过把瘾吗?请上台三位同学演示一下苏东坡、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情况,好吗?”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趣,跃跃欲试,课堂表演后效果非常理想。
  
  三、设计有争论性的内容,促使学生“动”起来
  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争论。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适宜地制造矛盾,激励学生思考、争论。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主人公是谁?学生们马上产生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我的叔叔于勒;另一种认为是菲利浦夫妇。通过争论,学生不仅了解了于勒和菲利浦夫妇的形象,还掌握了辨识主人公的方法,把握了文章的主题,获益匪浅。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更要有启人深思、令学生积极投入的教学艺术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在小说《药》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华老栓在一个凌晨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到刑场买回了革命青年夏瑜的血,回到家里制成人血馒头,用来治疗其小儿子华小栓的痨病。但他的儿子在吃了“药”之后并没有活下来。贫穷的华老栓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血来救自己的孩子,反而要花大价钱去买一个革命者的血?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文章主题的需要;二、祭奠亡灵的思想;三、生命的一种轮回。  【关键词】血 主题 祭奠 轮回   
期刊
现代社会中,能力投资是有效的投资,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就精辟地说明创造力培养是当今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在全球格局中占重要地位的迫切需要。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
期刊
【摘要】《荷塘月色》以艺术的笔法,用通感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绿叶、荷花、清香及月色,给人以“惊异”的美。通感手法的运用,调动了人的一系列感官,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感,生发出审美愉悦的空间,给人以多重而交叉的美的意境。  【关键词】感觉 沟通 审美    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荷塘月色》之所以脍炙人口,为人所乐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不乏通感之功。先生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
期刊
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要发展,教学要革新,必然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大实施科研力度,才能形成科研兴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一、加强课程和教材的研究    要重视以课程教育、教法为研究对象,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研究和指导,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和教材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注重乡土教材的编写,力求实用、科学,有
期刊
【摘要】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就注定了它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的人格本位定位及教育中的人文关注,应利用课程资源的优势体现人文,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基本权,提倡礼待学生,教育事半功倍。  【关键词】重视人文关注    学校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主阵地,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合格生产者、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这就注定了它必须重视人文。  人文在思想上的基本特征是反对愚昧,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中高考试卷的结构比中,写作所占的比分越来越高,甚至在有的省市,语文考试只考写作。这样,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
期刊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工业上的流水生产线,千篇一律,不断重复。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结合才能产生效果,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班积极性。否则,就是对牛弹琴,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上好课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学生因素,认真备教材的同时认真备学生。如何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备好课、上好课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心中时刻有学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每个人都可以去鉴赏诗歌。诗词背诵、诗歌鉴赏也是我国高考制度中经久不衰的考题,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就是以诗歌教学为主。如何指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体验诗歌的美,进而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陶冶情操并很好地背诵下来,始终是困扰我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
期刊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写出了脍炙人口之作。他运用高超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将渔夫和妻子桑娜金子般善良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环境对比与心理交错描写,体现桑娜的担心和勤劳能干    作家笔随心意,从“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到“屋里却温暖而又舒适”。从环境的
期刊
一放寒假,学生的心立即飞回了家中。亲人的团聚、朋友的嬉耍、节日的欢快,让他们把学习丢在了脑后。但如果布置一些独具特色,寓学于乐的作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体会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是会很乐意完成的。  结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有文化氛围,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习书法、赏写春联、搜编短信。开学后,我用了一节课作了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学习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