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落点 整合文本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在传统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单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阅读的热情,进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整合文本进行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议题展开阅读,以实现整体阅读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整合文本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紧扣文本语用点,突显阅读的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际,开展语言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要想顺利实现该目标,教师就需要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从教材入手,从学生需求入手,挖掘有效的语言训练点,组织学生整合文本进行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强化阅读深度,提升阅读效果。
  1.紧扣语言表达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脱离文本,也不应脱离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刷子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梳理文本结构——“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让学生着重掌握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其次,将《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文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全面把握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这样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一波三折写作手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并学会迁移运用,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2.紧扣文本情感点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可得知,很多课文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内容和情感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整体,找到文章之间的联系,拓展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为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整合文本内容和文本思想,把握好联结点,然后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两篇咏物的抒情散文,即《梅花魂》与《桂花雨》。其中,《梅花魂》看似是在写花,实则是在颂人。同时,这篇散文还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而《桂花雨》这篇课文,则通过回忆童年、描写桂花等,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这两篇散文的作者都在借物抒情,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整合,让他们发现咏物抒情散文所具备的典型特征。在阅读中,学生就能够对文本蕴含的情感内涵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练习,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并且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
  二、紧扣文本共同点,突显阅读的厚度
  人教版教材都是按照主题为单元编排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对文本进行整合,提升阅读效果。
  1.基于文本共同特色整合文本
  可以整合的文本,大多存在一定的联系,要么是内容上的联系,要么是形式上的联系。教师可以对这些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课文进行整合,展开综合性阅读,实现求同存异的目标。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联结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拓展思维、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把握文本特征,掌握写作方法,促进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特征,为学生整合文本阅读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收录了《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四篇课文。综合来看,这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选自我国四大名著。这些名著在塑造人物方面各有特色,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共性,即借助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特征。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围绕“言为心声”这一主题,对这四篇课文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把握阅读重点。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可总结出:无论是对《将相和》中的蔺相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还是《景阳冈》中的武松以及《猴王出世》中的猴王,作者都运用了比较详细的语言描写了他们的共同特征——“无畏”,只不过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蔺相如体现出的是聪明和智慧,诸葛亮更多倾向于胸有成竹,而武松则属于艺高人胆大类型,猴王更多的则是调皮以及顽劣。学生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人物特征的语言,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续写人物特征的任务。
  2.基于文本共同主题整合文本
  通过对当前人教版教材的分析我们可发现,很多单元文本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这也就意味着无法运用整合的策略,只能单篇教学。但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看似独立的单元文本中都存在一个相似的灵魂主题,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根“灵魂线”,就可以整合文本进行教学。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收录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和《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文章。从表面来看,这些文章之间并无较强的联系,有些文章是古诗,而有些则是散文。但综合来看,我们可以抓住一条“灵魂线”,即这些文章都是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透过文本内容,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这种情就像是一杯茶,散发出清香,值得细细品味,能够让人感受到茶之清香,感受到浓烈的思乡之情。为此,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词句;品味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思乡情感;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鉴于此,笔者将本单元主题归纳为“浓浓的思乡情”,然后采取整合文本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文本中心思想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三、紧扣文本延伸点,拓展阅读的广度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就很有必要引入课外读物,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课标也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未意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使得课外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就应采取整合文本进行阅读的措施,以有效延伸课本内容,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我将《水浒传》节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之与课文相结合展开阅读,并要求学生概括文中人物的特征。
  生:我最喜欢武松,他“打虎”那段写得很精彩,作者运用的一连串“抡”“劈”“揪”“按”“踢”的描写,读来让人觉得武松“打虎”这一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生:我喜欢“没羽箭”张清这个人物,他英俊潇洒、武功高强,利用一块普通的石块,居然就能打倒梁山15员大将。
  生:我喜欢鲁智深这个人物,他性格开朗,为人豁达,不受拘束,甚至可以用我们现在流行的“任性”一词来形容。每阅读一次,都能获得全新的感受。
  ……
  除了名著节选,教师还可以对其他主题的文章进行整合,或者以作者为中心,整合其所有的作品,使得各单元、教材中看似独立的课文之间联系起来,为开展阅读教学做好充足准备。整合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语感。整合文本进行阅读,作为一种高效阅读方式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
  責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统编本教材在语文要素方面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和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词语教学方面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以《铺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语用训练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纵观当前课堂教学,语用训练的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几乎都局限在机械模仿和生硬套用层面,使得训练始终限定在刻板的泥潭之中。那么,如何巧用资源、巧设形式,让课堂教学中的语用训练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呢?  一、依托内容,在巧设情境中调动感官
老舍先生的《草原》教学结束之后,有学生在课间嘀咕:“课文是大作家写的,所有人都说好,如果我们也像文章后面一样,写得这么简单,老师一定会批评我们的。”这句话不禁让我回想起上课时的情景。老舍先生用生动而充满灵性的语言为读者分别展现了草原风光图、欢迎远客图、主宾联欢图。在课堂中,教师主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作者表达情感的三重方法上:首先,是直抒胸臆,主要见于描写草原风光的语段中;其次,是精细描写,主要见于作
《花的学校》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中的一篇散文诗。作者主要以儿童的口吻,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向母亲叙述了自己的发现。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奇思妙想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无限回味,倍感美好。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何谓“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如何“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这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于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效率。  一、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们阅读,再阅读。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叶圣陶。文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这个单元是以观察为主题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就离不开对文本的细细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具体、形象的。  一、动静结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常见的文体之一,是指读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写作能力之后,便会接触读后感。但对于这类习作,学生普遍存在写读后感中心不明确、感受不深刻等问题,甚至有学生对写读后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读后感讲评课上教师应该努力做到“长善”,挖掘学生已有的习作素材,发现学生的习作亮点,采用“正面引导、以评促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一、“题好文一半”——
阅读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有教学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因此,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就取决于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在环环相扣中突出重点,确保课堂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紧扣文本题目,在强化以点带面中设计主线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本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更是主题核心的价值所在,可以说是文本的灵魂和眼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进行教学主线的设计,紧扣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价值,抓住课文的关键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古诗词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隽秀深远的意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一花一世界,一诗一乾坤。每一首古典诗歌都蕴着情、含着趣,浓浓的诗味让人回味无穷。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轻诵读,重笔记,试卷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很
现代教学理念快速更新,各种教学模式不断被尝试和探索,其中“问题教学”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与“问”紧密相连,“学”赋予“问”深刻的意义,同样“问”使“学”得以更好地展现。因此,在课堂中,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当深刻思考如何合理设计问题,同时增加问题的创意设计,提升教学水平。  一、创意地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智和思维十分简单,喜欢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