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福利政策在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实行教育福利政策是促进我国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福利政策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本文结合吉尔伯特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的视角和部分理论价值,从社会分配基础、社会供给分配的形态、供给的输送策略和资金的供给方式四个角度出发,了解我国现行的教育福利政策的公平性、适当性以及平等性状况。
关键词 教育福利 社会分配 社会供给 输送策略 资金
作者简介:韦君怡,江南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50
一、 教育福利政策和吉尔伯特福利政策分析框架概念
(一)教育福利政策
教育是个人接受特定的知识、文化、信息和技能的过程,社会根据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来进行人才选拔,个人的社会地位依赖教育来获得改变。受教育是个人的一种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限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通过教育福利政策来保障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福利政策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公平问题,以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为目标,为调节和满足社会特定群体的受教育需要,满足个人受教育的效用和福祉。教育福利政策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功能。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可以推动个人形成一种人力资本推动社会创新型经济发展,增加个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来自社会结构不同阶层的人群流动,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教育福利政策根据不同的学龄阶段和地区与师资力量划分,相关内容主要有《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高等学生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内地民族班政策》、《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通过推行这些政策,缩小不同地区之家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保障不同人群的利益,促进教育福利资源分配的连贯性和公平性。
(二)吉尔伯特福利政策分析框架概念
吉尔伯特是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一名教授,认为社会分配的基础、社会供给的类型、输送的策略以及资金的选择是福利政策分析的四个维度。社会分配的基础是指依据特定的原则概念界定选择福利政策所覆盖的特定群体。社会供给的类型是指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内容。输送的策略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组织安排的选择。资金的选择主要是指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源自政府公共部门还是地方筹集或者社会第三方的捐款,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供给形态,是固定还是无限制等。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社会福利政策的理想化发展趋势主要是社会分配基础由选择式到普及式、社会供给的类型由无形到具体及多样化、输送策略由公共部门与收入维持相连接的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或盈利部门、财务供给由无限制的分类拨款到定额的综合拨款。
二、教育福利政策的社会分配基础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选择受益对象时主要是从选择式到普及式,在普惠型的基础上结合残补型。起初,我国的教育福利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少数的贫困群体,这类群体主要是通过家计资产审查的方式选择出来,以他们的归因需求作为福利资格认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的群体不再局限于贫困群体,出现一些受到能力剥夺和社会排斥影响陷入教育困境的人群,这类人群包括农民工子女群体、残疾人群体等,教育福利政策通过对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进行了解,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农民工子女是受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从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人群,农民工的子女随迁到城市,遭到标签化和社会排斥,他们在城市上学受到许多条件限制,陷入受教育的困境。残疾人群体上学有时候会遭到普通学校的排斥,特殊残疾人学校的教学质量又得不到保证。教育福利政策针对残疾人群体、农民工子女、贫困群体的福利资格认定是建立在诊断差异的基础上,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资金补助或实物帮助,费用减免,政策支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公民对自身福利的重视,推动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关注到更广泛的人群,在建立义务教育政策满足普遍适龄人上学的福利需求的基础上,给予一些特殊群体进行更多残补式的福利支持,满足最大人群的福祉,推动教育福利政策由残补型走向普惠型。
三、教育福利政策的社会供给类型
社会福利的供给类型主要分为现金和实物,伴随社会市场的发展具体化为教育券、权力、机会、物资。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供给类型主要是根据受教育的不同阶段来分别进行福利供给。福利供给的类型发展趋势主要是从服务项目和福利供给形式上來看,服务项目从单一走向多样化和具体化,福利的供给形式从现金到现金和实物以及结合政策以及一些无形的服务。在小学阶段,教育福利起初主要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和书费减免加上一些资金上的补贴,对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捐书籍和捐款以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一类的政策鼓励教师到乡村教书,促进贫困山区的教育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福利政策发展到后期,对适龄的群体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给予适龄群体部分伙食补贴,关注适龄群体营养健康问题,辅以向一些特殊群体所倾斜的经济补助,比如留守儿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推行两免一补,即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中学阶段,相关的教育福利政策以义务免费教育为主,结合成绩考量和家计审查,对适龄群体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对寄宿上学的贫困群体给予倾斜性的伙食补贴和公费支持的住宿补助,对随迁群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不允许征收外校择校费,以成绩和品德为衡量标准,对适龄达标所有群体给予学业奖金鼓励。在大学阶段,我国出台《高等教育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设立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绿色通道等方式,这类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以及利息,只需要当事人按时还款和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一些大学通过贫困定向的方式优惠录取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对符合贫困资格认定的群体,结合成绩和品德的综合考量,给予这类群体助学金、励志奖学金补助,除此之外,学校设置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对学校内成绩优异的普遍群体予以扶持和奖励,保障普遍适龄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四、教育福利政策的输送系统和资金供给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服务输送主要是从依靠政府公共部门运行到政府与私立部门进行。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部门垄断了对教育福利的输送,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私人和非营利组织开始介入,出现一些由比较有权威的社会人士投资建设的针对特殊群体的私立学校,如残疾人学校和流动人群学校,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向社会筹集善款的方式来建设私立学校,或者向学校进行服务输送,向贫困地区输送志愿者进行支教。一些社会工作机构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参与到服务输送系统中。政府有时也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或者购买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安排。
在资金供给方面,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政府,社会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社会组织通过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方式获得资金,用这些资金对陷入教育困境的人群进行帮扶。除社会组织外,一些私人慈善事业的发起,扩大了教育福利的资金来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比如一些明星发起的向贫困山区的学校捐款,向学生捐书本和一些物资。起初,我国在教育福利政策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对经费的使用有一个具体的限制和统一标准,但是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福利上的经费投入项目开始细化,并且固定一些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如针对学生的经济补贴分成不同类别的资金,有些资金是针对所有适龄的上学群体,有些是针对表现优异的群体,而有些资金是针对普遍的贫困生和流动群体,还有一些资金补贴是针对成绩优异的特殊群体。对每一种群体的资金是固定的金额,并且分为一年一次或者一学期一次,比如对大学贫困生的资金補助固定每年一次,金额也是固定的。
五、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保障适龄群体受教育的权利是双向的,一方面要对适龄群体给予相关的物质资助来保障适龄群体的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是要从改善适龄群体的上学环境条件出发来保障适龄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增进其福祉。我国目前的教育福利政策更多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福利政策适龄群体本身的支持上,通过给予适龄群体相关的物质保障与支持促进,使得这类适龄群体获得上学的机会,减轻上学的负担;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家计审查进行资格认定的选择受益对象,这样的方式对受益对象形成了一定的标签化,容易造成污名化现象。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改善地区教育条件上的支持相对较少一些。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东西部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我国目前虽然出台很多关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的政策文件和鼓励老师下乡的政策,但是所取得成效是有限的。贫困地区师资力量有限,在引入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支持力度有限,并且在部分地区,对乡村老师的资格审核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乡村老师的综合能力不够高,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综合来看,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很难提升,学生接受教育的效益不够高。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增进乡村教师的福利支持,对乡村教师的资格水平进行相应的控制。在福利输送过程中,完善输送形式,减轻污名化现象的发生,促进福利输送产生最大效益。
六、结语
教育福利是我国福利中重要的福利之一,通过提供个人机会的方式改善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吉尔伯特的福利分析框架来看,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的发展在社会分配基础不扩大,社会供给的类型也在不断地具体化和多样化,输送系统和资金供给不断优化。福利分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适当性。但是,还需要在具体的福利输送过程中完善细节,促进福利产生最大效用,满足受益者最大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
[1]Neil Gilbert Paul 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吴至翔、刘海湘.我国教育福利政策的功能与价值分析.中国知网.2009.
[3]祝志芬.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视角.中国知网.2011.
[4]陈洁颖.我国教育福利政策现状及改革研究.中国知网.2016.
[5]程治强.福利视角: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思考.中国知网.2016.
[6]王俊元.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研究.中国知网.2012.
[7]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制度发展及其完善研究.中国知网.2011.
[8]冯光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政策研究.中国知网.2012.
关键词 教育福利 社会分配 社会供给 输送策略 资金
作者简介:韦君怡,江南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50
一、 教育福利政策和吉尔伯特福利政策分析框架概念
(一)教育福利政策
教育是个人接受特定的知识、文化、信息和技能的过程,社会根据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来进行人才选拔,个人的社会地位依赖教育来获得改变。受教育是个人的一种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限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通过教育福利政策来保障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福利政策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公平问题,以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为目标,为调节和满足社会特定群体的受教育需要,满足个人受教育的效用和福祉。教育福利政策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功能。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可以推动个人形成一种人力资本推动社会创新型经济发展,增加个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来自社会结构不同阶层的人群流动,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教育福利政策根据不同的学龄阶段和地区与师资力量划分,相关内容主要有《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高等学生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内地民族班政策》、《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通过推行这些政策,缩小不同地区之家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保障不同人群的利益,促进教育福利资源分配的连贯性和公平性。
(二)吉尔伯特福利政策分析框架概念
吉尔伯特是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一名教授,认为社会分配的基础、社会供给的类型、输送的策略以及资金的选择是福利政策分析的四个维度。社会分配的基础是指依据特定的原则概念界定选择福利政策所覆盖的特定群体。社会供给的类型是指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内容。输送的策略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组织安排的选择。资金的选择主要是指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源自政府公共部门还是地方筹集或者社会第三方的捐款,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供给形态,是固定还是无限制等。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社会福利政策的理想化发展趋势主要是社会分配基础由选择式到普及式、社会供给的类型由无形到具体及多样化、输送策略由公共部门与收入维持相连接的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或盈利部门、财务供给由无限制的分类拨款到定额的综合拨款。
二、教育福利政策的社会分配基础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选择受益对象时主要是从选择式到普及式,在普惠型的基础上结合残补型。起初,我国的教育福利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少数的贫困群体,这类群体主要是通过家计资产审查的方式选择出来,以他们的归因需求作为福利资格认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的群体不再局限于贫困群体,出现一些受到能力剥夺和社会排斥影响陷入教育困境的人群,这类人群包括农民工子女群体、残疾人群体等,教育福利政策通过对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进行了解,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农民工子女是受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从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人群,农民工的子女随迁到城市,遭到标签化和社会排斥,他们在城市上学受到许多条件限制,陷入受教育的困境。残疾人群体上学有时候会遭到普通学校的排斥,特殊残疾人学校的教学质量又得不到保证。教育福利政策针对残疾人群体、农民工子女、贫困群体的福利资格认定是建立在诊断差异的基础上,对这类特殊群体进行资金补助或实物帮助,费用减免,政策支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公民对自身福利的重视,推动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关注到更广泛的人群,在建立义务教育政策满足普遍适龄人上学的福利需求的基础上,给予一些特殊群体进行更多残补式的福利支持,满足最大人群的福祉,推动教育福利政策由残补型走向普惠型。
三、教育福利政策的社会供给类型
社会福利的供给类型主要分为现金和实物,伴随社会市场的发展具体化为教育券、权力、机会、物资。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供给类型主要是根据受教育的不同阶段来分别进行福利供给。福利供给的类型发展趋势主要是从服务项目和福利供给形式上來看,服务项目从单一走向多样化和具体化,福利的供给形式从现金到现金和实物以及结合政策以及一些无形的服务。在小学阶段,教育福利起初主要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和书费减免加上一些资金上的补贴,对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捐书籍和捐款以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一类的政策鼓励教师到乡村教书,促进贫困山区的教育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福利政策发展到后期,对适龄的群体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给予适龄群体部分伙食补贴,关注适龄群体营养健康问题,辅以向一些特殊群体所倾斜的经济补助,比如留守儿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推行两免一补,即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中学阶段,相关的教育福利政策以义务免费教育为主,结合成绩考量和家计审查,对适龄群体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对寄宿上学的贫困群体给予倾斜性的伙食补贴和公费支持的住宿补助,对随迁群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不允许征收外校择校费,以成绩和品德为衡量标准,对适龄达标所有群体给予学业奖金鼓励。在大学阶段,我国出台《高等教育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设立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绿色通道等方式,这类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以及利息,只需要当事人按时还款和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一些大学通过贫困定向的方式优惠录取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对符合贫困资格认定的群体,结合成绩和品德的综合考量,给予这类群体助学金、励志奖学金补助,除此之外,学校设置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对学校内成绩优异的普遍群体予以扶持和奖励,保障普遍适龄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四、教育福利政策的输送系统和资金供给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服务输送主要是从依靠政府公共部门运行到政府与私立部门进行。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部门垄断了对教育福利的输送,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私人和非营利组织开始介入,出现一些由比较有权威的社会人士投资建设的针对特殊群体的私立学校,如残疾人学校和流动人群学校,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向社会筹集善款的方式来建设私立学校,或者向学校进行服务输送,向贫困地区输送志愿者进行支教。一些社会工作机构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参与到服务输送系统中。政府有时也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或者购买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安排。
在资金供给方面,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政府,社会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社会组织通过向社会筹集捐款的方式获得资金,用这些资金对陷入教育困境的人群进行帮扶。除社会组织外,一些私人慈善事业的发起,扩大了教育福利的资金来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比如一些明星发起的向贫困山区的学校捐款,向学生捐书本和一些物资。起初,我国在教育福利政策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对经费的使用有一个具体的限制和统一标准,但是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福利上的经费投入项目开始细化,并且固定一些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比如针对学生的经济补贴分成不同类别的资金,有些资金是针对所有适龄的上学群体,有些是针对表现优异的群体,而有些资金是针对普遍的贫困生和流动群体,还有一些资金补贴是针对成绩优异的特殊群体。对每一种群体的资金是固定的金额,并且分为一年一次或者一学期一次,比如对大学贫困生的资金補助固定每年一次,金额也是固定的。
五、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保障适龄群体受教育的权利是双向的,一方面要对适龄群体给予相关的物质资助来保障适龄群体的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是要从改善适龄群体的上学环境条件出发来保障适龄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增进其福祉。我国目前的教育福利政策更多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福利政策适龄群体本身的支持上,通过给予适龄群体相关的物质保障与支持促进,使得这类适龄群体获得上学的机会,减轻上学的负担;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家计审查进行资格认定的选择受益对象,这样的方式对受益对象形成了一定的标签化,容易造成污名化现象。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改善地区教育条件上的支持相对较少一些。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东西部存在很大的差异,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我国目前虽然出台很多关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的政策文件和鼓励老师下乡的政策,但是所取得成效是有限的。贫困地区师资力量有限,在引入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支持力度有限,并且在部分地区,对乡村老师的资格审核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乡村老师的综合能力不够高,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综合来看,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很难提升,学生接受教育的效益不够高。
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增进乡村教师的福利支持,对乡村教师的资格水平进行相应的控制。在福利输送过程中,完善输送形式,减轻污名化现象的发生,促进福利输送产生最大效益。
六、结语
教育福利是我国福利中重要的福利之一,通过提供个人机会的方式改善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吉尔伯特的福利分析框架来看,我国的教育福利政策的发展在社会分配基础不扩大,社会供给的类型也在不断地具体化和多样化,输送系统和资金供给不断优化。福利分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适当性。但是,还需要在具体的福利输送过程中完善细节,促进福利产生最大效用,满足受益者最大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
[1]Neil Gilbert Paul 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吴至翔、刘海湘.我国教育福利政策的功能与价值分析.中国知网.2009.
[3]祝志芬.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视角.中国知网.2011.
[4]陈洁颖.我国教育福利政策现状及改革研究.中国知网.2016.
[5]程治强.福利视角: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思考.中国知网.2016.
[6]王俊元.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研究.中国知网.2012.
[7]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制度发展及其完善研究.中国知网.2011.
[8]冯光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政策研究.中国知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