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环经济到稳态经济的修正之路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态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一——熵增原理表明,循环经济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循环经济所强调的高科技进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生态殖民主义的工具。只有通过生态社会主义来修正循环经济,走上稳态经济的道路,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熵增原理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②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简而言之,循环经济的核心与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资源化或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从戴利稳态经济思想来看,再利用与再循环原则本质并不具有持续性。熵则是一种测量无序的量,它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和表征体系混乱度的函数。所谓无序,指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混乱且无规则的组合在运动转化上的无规律性。反之,有序则指事物内部的诸要素和事物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系统为死的、宏观不变的平衡结构是静态有序,系统为活的、子系统在不断变化的非平衡结构或耗散结构则为动态有序。③从人类社会角度来看,能量与物质的有序就是有用的,反之则是无用的。一个孤立系统在与外界没有任何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时,系统的自发演化总是朝着对称性越来越高、有序程度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最终将达到对称性最高的平衡态,即“热寂状态”。④这就是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也有学者将熵增原理命名为热力学第四定律。⑤
  整个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这是因为,地球与外界物质少到忽略不计,而在能量上主要接受太阳能。在戴利看来,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则是一个耦合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开放子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换能量与物质,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抽取低熵的能量与物质,经过人类消费,再向自然生态系统排出高熵的能量与物质的废弃物,这是一个低熵到高熵的过程。
  而循环经济学却认为,“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人类在生产中把错误数量的自然资源在错误的时间,用到了错误的地点所造成的……因此,在经济生产中自然资源使用的数量越准确,时间与地点越正确,自然资源利用率就越高,环境指数就越高,环境的状态就越好。”⑥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减量化是减少从自然生态系统获取的能量与物质,再利用与再循环则是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对于污染物和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从而建立一种基于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是,这种模式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复杂巨型的第二类永动机。⑦
  社会经济系统的开放性虽然使得系统本身自组织程度或有序度越来越高,但社会经济系统熵不断降低的原因是将高熵能量与物质排放到封闭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只有依靠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提高来降低系统熵值才是可持续的。
  就物质来看,“太阳能可以替代化石燃料,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矿物。因此,矿物枯竭的后果要比化石燃料的后果更严重,这意味着不可能实现稳态经济。”⑧尽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矿物的物质存量不会枯竭,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矿物的开采与利用只是让这些矿物质从低熵物质变成高熵物质。即便废弃物可以参与到循环经济中,依据熵增原理,它却需要投入低熵的有用能量。因此,物质的再循环与再利用归根结底仍然需要社会经济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汲取更多的能量而已。因此,循环经济的再利用与再循环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是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不断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汲取更多能量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熵增原理决定了循环经济的不循环。
  高科技进步与生态殖民主义
  戴利认为,宏观经济规模是指按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流计算的、与生态系统承载力相对照的宏观经济产出总量。宏观经济的最优规模则是“一个人均使用资源满足足够优裕的生活水平、随时间累计生命数量最大这样一个规模。目前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最佳规模必须可持续,经济亚系统的规模不得超过使生态系统不得不减少未来生命数量的临界点。”⑨这个临界点是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可以用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衡量。所谓生态足迹,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定量方法。生态足迹小于生态容量即为生态盈余,反之则为生态赤字。
  有研究指出,⑩我国1978以来进入生态赤字期,2000年以来,东部经济发达区内的上海、广东等30个省市是生态赤字区,仅有西藏、云南是我国生态盈余省区。中国的生态容量持续下降,而生态足迹则持续上升。到2003年,我国的生态压力已达2.12,这意味着当年社会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索取已经达到了其生产能力的2.12倍。因此,按照戴利的观点,中国已经是一个过度发达的国家。所谓过度发达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水平普及到所有国家都不能被无限期地承受。{11}从全球来看,世界自然基金会2000年指出,在过去30年,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下降了33%,同期内人类对地球的生态压力增加了50%,已经超过了生物圈的再生速率。{12}
  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已经超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承受能力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高科技进步不能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会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与个人幸福的唯一源泉,只要科技在进步,经济就可以突破宏观经济最优规模的限制而无止境地增长。这就是对高科技的迷信,它本质上是对经济增长这种物质主义发展观的迷信。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者往往以西方或类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标杆,{13}但却没有考虑到一个个重要的背景因素,即发达国家将国内的自然生态成本外部化到第三世界国家。表面上看,发达国家主要是从事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却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甚至连垃圾场都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成了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密集产品的主要产地,同时也成为发达国家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担者。所谓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被污染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将生态危机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
  高科技垄断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生态殖民主义的主要原因。科技无非是知识的积累。戴利指出,“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产品,无论如何,将产权只给予基础知识应用而不给予基础知识发现的本身是武断和不公平的。”{14}因而,“在所有东西里面,知识和信息是最应该跨国界自由流动的,尤其是从发达国家流动到不发达国家。然而这是当今自由贸易主义者最不想让它自由的部分。”{15}因此,发达国家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通过技术与知识的垄断,采用以邻为壑的策略,转嫁危机给第三世界国家。
  结束语
  自然生态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之一,循环经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只能缓解这个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戴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良方:“稳态经济”必须要加强对资本非理性的控制,“要么创建一个可以控制它们的国际性的政府,或将它们重新收归国有并通过国家共同体来管理它。”{16}或者,“如果私有财产和财富积累对大部分人类生活都没有实际意义,并且可以从人类社会中去除的话,那么就应该把他们视为人类文化的产物而非人类本性的内在特征。”{17}因此,只有将循环经济经过生态社会主义的修正,转化到稳态经济的道路上,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保证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作者分别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知名财经作家)
  
  注释
  ①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5期。
  ②http://www.gov.cn/flfg/2008-08/29/content_1084355.htm.
  ③④许国志:《系统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85~186、188页。
  ⑤⑧{12}{17}[美]戴利,弗蕾:《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北京: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第52、63、31、13页。
  ⑥{13}{14}{15}{16}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8、117~119、181、182、179页。
  ⑦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永动机是第一类永动机,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增原理的的永动机是第二类永动机。
  ⑨{11}[美]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314~315、129页。
  ⑩李铁松:“中国生态足迹的区际与时序差异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7期。
其他文献
【摘要】商品过度包装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部分现行法律已对商品过度包装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统一的《包装法》来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统一规范、管制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商品过度包装 立法思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摘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是阻碍扩大消费的主要因素。要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居民需求。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 抑制因素 措施    扩大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但在经济危机下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加之国外贸易壁垒不断形成,造成外贸出口难度加
【摘要】国企改革是经济学研究的热點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国企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围绕着产权改革、制度变迁等问题,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廓清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糊认识,可以为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分权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理论基础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institution)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程序和行为规
【摘要】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却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可以说是法治思想的源头之一。他的良法思想、法律适用思想以及对法与道德的论述,可以使我们从其法治思想的源头上进行一些追溯,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法治的本意有所裨益。  【关键词】良法之治 正当性 善    法治,一种治道,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式的城邦政治体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
【摘要】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假象的解释是不同的,假象的涵义也不一样。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的“假象”的基础上,对假象作了科学的规定和概括。但是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的黑格尔,他所提出的假象有其独特的内涵,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假象 本质 现象    黑格尔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本体论、逻辑、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包括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的思想)
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该体系不是静态的展现,而是从普通的道德理性与哲学的道德理性交汇的层面解析责任原则,从完全理性与不完全
【摘要】从产业安全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致因机理及各方面对产业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本上涉及了产业安全产生的各种因素,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解决对策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产业安全研究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产业安全 外商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对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产业安全
【摘要】《纽约公约》第五条规定了拒绝承认或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一个理由即裁决违反法院地公共秩序。为了保证裁决的可执行性,仲裁员需要在做出裁决时考虑到相关的公共秩序,因此应该明确公共秩序的范围和仲裁中的应用,避免对该条款的滥用和曲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 国际商事仲裁 法律适用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和适用法律。对于这一点,各国国内法以及仲裁机构的仲裁规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已成为商品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本作为至关重要的新型生产力,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从管理激励这一全新视角入手,积极探索激励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及创造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 动力机制 激励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已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实施了改革,改制后的国有企
【摘要】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对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性质的理解不尽相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贬义说和中性说两个向度,这就导致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两个不同维度: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批判 建构    有学者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为一个贬义概念,认为马克思是在“虚假意识”层面上使用意识形态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