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寨吊脚楼的发展与演变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州苗寨吊脚楼以其独特的建造与文化特征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其建筑形态充分反映出当地的风俗文化、审美情趣、民族特色。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商业开发,苗寨建筑在外观、功能性等方面发生了潜移默化地变化。本文针对西江干户苗寨实地调查,从建筑特性的角度,围绕其内部构造、空间样式、艺术特性等方面,系统分析贵州苗寨建筑的发展概况、功能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贵州苗寨 吊脚楼 传统民居 建筑特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19-03
  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但当今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传统民居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方面,部分传统民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面临被拆毁的危险;另一方面,属文物保护的民居,部分被改建甚至直接被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成为无意义的展示道具。当今“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现代建筑应与传统建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已成为世界性议题。贵州苗寨吊脚楼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承载着苗族同胞长期社会生产中积累的民族风俗、人文内涵和审美情趣,其注重和谐共融的建筑内涵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研究贵州苗寨吊脚楼建筑的发展进程、建造特色,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积极的实践及参考价值。
  一 西南地区传统吊脚楼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1 西南地区传统吊脚楼建筑的形成
  西南地区吊脚楼建筑由“巢居”形式衍变而来,用竹、木搭建,建筑下部呈镂空形态,被称为“半干栏式”木结构建筑,该建筑类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吊脚楼建筑的形成受到了地域环境、自然资源、生产方式、文化民俗等多因素影响。首先,西南地区高温多雨、山地众多,地貌条件决定了吊脚楼是适于早期人们居住的建筑类型,这是吊脚楼建筑形成的自然性因素;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生活生产方式、加工技艺的提高,干栏式建筑在营造结构、建筑用材、功能划分上发生了转变,这是吊脚楼建筑发展的社会性因素。此外,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在吊脚楼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吊脚楼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因素。西南地区“巢居”向吊脚楼建筑的过渡,反映出区域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体现了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已进入了功能划分的阶段。
  2 西南地区传统吊脚楼建筑的基本类型
  (1)单吊式
  单吊式又称“一头吊”或“钥匙头”,是最常见的吊脚楼类型,其显著的特征为:建筑沿山坡走向分布,正屋一侧厢房用木柱支撑伸出架空,两端立木柱,结构简单(图1-1)。
  (2)双吊式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式”或“撮萁口”,由单吊式吊脚楼发展而来,其正房两端设架空且伸出的厢房。
  (3)四合水式
  四合水式又称为“四合院式”,由双吊式吊脚楼演变而来,屋前设石阶,正屋建于平地,两侧厢房多靠木柱支撑且悬挑于山坡,整体形成“四合院式”围合空间。建筑对称,体量感较大,造型雄伟。
  (4)二屋吊式
  二屋吊式基于单吊式及双吊式吊脚楼发展而来,常于垂直方向上加建一层或多层,体量较大,占地较多,内部功能较齐全(图1-2)。
  (5)平地起吊式
  该类型吊脚楼式样来源于单吊式及双吊式。建筑建于平坝,原本无需另设吊脚,但仍照吊脚楼样式,下部用柱支撑抬高厢房,使其与堂屋平行,逐层加高。
  西南地区“吊脚楼”建筑,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所处环境致地基开挖不易,多雨、雾,潮湿的气候对通风、防潮的要求较高,故采用高悬地面的形式,这样的做法使建筑内部易通风干燥,且能起到预防野兽蚊虫侵害、储存粮草杂物的作用。
  二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
  1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营造特色
  (1)地域环境
  西江干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吊脚楼建筑层叠排列,连绵起伏,颇为壮观(图2-1)。其所在地为典型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过,吊脚楼主体建筑群位于河湾处,坐东朝西。当地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基于居住者对生活及精神需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建筑风水问题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皆有所体现。苗寨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势而建之,同时结合采光效果、防火能力、防虫蛀等因素综合考量,而建筑美观性则次之,吊脚楼位于山林之中,有利于调节“微气候”,间接改善人的生理及居住环境。
  (2)民族特征
  贵州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域,有苗、侗、布衣、水、土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数的38.8%,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西江吊脚楼建造技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少有文字记载。西江山地较多,而苗族先民为了生存,尽可能留平地用于耕种,
  (3)外观造型特征
  西南地区吊脚楼底层常为架空半开敞模式,2-4层不等,层高在3m以内,总高7-14m,底层以上空间靠吊脚支撑悬挑于山坡之上。建筑造型简单质朴,体量不大,似由多个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占地仅12平方米左右,四排三间为基本房型,多为单体建筑并按一定方向排列,呈联排样貌。少数建在平地上的吊脚楼,多表现为半开放或四合院式空间形态,这两种构成了苗寨的主要建筑形态。西江苗寨吊脚属歇山穿斗挑梁木建筑,从下而上逐层渐出,体量轻盈,间隙紧凑,每户吊脚楼沿山体等高线分布,平面近似正方形。建筑正中为堂屋,房门开于山墙,屋内有通廊。杉木板制成的墙壁镶嵌在青瓦屋檐与卯石基础之间,呈现出外观造型与自然风光的和谐之美。
  (4)结构与功能
  建筑的结构及功能可反映出建筑的基本用途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西南地区吊脚楼在结构上有其相似性:梁柱等结构部件采用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钉一铆,这也是苗寨吊脚楼的重要特点;结构部件在组合方式上呈垂直相交方式;考虑雨水对屋顶的影响,屋面多采用三角形结构。西江吊脚楼结构稳固,以梁、柱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式完成整个建筑空间,承重分布均匀。因建筑二、三层通过悬臂梁延伸到地基以外,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故内部通风防潮性能较好。同时使用木材作为建材使吊脚楼具有结构韧性,遇地震灾害时,结构部件之间能有效传递地震荷载,抗震性能优良。吊脚楼内部以功能性划分为三层。上层空间呈半封闭或完全封闭,主要用来储存粮食,均设有门或窗,满足内部通风要求;下层呈半开放形态,常饲养家畜,用较差的木板、树皮做墙板;中层是居民生活起居之处,常呈封闭式,由杉木板分隔,集中了堂屋、卧室、火塘、厨房、茅厕等,房间以中间堂屋对称排列,三间五间不等;厨房和茅厕设在左右两边或搭建“偏厦”。堂屋为建筑中心,空间宽敞,具有休闲、会客、用餐等功用。   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相应的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吊脚楼功能划分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如部分吊脚楼底层空间转变为经商店铺,空间形态向完全开放或完全封闭的转变。保留原有穿斗式结构的同时,木制板墙被泥土、砖石或荆条糊泥墙所取代,吊脚被砖、石砌墙替代。
  (5)建筑材料与细部装饰
  西江苗寨吊脚楼主要构件如楼板、墙等以木材为原料,采用山区生长量较大的杉木材料,其易生长,成材快,纹理通直,易于加工,耐腐力强的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材料及力学性能;树皮可用于铺设屋顶,一般10年一换,辅以泥土烧制成的砖瓦,即能防风防雨。另一常用材料枫木则是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木”,是民族信仰的象征。当地居民在吊脚楼细部做雕刻装饰,造型虽质朴简易,却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吊脚楼外开窗较小,以矩形为主,后期改建的窗户稍大,装饰性单一。部分房屋设“美人靠”,苗语称“斗安息”,设于二楼堂屋外,其弧线的造型使吊脚楼显得古朴典雅(图2-2)。
  贵州苗寨吊脚楼建筑特征的形成与衍变,受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影响,集中反映了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民族风俗、社会行为等,具有其独一无二的建筑美学特性,是苗族文化的一大瑰宝。
  2 西江干户苗寨吊脚楼建筑的空间环境特征
  (1)布局
  在西江特殊的地貌条件下,吊脚楼朝向无法严苛遵守“坐北朝南”的要求,只能依山而建,沿等高线错落排列,屋顶坡向与地形契合。作为一个未经规划而自然形成的村落,自行搭建的吊脚楼遵循传统文化,有着自然却有序的群落体系,多不设院落,有限的宅基地被最大化用来建造房屋,符合当地居民共同的利益需求。
  (2)道路交通
  西江苗寨街道常沿山坡等高线方向,上下的交通通过较窄的道路或台阶实现。台阶用鹅卯石、石板、或石块铺就,道路宽窄不定,方向无规则,机动车不易驶入。这从侧面保护了现有苗寨整体建筑群的原始样貌,错综复杂的道路增加了苗寨的自然古朴韵味。
  (3)与环境的共融关系
  苗寨吊脚楼具有底部挑空的形式,沿垂直方向展开的建筑形态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坡屋顶,有利于御寒防暑,也利于雨天的排水;主要建材杉木,易成活、生长快,当地储备较丰富,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且材料腐朽后肥润土壤,实现了循环利用。建筑依山傍水,“微气候”环境营造出良好的人居氛围,这些措施都集中作用于吊脚楼建筑建造过程中,看似无心随意的建造行为,却很好地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4)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西江苗寨吊脚楼建筑凝聚了苗族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如在堂屋中堆放祭祖牛角、设置火塘、门窗采用花格样式等,都体现出苗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内涵。苗族人通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无需图纸,仅凭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力学原理,借助普通的工具(斧头、斗尺等),利用当地天然材料,在农闲时段,众人合力完成吊脚楼构建,没有额外费用支出。这些木构吊脚楼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建造技艺,且是群众互帮互助传统美德的继承。建筑形态将民族特征、民俗文化包含其中,起到了传承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审美意识的作用。
  3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实地调查发现在西江苗寨虽开展了建筑保护工作,但整体规划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吊脚楼直接被现代钢筋混泥土房取代,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部分吊脚楼年久失修,但仍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吊脚楼整体保存完好,但因经济利益驱使,成为纯粹的谋利场所,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削弱;部分新建的吊脚楼“形似神不似”,在建造方式、结构形式等方面未实质继承传统风格。这些对传统吊脚楼建筑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却并未有效解决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鉴于西江苗寨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传统吊脚楼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保持传统吊脚楼居住功能,还其本貌,同时达到木结构建筑防潮、防虫的基本要求,保证内部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二,建筑材料的选择遵循传统,采用当地固有材料,有效节约资源;三,新建吊脚楼建筑应立足于传统吊脚楼建筑美学,营造出满足现代功用且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通的氛围。
  结语
  贵州苗寨吊脚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仍有其独特的建筑美学特性,对其开展科学的保护工作需在尊重传统建造技艺及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结合现代建造技艺,继承并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内涵,造福于民,这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荷兰/ALLERHANDE烹饪APP  这款名为ALLERHANDE的APP让每个人都能靠它做出美味佳肴。不仅仅每个步骤都描述的非常清晰,每一步还配有图片及视频辅助说明。有了语音控制技术的帮助,用油腻腻的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已经成为历史。专为IPAD视网膜屏设计的高分辨率图片确保了所有食谱不仅非常清晰,并且看起来美味。ALLERHANDE烹饪APP能确保你的每次烹饪都成功,它是你厨房烹饪的终极助手
期刊
摘要:  过度的城市转型和发展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吞噬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剥夺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政府通过加强管制,让日常生活日渐疏远。香港,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大都市,正趋向于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由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扩张的影响,城市的土地受到了限制,而所采用的填海造田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被强加给老城区和历史悠久的社区。本研究关注香港分层式的日常街道生活所揭示的政府推动建造世界级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细分市场的设计思路,重点分析汽车消费市场的新兴购买力女性用户的使用习惯、情感诉求及购车偏好,从而提出以女性审美为导向的汽车内饰设计方案。针对于女性消费市场设计的汽车内饰可从内饰产品形态、细节处理和情感设计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出具有秩序美、艺术美、功能美的汽车内饰,为女性用户营造一个个性时尚、舒适,喻悦的驾乘环境。  关键词:  汽车内饰 女性特征 形态 细节 情感设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新建本科院校艺术生学风建设是我国高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学风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正确开展艺术类学生的学风建设,必须掌握艺术类学生的学风现状,探索艺术类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和查找问题的原因,建立有效的学风建设办法,扭转目前的艺术学生“懒惰的,分散的,拖”的学习情况,使得学风建设呈现出健康、良好、有序的态势。本文通过对学风现状的调查,积极探索影响艺术专业学风建设的主要原
期刊
看点  材料的品质  二手瓷器  视觉语言  路易斯的童年很像一部色彩丰富的绘本,有大海、森林的陪伴,即使当她长大后,却仍旧想着能够这般地生活。  “我在丹麦的北日德兰(NORDJYLLAND)长大,靠近海,贴近自然,那时候我们家有条小船,夏天的晚上,我们就会乘船出发,到海上喝咖啡。”“我好朋友的爸爸还为我们做了一匹小马,木制的,和真马一样大,我们老去那儿玩,爱极了这个大玩具。她爸爸是个做陶瓷的,
期刊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工业设计办计静  滨临太湖的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干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清末,在无锡开始出现民族资本工业,以丝绸和食品工业为主。民国时期,无锡的产业工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上海滩有“无锡人掌工商业,宁波人掌金融业”之说,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红豆、华西村为代表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但随着时
期刊
看点  简单幽默  表现力  视觉化  派·比约格在丹麦罗斯基勒(ROSKILDE,丹麦西兰岛东部港口)小镇长大。“那时我梦想着能与蓝鲸共舞,或是学会飞翔”。  “我的爸爸和妈妈都很有创意的人。爸爸是个工程师,对于各种问题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妈妈在装饰上很有天赋,而且她无论做什么都很有激情,集中精力,做到最好为止。”她很欣赏自己的妈妈,妈妈对她的影响也最大,“她很酷,与时代同步,她爱生活,爱
期刊
看点  关联  主题设计  “我在哥本哈根长大,极其普通的童年,记不得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但那时候我老琢磨着或许在动物园工作很不错。”  可“事与愿违”,长大后的苏珊·利贝·克里斯滕森(SUSANLIEBE CHRISTENSEN)成了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并自己当起了老板,甚至“好像出了名”。“几年前,就在街道上,一个人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苏珊·利贝,当时我真是觉得很惊奇,很逗,好像我出了名似的。”
期刊
看点  白日梦  陶瓷实验  有趣的概念  “在学校呢,我就是个安静害羞的女孩,但如果和家人或是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那就吵多了。”凯伦如此形容自己小时候的“双面”性格,“而且我小时候就曾想着当个制陶工,这之前,我还想当个蛋糕或是糖果师呢,能够做些完美的蛋糕!长大点了,就想着做博物馆管理员或是去修复那些古建筑,我很喜欢那些历史建筑的,不过,很快陶瓷梦又回来了。”  “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接触陶瓷的呢?”
期刊
商业建筑  全年12期  出版地:日本  类别:商店设计  价格:3000元/年  自1956年(昭和30年)创刊以来,《商店建筑》杂志一贯坚持将商店设计原汁原味地呈现于平面刊物上,图片精美,文字介绍翔实,五十多年来一直能够准确掌握商店设计的主流趋势。  室内INTERIO  全年12期  出版地:中国台湾  类别:空间设计  单价:816元/年  杂志是中国台湾知名室内设计杂志,内容主要是介绍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