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中学什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是基本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最好资料之一。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特点,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和方法,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利用好历年真题备战高考,需要认真钻研真题设问,紧扣设问的指向性;钻研真题素材,关注素材的新颖性;钻研参考答案,注重表达的逻辑性;钻研评分细则,提高增分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考政治 真题 情境素材 评分细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25-02
  备战高考的学生,大多都做过不少历年高考真题。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如想弄清楚基本理論知识在高考中是怎么考,时政热点又是怎么考,认真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就成为不二之选。因为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是教材基本理论与时政热点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最好资料之一。但在实际备考中,很多学生只是把历年高考真题简单做一遍,忽视对真题的深入研究,在复习备考上走了不少弯路错路。其实,认真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以此准确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特点,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和方法,做到科学高效备考,是值得所有高三政治教师和学生花时间去做的一项细致工作。
  一、认真钻研真题设问,紧扣设问的指向性
  在考试中,由于担心考试时间不够用,很多学生压缩审题时间,尤其是审设问的时间,往往眼睛一扫设问,就开始下笔答题。殊不知,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做法。高考试题是命题者独具匠心和精益求精的结晶,为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增加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在设问部分设置陷阱是命题者惯用的手法之一。一道完整的政治试题包括立意、情境、设问和参考答案等四个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设问部分,因为它是搭建情境素材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主要桥梁,是学生作答的立足点和逻辑起点,决定着学生作答的方向、范围、内容和要点等方面。
  总体上,近几年全国高考政治选择题的设问相对简单。但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2019年全国3卷的14题属于逆向思维题,如审设问时忽视了“不恰当”的“不”字,该题失分的可能性就很大。此外,哲学选择题大多会限定知识范围,如2019年全国1卷和2卷的23题分别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道理和认识论道理。相比较而言,主观题的设问要复杂得多。主观题的设问一般包括材料范围、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客体范围、试题类型和分值等六要素,试题类型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其中任一要素有所调整,可能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最终可能会影响答案生成和试题得分。例如2019年全国1卷38题,其设问为“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14分)”。在审读该设问时,必须要特别注意到:主体范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而不是“扩大出口”;客体范围是“国内经济”,而不是“国内企业”或“个人”,也不是“世界经济”;试题类型是“积极影响”,而不是“影响”,因为“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答时,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准确把握试题的主体、客体和试题类型等各方面,如在设问的理解和判断上有误,就可能导致作答时观点游离散乱,偏离答题要求,甚至答非所问,离题万里。
  虽然设问部分的文字量相对较少,但全面准确的审读设问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分析和总结高考政治真题设问的类型、规律、特点和变化趋势,仔细比较不同设问的异同点,注意不同题型的不同答法和具体要求,例如认识类和批驳类试题的答题方法就不尽相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设问意识,在平时审读设问训练时要多加小心,养成仔细审查材料范围、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客体范转、问题指向和具体分值的良好习惯,紧扣设问逻辑和问题的指向性,确定好题型以及相应要求,以防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
  二、认真钻研真题素材,关注素材的新颖性
  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高考的育人导向。近年来,命题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9年全国1卷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的认识。相对试题的难易度而言,该题在各省的平均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考生对试题素材的有效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转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考试成绩的高低。
  高考政治试题素材突显时代性,引领考生关注重大时政热点,是政治学科的显著特色和必然要求。所以高考政治试题中出现的大量时政热点素材,学生们大多并不陌生。但不少学生常常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一见到熟悉的试题材料,未经思考就把曾经做过的试题答案一股脑地全盘托出,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其实,为提高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命题者往往对试题的情境素材进行过精挑细选和精心“组装”,会加进去不少新颖材料或信息点,所以在考试时必须关注素材的新颖性和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已有试题答案。
  纵观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尤其是主观题的情境材料都非常精练简洁,绝无重复累赘之词,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应用价值。我们在训练审读情境材料时,要在把握情境材料的核心主旨基础上,认真思考,审慎分析,明确每段材料、每句话、每个字的作用,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多分析历年高考政治真题,努力提高自身研读材料和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情境素材的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辩证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认真钻研参考答案,注重表达的逻辑性
  不少学生做完试题后,都很急切地想知道试题的参考答案以及自己的得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参考答案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众所周知,高考所有参考答案都遵循材料决定答案的原则,每道试题都有材料信息支撑和逻辑支撑。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真题参考答案,我们可以了解试题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的考查要求和水平,熟悉答案生成的逻辑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内在逻辑,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整合和重组,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2019年全国2卷的39题考查的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材料中每一项原则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如第一项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与之相对应的参考答案为“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②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政治保证。”参考答案中的两点与第一项原则中的两部分内容一一对应,必须每一部分都要分析到位。由此,认真钻研参考答案能为我们备战高考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在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固本强基,理清知识脉络,形成正确、系统、灵活、便捷的必备理论逻辑体系。
  此外,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考查目标之一“关键能力”的重要内容,能够准确用专业语言表达是学生学科素养高的重要体现。高考政治参考答案层次分明,语言精炼简洁,答案要点化序号化,这启示我们在考试组织答案时,要努力达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内容上符合逻辑、术语精准、完整严谨;形式上层次分明、表述准确、阐释清晰、论证有力、格式规范,做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与材料语言渗透融合。
  四、认真钻研评分细则,提高增分的可能性
  通常,高考评分主要依据教育部给定的参考答案,我们只要根据参考答案来反思和优化自己的解题策略即可。但实际上,由于每个省份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教育部允许各省在高考评卷的过程中,根据各省教学实际对参考答案作出调整和补充。有些省份调整和补充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也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
  如2019年全国1卷40题的第(1)问,教育部所给定的参考答案是“文化是經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广东省对该题的评分标准作如下调整和补充:“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与政治、经济具有交融性、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1分);区域文化、民族性、地方特色(2分);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1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分)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相比部编参考答案而言,广东省评分细则补充的内容更多的是来自大家熟知的教材主干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和整体成绩。由于每个省的评分细不尽相同,宽松不一,所以需要花时间专门研究所属省份历年真题的评分细则,以便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作答的有效性。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面对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我们必须直面难题,头脑清醒地认识清楚自身现有能力和水平,全面准确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要求及命题规律和走势,做到知已知彼,方能明确和坚定复习方向,注重提高自身综合、发散性思维和整合能力,增强对高考试题的适应力、领悟力、洞察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备考。
  [ 参  考  文  献 ]
  [1]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31-43.
  [2]韩志领.高考政治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与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0):73-75.
  [3]姜钢.发挥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19(6):1-4.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高中生的歌唱表演中,除了要求学生要达到一定的演唱水准,准确地传达出歌曲的信息外,对学生的形体、动作以及情绪的表达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形体训练在高中生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形体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还能提高学生的形体素质,以良好的体态和精神面貌进行作品的演绎,增添表演的生命力和舞台张力。本文将从形体训练对于培养高中生舞台自信以及音乐素养的作用入手,对形体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训练
期刊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用人要求也出现变化。当代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根据这一社会背景提出新课程标准要求。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相关教师对自身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创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均有一定变化。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叙述其教学现状,并根据当前现状提出几条可行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应用措施
期刊
【摘要】 中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男生尤为如此。因此,如何提高男生英语学习热情对于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试着在分析中职男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提出提高男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男生 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
期刊
【摘要】 班主任这一职是门育人的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基層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将关系到班风和学风的建设的好坏,乃至关系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为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最关键的要点在于做到以德服人,以爱优教,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敬爱,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立德服人”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所以我们当下的教育事业想要有更高的建树,有更
期刊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逐步建立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而改变以往教学态度,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是立足于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简要分析的几点激发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优化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键词】 中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
期刊
【摘要】 音乐学科新课标内容修订之后,“音乐与舞蹈”从之前的选修模块转化成必修模块,强调音乐与舞蹈等艺术形式要走向大众化、普及化,把“第三课堂”的特色艺术课程融入音乐学科常规课程当中,为此,本文选取笔者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华尔兹舞步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音乐 舞蹈 华尔兹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66-01  2020年的开学季,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是别样的——战疫课堂,云端教学,线上互动。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7周年纪念日,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每年3月,我都会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今年的情况特殊,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49-0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线学习,他们通过观看网上的课程,听老师的直播课。授课对象为高三的艺术生。他们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明显加强,上网课特别认真。直播课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强,和老师积极互动。根
期刊
【摘要】 新课标对于数学教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解决数学方面问题能力的人,并且还要在生活中善于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应用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每一次考试中,应用题都是必考内容之一,同时还占有非常大的分值。应用题产生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以社会热点方面为背景,涉及到人口、汽车、环境等热点问题。这些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题目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快速地解决应用
期刊
【摘要】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究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22-0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