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肯定第十一届艺术节参评剧目《保婴记》的戏曲基因和传统戏特色的基础之上,浅谈了这个戏的故事结构上的一些不足,在戏曲舞台艺术的框架下,提出了戏曲剧目的戏剧性和故事的完整性与可信度的问题,以供借鉴与商榷。
关键词:结构 情境 线性叙事
芗剧《保婴记》是一个适合于普通百姓阶层欣赏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这个戏是此次艺术节地方戏中最温情的一个作品,正的能量很集中,着重从真善美的角度写出了一个费尽思量救人的感人故事。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正面的描写,没有批判,只有善意的调笑与讽刺,着力写出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是艺术节上的一抹亮色、一丝暖意、一股清泉。
一、戏的优秀之处
这个戏的优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温暖的人性基调
在这个故事里,看不见真正的反面人物。反面的力量似乎是一种看不见的类似于命运或者巧合之类的无形之物。人的因素中,都几乎宣扬了善良的一面。少数的两个阵营即县衙和父亲,本来可以发展成为反面力量,可是在这个戏中,也都在傻和可爱上做足了文章,没有再向阴暗面延伸出去。
在戏中,林正义的急中生智,尹三娘的舍己救人,小姐对林东明的一片真诚,七姑八婶对林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县官的同情与亲民,父亲的爱女心切等等,这些情感都是美好的,而最难得的是故事想方设法将这些美好的情感集中在了一起来写,强调了温情的东西,把温情上升为整个戏的人性基调,处处见温暖,如沐春风。
为了显现戏中的人性之美,这个戏借用了编剧里的巧合的技巧,在戏中多次运用。例如林东民的死而复生,让林正义单纯的救人的苦心有了更深层的揭示的机会;林东民与小姐的巧遇,给予尹三娘成全他人家庭的美好心灵和牺牲精神以一次呈现的机会。如果没有巧遇,就不会将误会澄清,也就没有了小姐和七姑的苦苦隐瞒,也就不会有林东民的真情告白而让事情迫不及待地真相大白,因此,也才有了尹三娘的恍然大悟和思想斗争,最终选择离开的善良之举。那么,如果没有尹三娘的退出,也就没有机会设计婴儿啼哭的巧计,借用三娘对孙儿的疼惜与善良而吸引婆母的回归,也就没有机会最终走向新家庭、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让七姑八婆们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也让林正义的义举有了完美的结局。戏中一切的计谋都是从善的立场出发的,在与生活和命运的碰撞之下,计谋成功地救下了人命,保住了幸福,因此,是善的计谋,体现着人的智慧与美好的灵魂。所以,这个戏处处温暖,体现出善的光辉。
(二)幽默的戏剧格调
这个戏的格调是轻松幽默。构成这个格调的因素主要有:聪明的计谋、善良的本心、淳朴的邻里乡情等。挽救小姐和腹中的胎儿、挽救尹三娘的性命、挽救生育胎儿、挽救婚姻家庭的美满等等,这些挽救的行动都是在生活的误会之中得以产生的戏的主体行动。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误会之下,戏中的人物们都是来自普通百姓的阶层,却发扬了聪明与智慧,用好的计谋赢得了胜利,从而喜气连连,令人敬佩。主要的计谋有营救小姐性命、隐藏怀孕事实、隐瞒夫妻真相、离家出走、哭声吸引阿婆归来等。这些计谋都是苦心经营的,其中隐瞒夫妻真相、离家出走、哭声吸引阿婆归来等计谋感人至深,真情流露;而营救小姐性命有一些惊险,也是真挚感人,真心告白;隐藏怀孕事实和助孕的计谋是非常幽默的。这其中,充分运用了七姑八婶的家长里短而做到了避重就轻、转移矛盾,在与一位亲民的县官老爷对话的种种环节之中,尹三娘和七婶的对白淳朴亲切,表演夸张有趣,用拉家常的口吻把县官和员外糊弄得晕头转向,并且最终妥协和同意隐藏小姐,不仅如此,还被糊弄得好心好意主动帮忙遮丑,从而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显现了芗剧轻松幽默的另一种戏剧功能。拉家常的语言方式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尤其是七姑八姨的作用在这个戏里非常得大。她们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心思,无处不参与计谋,体现出了人的团结与互助的力量,非常得温暖,而且热闹和喜庆。中国民间社会讲究的就是邻里关系、鄉音乡情,串门子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体现出乡土社会的特征。因此,这个戏的七姑八姨一会成为关心者,一会成为救人者,一会又成为轿夫,有着种种变化,活泼而又可爱,是这个戏中不可缺少的人群的形象代表,一改往昔戏中对女性群体的反面描写,而是正面地宣扬了纯净和谐热心的人际关系。 这个戏中的温暖人心的邻里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因为,戏中所描写得太过纯净。一般来说,生活里听到了未出阁的姑娘有了身孕是一件有辱门庭的事情,如果被乡邻知晓,那会传得满城风雨的。而且,婆母本人如果发现被人知晓,可能是第一个着急掩饰的人,怎么会那么坦然地和七姑八婶一起商量呢?这是有违常情的。所谓“家丑不外扬”。而且,戏中的时间是在古代,那么这个问题就更敏感了。即便到了当今,也还是属于家丑。但是,在这个戏中,如此得和谐与信任,可以理解为是创作者有意为之。艺术的生活基础上的虚构,尤其是戏曲作品,更重写意与夸张。因此,在这个戏中,七姑八姨的单纯的热心与善良可以看作是艺术的虚构和一种手法上的追求,创造了一群生活中难找的单纯的热心肠的乡邻形象。这样的夸张和追求在这个戏里是优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艺术创造,值得肯定。
(三)大团圆的故事
这个戏的故事是符合传统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艺术追求的。它是悲剧的开头、喜剧的结尾,团圆而美满。就像《琵琶记》那样,主人公历经磨难,忍受波折与痛苦,最终走向团圆美好的结局。这是符合民间愿望的结尾,也符合《保婴记》题目的要旨,保婴儿,保家庭,保团圆,也就守住了人性,守住了善良,守住了信任,守住了真诚。
(四)全忠全孝的核心人物
这个戏的核心人物其实更像是林正义。一切的故事都是由他临终前的托付而系住了扣。虽然,他在戏的开场就死了,但他的意志主导了整个戏的行动的开展和意识的进展。明线是林正义的嘱托,而暗线则是林正义全忠全孝的品德与情怀。尤其是后者,更是主导全剧的主线。由于林正义故意撒谎,让母亲误以为他与小姐有染并得子,使得单纯善良的母亲围绕着救人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然而,戏本该在救人成功后结束的,可是最有戏的地方,也是一波三折之处在于林正义的谎言被生活的真实而巧然揭示,一群人又开始了新的非主导性的自我行动,戏就更加精彩和好看了。所以,这个戏有必然的部分,有设计的部分, 也有偶然的部分,非设计的部分,当然,从编剧的角度来说,都是设计好的,然而,这种设计好了的偶然的戏份是很精彩的。林正义的全忠全孝表现得很突出。为了表现这一点,他运用了计谋,善意的谎言,不惜损毁自己的形象,为的就是救人性命,孝顺母亲,忠于兄弟。
关键词:结构 情境 线性叙事
芗剧《保婴记》是一个适合于普通百姓阶层欣赏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这个戏是此次艺术节地方戏中最温情的一个作品,正的能量很集中,着重从真善美的角度写出了一个费尽思量救人的感人故事。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正面的描写,没有批判,只有善意的调笑与讽刺,着力写出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是艺术节上的一抹亮色、一丝暖意、一股清泉。
一、戏的优秀之处
这个戏的优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温暖的人性基调
在这个故事里,看不见真正的反面人物。反面的力量似乎是一种看不见的类似于命运或者巧合之类的无形之物。人的因素中,都几乎宣扬了善良的一面。少数的两个阵营即县衙和父亲,本来可以发展成为反面力量,可是在这个戏中,也都在傻和可爱上做足了文章,没有再向阴暗面延伸出去。
在戏中,林正义的急中生智,尹三娘的舍己救人,小姐对林东明的一片真诚,七姑八婶对林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县官的同情与亲民,父亲的爱女心切等等,这些情感都是美好的,而最难得的是故事想方设法将这些美好的情感集中在了一起来写,强调了温情的东西,把温情上升为整个戏的人性基调,处处见温暖,如沐春风。
为了显现戏中的人性之美,这个戏借用了编剧里的巧合的技巧,在戏中多次运用。例如林东民的死而复生,让林正义单纯的救人的苦心有了更深层的揭示的机会;林东民与小姐的巧遇,给予尹三娘成全他人家庭的美好心灵和牺牲精神以一次呈现的机会。如果没有巧遇,就不会将误会澄清,也就没有了小姐和七姑的苦苦隐瞒,也就不会有林东民的真情告白而让事情迫不及待地真相大白,因此,也才有了尹三娘的恍然大悟和思想斗争,最终选择离开的善良之举。那么,如果没有尹三娘的退出,也就没有机会设计婴儿啼哭的巧计,借用三娘对孙儿的疼惜与善良而吸引婆母的回归,也就没有机会最终走向新家庭、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让七姑八婆们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也让林正义的义举有了完美的结局。戏中一切的计谋都是从善的立场出发的,在与生活和命运的碰撞之下,计谋成功地救下了人命,保住了幸福,因此,是善的计谋,体现着人的智慧与美好的灵魂。所以,这个戏处处温暖,体现出善的光辉。
(二)幽默的戏剧格调
这个戏的格调是轻松幽默。构成这个格调的因素主要有:聪明的计谋、善良的本心、淳朴的邻里乡情等。挽救小姐和腹中的胎儿、挽救尹三娘的性命、挽救生育胎儿、挽救婚姻家庭的美满等等,这些挽救的行动都是在生活的误会之中得以产生的戏的主体行动。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误会之下,戏中的人物们都是来自普通百姓的阶层,却发扬了聪明与智慧,用好的计谋赢得了胜利,从而喜气连连,令人敬佩。主要的计谋有营救小姐性命、隐藏怀孕事实、隐瞒夫妻真相、离家出走、哭声吸引阿婆归来等。这些计谋都是苦心经营的,其中隐瞒夫妻真相、离家出走、哭声吸引阿婆归来等计谋感人至深,真情流露;而营救小姐性命有一些惊险,也是真挚感人,真心告白;隐藏怀孕事实和助孕的计谋是非常幽默的。这其中,充分运用了七姑八婶的家长里短而做到了避重就轻、转移矛盾,在与一位亲民的县官老爷对话的种种环节之中,尹三娘和七婶的对白淳朴亲切,表演夸张有趣,用拉家常的口吻把县官和员外糊弄得晕头转向,并且最终妥协和同意隐藏小姐,不仅如此,还被糊弄得好心好意主动帮忙遮丑,从而达到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显现了芗剧轻松幽默的另一种戏剧功能。拉家常的语言方式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尤其是七姑八姨的作用在这个戏里非常得大。她们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心思,无处不参与计谋,体现出了人的团结与互助的力量,非常得温暖,而且热闹和喜庆。中国民间社会讲究的就是邻里关系、鄉音乡情,串门子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体现出乡土社会的特征。因此,这个戏的七姑八姨一会成为关心者,一会成为救人者,一会又成为轿夫,有着种种变化,活泼而又可爱,是这个戏中不可缺少的人群的形象代表,一改往昔戏中对女性群体的反面描写,而是正面地宣扬了纯净和谐热心的人际关系。 这个戏中的温暖人心的邻里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因为,戏中所描写得太过纯净。一般来说,生活里听到了未出阁的姑娘有了身孕是一件有辱门庭的事情,如果被乡邻知晓,那会传得满城风雨的。而且,婆母本人如果发现被人知晓,可能是第一个着急掩饰的人,怎么会那么坦然地和七姑八婶一起商量呢?这是有违常情的。所谓“家丑不外扬”。而且,戏中的时间是在古代,那么这个问题就更敏感了。即便到了当今,也还是属于家丑。但是,在这个戏中,如此得和谐与信任,可以理解为是创作者有意为之。艺术的生活基础上的虚构,尤其是戏曲作品,更重写意与夸张。因此,在这个戏中,七姑八姨的单纯的热心与善良可以看作是艺术的虚构和一种手法上的追求,创造了一群生活中难找的单纯的热心肠的乡邻形象。这样的夸张和追求在这个戏里是优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艺术创造,值得肯定。
(三)大团圆的故事
这个戏的故事是符合传统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艺术追求的。它是悲剧的开头、喜剧的结尾,团圆而美满。就像《琵琶记》那样,主人公历经磨难,忍受波折与痛苦,最终走向团圆美好的结局。这是符合民间愿望的结尾,也符合《保婴记》题目的要旨,保婴儿,保家庭,保团圆,也就守住了人性,守住了善良,守住了信任,守住了真诚。
(四)全忠全孝的核心人物
这个戏的核心人物其实更像是林正义。一切的故事都是由他临终前的托付而系住了扣。虽然,他在戏的开场就死了,但他的意志主导了整个戏的行动的开展和意识的进展。明线是林正义的嘱托,而暗线则是林正义全忠全孝的品德与情怀。尤其是后者,更是主导全剧的主线。由于林正义故意撒谎,让母亲误以为他与小姐有染并得子,使得单纯善良的母亲围绕着救人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然而,戏本该在救人成功后结束的,可是最有戏的地方,也是一波三折之处在于林正义的谎言被生活的真实而巧然揭示,一群人又开始了新的非主导性的自我行动,戏就更加精彩和好看了。所以,这个戏有必然的部分,有设计的部分, 也有偶然的部分,非设计的部分,当然,从编剧的角度来说,都是设计好的,然而,这种设计好了的偶然的戏份是很精彩的。林正义的全忠全孝表现得很突出。为了表现这一点,他运用了计谋,善意的谎言,不惜损毁自己的形象,为的就是救人性命,孝顺母亲,忠于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