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放下您的刚强吧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子莫若母,母亲没有看到我擦去的泪水,却看到了我心里的长河,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刚强,长出一口气,强行挺着的背又弯了些,依靠在我的手臂上。
   1
   从小到大,关于母亲,我从别人那里听到最多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刚强。但我年幼时对母亲的印象没有刚强,只有忙碌。
   我们老家人多地少,父亲一年里有大半年的光景都在外打工,母亲照料着两亩薄田,还要喂鸡养猪,总是从早忙到晚。年幼的我很黏母亲,经常抱着她的腿不让她干活,母亲抱起我,脚下围着一群讨食的鸡鸭,猪在圈里饿得哄哄拱门,村外的地也该除草了……母亲顾得了这头又心系着那头,恨不得生出八只手,但是那时,她的脸上常有笑意。
   父亲最后一次回家,是在我8岁那年。他攒够了积蓄给母亲买了一台缝纫机,他说母亲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就不用再那么忙了。住了几天父亲又走了,穿着母亲用缝纫机给他做的新衣,从那以后,我再见父亲,就只有桌上的照片了。
   家里的大山倒了,日子也难起来。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孤儿寡母是受人同情的对象,也是容易遭人欺负的对象。
   我家前屋的邻居一直与我们不太和睦,偏偏有两块田地又东西相邻。父亲走后的第一个收麦季,母亲领着我去割麦子,到地里时发现邻居家的麦子已经收了一半,他们是从东往西割的,母亲一眼望过去,就觉得自家的麦子少了,她仔细看了看,果然少了两犁。我愤愤不平,要去找邻居理论,母亲却拦住我说:“你能把他们抱到河里去还是井里去?”我说:“我都不能,但我要讨回咱家的粮食!”母亲说:“要是你不能,那粮食也是讨不回来的了。算了,干活吧。”母亲蹲下身挥舞起镰刀,不知是不是天热的缘故,她的脸一直红红的,眼圈也红红的。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现实面前,我是那么无力。
  
   2
   那一年的寒假,母亲格外忙碌,因为她又多了一项活计:裁衣。临近年关,做衣服的人格外多,大到为人量身订做,小到收裤脚,一毛钱的营生母亲也来者不拒。她伏在缝纫机前,从晨曦忙到深夜,案上的半成品衣物依然堆得那么高,缝纫机的哒哒声让我心安,又让我心疼。
   为了帮母亲分担,我主动接起了喂鸡的活,家里养着三只母鸡一只公鸡,母亲说了,等到过年,公鸡给我炒了吃,母鸡送一只给姥姥,剩下的两只母鸡,留着生蛋。鸡舍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上面罩一面旧网,我给鸡喂水时,发现那只盛水的碗倒了,我伸了伸胳膊,够不到碗,就只好掀开旧网跳进鸡舍。鸡群一阵躁动,那只公鸡扑腾着翅膀,顺着网面的开口飞了出去。
   我到处找这只公鸡,在村里焦急地转了两圈,又跑到村外的地里瞭望,卻都不见公鸡的踪影。我心里一落千丈,不甘心年夜饭上少了一盘垂涎已久的美味,更不愿意让操劳的母亲失望心疼。
   等我有气无力地走回村里时,却忽然生出绝处逢春的喜悦,因为我看见我家的大公鸡,正被前屋邻居家的两个儿子抓在手里!我急忙上前讨要,可他俩却说这公鸡是捡的,怎么也不肯还给我。他俩都比我大,我打也打不过,抢也抢不过,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拎着鸡跑了。
   我回到家中,向母亲讲述,讲着讲着,委屈和恼恨就上来了,我咬着牙,扑进母亲怀里大哭。我说我抢不过他们,我想吃鸡肉,更想让母亲吃鸡肉……
   母亲为我擦去眼泪,牵着我的手就去前屋的邻居家。可他们不让我和母亲进门,待母亲说明来意后,那家的男主人用一副无奈的语气说:“你家的公鸡我没见着,大概是孩子抓到哪里烤着吃了,孩子嘛,顽皮,我们也没办法!”说完就关上了大门。我不依不饶地拍打门板,不一会儿,他家就传出了赶骂的声音。
   母亲一直一言不发地站在邻居家门前,直到我拍累了喊累了,回头望着母亲,说:“妈,他们不还了,我们还是回家吧,明年再养一只公鸡。”母亲却摇摇头。她一直在那里站着,沉默着,直至太阳西沉,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母亲的侧脸,反射出俨然的光芒。村里人窃窃私语,遥遥观望,我下意识地低着头缩着身子,母亲却紧紧牵着我的手。渐渐地,母亲的力量好像传给了我,我也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最后,那家人终于松口了,还了我家的公鸡。抱着公鸡回家时,我说不出的兴高采烈,不只是因为失而复得的公鸡,更是因为我隐隐觉得,身边又有座大山矗立起来了。
   3
   母亲展现出她的刚强之后,脸上的柔和渐渐隐去,待人接物都严厉了起来。姥姥家就是做裁缝的,母亲从小跟着学,手艺好,悟性高,她去买回做衣服的书籍,照着上面做出的新样式,独特又美观。因此,尽管她不苟言笑,但来找她裁衣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且很少有欠账的。
   母亲不光裁衣,她还办了个培训班,收了几名学徒,教她们裁衣。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踩着缝纫机的踏板,在富有节奏的哒哒声里,为我缝出了初中和高中的学费。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少做衣服穿了,而是去集市上、商场里购买成品。母亲见生意难以经营,就去了一家服装厂打工,她管理着一个小组,严厉得有些不近人情,虽然她们小组的成品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却没有人愿意亲近母亲。母亲总是孤独地指挥着,忙碌着。
   那时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快点成人,早日挣钱,让母亲能松口气,过上舒心的日子。等到我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之后,母亲却不肯休息,因为她还记挂着帮我攒钱娶媳妇。
   我结婚了,母亲依然不肯休息,她说撑起一个家不容易,她得帮帮我。
   我和妻子住在单位的家属楼,80平米的房子,足够让母亲搬来同住了,可母亲却不同意。直到妻子坐月子时,母亲才暂时搬来照顾。我们住在一楼,窗外是块小广场,那时广场舞渐渐兴起,小区里的阿姨大妈们也组织起来,每天晚饭过后去小广场上跳上两个小时。音乐声就在窗外,儿子经常在熟睡时被惊醒哭闹。
   过了两晚,母亲就忍不住了,她去广场上制止,但她不是这个小区的住户,说话自然没有威力。母亲便不再说话,就守在音响旁,一旦音乐声大了,她就动手调小。就这样耗了三天,一来有其他受扰住户的声援,二来那些跳舞的大妈们也意识到了给人带来的不便,就自发搬到离小区不远的公园里跳舞了。
   小区的安静环境得益于母亲,可同事们也都传开,我有一个“凶妈”。
   妻子出了月子后,母亲又照料了半个多月,就坚持要搬走。我想趁机劝她住下来,可母亲却说,她的脾气太刚强了,儿媳妇虽然孝敬,但心里怕她,长期相处我们小两口肯定闹矛盾。
   母亲搬走时,抱着孙子,脸上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妻子察觉到了什么,就委婉地表示让母亲别走,我也在一旁帮腔。可母亲瞪我们一眼,说:“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我趁着还能干,去帮你们挣点,等老了就干不动了!”母亲说完就走了,坚持不让我们送。
  
   4
   我儿子8岁时,刚强的母亲忽然生了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出院后,一向不肯与我们同住的母亲,在我和妻子的软语要求下,终于搬进了我们的小家。
   在一个黄昏,我扶着母亲出门散步,忽然发现母亲比从前矮了许多。我转头看过去,惊觉母亲的背竟然这样弯了,双肩也佝偻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母亲的侧影,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傍晚,夕阳也是这样映照着母亲,只是那时的母亲,满脸都是俨然和隐忍的表情,年幼的我偎在她的身侧仰望着她,从她那里寻找勇气。而此时的母亲,脸上是多年来用刚强雕刻出的纹路,有些习以为常的木然,而长大的我,竟要俯视,才能看到她的脸了。
   我偷着擦了擦眼泪,对母亲说:“妈,您还记得我在婚礼上许的愿望吗,我说我已成家,下一步就是立业,不敢说给您大富大贵,只愿您脸上常有笑容。妈,听我的,别再搬回老家了,也别出去干活了,如果非要干活,就在家给我们小两口做做饭、带带孩子。妈,求您了。”
   知子莫若母,母亲没有看到我擦去的泪水,却看到了我心里的长河,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刚强,长出一口气,强行挺着的背又弯了些,依靠在我的手臂上。
   陈红摘自《分忧》
其他文献
我坐在出租车里,怒气难消,觉得自己的颜面丢尽,我强烈克制着自己一触即发的情绪,想让自己冷静下来,头脑里一直闪现着一个问题,今天我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她?我盛怒之下的行为是
期刊
那年,微博作为分享平台在中国刚刚兴起;  那年,猫叔还只是一只普通的喜欢眯着眼睛晒太阳的胖喵;  那年,什么是云吸猫,大家还都不知道。  后来有一年,一只来自日本的大白猫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广大微博网友的视线。你可能用它的照片做过头像,可能发过它的表情包,可能在微博上关注过它的动态。平平无奇的一只猫,治愈了无数曾在深夜中崩溃过的人们,它那悠然的生活态度也感染了许多焦虑的人们。作为网红猫咪初代目,这只大
期刊
你还没有成形,以最完美的状态存在着.在你的眼睛睁开前,我就是你的双眼.你还没有接触过空气、颜色、雪花,甚至也没有接触过妈妈——她可是我朋友!她在我面前躺下,准备生出你
期刊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宋有朱熹“三读”批注法;明清有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圈点批注法,自古以来就不失为一种指导学生阅读的好方法。圈点批注法中所谓“圈点”,就是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标示出文章中重要的字、词、句、段,标示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所谓“批注”,就是给圈点出的内容写文字性的批语,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掌
期刊
我会定期在位于华盛顿闹市区的《纽约时报》分局办公室附近,利用吃早饭的时间会见朋友,采访官员、分析师或外交官。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避免浪费早餐时间,把自己每天的安排填得更满一些。  当然,华盛顿特区的早高峰期的交通总是很拥堵,我的早餐伙伴往往会迟到10分钟、15分钟甚至20分钟。他们总是气喘吁吁地赶到,一边坐下一边说着致歉的话:“红线地铁又延误了……”“环城高速大堵车……”“我的闹钟没有响……”“我
期刊
一、在阅读教学中切入写作知识,运用课文实例支撑理论  要真正实现读写融合的目标,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结构和重新规划教学设计,在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本单元习作板块的教学内容,能够在课文阅读中找到相对应的地方,有效地切入相关的写作知识,并且可以直接利用课文作为案例支撑。在教材中,每一单元导读部分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这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要点,教学要以此开展,读写结合的落脚点也在这里。 
期刊
一、习作中的表达能力  发展习作表达能力,是儿童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习作表达能力是指写作者能够根据表达内容和表达对象,灵活选用适宜、妥帖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给读者留下良好感受和深刻印象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表达的内容,此谓表达之“意”;其二,表达的形式,此谓表达之“形”。良好的表达能力就应该以契合的“形”展现丰富的“意”,在表达过程中,学生应协调
期刊
教师的学识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语文教学是民族母语的教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学识素养,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清代文论家叶燮论诗,提出“才胆识力”四个字,这或可供语文教师参考。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才”“胆”“识”“力”四者,是有机整体,不可偏废,但比较起来,四者中的“识”最为
期刊
细雨轻飘的春日,在一位作家的签名售书会上,林霖穿着一身素雅的休闲装,一手拎着包,一手拿着作家的签名书。她贴心地陪伴在母亲身边,脸上始终漾着浅浅的笑,平和而娴淑。年过半百的母亲,穿着一件红色的鸡心领羊绒衫,左胸口缀着漂亮的配饰,与下身那条时尚的灯笼裤很搭配。  像带孩子一样陪伴母亲  忽然,母亲孩子似的大声喊起来:“快点儿,给我换尿不湿,我又尿了。”衣着光鲜的母亲在大庭广众下竟如此毫无羞涩地直言快语
期刊
再独特的人,都不能免俗地需要友情,神经科学家曾做过研究,孤独会对个人的感觉、行为和生理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早逝。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成为支撑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届年轻人几乎没有朋友了。这两年“孤独的级别”在朋友圈大肆盛行,有人“一个人吃火锅”,有人“一个人搬家”,有人“一个人做手术”。另一些人则拼命想证明自己是有朋友的,隔三差五喊一声“有人要一起去看电影/看话剧/看展/吃饭吗”,或者分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