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修复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为什么会选择修复专业?
  我是艺考生,在国内读的高中,对架上绘画非常痴迷。选择学习修复专业是这样可以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的作品。所以高中毕业后我直接报考了意大利的大学,选择了文物修复专业,包括壁画、油画、古家具、木刻雕像(彩绘及镀金)、织品、帆布、木板绘画。
  02
  国外对学习修复的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吗?
  在意大利,考大学的学生需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报考修复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高中就选择了修复专业,而且有一定的实习经验,到大学继续深造,所以说大学的课程对意大利本地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不过对国内赴意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如果是文理科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进行绘画基本功训练,而艺考生则在数理化方面较弱。所以在意大利既要学好数理化,又要精通欧洲艺术史,和扎实的素描基础及色彩分析能力。大学的修复课程很大一部分是由化学构成,可以说:化学=修复。
  03
  在课程设置方面会涉及哪些科目?这些课程设置的用意是?
  意大利排名靠前的修复学院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或是独立的文物遗产保护学院。我读的是私立大学,所以以私立大学的课程为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欧洲艺术史、欧洲修复史、文物遗产保护、修复法、架上绘画修复、壁画修复、古家具修复、雕塑修复、修复专业的绘画技巧、美学、化学及物理。
  整个课程设置以欧洲艺术史、欧洲修复史、文物遗产保护、修复法、美学为知识体系基础;人体、速写、古典油画等则训练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基本功;化学主要用于调配清洁试剂,展开对不同材料修复课程的训练。
  04
  学习期间会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修复工作当中吗?
  私立大学第一学年基本都在学习修复理论。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学校的工作室或修复现场实习,基本上每天除了4个小时的理论课外,都在不断地赶去下一个修复现场实习。
  05
  目前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2008年考上意大利私立修复大学,今年研究生毕业。2008年实行政策是3+2,既3年大学本科,2年研究生。(2009、2010年政策改变,直接读满5年,无本硕之分)。
  目前意大利一流的修复学校(罗马ISCR文物保护修复高等研究院,前ICR中央文物修复院),佛罗伦萨硬石博物馆修复中心等没有修复专业的博士课程。主要是因为文物修复是一门着重手动课程而不是偏重理论研究,上手经验远大于在学校死读书,所以很多学院没有博士课程。鉴于这样的实际条件。我会选择继续在意大利工作半年以提高自己的手动能力。
  06
  国外的理论体系是如何的?
  从近代的《雅典宪章》到《布兰迪修复论》再到《威尼斯宪章》不难看出,修复是一门综合历史、环境、自然、美学、材料学的特征得出的方法论。也就是说不排斥对文物主体的干涉,强调材料的可逆性、兼容性和可辨识性,为之后的修复工作留有余地。
  07
  修复有没有国际标准?
  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历史不一样,不能简单的规定统一的国际标准。这只能从所运用的材料上来规定范围。切萨莱·布朗迪的修复理论中提到材料的三个特性:可逆性、兼容性、可辨识性。现在已作为大前提普遍被世界各国接受,至于不同材质上的具体操作则有各自倾向的做法。
  08
  哪些国家的修复比较强?
  自然是意大利了,除了政府重视和每年对文物保护机构的拨款,以及拥有世界上一流的修复学院,和很多培养人员的学校和机构外。他们真的是以一个保存者的立场来考虑每一步的操作,就如同中医的对症下药。可逆性、兼容性、可辨识性不仅存在于切萨莱·布朗迪的修复理论中,还存在于传统技法娴熟的运用和传承上。
  09
  都有哪些机构或个人会需要与修复打交道?
  这些机构除了我们常见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在意大利还有各地市政府分管文化保护的官员,罗马教会有分管各地方宗教事物的管理者,他们会对教堂或祭坛画做定期维修。有培养修复专业人员的学校或机构,例如私立学校与博物馆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进入馆内进行工作实习。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下属监管修复过程和质量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规范其步骤和材料的正确性。
  10
  他们修复的原因是?
  意大利每年会对文物的保存状态做详细的记录,有30%的文物被记录在案,36%的文物被博物馆收藏。针对这些文物主要是检查保存状态与保持恒定环境为主。如果不到非修不可的地步是不会轻易做人为干预的。反之,以繁荣当地旅游为目地的文化古迹则是政府修复的主要原因,如都灵郊外的维纳利亚行宫或是米兰大教堂。那么剩下的是私人收藏或者拍卖流通,如果私人收藏家要求对修复藏品并且说明其来源,经向当地文物监管部门上报便可以对该藏品进行修复,所经的每个步骤由监管部门人员和私人收藏家共同监督完成。少部分修复原因是为拍卖所需。
  11
  请介绍一下修复的流程。
  以古画修复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大致流程:1、对画作存放的环境进行分析,分别编号记录,按照其排列顺序拆卸搬运至工作室;2、对外观和损伤状态并记录(包括颜料裂纹、画板变形、画布撕裂、发霉、凹陷等);3、对画作的脏污和损失程度判断怎样进行清理或加固;4、对画作表层和背面不同区域色块分别进行测试并确定清洁试剂;5、对画作载体分析损伤状态后进行修补;6、对画颜料层分进行修补并上漆,记录所用材料和工具;7、对画框重新加工并上漆,将画作重新装入画框;8、对画作拍摄,描述效果对比图并记录在案。
其他文献
9月8日朱其先生荣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批评奖”,表彰他长期以来坚持独立的批评态度,对构建健康文化生态起到积极作用,他的批评勇气为中国批评家赢得可嘉的职业尊严。  关键词“独立”和“勇气”,十分耐读。  公司门口有对河南夫妻,每天早上,支个小车,卖鸡蛋灌饼,还有些粥和豆浆,街边摊,一米之远正轰隆隆修着地铁,暴土扬尘,但他们家生意很好,有时候能排五六个人的长队。男人瘦瘦的,老实腼腆,总是低
期刊
10月31日,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凤凰》在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为期一年的展出即将落幕,这件以北京的建筑垃圾为材料创作的作品曾引发巨大的争议,这是该作品首次在国外展出。  《凤凰》的创作耗时两年,大多数时间花费在从北京的建筑工地上收集和购买材料,长期旅居美国的他,回国后感受到了中国财富的快速积累和令人担心的发展速度。当他步入类似遍布全国的摩天大楼建筑工地的那一刻,他被震撼了,
期刊
突然举起相机的人很多,彭乐是其中一个。虽然也学过美术,对号称艺术的那个东西有些小心思,但即便换个单反的念头也居然因生活中的琐碎耽误了很久。  都说四川人就热爱这块盆地,去哪里都舍不得这份安逸,彭乐没事儿也喜欢四处走走,但总也走不出以重庆为圆心的巴掌地区。  十八梯  周遭高楼层叠,阳光只好从层缝中投过来。十八梯还是那么多石阶,可是上城愈上,下城愈下,彼此越来越远,唯恐有一个“拆”字来弥合上下的距离
期刊
唐昕  策展人,泰康空间总监,  泰康人寿收藏部负责人  采访时间:9月17日下午  采访地点:泰康空间  空间2003年就成立了,在当时环境下,为什么会想到做一个非营利的空间呢?  当时叫泰康顶层空间,就我一个人,在那之前泰康人寿赞助过几次当代艺术展,主要是由我策划的。10年之前,关心艺术的人寥寥无几,除了圈子里的人,外面很少有人支持这事,或者听说过这事,所以那会儿对我们独立策展人来说,找赞助是
期刊
自古以来,纸被当作一种媒介,承载和传递着人类的智慧结晶,时代演变,技术不断革新,电子媒介的兴盛成为了当今不可忽视的话题,但传统的东西总能在时尚的轮回里找到影子。  2013年9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尚传媒集团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的“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1993~2012”展览中,来自武学伟、武学凯兄弟的第四届兄弟杯金奖作品《剪纸儿》更是惹人眼球。在拥有浓郁的中国元素标签同时,又非常现代
期刊
几百年前,王维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人们经常会将文学与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作品既有诗词的意境,又兼具绘画的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俄罗斯诗人另外的一面,莫斯科国家文学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展览会:“诗人之画”(2013 年8月23日~2013年10月23日),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著名诗人们的油画作品,用诗人的眼睛去感受世界。  走进展览馆,观众第一眼就
期刊
不是批评组织没有意义,而是没有触及这个领域公共关注的“神经”与痛觉罢了。硬挺着的批评家年会,在我看来更像当代艺术界一个充满争议的“产品”。其承载的公共属性和价值属性的信息都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公共属性危机方面,在于这个“产品”无法给目前价值混乱的艺术界起到根本性改善的作用,更无法给“人心思变”的艺术界提供启发性的思维和观点,尤其是同步扫描到艺术家群体处于集体性“煎熬”的现状;价值属性危机方面,则
期刊
01  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修复的概念?  我们还会用到一些相似的概念,比如修理、修缮、修整等等,但国内似乎更愿意接受“修复”,为什么呢?因为“复”字带有还原、复原的意思。这里暗含着中国文化中对于圆满的一种追求,我们看大多中国传统戏曲基本上都以花好月圆结束,大团圆的结果,这种圆满既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事物的一种美好期望与基本态度,也是传统文化精神在传承中的相融相通。  在传统书画修复中,我们更注重文化性
期刊
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  随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陆续做了几个跟修复相关的展览,并努力传播、展现修复相关的知识,公众也逐渐对修复工作有了一些认识,并对这个行业有了期许。这种期许或许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的修复行业还缺乏健全的机制,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行业政策。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由文化部艺术司牵头,在中国美术馆成立一个名为“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中心”的事宜目前正在筹备,将来有关修
期刊
0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后举办过两次与修复相关的展览,这两次展览的举办有什么契机?  主要是考虑到外界一直不太了解美术馆藏品修复这一部分的工作,而大部分人又很感兴趣,却没有机会了解,包括馆内的一些同事。刚好我们也修复了一批作品,在这种情况下,王璜生馆长提出来做个展览的建议。  展览的作品数量不多,当时并不是想展示我们修复了多少作品,而是想通过这个展览,让公众更多的了解我们的日常工作。结合大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