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本文阐述了怎样建立“大档案”格局,实现档案事业赶超发展,实现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大档案 赶超发展 档案事业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以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为己任,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还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为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变“三线”为“一线”的要求,实现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档案功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勇于破解发展难题,跳出档案抓档案,立足大局抓档案,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大档案格局。
一、切实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能否将一项事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是决定这项事业能否得到健康、有序、长久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得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职责。实际工作中,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常提及档案工作,但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往往容易把档案事业遗漏,以致本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档案法》第四条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都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法律上确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这一职责,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新时期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实在在地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注重发挥档案部门的独特作用,使档案工作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009年8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出台了《哈尔滨市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办法》,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哈尔滨市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市委对各区、县(市)党委、政府的有效监督和考评,敦促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各区、县(市)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推动哈尔滨市区、县(市)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二、尽力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
据调查,目前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大都隶属于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局和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了“局馆合一”体制,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也有一部分档案局和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局馆分设”体制,局机关的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档案馆属于档案局的二级事业机构,其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执行技术职务工资制度。这在省级和经济发达地区,档案局和档案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很小;但在市、县(市、区)级和经济落后地区,档案局和档案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较大,而且随着《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后,规范了津补贴,局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局机关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和津补贴基本能够按月到位,而档案馆人员的津补贴不能按时到位甚至没有,他们的意见很大。按照《档案法》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档案局属于政府部门,应该由政府直接管理,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档案局实行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而且以党委管理为主,档案局主要靠财政供养,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需要财政逐年加大投入,这样导致档案投入严重不足,这种管理体制必须理顺。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实施《公务员法》工作,根据“中发〔2006〕9号”文件有关规定,国家综合档案馆完全符合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两个必备条件。实行“局馆分设”的档案馆要抓住这次机会,主动与当地人事、编制部门联系,把档案馆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去,再利用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实行“局馆合一”体制。这样,可以解除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档案意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像过去商店售货员开发票时错误地把“档案局”写成“党安局”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社会档案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加强档案和档案法制宣传是各级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向领导宣传。“工作千条线,领导重视是关键。”无论哪项事业,哪项工作,之所以能发展、上台阶,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档案部门的领导必须注意“抓大放小”,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多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或本部门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形成“领导抓、抓领导,部门管、管部门”的大档案格局。二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知档、护档、用档的档案意识;要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积极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档案行政执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严肃查处违反《档案法》的案件,保障档案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四、尽快建立完善档案法规体系
1987年9月5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截至2007年2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地方性档案法规。但是,一个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法规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档案法制仍处于初级阶段。观瞻二十多年来的档案行政执法情况,档案执法机制不活、体制不畅,不少地方违反《档案法》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但真正得到处理的却极少。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档案法》中的部分条款已经不合时宜,在具体的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大家觉得《档案法》缺乏刚性,操作性不是很强,导致执法效果不明显。基层档案部门盼望着国家尽快修订好《档案法》,建立完善档案法规体系,构建档案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依法治档进程,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着力改善档案工作条件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搞好档案馆舍建设,是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发挥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但现有的档案工作条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予以解决。2009年,已经启动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基本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将在3至5年内,对26个中西部地区的千余个县级档案馆基本建设给予财政补助。这将极大地改善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条件,使档案事业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各地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管理条件,更好地满足档案安全保管与公共服务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强化档案馆“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建设,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打造成公众文化休闲场所。
六、不断创新档案管理体制
创新档案管理体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科学跨越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人本民生意识和开放合作意识,建立大档案格局,克服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机制性、体制性、资源性障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首先在工作思路上实现档案工作“七个转变”,即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业务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由手工操作向电子化管理转变,由靠行政手段微观管理型向依法治档宏观管理型转变。其次要以“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着力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机关档案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是清一色的机关档案的单一模式,而近年来呈现出一种百花竞放的可喜势头。安徽省档案局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国档案系统率先进行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等改革,建立起一套国家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路子,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的充分肯定。尔后,管理高效、经济节俭的文档中心、文件中心、联合档案室等在甘肃永靖、广东深圳和顺德、山东青岛、北京西城、吉林长春等地不断涌现。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管理成本、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打破档案资源部门分割的局面,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保管的各类专业档案和其他领域的民生档案按一定方式集中到国家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统一利用,使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集聚中心和档案信息社会共享平台。这些新生事物以其独特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国档案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全国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整合档案资源提供了有益经验。
七、必须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和档案馆“五位一体”的要求,档案馆不能仅仅接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而应该面向全社会,扩大收集范围,如加强婚姻、土地、房产、户籍、保险、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档案和名人、名胜、名产等特色档案的收集或征集工作,从而使档案馆成为一个门类齐全、馆藏丰富的档案集聚地,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全貌。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数据库,全力打造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门户网站,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并通过链接方式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信息整合上网,实现政务信息的有效公开和档案资源的充分共享,使档案馆成为档案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场所。
八、创新档案大服务机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群众至上、人民最大”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使档案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大胆探索新机制,积极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层次,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时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服务载体的多种形式、服务方法的多样性、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来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搞好档案编研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体现档案特色、富有时代气息、适合广泛受众的档案文化精品,形成若干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成果,为领导决策、各部门工作、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实现档案事业新跨越和新发展,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以更好地担当起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标准,配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同时要加大档案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做到能进能出。要继续加强档案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创造更多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档案人才。档案工作专业性强,工作条件很艰苦,生活很清苦。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关心干部职工工作,想方设法多办些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事情。要用正确的导向引导人心,坚持以成绩论英雄,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褒奖和重用,让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人感到压力和危机,特别要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老黄牛”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职工要多加留意,对那些不讲条件、埋头苦干的干部职工不能亏待,真正让大家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产生动力,从而引导大家把心思都用到工作上,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档案系统干部职工要自觉地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档案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合格人才。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档案局
关键词:大档案 赶超发展 档案事业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广大档案工作者以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为己任,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相比,还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为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变“三线”为“一线”的要求,实现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档案功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勇于破解发展难题,跳出档案抓档案,立足大局抓档案,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大档案格局。
一、切实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能否将一项事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是决定这项事业能否得到健康、有序、长久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得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职责。实际工作中,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常提及档案工作,但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往往容易把档案事业遗漏,以致本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档案法》第四条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都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法律上确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这一职责,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新时期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实在在地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注重发挥档案部门的独特作用,使档案工作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009年8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出台了《哈尔滨市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办法》,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哈尔滨市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市委对各区、县(市)党委、政府的有效监督和考评,敦促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各区、县(市)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推动哈尔滨市区、县(市)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二、尽力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
据调查,目前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大都隶属于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局和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了“局馆合一”体制,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也有一部分档案局和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局馆分设”体制,局机关的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档案馆属于档案局的二级事业机构,其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执行技术职务工资制度。这在省级和经济发达地区,档案局和档案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很小;但在市、县(市、区)级和经济落后地区,档案局和档案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较大,而且随着《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后,规范了津补贴,局馆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局机关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和津补贴基本能够按月到位,而档案馆人员的津补贴不能按时到位甚至没有,他们的意见很大。按照《档案法》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档案局属于政府部门,应该由政府直接管理,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档案局实行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而且以党委管理为主,档案局主要靠财政供养,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需要财政逐年加大投入,这样导致档案投入严重不足,这种管理体制必须理顺。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实施《公务员法》工作,根据“中发〔2006〕9号”文件有关规定,国家综合档案馆完全符合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两个必备条件。实行“局馆分设”的档案馆要抓住这次机会,主动与当地人事、编制部门联系,把档案馆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去,再利用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实行“局馆合一”体制。这样,可以解除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档案意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像过去商店售货员开发票时错误地把“档案局”写成“党安局”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社会档案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加强档案和档案法制宣传是各级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向领导宣传。“工作千条线,领导重视是关键。”无论哪项事业,哪项工作,之所以能发展、上台阶,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因此,档案部门的领导必须注意“抓大放小”,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多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或本部门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形成“领导抓、抓领导,部门管、管部门”的大档案格局。二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知档、护档、用档的档案意识;要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积极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档案行政执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严肃查处违反《档案法》的案件,保障档案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四、尽快建立完善档案法规体系
1987年9月5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截至2007年2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地方性档案法规。但是,一个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法规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档案法制仍处于初级阶段。观瞻二十多年来的档案行政执法情况,档案执法机制不活、体制不畅,不少地方违反《档案法》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但真正得到处理的却极少。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档案法》中的部分条款已经不合时宜,在具体的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大家觉得《档案法》缺乏刚性,操作性不是很强,导致执法效果不明显。基层档案部门盼望着国家尽快修订好《档案法》,建立完善档案法规体系,构建档案立法、执法、普法和监督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依法治档进程,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着力改善档案工作条件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搞好档案馆舍建设,是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发挥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但现有的档案工作条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予以解决。2009年,已经启动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基本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将在3至5年内,对26个中西部地区的千余个县级档案馆基本建设给予财政补助。这将极大地改善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条件,使档案事业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各地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管理条件,更好地满足档案安全保管与公共服务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强化档案馆“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的功能建设,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打造成公众文化休闲场所。
六、不断创新档案管理体制
创新档案管理体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科学跨越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人本民生意识和开放合作意识,建立大档案格局,克服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机制性、体制性、资源性障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首先在工作思路上实现档案工作“七个转变”,即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业务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由手工操作向电子化管理转变,由靠行政手段微观管理型向依法治档宏观管理型转变。其次要以“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着力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机关档案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是清一色的机关档案的单一模式,而近年来呈现出一种百花竞放的可喜势头。安徽省档案局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国档案系统率先进行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等改革,建立起一套国家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路子,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的充分肯定。尔后,管理高效、经济节俭的文档中心、文件中心、联合档案室等在甘肃永靖、广东深圳和顺德、山东青岛、北京西城、吉林长春等地不断涌现。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管理成本、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打破档案资源部门分割的局面,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保管的各类专业档案和其他领域的民生档案按一定方式集中到国家综合档案馆统一管理、统一利用,使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集聚中心和档案信息社会共享平台。这些新生事物以其独特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国档案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全国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整合档案资源提供了有益经验。
七、必须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和档案馆“五位一体”的要求,档案馆不能仅仅接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而应该面向全社会,扩大收集范围,如加强婚姻、土地、房产、户籍、保险、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档案和名人、名胜、名产等特色档案的收集或征集工作,从而使档案馆成为一个门类齐全、馆藏丰富的档案集聚地,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全貌。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数据库,全力打造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门户网站,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并通过链接方式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信息整合上网,实现政务信息的有效公开和档案资源的充分共享,使档案馆成为档案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场所。
八、创新档案大服务机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群众至上、人民最大”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使档案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大胆探索新机制,积极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层次,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时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服务载体的多种形式、服务方法的多样性、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来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搞好档案编研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体现档案特色、富有时代气息、适合广泛受众的档案文化精品,形成若干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成果,为领导决策、各部门工作、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实现档案事业新跨越和新发展,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以更好地担当起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标准,配强档案部门的领导班子,同时要加大档案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做到能进能出。要继续加强档案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创造更多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档案人才。档案工作专业性强,工作条件很艰苦,生活很清苦。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关心干部职工工作,想方设法多办些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事情。要用正确的导向引导人心,坚持以成绩论英雄,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褒奖和重用,让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人感到压力和危机,特别要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老黄牛”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职工要多加留意,对那些不讲条件、埋头苦干的干部职工不能亏待,真正让大家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产生动力,从而引导大家把心思都用到工作上,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档案系统干部职工要自觉地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档案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合格人才。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