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吃饱不吃多

来源 :成长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爱吃的你来说,享受吃的乐趣,同时又不吃得过多,这是个梦想吗?只要你按照以下l0条建议实践l0天乃至一生,这个梦想就能实现。
  “眼大肚小”,这个俗语形容我们大快朵颐后的状态最贴切不过了。我们就像是寓言中的乌鸦,贪心远比胃口大得多。我们知道应控制食量,希望吃得刚刚好且一点儿都不多吃,但这好比新年新愿望,看起来真诚而高尚,却很少得到实现。在饮食上,疯狂减肥,或胡吃海塞,都不利于健康,只有节制才是不二选择。
  节制食量需要经过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重新了解身体的感受。能够分清两种不同的饥饿:生理饥饿与心理饥饿。前者是身体需要食物(能量和某些营养元素);后者是吃的欲望,是一种防卫机制,针对无法自控的情感,无论这些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采取正确的饮食方式之前,必须要先了解这两种饥饿的不同。一旦确认是生理饥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吃饱的尺度,这个尺度是满足身体需要与饮食乐趣之间的平衡点。老实说,需要遵循的原则并不复杂,但实践到日常生活中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初期,需要你的努力和耐心。
  心理学家Gerard Apfeldorf提出的10日规划,建立在10条建议上。你若问,这个方法的独特之处是什么?那就是——只有你才能判断自己吃得是否舒适。
  
  感受饥饿
  
  试着在4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如果你对此恐惧,可能是因为你担心身体会因此产生不适,而你会发现,这不会导致任何不良后果。如果你从来不觉得饿,那么你的食欲可能“去度假”了。也就是说,为了抵制对食物缺乏的恐惧,你总是吃得过多,又或者,对于饮食你已经完全失去了感受。如果说你总是觉得饿,那你可能混淆了生理饥饿与心理饥饿。
  饥饿的表现因人而异。最普遍的表现是:感觉虚弱和情绪混乱。
  建议: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你从容地面对食物。在这个短暂的斋戒期间,不要刻意去体会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而是让这些信号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建立一个常规程序
  
  想要让身体感受到饥和饱,你就应该让饮食规律化。每天在固定时间吃固定内容的早餐。10天后,你就能在吃早饭之前感到饥饿,而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恰好吃饱的尺度。
  建议:避免尝试新的食物。食用熟悉的食物能够更容易找到恰好吃饱的尺度。
  
  集中注意力品味食物味道
  
  在吃最初几口的时候,注意细品味道。因为你了解食物的味道通常是通过最初几口:咸了?甜了?太软了?好吃还是一般?此时对味道的判定非常重要,因为对后面几口的味道我们运用的就是想象了。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把一块味道普通的巧克力蛋糕吃得一干二净。因为我们想象它是美味的。和我们的味觉不同,我们的想象力永不知疲倦。当我们真正注意味道的时候,对于吃的要求就会更加谨慎了。味道变了我们可以不吃了。
  建议:小口吃饭。充分利用你的牙齿、舌头和上颚。当你咀嚼的时候,放下手里的餐具。
  
  放慢速度
  
  身体接收到吃饱的信号需要l5~30分钟,胃和大脑之间的通讯不是即时的。在用餐半个小时后,启动饱感的酶才会被释放出来。如果吃得太快,你就可能吃得过多。
  建议:把吃饭时间延长为至少30分钟。无论食物美味与否,都像美食家一样去细细品味。
  
  吃饭的过程中“中场休息”
  
  问问你自己,你感到很饿、一般饿还是基本不饿? 如果你感到饱了,哪怕你觉得肚子还有地方放下一块巧克力蛋糕,也别再吃了。
  告诉自己过一会儿会更好地享用这块蛋糕(你又不是生活在沙漠里,蛋糕店到处都有)。相反地,如果还没吃饱,就继续用餐吧。
  建议:问自己是否吃饱的时候,要放下餐具,而且嘴里不能有食物。最好的参考是你是否仍然吃得愉快。当这种愉快消退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吃够了。
  
  排除干扰
  
  禅宗告诉我们,吃饭的附候就专心吃饭,读书的时候就专心读书。这个哲学理论着眼于当前的重要性,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你坐在餐桌旁,饭碗前,那就排除周围的干扰吧。别看报纸,别看电视,也别投入激烈的政治辩论。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睛:吃饭!当然,如果你是和大家共进午餐,也别像个修士一样独自在一边一言不发啊。
  建议:练习有规律地中途休息。停下一段时间用来说话和倾听,然后继续吃饭,渐渐地,两者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替了。
  
   练习节制
  
  有3个方法来实现有尺度而且有意识地进食。放慢吃饭的速度,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味道上,将多余的食品留在盘子罩里;减少盘中菜的分量,边吃边问自己吃饱了没有;减少一餐中菜的数量或者每个莱只吃一小份。
  建议:在上菜的空隙不吃东西。
  
  认清你的欲望
  
  


  你离饼干盒只有半步之遥,为什么不伸出手呢?——等一下,问问自己,我这是因为饿了还是因为我想吃?
  如果是因为饿了,那就吃吧。如果不是,那就问问自己为什么想吃?在这个时候,你是悲伤还是紧张?生气还是高兴?你是否需要安慰?实际上,我们的冲动和饥饿通常是情绪紊乱的征兆。我们吃东西是为了不让自己被某种情感淹没,那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让答案自己产生,你不需要过多考虑。然后,去喝杯水,起来转个圈,打几个电话,这是为了让你确认白己的愿望。如果你仍然想吃,那就高高兴兴地享用吧,千万不要抱有负罪感。了解你自己的情感状况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把饮食控制在理性范围内。
  建议:在每次“尝试危机”出现的时候,在小本上记录下与之有关的情感,而不要加以评判。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每次引发状况的都是同一种情感。
  
  不要为了未来而吃
  
  害怕以后没的吃,这种对明天的忧虑会让我们多吃,就好像我们为了以防万一而做储备。这种恐惧是焦虑性格的典型特征,而且通常是由节食引起的。对于心理和身体来说,这是一种暴力,因为这是通过积存食物和过度摄入食物来进行自我防护。
  建议:回到当下,明天是另外一天。此时此刻,你到底有多饿?你饥饿的程度是你吃多吃少的唯一根据。别忘了到处都有食品店。
  
  只有你才能判断自己的需要
  
  为了愉快而吃?为了控制脾气再吃一盘?埋头狼吞虎咽而不去理会外面的狂风暴雨?从中很容易看出由情绪导致的行为紊乱。这就是为什么忠于自己的真实需要是如此重要。不要去听从别人的指令掌握好自己的航向。无论与同桌的步调一致与否,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吃饱,从而停止或者继续进餐。无论发生什么,都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受。
  建议:如果你想的话,隔段时间可以给自己来顿大餐,一直吃到确实觉得撑。别犹豫,去吃吧。你从此拥有了活力,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自行调节。
其他文献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学界久负盛名的家庭治疗概念,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波特海灵格经25年的研究而发展出来。他认为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他会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系统,一个身、心各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社会中的每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系统中孕育、出生、成长起来的。  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家
期刊
在贵州高原上,生活着一个神秘族群——家,他们的身世扑朔迷离,至今没有定论,外界曾把他们划为苗族的一个支系,但他们自称为后羿的传人,祖先在很久以前从江西迁到贵州。据考证,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是一个勇武擅射的古老部族的首领,故国就在今江西一带。    后羿的传人    “把我们算作一个民族,我们是下田、吃饭、睡觉;不把我们算作一个民族,我们也还是下田、吃饭、睡觉。”在凯里市龙场镇麻塘寨,45岁的村民
期刊
冬天没棉袄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没有几双漂亮又保暖的丝袜,那真的是太OUT了。  三毛小时候的梦想是快快长大,可以涂口红、穿高跟鞋。口红高跟鞋对我来说从来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诱惑,我渴望长大的原因如此倔强又坚定——可以在冬天穿丝袜!  谁都看过这样的镜头——一辆美车停下,一双穿着丝袜的美腿伸出来,然后女人披着大衣或者皮草旁若无人地下车来,四周冷风袭来,路人们个个缩脖子,唯独她像朵骄傲的小水仙,单薄又
期刊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潺潺的流水声以及温柔的点点灯光。深呼吸,再呼吸,气入丹田……这就是瑜伽的练习场地。柔韧、静谧的瑜伽好像与男性不搭界,事实上,瑜伽是不分性别的,瑜伽,不只属于女性,男人也瑜伽。    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人把这项运动看做是女士专利,男士免进。其实身心净美的修习无分男女,况且在古印度,YOGA也是由男性的僧侣创造。不少资深瑜伽导师都强调,其实男士更能专注于瑜伽精髓的修炼。所以,男士练习
期刊
门萨语录:  我只是个普通人,只是稍微聪明一点点。  我觉得自己算是天才,但是个谦虚的天才。  还好了,只是有些时候确实有些优越感。  和高智商的人在一起,能够获得被智慧折磨的快感      听到上面的言论,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他们很欠扁?大张旗鼓标榜自己智商有多高,在我们的中庸观点看来,就是“骄傲”和“张扬”。然而,拥有一张门萨的会员认证,就让这群骄傲的人看起来不那么可恶了——因为他们的高智商的
期刊
和“疯野飘流人”面对面坐着,面前摆着香浓的咖啡,初冬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头顶上方是一盏昏黄的吊灯,浪漫而有情调。   这不是在咖啡馆里,而是在一辆车上,准确地说,是在一辆房车上。吃饭,有煤气灶可以自己动手;睡觉,卧室里有一张2米长、1.8米宽的大床;洗澡,有热水器24小时提供热水;闲时,还能看看车上装的液晶电视,或者拿出笔记本电脑上上网……其豪华程度堪比五星级大酒店。   “疯野飘流人”是他的网名
期刊
中医有云: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护心应成为夏季的重点。  中医认为,五脏外应四时,一般是应时的脏器首先受邪发病,所谓“当其时者,必先受之”。因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就是保护最重要的脏器在最关键的时节不受邪发病。  这里说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所以专家介绍,夏季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即俗话说的“
期刊
中国大约有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中。在各个大城市的办公写字楼里,浪费掉的宝贵能源不计其数。同时,伴随着电子化办公设备的普及应用,各种办公室疾病频频发生。果真防不胜防吗?其实不然,办公室环保有窍门。    国内许多单位的办公室里,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人下班了不关闭计算机,一些复印机、打印机也在停用时长久地开着,很多楼里的卫生间白天也开灯……“对节能这样不在意,一台电脑4小时大约消耗一度电,如果下班后
期刊
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往非洲原始丛林。从此,“枯竭”一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还像往常一样坐在格子间里,但是你的热情、潜能和才智,似乎统统“休眠”了,它们是永远睡去了,还是仅仅在假寐?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是否患上“职业枯竭症”?如果患上了,目前的状态严重到什么程度,是经过自我调整还是必须经过外力,才能唤
期刊
你是否觉得工作索然无味,毫无意义?你是否觉得自己油尽灯枯,已经筋疲力尽?你是否厌倦工作,根本就没有明天去工作的动力……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就有了一个大问题:职业枯竭。被它缠上的人就像一个即将流干的蜡烛,工作动力日益衰退,直至完全枯竭。  职业枯竭并非是一个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扔的大筐。美国心理学家贝弗利波特说,典型的职业枯竭是,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  波特认为,导致职业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