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爱吃的你来说,享受吃的乐趣,同时又不吃得过多,这是个梦想吗?只要你按照以下l0条建议实践l0天乃至一生,这个梦想就能实现。
“眼大肚小”,这个俗语形容我们大快朵颐后的状态最贴切不过了。我们就像是寓言中的乌鸦,贪心远比胃口大得多。我们知道应控制食量,希望吃得刚刚好且一点儿都不多吃,但这好比新年新愿望,看起来真诚而高尚,却很少得到实现。在饮食上,疯狂减肥,或胡吃海塞,都不利于健康,只有节制才是不二选择。
节制食量需要经过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重新了解身体的感受。能够分清两种不同的饥饿:生理饥饿与心理饥饿。前者是身体需要食物(能量和某些营养元素);后者是吃的欲望,是一种防卫机制,针对无法自控的情感,无论这些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采取正确的饮食方式之前,必须要先了解这两种饥饿的不同。一旦确认是生理饥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吃饱的尺度,这个尺度是满足身体需要与饮食乐趣之间的平衡点。老实说,需要遵循的原则并不复杂,但实践到日常生活中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初期,需要你的努力和耐心。
心理学家Gerard Apfeldorf提出的10日规划,建立在10条建议上。你若问,这个方法的独特之处是什么?那就是——只有你才能判断自己吃得是否舒适。
感受饥饿
试着在4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如果你对此恐惧,可能是因为你担心身体会因此产生不适,而你会发现,这不会导致任何不良后果。如果你从来不觉得饿,那么你的食欲可能“去度假”了。也就是说,为了抵制对食物缺乏的恐惧,你总是吃得过多,又或者,对于饮食你已经完全失去了感受。如果说你总是觉得饿,那你可能混淆了生理饥饿与心理饥饿。
饥饿的表现因人而异。最普遍的表现是:感觉虚弱和情绪混乱。
建议: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让你从容地面对食物。在这个短暂的斋戒期间,不要刻意去体会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而是让这些信号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建立一个常规程序
想要让身体感受到饥和饱,你就应该让饮食规律化。每天在固定时间吃固定内容的早餐。10天后,你就能在吃早饭之前感到饥饿,而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恰好吃饱的尺度。
建议:避免尝试新的食物。食用熟悉的食物能够更容易找到恰好吃饱的尺度。
集中注意力品味食物味道
在吃最初几口的时候,注意细品味道。因为你了解食物的味道通常是通过最初几口:咸了?甜了?太软了?好吃还是一般?此时对味道的判定非常重要,因为对后面几口的味道我们运用的就是想象了。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把一块味道普通的巧克力蛋糕吃得一干二净。因为我们想象它是美味的。和我们的味觉不同,我们的想象力永不知疲倦。当我们真正注意味道的时候,对于吃的要求就会更加谨慎了。味道变了我们可以不吃了。
建议:小口吃饭。充分利用你的牙齿、舌头和上颚。当你咀嚼的时候,放下手里的餐具。
放慢速度
身体接收到吃饱的信号需要l5~30分钟,胃和大脑之间的通讯不是即时的。在用餐半个小时后,启动饱感的酶才会被释放出来。如果吃得太快,你就可能吃得过多。
建议:把吃饭时间延长为至少30分钟。无论食物美味与否,都像美食家一样去细细品味。
吃饭的过程中“中场休息”
问问你自己,你感到很饿、一般饿还是基本不饿? 如果你感到饱了,哪怕你觉得肚子还有地方放下一块巧克力蛋糕,也别再吃了。
告诉自己过一会儿会更好地享用这块蛋糕(你又不是生活在沙漠里,蛋糕店到处都有)。相反地,如果还没吃饱,就继续用餐吧。
建议:问自己是否吃饱的时候,要放下餐具,而且嘴里不能有食物。最好的参考是你是否仍然吃得愉快。当这种愉快消退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吃够了。
排除干扰
禅宗告诉我们,吃饭的附候就专心吃饭,读书的时候就专心读书。这个哲学理论着眼于当前的重要性,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你坐在餐桌旁,饭碗前,那就排除周围的干扰吧。别看报纸,别看电视,也别投入激烈的政治辩论。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睛:吃饭!当然,如果你是和大家共进午餐,也别像个修士一样独自在一边一言不发啊。
建议:练习有规律地中途休息。停下一段时间用来说话和倾听,然后继续吃饭,渐渐地,两者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替了。
练习节制
有3个方法来实现有尺度而且有意识地进食。放慢吃饭的速度,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味道上,将多余的食品留在盘子罩里;减少盘中菜的分量,边吃边问自己吃饱了没有;减少一餐中菜的数量或者每个莱只吃一小份。
建议:在上菜的空隙不吃东西。
认清你的欲望
你离饼干盒只有半步之遥,为什么不伸出手呢?——等一下,问问自己,我这是因为饿了还是因为我想吃?
如果是因为饿了,那就吃吧。如果不是,那就问问自己为什么想吃?在这个时候,你是悲伤还是紧张?生气还是高兴?你是否需要安慰?实际上,我们的冲动和饥饿通常是情绪紊乱的征兆。我们吃东西是为了不让自己被某种情感淹没,那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让答案自己产生,你不需要过多考虑。然后,去喝杯水,起来转个圈,打几个电话,这是为了让你确认白己的愿望。如果你仍然想吃,那就高高兴兴地享用吧,千万不要抱有负罪感。了解你自己的情感状况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把饮食控制在理性范围内。
建议:在每次“尝试危机”出现的时候,在小本上记录下与之有关的情感,而不要加以评判。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每次引发状况的都是同一种情感。
不要为了未来而吃
害怕以后没的吃,这种对明天的忧虑会让我们多吃,就好像我们为了以防万一而做储备。这种恐惧是焦虑性格的典型特征,而且通常是由节食引起的。对于心理和身体来说,这是一种暴力,因为这是通过积存食物和过度摄入食物来进行自我防护。
建议:回到当下,明天是另外一天。此时此刻,你到底有多饿?你饥饿的程度是你吃多吃少的唯一根据。别忘了到处都有食品店。
只有你才能判断自己的需要
为了愉快而吃?为了控制脾气再吃一盘?埋头狼吞虎咽而不去理会外面的狂风暴雨?从中很容易看出由情绪导致的行为紊乱。这就是为什么忠于自己的真实需要是如此重要。不要去听从别人的指令掌握好自己的航向。无论与同桌的步调一致与否,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吃饱,从而停止或者继续进餐。无论发生什么,都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受。
建议:如果你想的话,隔段时间可以给自己来顿大餐,一直吃到确实觉得撑。别犹豫,去吃吧。你从此拥有了活力,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自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