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研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可移动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其进行安全保护和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本文主要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不可移动文物一般是指不能移动或不能轻易移动的文物,其范围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和大型建筑,涵盖古建筑、传统民族聚落、古街道以及考古遗址等,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教育及军事等领域。它们绝大部分是先民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物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承载和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公众的生活面貌,通过它们能够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和研究,能够让历史文献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开展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对各项措施进行不断完善,提高管理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保护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及管理工作,相关政策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如今,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已经形成了复杂、庞大的工作体系,并深入到社会、经济、环保等多个领域,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能够调动的社会力量也在不断增加。
  笔者认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及管理工作的研究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人们对历史和文化进行更好的认知,能够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并且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因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积淀,我们应当让它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丰富的形式向世界宣传、普及中华文化。
  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的现状
  在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文物保护经费短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矛盾突出、多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活化利用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长远持续开展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文物行业从业者认真加以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的。
  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从责任落实、机制保障、资金保障、文物利用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大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的工作力度,推进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适度利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法律法规在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机制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每隔两年就会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一次修正,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但面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依然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建立健全保护长效机制。由政府主导,文物部门牵头,分级别、分批次编制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规划,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书面函询等方式,向社會广泛征求建议和意见,科学调整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3.提供经费保障。要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加固、安全整改、日常巡查记录、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4.吸引社会力量介入。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想要让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是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推广、宣传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充分参与进来。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当让社会公众提升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意识,以达到全民保护的目的。有鉴于此,政府部门应当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媒介,包括电视、报纸、微博、微信,乃至抖音、快手等,采取文字、图像和视频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认识到不可移动文物所具有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对社会公众开展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他们了解自身在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此外,各地博物馆也应当以当地不可移动文物为主题举办相应的展览,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使公众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现状。二是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本身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建设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可移动文物的内涵与价值,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充分明确的是,不可移动文物一定要在得到安全保护与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不可移动文物,使其远离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且使文物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相互融合,让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地传承下去。
  5.重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
  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相应的安全保护与管理机构和队伍就应该与之匹配。然而,如今人手相对缺乏,以致安全保护与管理机构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与管理人才的引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安全保护与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对新入职人员要加强筛选,提高门槛;对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可以进行转岗或淘汰。此外,还要有一套严肃公正的工作体制,遵循有为才能有位的原则,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因为,从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只有相信人才、依靠人才,才能完成对人才的利用,最终实现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不可移动文物受自然灾害、风化、人为损坏等因素的影响,保护是非常困难,也是非常紧迫的,因此,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在今天看来十分关键。因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的记忆、保护文化的传承。在城镇化脚步加快、现代化步伐加速的当下,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应该放缓,更不应该停滞。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重视对人才的引进,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科学保护,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下,使不可移动文物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作者简介:刘洋,1978年12月生,女,汉族,籍贯辽宁朝阳。大学本科学历,文博馆员,从事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研究。工作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文物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师洋.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80-81.
  [2]陈梓铭.重庆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调查分析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桑振群,张振海,马振翔.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利用[J].重庆行政,2019,20(01):91-93.
其他文献
摘要:绘有山峦图像的汉墓壁画最早见于西汉早期的河南地区;新莽至东汉中期,流行区域由中原向西转移至关中;至东汉晚期,关中与内蒙古地区成为墓葬壁画山峦图像发展的新中心。图像整体呈现由单体山向山组,由平面结构向纵深结构,由圆润平缓向尖利突起的转变态势。两汉墓葬壁画中的山峦图像常运用于仙界和人界两种情境,仙山展现了汉人对长生不死和死后升仙的向往,自然山则反映出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事死如事生”等思想内涵。
期刊
古今中外,“鹰”的艺术形象,被寄予了人们搏天壮志和不屈的精神。国外,“鹰”图形常被作为家族的纹章,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中国,“鹰”也常常作为民族图腾,或是作为坚毅精神的象征,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广彩瓷器上,“鹰”也是常见的纹饰。由于大多远销国外,广彩瓷器上常见西方定制的“鹰”纹饰。而在民国时期,也是广彩行业发展转变的时期,广彩瓷器上出现了广彩画师自主创作的“鹰”纹饰。本文举例分析一些广彩瓷器上“
期刊
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自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以来,我国“非遗”概念下的保护工作也进入了第20个年头,成绩之大,有目共睹。而早在国家刚刚明确提出“非遗”保护目标之初,我国民间的诸多有识之士就积极投身于各类“非遗”项目的抢救和保护事业之中,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福建著名收藏家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基本属性、社会功能、使命以及存在意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博物馆所要保护的对象范围打破了只对文物的研究和展示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同样列在了博物馆的保护范围之内。赤峰博物馆已经成为保护与传承赤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单位之一。现就赤峰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的作用及其意义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浪潮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持续发展,博物馆行业本来就因为其极高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往往易局限于有限的专业领域之内传播。伴随着新媒体浪潮和外国文化入侵的冲击下,博物馆作为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够进行广泛、有效的大众宣传工作,势必将会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甚至树立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与公
期刊
汉画像砖是汉代的一种基础建筑构件,多用于墓室、祠堂。有汉四百余年,画像砖的使用几乎贯穿其整个历史空间并遍布全国各地。四川、山东、河南、江苏均由大量不同形制的汉画像砖出土,风格各具独特的审美特色,其中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是以其别具一格的线条美为代表的画像砖精品,可谓是别具匠心的艺术瑰宝。系统出土的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内容题材丰富,从社会生活到神话世界皆有表现,模具的图案样式也多种多样,涵盖建筑、人物、植
期刊
陶器的出现被看做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作为日常的生活用具,在制陶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融入了史前人类极为复杂的文明、艺术、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彩陶的出现更是将这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展示,在色彩斑斓和纹样缤纷中书写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海岱地区的彩陶始见于距今7000-6000年之间的北辛文化,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之内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前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李后强先生发表在《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上的文章,题为《遂宁宋瓷的主人可能是彭祖后裔钱茂》。  由于四川省遂宁市1991年9月宋代宋瓷窖藏的发现是考古界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所以,学术界长期以来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  这几个问题是:“窖藏宋瓷及其他器物来源于哪里?”“窖藏器物是谁埋藏的?”“窖藏所藏器物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埋入的?”  迄
期刊
摘要:葫芦不仅在古代得到人们的喜欢,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也是广受人们喜爱听闻的词语。它作为一种植物,其寓意吉祥如意,故在古时人们将葫芦的造型大量制作成器物,还将其当作纹饰给器物加以装饰。而葫芦广受人们喜爱也正是由于它的吉祥寓意,并且在道教文化中也是深受推崇。  关键词:道教;吉祥 ;葫芦瓶  大家听见“葫芦”一词会想到什么?是一種植物,代表着吉祥如意,造型光滑圆润……可是葫芦与道教文化又有着什么关系?
期刊
在“清初六大家”中,有一位独具特色的艺人,运笔飘逸潇洒、逸趣横生,擅花鸟,尤以没骨花著称,他就是人称“写生正派”的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惟大,号南田、南田翁,后改字寿平,遂以字行,江苏武进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诗人。  恽寿平是清代初期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创建了“常州画派”,被誉为清朝“一代之冠”。他的画作多以写生为主,所创“常州画派”又被称为“写生(花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