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概念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物理概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境,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的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境,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撼,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这么厉害?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生活、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了理解概念的程度。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播放了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资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资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巧妙的解法是解答竞赛题的手段,而弄清每步的来胧去脉才能学好数学竞赛,才能触类旁通。因此,在解答数学竞赛问题时要尽量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并弄懂每种解法,遇到类似问题时与之比较,然快速地寻找到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便能驾驭数学竞赛。  关键词:竞赛题 思考 类比法 一题多解  一、问题的产生  数学竞赛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少年朋友,成为现代数学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是新世纪体育教育改革的主导和主流。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外体育 活动模式  一、对素质教育基本特征的分析  1.素质教育的概念  指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现代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理论指导下,在后天环境里通过培养和教育
期刊
摘 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似乎让家长、老师、学生不知所措,网络在给中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中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培养中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律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网络 教育 自我保护意识 自律  进入21世纪,步入网络社会,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手段。对于中学生来说,它是集获取知识、提炼信息、交流思想、潜能开发、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强大
期刊
随着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功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谈几点思考:  一、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
期刊
以前我们主要依靠单调的英语教授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解、看板书和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与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探究情境
期刊
随着第三代传媒手段——网络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教学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方式已轰轰烈烈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急速更新和换代,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都对现代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并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因此,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我常指导学生从书刊网络搜集资料,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课堂上也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期刊
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发展演变,对语文活动课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意义,对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和认识。本文就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发展谈一点思考。  一、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势在必行,并将逐步演变成为语文活动课设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
期刊
随着电教设施的不断完善,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课堂。它以其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声光、视频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软件,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寓教于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具有实际功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探究能力  随着社会快速稳定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