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必然性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加之适应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情,使其得以顺利走上中国化的道路,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运动
  我们常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具体情况却要复杂的多。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能够中国化,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接收方,它在本土的一些内在因素更是不能忽略的。
  一、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发展脉络
  中国妇女受到几千年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压迫,在明朝末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一些反对封建传统的“异端”。如李贽等人就对封建男女观进行了批判,这种质疑封建礼教的民主主义思想虽然随着清朝入主中原而绝迹,但是它不愧为中国妇女解放的本土萌芽。不过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真正的启蒙还是由于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可以追溯到西方传教士所宣扬的西方女权主义。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妇女启蒙思想传播的更加迅速。总结起来,西方传教士在妇女解放运动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倡导不缠足和兴办女学,即解放女性的身体和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兴办女学可以说是为之后妇女运动进一步推进培养了人才。从1844年,宁波第一所女子教育学校成立到1896年,教会女校已达308所。西方传教士所倡导的新型的男女模式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展示出了影响力,虽然太平天国的男女平等思想比较笼统且多半没有付诸于实践,但是它既是妇女解放思想已经启蒙的一个表现,也是一段富有启迪意义的插曲。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真正的兴起和发展为妇女运动是在戊戌维新时期,继承了早期改良派的一些思想,维新派在妇女问题上的主张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女性问题和救国强国联系起来,是出于“救国保种”的需要,具体的体现还是倡导不缠足和兴女学。维新派把妇女从封建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提升到“国民之母”的地位,为的是国家的需求,维新人士在倡导不缠足时这样论述到:“欲救国,先救种,欲救种,先去其害种者而已,夫害种之事,熟有过缠足乎?”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新时期出现了一批参与变法的女性,他们首次正式地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她们提出的“天下兴亡,女子有责”表现出她们所倡导的新的男女角色模式,切合了中国当时时代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是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发生的,此前的妇女运动重在反传统,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萌生的时期,而五四则是现代女性角色初步构建的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是女权运动、妇女参政运动和废娼运动等等。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继承了此前妇女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孙中山重视发挥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妇女参加各种革命活动。这一时期女性的角色定位已经由“国民之母”发展为“女国民”,她们的出发点是:尽男子一样的义务,享男子一样的权利,由此女性掀起了一股参政从军的热潮。妇女的解放演变成了以女性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各个阶层的妇女,或是激进或是间接地参与到了这一时期的反帝反封的斗争。妇女解放运动著名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秋瑾就号召“把争取自身的解放同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结合起来。”但是妇女的参政运动并没有取得成功,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妇女解放运动陷入了低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启蒙思想家从西方的“民权”思想中发展出了“女权”思想,当时社会上知名的启蒙人士都对妇女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胡适、鲁迅、蔡元培、周作人等人虽然对妇女运动的观点各有侧重,但是他们在报刊杂志中多次讨论妇女问题,批判封建礼教,主要是就贞操问题、女子受教育问题、婚恋观等问题提出批判。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妇女问题成为五四思想大解放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时期参与讨论的有资产阶级民主派,还有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就女子的各种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形成各种派别,主要有经济独立派、女子教育派、女子参政派等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讨论中,人们对于女子要不要解放,以及在哪些方面得到解放是基本达成共识的,分歧在于妇女解放的途径问题,即在现在私有制的社会下可以实现妇女的解放还是只有彻底变革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妇女的解放。这也是资本主义女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分野。
  二、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传播的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生根发芽,既是基于前一个阶段妇女运动的基础,更是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继续发展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性反映在当时社会妇女所面临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活动的核心,而且马克思妇女观也指出妇女参与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遭到冲击,随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而一些缫丝、纺织、面粉、火柴厂正好吸收了大批剩余的女劳动力,构成了近代妇女中一个新阶级的代表——女工。女工在近代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甲午战争前,人数约在3.5万左右,占工人总数的3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女工人数发展到了23万余,占工人总数的37%;到1919年,增至35万人左右,所占比例不会低于35%。这一在比重上占1/3以上且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的女工是当时最迫切要求进行妇女解放的群体。此前的妇女解放运动解决了她们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型,但是她们却由此要承受更沉重的压迫和束缚,沦为“三重奴隶”。妇女解放运动的不彻底,使得她们依然还是家庭和道德的奴隶;她们作为工厂的女工又沦为资本家的奴隶,同时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女工她们还是帝国主义的奴隶。同时女工由于抢夺了原本男工的工作岗位,所以女工还遭到男工的排斥。所以当时的女工在经济地位上是受到最深重的压迫,她们承担着最繁重的劳动却获得微薄的薪水。所以当时女工是最迫切需要妇女解放,获得和男人平等的地位。除了女工,早期留学国外的女知识份子的回国和国内新式教育培养的新式女性都纷纷踏上了职业岗位,成为一批批女医生、女教师、女记者、女演员等等。这样一些上层妇女追随时代的潮流走向了社会,以追求独立的经济价值和人格的独立为目标,这样一些女性群体以女性的名义组成了各式经济体,诸如女子银行、女子商店等,这是女性独立登上经济舞台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都未能持续,20世纪妇女解放的主要潮流还是劳动妇女的解放浪潮。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妇女解放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与加诸于女性身上的重重藩篱相对应,妇女解放需要依次冲破道德、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的层层束缚,而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构成了一曲双重变奏曲,在20世纪初,共同交汇于政治、经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妇女解放与民族革命和阶级斗争的结合。所以,在20世纪初,妇女解放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与民族革命和阶级斗争的问题,这三者相互缠绕,难以剥离,能不能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奏出一首和谐的时代交响曲是问题的关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此前的妇女运动都致力于传播理论或者探讨具体的道德问题等等,但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由谁领导”和“往哪里走”的问题,即领导者和方向的问题。
  随着女性经济状况的变化,女性团体也不断的出现,如1919年后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出现的女子工读互助团则是尝试通过团结大家的力量来进行妇女解放,但是这个曾经被誉为“妇女解放的利器,社会革命的基础”的组织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事实证明不把解放妇女问题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任何尝试都是一种改良主义和空想主义,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当时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亟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和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就在中国妇女运动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传入了中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党对于共产国际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案的领悟和执行为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组织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指导,还开启了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目标的新时代。从此以后广大妇女不再是孤军作战,她们和无产阶级结成了弱者同盟一起反抗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整个妇女阶层被纳入到无产阶级不仅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而且使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融合成“天造地设的伴侣”。再则由于女工走向社会岗位和男工抢夺劳动的权利,在工人阶级中男工和女工的斗争愈演愈烈,大有取代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趋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女工的身份认同,如何处理妇女解放和阶级斗争以及劳动解放的问题成为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共同问题,把二者结合又共同融合到中国反帝反封的时代使命中去是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
  从文化的角度讲妇女解放和民族革命是一组有内在矛盾的概念,尤其是妇女解放和国家民族主义,因为国家民族主义实质上是父权的衍生物,民族主义和父权主义、资本主义的相似之处在于用霸权的力量把国家、民族凌驾于性别之上。但是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普遍出现了妇女运动和民族革命相伴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不独立的社会背景更加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低下,而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生存状况又成为鼓动和传播革命的有力方式之一,也成为控诉半殖半封社会暴行的最佳例证。所以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难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面临这样一个窘境:妇女在还没有享受到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权利之前,国家却以民族大义为号召,要求妇女支持民族的解放。辛亥革命中妇女参与到了革命,甚至组成女子敢死队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后的女子参政运动却遭到了失败。这也是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指导中国妇女运动上的一种失败。西方的女权主义没有中国妇女运动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没能很好地调和妇女解放和民族革命的需要,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遭遇中国近代两半社会不可避免的尴尬。
  三、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需要阐明的是马克思关于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即它对中国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最初的传入不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这与后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运动思想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多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化而来的,他们对于此前妇女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既重视妇女运动的重要性又认识到了资产阶级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他们还纠正了无政府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上的不足,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去指导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能成为指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的指南针在于它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先进性和科学性就体现在这一理论能有效的解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长期不能解决的与民族革命之间的关系和20世纪初所面临的新问题:与阶级斗争和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开端。这个决议案在开篇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之下,妇女是得不到解放的。认为在当时只有苏维埃俄罗斯的妇女获得了解放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政党形式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当时中国共产党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和妇女运动的具体问题,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考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结合进行的主张。这个主张有三个基本特点:把妇女看成一个整体纳入到被压迫阶级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充分认识到了近代中国妇女的多重奴隶身份和深深被压迫的事实,如陈独秀就指出:女性当时“离了家庭,便变了资本家的奴隶,无论如何,都是奴隶。”第三点就是指明经济独立是女性独立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不是孤立地思考妇女解放的问题,而是把妇女解放放在人类的解放和发展的大进程中去思考,得出了妇女解放最根本的桎梏是私有制;女性解放和民族革命、阶级斗争、人类解放具有同步性。把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顺应20世纪初的国际潮流,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妇女受压迫的特点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这样就解决了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直纠缠不清的与民族革命和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解决具体的中国妇女问题上的体现。此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新的篇章,发展到了实质性的飞跃阶段。
  【参考文献】
  [1]梁瓯霓.近代中国女子教育[M].上海:上海正中书局,1936:33.
  [2]曾继辉.不缠足会驳义[J].《湘报》151号.
  [3]张莲波.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历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83.
  [4]姜纬堂.中国女性史类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2.
  [5]向警予.今后中国妇女的国民革命运动(1923年)[A].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C].1921-1927:111.
  [6]陈独秀.女子问题和社会主义[A].陈独秀文章选编[C].北京:三联书店,1984:106.
  [7]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8]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9]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李贞德,梁其姿.妇女与社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11]中共二大史料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凡(1988—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其他文献
【案例】  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中,老师出了如下一题:一块长1米20厘米、宽90厘米的长方形铝片,剪成直径为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几块?  学生列式为120×90÷[3.14×(30/2)²]≈15(块)  大家都以为这样列式是对的。原因是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按常规的解题思路,用长方形面积除以圆的面积。  师:这个算式是错误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错了呢?到底应该怎样解?  同学们陷入了
期刊
【摘要】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笔者的活动建议是:假设一个情景: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但学生是缺乏作为商人生活体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其设计为:安排一次“丝绸之路五日游”的旅游项目。结果,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学们很主动、很投入地将活动进行到底。所以,历史教学应更注重把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
期刊
传统的论著和教科书上都认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或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说是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事实证明,五四运动中对北洋军阀产生强大压力的不仅仅是工人阶级,而是参与五四运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的爱国人士的合力。  一、梁启超、林长民等研究系的人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是梁启超从巴黎传回来的,他不仅向国际呼吁,同
期刊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理解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如何发挥读的作用,去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表达呢?  一、诱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如:课始让学生读课文解决字、词,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接着挖掘文章重点片段、重点句子研读体会。当然读的方法也应多种多样,或分组、分男女、师生比赛读,或对读,或展示读,或指名推荐读等等,尽量以最多的
期刊
编者按:本刊编辑、知名诗人雪马是当代华语诗坛颇具影响,亦颇有争议的诗人。日前,雪马为了彰显其爱国情怀,抗议美韩在黄海海域进行挑衅性军演,抗议日本侵犯我钓鱼岛,效尤先楚贤臣屈原,临海一跃,在黄海,在国人心中,在华语诗坛,溅起了一朵巨大的爱国浪花,亦引起了无数非议。壮举哉?痴梦否?本刊特选网友及文朋诗友们是是非非之评说,集成一辑,以飨读者。  【雪马简介】诗人,行为艺术家,策展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品德不良行为开始出现。通过各个媒体的报道以及大家的所见所闻,见死不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逐渐成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亵渎了传统的道德观。本文通过对见死不救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品德不良;见死不救;风气;对策  不良的品德行为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错误道德意识所支配、严重违反道德
期刊
【摘要】官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官德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官德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腐化堕落、公款吃喝等。因此,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法治机制,建立官德规范体系,强化官员自身教育等途径对于加强新时期我国官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官德;问题;原因;对策  官德作为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在社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保山市按照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基层、打牢基础、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措施,做到责任到位、组织健全、队伍得力、阵地坚固、活动经常、制度规范、保障有力,形成全市经济社会与基层党建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基层党建;“一抓”;“六强”;战斗力;凝聚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越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越是社会矛盾复杂,越要加强
期刊
【摘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工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给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客观分析了高校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元文化的交融,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给高校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在高校校园里逐步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不论是因外界客观原因还是因其主观原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就就业困难群体这一高校现象,浅析科学、体系化之下的职业指导,在引导教育这类群体学生认知自我,认识社会,切实促进其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俨然已成为当下各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