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服”是军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国威军威的重要象征,是部队建设的“面子工程”,又是官兵的“盾牌工程”,也是现代军服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是被装保障实践活动中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现代”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融合的概念,表达了优秀思想、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在被装保障中的运用和要求。因此,现代军服文化,就是在被装保障实践中,以提升官兵生活品质和部队战斗力为根本目的,继承和发展先进军营文化,借鉴中外优秀军服文化,并以此衍生出的符合官兵需求和时代特征,关于被装保障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总和,包括军服设计理念、制作工艺、保障方式、着装规定及配套的服饰等。
一、建设现代军服文化的必然性
军服文化伴随着军事历史和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整体步伐而前进,以前的军服文化已滞后于被装保障的发展,探讨适应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符合现代战争需求、富有时代气息和代表官兵意愿的先进军服文化势在必行。
(一)我军被装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军服文化奠定了基础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被装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军服体制从单一的陆军体制到现在的各军兵种系列化的军服体制;用料从棉平布、粗呢到高支纱毛涤贡丝绵、毛涤混纺哔叽等新材料;样式从参照苏联、东欧国家到我们自主设计体现我军特色;管理方式由传统粗放式管理到运用各种信息系统的精细管理等等,反映出我军被装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军服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新形势下被装建设必须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被装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军服文化,反映出官兵追求科学穿着的发展历程。随着全军现代化进程的提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当口,被装保障面临巨大的挑战,官兵对被装保障有了新的需求,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和生理需求,还希望通过现代科技使军服更加舒适、美观,防护性能更加良好,实现由“穿暖求生存”到“穿好重形象、重防护”的转变。
(三)以军服文化为载体的军事熏陶是建设现代军营文化的内在要求
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出塞曲》有“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的诗句,形象的描述了众多将士身披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银山一样烁烁发光的壮观景象。这种在穿着统一的军服中体现出来的威武雄壮的气势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激励官兵情怀、鼓舞军队士气、培育战斗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形象工程”激发革命军人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极大的增加军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更是现代军服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军服文化的建设理念
现代军服文化要以官兵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为官兵提供最完善的保障,不断提高军服保障效能,把军服作为展现军人风采,增强荣誉感的有效载体,作为维持官兵体力、提高生存力和防护力的重要支柱。
(一)服务部队理念
“后勤就是服务,军服就是窗口”。首先为战斗力服务。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灵魂,也是军服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为战斗力服务原则,就是要满足官兵生活需求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要求,服务于战斗力生成和提升,服务于我军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完成。其次为官兵生活服务。被装保障工作的实质是服务,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意识,为广大官兵办实事,将服务保障落到实处。被装保障工作者要强化服务意识,自觉养成服务官兵的观念,把“能不能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服务能不能让广大官兵满意”作为被装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二)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先进军服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被装保障遵循的、不可动摇的理念。建设现代军服文化必须解决好军服适体率的问题;解决好军服及时供应的问题;解决好保障人员和基层官兵的关系;解决好美观和防护能力的关系,最终形成和谐、信任、融洽的被装保障氛围,以满足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对被服装具的要求。
(三)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一个时期的军服文化,都会有一些全新的元素充实进来,也有一些原来认为正确、科学的东西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被历史淘汰出局,展现出不同阶段的历史痕迹。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军服制作、保障手段、管理信息化程度等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只有坚持不懈的创新,广泛吸收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中丰富自己,建设始终与时代合拍的现代军服文化,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可能。
三、现代军服文化要实现的目标
(一)被装保障精确化
就是以全军后勤数字化建设为契机,以“信息作战理论”为基础, 以倡导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 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供应被装物资,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官兵提供合体、适用的军服, 最大限度地节约保障资源。一是建立全军统一的物资编目系统,开发研制二维条形码和自动扫描设备,实现保障作业快速精确;开发研制能确认官兵身份、储存被装保障情况的被装保障卡及专用读卡机,实现需求信息实时传递;在被装物资运输载体上安装定位装置或射频卡,实现物资实时可知、可视。二是引进地方成熟、先进的电子计测设备进行量体,将测得的数据直接导入相关信息库,克服当前人工测量误差大、手工录入数据慢等弊端,为被装提号、生产和发放提供准确依据,提升服装适体率。三是完善各级军需仓库职能,实施被装物资直达保障。即通过引入地方第三、第四方物流,将总部及部分厂家发往军区级仓库的部分军服,直接发到团级单位或部队相对集中的仓库,实现以点对点为基础、点面互动结合的精细化配送供应模式,减少军区级仓库入库接收、再出库发放的中间环节,提高保障效率。
(二)军服管理规范化
军服规范化管理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加强军服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要严格依据标准组织供应,严格发放范围,杜绝错发和超标准发放现象;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军服,严禁擅自出租、出借、捐赠军服,杜绝军便服混穿、不同制式、不同季节军服混穿现象;要严格落实总部有关收旧规定,防止军服流入社会;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军服管理,并不断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形成以法规促正规、抓制度促管理的良性工作态势。
(四)军服功能多样化
军服保障工作和官兵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在进行服装设计、制作时,要把官兵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军服的舒适度、适体率、美观性和防护性。一、更舒适。采用先进的制作材料、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军服的舒适性,满足不同任务、不同场合的穿着要求。在号型设置上,采用先进的量体技术,按照人体尺寸分布规律,合理布局,扩大覆盖范围,保证每个官兵都有适体的衣服。二、更美观。军服的美观性要成为军服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要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整体的美感,想办法突出其外形轮廓;并通过缀钉在军服上的各种标志服饰诠释军人光荣的履历和身份,展现军人威武庄重、阳刚俊美和自信豪迈的形象。三、更实用。要把军服作为提高官兵战斗力的一个平台,向识别、象征、调节、防护等综合性功能发展。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运用综合集成的研制理念,研制具有多种防护功能的被服装具。在此基础上,研发“积木式”被装,使其能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威胁要求做出不同的“剪裁”和“拼装”,从而得到性能和单兵负荷之间的最佳平衡,获得最大的灵活性,提高军服的战场适应能力、防护能力和攻击能力。
一、建设现代军服文化的必然性
军服文化伴随着军事历史和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整体步伐而前进,以前的军服文化已滞后于被装保障的发展,探讨适应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符合现代战争需求、富有时代气息和代表官兵意愿的先进军服文化势在必行。
(一)我军被装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军服文化奠定了基础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被装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军服体制从单一的陆军体制到现在的各军兵种系列化的军服体制;用料从棉平布、粗呢到高支纱毛涤贡丝绵、毛涤混纺哔叽等新材料;样式从参照苏联、东欧国家到我们自主设计体现我军特色;管理方式由传统粗放式管理到运用各种信息系统的精细管理等等,反映出我军被装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军服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新形势下被装建设必须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被装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军服文化,反映出官兵追求科学穿着的发展历程。随着全军现代化进程的提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当口,被装保障面临巨大的挑战,官兵对被装保障有了新的需求,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和生理需求,还希望通过现代科技使军服更加舒适、美观,防护性能更加良好,实现由“穿暖求生存”到“穿好重形象、重防护”的转变。
(三)以军服文化为载体的军事熏陶是建设现代军营文化的内在要求
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出塞曲》有“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的诗句,形象的描述了众多将士身披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银山一样烁烁发光的壮观景象。这种在穿着统一的军服中体现出来的威武雄壮的气势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激励官兵情怀、鼓舞军队士气、培育战斗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形象工程”激发革命军人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极大的增加军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更是现代军服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军服文化的建设理念
现代军服文化要以官兵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为官兵提供最完善的保障,不断提高军服保障效能,把军服作为展现军人风采,增强荣誉感的有效载体,作为维持官兵体力、提高生存力和防护力的重要支柱。
(一)服务部队理念
“后勤就是服务,军服就是窗口”。首先为战斗力服务。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灵魂,也是军服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为战斗力服务原则,就是要满足官兵生活需求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要求,服务于战斗力生成和提升,服务于我军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完成。其次为官兵生活服务。被装保障工作的实质是服务,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意识,为广大官兵办实事,将服务保障落到实处。被装保障工作者要强化服务意识,自觉养成服务官兵的观念,把“能不能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服务能不能让广大官兵满意”作为被装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二)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先进军服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被装保障遵循的、不可动摇的理念。建设现代军服文化必须解决好军服适体率的问题;解决好军服及时供应的问题;解决好保障人员和基层官兵的关系;解决好美观和防护能力的关系,最终形成和谐、信任、融洽的被装保障氛围,以满足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对被服装具的要求。
(三)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一个时期的军服文化,都会有一些全新的元素充实进来,也有一些原来认为正确、科学的东西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被历史淘汰出局,展现出不同阶段的历史痕迹。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军服制作、保障手段、管理信息化程度等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只有坚持不懈的创新,广泛吸收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中丰富自己,建设始终与时代合拍的现代军服文化,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可能。
三、现代军服文化要实现的目标
(一)被装保障精确化
就是以全军后勤数字化建设为契机,以“信息作战理论”为基础, 以倡导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 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供应被装物资,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官兵提供合体、适用的军服, 最大限度地节约保障资源。一是建立全军统一的物资编目系统,开发研制二维条形码和自动扫描设备,实现保障作业快速精确;开发研制能确认官兵身份、储存被装保障情况的被装保障卡及专用读卡机,实现需求信息实时传递;在被装物资运输载体上安装定位装置或射频卡,实现物资实时可知、可视。二是引进地方成熟、先进的电子计测设备进行量体,将测得的数据直接导入相关信息库,克服当前人工测量误差大、手工录入数据慢等弊端,为被装提号、生产和发放提供准确依据,提升服装适体率。三是完善各级军需仓库职能,实施被装物资直达保障。即通过引入地方第三、第四方物流,将总部及部分厂家发往军区级仓库的部分军服,直接发到团级单位或部队相对集中的仓库,实现以点对点为基础、点面互动结合的精细化配送供应模式,减少军区级仓库入库接收、再出库发放的中间环节,提高保障效率。
(二)军服管理规范化
军服规范化管理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加强军服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要严格依据标准组织供应,严格发放范围,杜绝错发和超标准发放现象;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军服,严禁擅自出租、出借、捐赠军服,杜绝军便服混穿、不同制式、不同季节军服混穿现象;要严格落实总部有关收旧规定,防止军服流入社会;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军服管理,并不断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形成以法规促正规、抓制度促管理的良性工作态势。
(四)军服功能多样化
军服保障工作和官兵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在进行服装设计、制作时,要把官兵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军服的舒适度、适体率、美观性和防护性。一、更舒适。采用先进的制作材料、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军服的舒适性,满足不同任务、不同场合的穿着要求。在号型设置上,采用先进的量体技术,按照人体尺寸分布规律,合理布局,扩大覆盖范围,保证每个官兵都有适体的衣服。二、更美观。军服的美观性要成为军服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要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整体的美感,想办法突出其外形轮廓;并通过缀钉在军服上的各种标志服饰诠释军人光荣的履历和身份,展现军人威武庄重、阳刚俊美和自信豪迈的形象。三、更实用。要把军服作为提高官兵战斗力的一个平台,向识别、象征、调节、防护等综合性功能发展。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运用综合集成的研制理念,研制具有多种防护功能的被服装具。在此基础上,研发“积木式”被装,使其能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威胁要求做出不同的“剪裁”和“拼装”,从而得到性能和单兵负荷之间的最佳平衡,获得最大的灵活性,提高军服的战场适应能力、防护能力和攻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