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与议论类题的归类与细分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虽然没有出现很有创意的新题,但有些传统题被赋予了新的形式,显示出新的生命力。18套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语句排序、图文转换、从辩论说理的角度写句子等题型,很多题从表面看毫不相干,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有的题好像属于同一考点,但细分下来,又各有侧重。本文从这两方面对2007年两种语言运用题作一个初探。
  
  一、千姿百态的图文转换题
  
  2007年共有5套试卷考了图文转换题,可分为4种类型:
  1 表述方式转换型
  图表前的题干对图表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将图表的构成甚至含义都明确指出来,要求结合图表的含义。写对联、广告语、宣传语等。这种题图表只起辅助作用。只是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生动的呈现,做题时不需要反映图表的内涵,只需将题干中的说明看懂,转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即可。
  如湖北卷第20小题:右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闻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题干指出节徽图由三部分构成:显示主办方特色的编钟。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点的云水纹饰,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艺术节节徽。我们可以从编钟写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写音乐的纽带作用,写知音欢聚的快乐,也可从云水纹饰写祥云的象征意义,写万水千山、五湖四海的友情。
  答案示例: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编钟声声高山流水觅知音。
  2 主题确定型
  图文转换题最棘手的是有些图形过于含蓄隐晦,不明白其用意、主旨,因而无从下笔:而点明主题的图形就十分容易了,做题时图形的作用不大。只要围绕题干指出的主题写出符合要求的阐释或说明的句子即可。
  如全国卷Ⅱ第20小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题干指出2008年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只要用比喻句或拟人句阐述这一主题就行了。“渊源共生”是指200g年奥运会将会把历年奥运会的优秀传统、共同精神发扬光大,也会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和谐共融”是指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和谐地参加2008年奥运会,共享体育带给人们的欢愉。
  答案示例:北京的祥云好像一根根多情的红彩带,将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邀请到古老神奇而又现代气味十足的中国大地,展示自己的力量与技巧、风格与精神。
  3 看图说话型
  图画是思考的起点和归宿。答案全在图画中。只有仔细观察,准确捕捉,多方联想,才能弄清图画的主旨,将图中的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在做题时起主要作用,一切都围绕图展开,因此要弄清图中有哪些要素,主要、次要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创作,反映或讽刺了现实中的什么问题。主要方法有:借助图画的标题:懂得图画主要使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主题:联系现实中某种对应的现象。一般的题型有:说明图画的内容:用记叙、描写的方法虚构出与图画有关的一个片段、故事;指出图画的寓意。
  如四川卷第18小题就是根据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
  4 描述再现图形内容
  有的图形是粗线条构成的标志。要求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内容。让平面的图形变得立体化、更丰富、更具体可感。相对有所寄托的漫画,图形通常是行业标志或专门领域中的特定标志。意思简单明确,这种题更能考查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表述时尽可能多些细节描写,多些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局部做一些有意的放大。
  如广东卷第22小题: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志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二、各有侧重的议论说理题
  
  2007年高考非常重视议论说理的考查。命题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1 根据提供的材料指出包含的观点
  如安徽卷第19小题: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这道题运用了反向思维法,从回答推导问题。方法是找出专家A与专家B提到的共同话题、相同概念、两个人说法的角度及关系。专家A指出用法律来反垄断,专家B用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指出国外反垄断法阿作用。主持人提的问题就足“怎样制止垄断”或“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2 反驳对方论证
  反驳对方论证包括举例反驳对方论点、指出对方错误的言论。可采用针锋相对的驳斥法,揭示对方论点的荒谬错误,也可采用反证法、喻证法、对比法。指出对方在论据、逻辑推理、结论方面的错误。
  如四川卷第20小题: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在高考中尚属首次,回答时要注意:(1)要反驳对方的观点“有痰不吐更不卫生”,这种言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个人的卫生。忽视公共卫生:(2)对方认为不用排队的理由是他是在学习雷锋的挤劲,这就要反驳对方论据的错误:将雷锋对学习的挤劲混为排队的挤劲。
  答案示例:(1)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2)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3 阐述自己的理由
  论证就是讲道理,以理服人,理由要合情合理,可从正面阐述这样做的原因、作用,也可从反面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影响。
  如浙江卷第23小题是提供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让考生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
  4 写人物评论
  2006年北京考了新闻评论,今年安徽卷第加小题则是写人物评论。题干提供了4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进行了介绍。要评论陶先生,可以写他对平民教育的贡献、对教育方法的革新,写他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言和教育思想,指出他的可贵、感人之处及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评论要针对人物的言行、事迹、成就,或赞扬或批评,指出其优点、价值、意义,也可指出其不足、缺陷。要抓住要害,评在点上,不可长篇大论、泛泛而谈。
  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对传统题的改编与创新告诉我们,在关注新题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将传统题目练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其他文献
李白《蜀道难》被多家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在注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北师大版、语文版教材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有苏教版显得较为审慎,解题说:“据说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前往探望,见《蜀道难》,赞叹不已,称为‘谪仙’。”没有说《蜀道难》作于“唐天宝初年”。  《蜀道难》作于何年,这个问题自宋代以来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历代学
编者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那么,应该怎样具体实施选修课的教学,使之与必修课的教学有所区别?教学选修课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戴琼老师在选修课的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她把阅读、鉴赏与写作结合为一体来教学,形成了“阅读、鉴赏、写作”选修系列专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实际应用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使语言学越来越关注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口头的会话和书面的语篇。  自2006年起,高考语文试卷增加了对话语衔接和语篇连贯的考查。表面上看,以衔接为考查点就是将给定的句子排序,组合为一个连贯的语篇。实际上,话语衔接的练习更在于增强学生对语篇整体结构的把握,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以及各部分的理解。换言之,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诸多方面:文本阐释、段意概括、关键词提取、写作以
《热爱生命(节选)》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初中教材后,对这篇文章主旨的解读呈现多元化趋势。教材编者认为,文章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揭示生命的内涵,讴歌硬汉精神。笔者倾向于认为作者的创作意在彰显人性的光辉。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在困境中热爱生命的故事,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勇敢;但这只是表象,是这篇小说露出水面的部分,而作者想要揭示的人性主题才是这篇小
学生作文到底是少做好,还是多做好?  梁启超先生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  “每学期作文次数至多两三次”,“多做学生便要讨厌,或拿一个套子套来套去”。可见,他是提倡“少做”的。  读清代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看到作者的观点是“文章唯多做始能精熟”。他举例说:“永叔有言,为文有三多:多读、多做、多商量也。”“永叔”就是欧阳修。曾有孙莘老问其写好文章的方法,欧阳修真诚回答:“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人—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有的教材在对“画
“勤劳的小蜜蜂”是当下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蜜蜂几乎成了勤劳的代名词。然而中国的蜜蜂并非一直如此“勤劳”,这一寓意是在经历过跌宕起伏的变迁之后,才广为流传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食野果为生。我们的祖先在采食野果的过程中,免不了被穿梭于修林茂草之间的蜜蜂所蜇,在他们眼里,蜜蜂和蝎子一样,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毒虫。所以人类最早对于蜜蜂的感情并不美好,蜜蜂自然也就带着贬义
编者按: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本刊再次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继续保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地位。这是多年来广大读者支持帮助的结果。这里我们收到一篇自然来稿,是对本刊2008年载文情况的统计分析。我们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语文建设》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语文刊
一、利用生活性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经验以生活经验为主,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将要探究的问题和
本刊讯 2015年12月26日,敬德书院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二期,来自全国各地近50位教育界代表齐聚敬德书院,就“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展开了一次小众、高端的主题讨论。  会讲伊始,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女士首先发言,为本次会讲破题。她指出,敬德书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儒学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根来自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