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化可以概括为金融市场,相关金融机构以及从事金融类行业人员对经济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金融化发展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运行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世界金融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金融化也随之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纵然金融化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某种渠道对经济产生短暂的刺激效应但不可忽视的是金融化同时也使资本积累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矛盾。就目前金融市场发展而言,金融化发展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说存在较多弊端与问题。中国金融市场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以防金融过渡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金融化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一、中国金融化发展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金融化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经济的特征。随着世界金融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金融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需要一系列金融政策货币措施进行刺激。至此,中国开始出现金融化现象。中国“经济金融化”概念由王广谦首次提出。各类金融工具种类不断增加、资本不断扩充。“经济金融化”趋势日渐明显。自金融风暴之后,国内生产总值中与金融相关部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行业不断提升伴随工业不断减少。这也表示了由于金融风暴带来全球经济衰落的影响,对工业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打击。辩证的看待问题,另一角度来说,由于实体经济的减缓和金融活动不断增多,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化趋势越发明显。
1.中国金融行业所占比值越来越大。金融风暴之后,国内生产总值中与金融相关部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行业不断提升伴随工业不断减少。这也表示了由于金融风暴带来全球经济衰落的影响,对工业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打击。工业产值不断减少金融业比例持续小幅度增长趋势,2015年工业产值突然回温增加到8.5%与此同时金融业产值比例在该年急速下降跌至4%左右。之后2016,2017年均保持工业产值比例不断下降,金融产值不断增加的趋势。印证了中国经济金融化不断加深的趋势。
2.中国外汇储备量不断增多。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背景下,中国贸易领域迅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使中国货币化现象不断加剧。货币化从宏观角度来看是金融化不断加深的标志之一,对实体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货币化断加剧印证了国际,国内两方面金融化的不断联系。随着我国货币化程度不断加剧,外汇储备量不断增长使国内货币发行压力不断增大,货币化现象为中国众多金融活动提供了空间,使国内金融化程度更加明显,中国外汇储备量不断大幅度增长,中国货币化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国内货币发行压力不断增大,金融活动不断增多,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中国金融化进程不断加深。
3.中国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中国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也是金融化的标志之一。金融资产的波动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综合三方面分析,一系列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加深。中国应当重视经济金融化这一浪潮的来袭,做好相关政策措施,防止金融化过度为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金融化成为各个经济部门进行投资以及货币呈现资本化的桥梁,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现实资本和货币资本不断集中,毫无疑问,对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巨大阻碍。
1.两方面研究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影响
(1)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根据近些年金融市场的情况,金融部门始终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生产部门虽不断衰退,但金融部门的不断活跃对生产部门也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2)金融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根据30年资本主义变化的进程。金融化起资本主义变化中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也是起到种重要作用的两部分。所谓“新自由主义”本质是指随之金融化趋势不断加深,金融化垄断资本也在全球不断扩张。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停滞,导致了金融化的产生,这样一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陷入了经济停滞的死循环,也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动荡。
总体来说,金融化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的层面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金融化虽然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也增加了债务负担。例如:信用卡,贷款等。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化可以看作是一种刺激停滞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备看好,在刺激的同时也是经济结构体系不断加重。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解决停滞的根源。国外某学者认为,金融化短期来看,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远角度出发,金融化会导致经济体系产生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从实证分析角度:根据一系列相关实证表明,金融化总体来说对实体经济的增长起到负面作用,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致使投资率和储蓄率持续降低。国际上的经济学者认为,现实情况中资本的不断蓄积面对的重重困难是金融化体系产生的原因,也是金融化体系产生的绝对性结果。
从理论角度分析:从客观角度来说,以理论实际为基础,金融化可以看作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层面来看,经济金融化对金融部门的货币和多种类的金融工具提供了资本积累的平臺,使金融资本快速扩张。金融资本的积累促进了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的蓄积,以此产生效应从而刺激经济体系的高速增长。消极层面来看,金融化导致了金融体系中自我膨胀与循环,在投资领域,金融与实体投资的联系被减弱致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分离,从而导致了金融体系更加不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从实践角度分析:金融化深入遏制了资本积累,金融化体系不断发展,投资对象不断增多,造成实体经济区域中的资本独立运动,随着金融化趋势的高度深入容易造成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分离,也证明了,金融体系发展的活跃与繁荣不等同于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金融化的不断发展在某一层面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有金融部门产生的高利润与实体经济没有较多关联,导致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进程产生脱离,也由此验证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不能代表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世界格局下,金融化流入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一定陷阱,世界经济金融化的不断发展致使资本高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等各方面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为落后,在国际地位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在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挤压,因此在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防掉进过度金融化的陷阱中去。
三、预防金融化陷阱提出相关建议
1.避免中国经济过渡金融化。金融作为各经济部门资金方面联系的枢纽,健全的金融结构能够高校利用货币资本,但在不断推进金融发展过程中,过度金融化对资本积累会起到阻碍作用,使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更强,甚至于可能产生金融危机的情况,纵观当今世界格局,金融资本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总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动机,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困难,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想要通过金融化刺激本国经济的动机,但如此一来,就更容易陷入过度金融化的陷阱。因此中国在促进金融体系发展的同时,要格外小心。
2.积极倡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改变资本积累模式是当前主要任务。中国想要改变资本积累模式,必须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方面入手,建立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的机制,摆脱世界上资本积累模式的限制,为产业资本积累提供更好的资本与金融帮助。
3.合理限制国际化金融资本。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领域之一,金融化不断发展使各国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发达国家资本过多蓄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致使中国企业的积累不能脱离中等收入的陷阱,所以,避免中国国际化资本过度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在避免金融资本过度蓄积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资本积累向中国的流动。双管齐下,预防资本过度积累对中国金融化市场所起到的阻碍作用。
总之,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金融化是必然趋势,面对金融化这一金融体系浪潮,中国应当站到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合理利用。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总体而言还是负面因素占多数,因此,希望中国建立相关政策制度,防止过度金融化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志峰.基于金融資源视角的房地产金融理论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2015
[2]孙玉忠.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2016
[3]刘 刚.发展金融学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2016
作者简介:何赛妮(199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杭州舒捷酒店有限公司,市场专员,金融经济类方向
关键词:金融化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一、中国金融化发展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金融化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经济的特征。随着世界金融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金融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需要一系列金融政策货币措施进行刺激。至此,中国开始出现金融化现象。中国“经济金融化”概念由王广谦首次提出。各类金融工具种类不断增加、资本不断扩充。“经济金融化”趋势日渐明显。自金融风暴之后,国内生产总值中与金融相关部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行业不断提升伴随工业不断减少。这也表示了由于金融风暴带来全球经济衰落的影响,对工业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打击。辩证的看待问题,另一角度来说,由于实体经济的减缓和金融活动不断增多,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化趋势越发明显。
1.中国金融行业所占比值越来越大。金融风暴之后,国内生产总值中与金融相关部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行业不断提升伴随工业不断减少。这也表示了由于金融风暴带来全球经济衰落的影响,对工业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打击。工业产值不断减少金融业比例持续小幅度增长趋势,2015年工业产值突然回温增加到8.5%与此同时金融业产值比例在该年急速下降跌至4%左右。之后2016,2017年均保持工业产值比例不断下降,金融产值不断增加的趋势。印证了中国经济金融化不断加深的趋势。
2.中国外汇储备量不断增多。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背景下,中国贸易领域迅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使中国货币化现象不断加剧。货币化从宏观角度来看是金融化不断加深的标志之一,对实体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货币化断加剧印证了国际,国内两方面金融化的不断联系。随着我国货币化程度不断加剧,外汇储备量不断增长使国内货币发行压力不断增大,货币化现象为中国众多金融活动提供了空间,使国内金融化程度更加明显,中国外汇储备量不断大幅度增长,中国货币化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国内货币发行压力不断增大,金融活动不断增多,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中国金融化进程不断加深。
3.中国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中国金融资产不断增加也是金融化的标志之一。金融资产的波动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综合三方面分析,一系列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加深。中国应当重视经济金融化这一浪潮的来袭,做好相关政策措施,防止金融化过度为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金融化成为各个经济部门进行投资以及货币呈现资本化的桥梁,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现实资本和货币资本不断集中,毫无疑问,对经济高速增长产生了巨大阻碍。
1.两方面研究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影响
(1)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根据近些年金融市场的情况,金融部门始终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生产部门虽不断衰退,但金融部门的不断活跃对生产部门也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2)金融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根据30年资本主义变化的进程。金融化起资本主义变化中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也是起到种重要作用的两部分。所谓“新自由主义”本质是指随之金融化趋势不断加深,金融化垄断资本也在全球不断扩张。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停滞,导致了金融化的产生,这样一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陷入了经济停滞的死循环,也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动荡。
总体来说,金融化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的层面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金融化虽然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也增加了债务负担。例如:信用卡,贷款等。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化可以看作是一种刺激停滞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备看好,在刺激的同时也是经济结构体系不断加重。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解决停滞的根源。国外某学者认为,金融化短期来看,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远角度出发,金融化会导致经济体系产生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从实证分析角度:根据一系列相关实证表明,金融化总体来说对实体经济的增长起到负面作用,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致使投资率和储蓄率持续降低。国际上的经济学者认为,现实情况中资本的不断蓄积面对的重重困难是金融化体系产生的原因,也是金融化体系产生的绝对性结果。
从理论角度分析:从客观角度来说,以理论实际为基础,金融化可以看作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层面来看,经济金融化对金融部门的货币和多种类的金融工具提供了资本积累的平臺,使金融资本快速扩张。金融资本的积累促进了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的蓄积,以此产生效应从而刺激经济体系的高速增长。消极层面来看,金融化导致了金融体系中自我膨胀与循环,在投资领域,金融与实体投资的联系被减弱致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分离,从而导致了金融体系更加不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从实践角度分析:金融化深入遏制了资本积累,金融化体系不断发展,投资对象不断增多,造成实体经济区域中的资本独立运动,随着金融化趋势的高度深入容易造成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分离,也证明了,金融体系发展的活跃与繁荣不等同于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金融化的不断发展在某一层面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有金融部门产生的高利润与实体经济没有较多关联,导致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进程产生脱离,也由此验证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不能代表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世界格局下,金融化流入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一定陷阱,世界经济金融化的不断发展致使资本高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等各方面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为落后,在国际地位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在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挤压,因此在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防掉进过度金融化的陷阱中去。
三、预防金融化陷阱提出相关建议
1.避免中国经济过渡金融化。金融作为各经济部门资金方面联系的枢纽,健全的金融结构能够高校利用货币资本,但在不断推进金融发展过程中,过度金融化对资本积累会起到阻碍作用,使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更强,甚至于可能产生金融危机的情况,纵观当今世界格局,金融资本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总是效仿发达国家的动机,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困难,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想要通过金融化刺激本国经济的动机,但如此一来,就更容易陷入过度金融化的陷阱。因此中国在促进金融体系发展的同时,要格外小心。
2.积极倡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改变资本积累模式是当前主要任务。中国想要改变资本积累模式,必须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方面入手,建立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的机制,摆脱世界上资本积累模式的限制,为产业资本积累提供更好的资本与金融帮助。
3.合理限制国际化金融资本。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领域之一,金融化不断发展使各国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发达国家资本过多蓄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致使中国企业的积累不能脱离中等收入的陷阱,所以,避免中国国际化资本过度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在避免金融资本过度蓄积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资本积累向中国的流动。双管齐下,预防资本过度积累对中国金融化市场所起到的阻碍作用。
总之,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金融化是必然趋势,面对金融化这一金融体系浪潮,中国应当站到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合理利用。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总体而言还是负面因素占多数,因此,希望中国建立相关政策制度,防止过度金融化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志峰.基于金融資源视角的房地产金融理论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2015
[2]孙玉忠.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2016
[3]刘 刚.发展金融学框架研究[J].经济研究,2016
作者简介:何赛妮(199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杭州舒捷酒店有限公司,市场专员,金融经济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