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共十八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各种生态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未来社會的栋梁,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鉴于此,湖南省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对郴州市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研活动。
  一、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当前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知识总体水平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二是环保参与意识相对较强,但行动滞后;三是生态行为缺位。很多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但很多同学对自己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够,在知与行上差距很大。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有一定的水平,但从生态保护的实际行为层面来看水平还是很低的,很多只是停留在生态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未上升至生态生活的高度,更说不上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二)原因
  第一,内因。个体认识差异是造成当代中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危机的内因。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受学科性质、年龄等个体客观因素影响的同时,更受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中学生多年下来形成的独立的思想性和自觉性以及接受的教育与生态环境的自发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个体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的差异。
  第二,外因。一方面,长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是造成当代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危机的外因之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中学生对政府寄予厚望,但同时又对政府工作不太理解;虽然环保参与意识较强,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破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日益扩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学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放在政府的工作单内,把当前城市化的节奏下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成果归功于科技的进步,没有获得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明的鉴别力,造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局限性。
  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一,陶冶生态文明道德,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生态文明教育要从陶冶学生,也包括教师职工的道德观等方面开始。中学校园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要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需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子系统,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校园”,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第二,学校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建立灵活综合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要根据实际,必须开设一门高度综合的、能囊括各种生态知识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地方性课程,并设置一定的学分。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使学生的生态观念建立起来,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
  第三,通过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绿色社团。建设生态文明应采取上下结合的模式,将政府的自觉和民众的自发结合起来,唤起民众自发力量的关键环节是大力培育绿色社团。在这方面,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接班人的中学应发挥先锋作用。学校应通过专项资金,在校园内大力培育、支持绿色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使绿色社团成为中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的源泉之一,成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学生自发组织进行生态文明实践的主要平台,成为学生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主阵地。
  第四,创建“生态校园”,强化校园生态环保硬件建设。学校应通过利益驱动机制,使节能环保的行为获得学分、荣誉等方面的奖励,这样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把建设生态文明视为切身利益。还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细节设计,比如使用按压式水龙头、声光控灯、射频智能用水、污水处理站、分类回收垃圾桶等,使学生处在一个倡导低碳的“生态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
  总之,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达到让生态文明理念扎根于学生思想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培养一种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简朴的生活方式;树立知行统一观,积极参与美化环境、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行动;同时更要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更富有科学和文明的魅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AZXX00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发散性思维正是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之一。
期刊
思维的灵活性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组合。表现在计算上就是思路独特,计算方法新颖。在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以下几方面進行。
期刊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很多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探讨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积累了可行经验。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有效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现代新闻媒体多种多样,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接受着次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历史教学面临信任危机  笔者曾看到过一个高中学生进行的关于“国家现状与历史教学”的问卷调查,深感历史教学
期刊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了解更多信息,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从而真正具备接受知识的能力。这一切的获得又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  我们知道,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非
期刊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并不少。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直是困扰广大历史教师的难题。下面我从学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教师的课堂行为三个角度谈谈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即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大体分三部分: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学什么的问
期刊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枯燥性。结构化的控制语句、灵活多变的的编程方法是C语言的特点,相对普高而言职高生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点,在职业高中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难于驾驭、无从下手的消极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
期刊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退缩、逃避体育课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总结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下面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造成体育课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期刊
常言道“教有法,但无法定”,乡村小学往往是学校不大,学生不多,教师较少,教育资源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施行者,其思想、言语及其他所为都影响着学校的运转和发展方向。要沿革他人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他涉及到了当事者的内功与外功的关系。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校长,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四年多,学校虽不大,学生也是二百多位,老师十几位,校园面积占地不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的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于是乎,有些教师又步入多媒体的怪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是一堂优质课。以至于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把远程教育的课件原封不动的搬上课堂。师生长期面对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