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并不少。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直是困扰广大历史教师的难题。下面我从学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教师的课堂行为三个角度谈谈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即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大体分三部分: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学什么的问题在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中得以体现;怎么学要在自学提纲中渗透;学得怎么样则要通过自我检测来衡量。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提纲、质疑释疑、自我检测、反思等内容。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注重实用性。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的确立要依据课标要求,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以免给学生加重负担或使其受到损失。“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分析”“评析”“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二)拟定自学提纲要贯彻指导性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简单明确,本着提高学生自学效率的原则,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要有具体要求(包括时间限定和方法指导)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方法要经过专门训练,使每位学生都会操作,如:教会学生怎样用列表法,归纳法,比较法,利用地图记忆法等等。尤其对于初一新生,方法指导尽可能简单明了,这是落实学生自学效果的保证。
(三)学案内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拟定学案时要注意照顾全体。尤其是“自我检测”中更要体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着,既要让能力好的学生“吃饱”,能力一般的学生“吃好”,还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反对一刀切造成能力差的学生因困难重重而厌学。
二、学案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阶段
一篇学案经过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之后,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书,把学到的知识掌握好,记下自己尚存在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课堂学习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疑惑精讲释疑,在学生、师生的互动对话、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部分要尽量在课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及时而适当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上教师的行为
(一)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省时、有力、有效。课堂上要做到最大限度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等资源。必须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二)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案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严格落实“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实效。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对于重点内容我们讲清知识脉络,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和讨论,课文知识就容易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易错易混知识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是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如何以表格法来归纳知识、比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等。在课堂上还可进行适当题型训练,答题方法的指导。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阅读,如何使用手中历史材料的方法等。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即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大体分三部分: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学什么的问题在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中得以体现;怎么学要在自学提纲中渗透;学得怎么样则要通过自我检测来衡量。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学提纲、质疑释疑、自我检测、反思等内容。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注重实用性。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的确立要依据课标要求,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以免给学生加重负担或使其受到损失。“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层次中使用“分析”“评析”“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二)拟定自学提纲要贯彻指导性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简单明确,本着提高学生自学效率的原则,每个小目标的完成都要有具体要求(包括时间限定和方法指导)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方法要经过专门训练,使每位学生都会操作,如:教会学生怎样用列表法,归纳法,比较法,利用地图记忆法等等。尤其对于初一新生,方法指导尽可能简单明了,这是落实学生自学效果的保证。
(三)学案内容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拟定学案时要注意照顾全体。尤其是“自我检测”中更要体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着,既要让能力好的学生“吃饱”,能力一般的学生“吃好”,还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反对一刀切造成能力差的学生因困难重重而厌学。
二、学案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阶段
一篇学案经过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之后,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书,把学到的知识掌握好,记下自己尚存在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课堂学习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疑惑精讲释疑,在学生、师生的互动对话、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部分要尽量在课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及时而适当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上教师的行为
(一)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省时、有力、有效。课堂上要做到最大限度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等资源。必须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二)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案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严格落实“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实效。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对于重点内容我们讲清知识脉络,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和讨论,课文知识就容易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对于易错易混知识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是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如何以表格法来归纳知识、比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等。在课堂上还可进行适当题型训练,答题方法的指导。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阅读,如何使用手中历史材料的方法等。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